季風區

季風區

季風區是指氣候受季風影響的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風區
  • 外文名:monsoon region
  • 主要氣候: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氣候
  • 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為主
  • 植被類型:以喜溫耐熱喜濕的植被為主
  • 形成原因:海洋與陸面溫度對比具有季節變化
形成原因,分布特點,全球季風區,中國季風區,中國季風區的劃分,與非季風區的差異,

形成原因

季風區的氣候受季風影響。大範圍盛行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稱季風,主要是由於海洋與陸面溫度對比的季節變化所致。中國東鄰太平洋,夏季因大陸上氣溫高于海洋,洋面上的低層氣壓高於大陸上的氣壓,所以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濕熱的東南季風(夏季風)。而在冬季,大陸上氣溫低于海洋上氣溫,因而大陸上氣壓高于海洋上氣壓,便形成了乾冷的西北季風(冬季風)。

分布特點

全球季風區

有關學者利用季風大規模風系逆轉的定義重新劃分了全球季風區見右圖,並根據季風區所在緯度劃分為熱帶季風區、副熱帶季風區和溫寒帶季風區。總的說來,季風活動範圍很廣,一半的熱帶或者全球的1/4區域可以定義為季風氣候,它影響著地球上1/2人口的生活。
季風區
在上述季風區中,最為著名和典型的是亞洲季風區(包括南亞和東亞)。歐亞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東亞和南亞(南臨印度洋)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顯著,所以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在亞洲最為典型。
南亞為熱帶季風區,主要表現為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冬夏季風期間乾濕分明,夏季風期間為雨季,冬季風期間為乾季。
東亞季風區比較複雜,南海一西太平洋一帶屬於熱帶季風區,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中國大陸一日本一帶為副熱帶季風區,冬季30°N以北盛行西北季風,以南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或東南季風。夏季雨量豐富,冬季雨雪較少,乾濕季沒有熱帶季風區明顯。
東亞季風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它的範圍包括我國東部、朝鮮和日本等地。主要是由於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歐亞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東亞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特別顯著,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強大,其前緣強勁的偏北風成為東亞的冬季風,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控制,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北進,高低壓之間的偏南風成為東亞的夏季風。東亞季風對中國東部、朝鮮、日本等地區的天氣和氣候影響很大,形成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的東亞季風氣候。

中國季風區

中國作為世界上季風顯著的國家之一,有冬、夏季風交替的季風區十分廣闊。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
在中國境內,由於冬夏季風的源地、強度不同,其影響範圍也不同。勢力強的冬季風影響範圍廣闊,西界位於青藏高原東側,南界可達南海中部,而夏季風的影響範圍卻要小得多。因此,人們把夏季風影響的最北界作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具體劃分是以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為界。該線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為中國的季風區,該線以西、以北的地區為中國的非季風區。

中國季風區的劃分

按鋒面的季節位置以東作為劃分季風區的原則,我國可劃分為赤道季風區、熱帶季風區、副熱帶季風區、西藏高原季風區和常年西風區。
赤道季風區位於我國最南端,本區特點是終年多雨,平均氣溫較高,雖冬季會受冬季風影響,夏季會受夏季兩南風影響,但氣溫變化緩和,無明顯季節差異。
熱帶季風區是我國風向季節性變化最明顯的地區,冬季有少量冷空氣侵入,夏季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雙重影響。
副熱帶季風區夏季主要受東南季風影響,多東南風;冬季受西風帶冷空氣影響,多西北風。根據受東南季風影響程度的不同,本區內部還可以分為華中區、華北區和東北區二部分。
西藏高原季風氣候區位於常年西風區南界,屬西南季風影響範圍。
常年西風區位於西藏高原季風區以北,受季風影響微弱。

與非季風區的差異

季風區
夏季風影響
夏季風可以影響
夏季風難以到達
降水量
降水量多,400 mm以上
降水量少,400 mm以下
乾濕地區
半濕潤區,濕潤區
半乾旱區,乾旱區
地勢地形
以平原丘陵為主,有部分高原盆地
地勢高,高原盆地為主
植被
森林及森林草原
荒漠及草原荒漠
河流
外流河,雨水補給為主
大部為內流河,冰雪補給為主
生產方式
耕作業為主,栽培作物分布廣
畜牧業為主,僅綠洲、河谷有農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