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那縣

錯那縣

錯那縣,藏文:མཚོ་སྣ་རྫོང་། ,意為“湖的前面”。隸屬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山南市下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端,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處東經91°28′-94°22′、北緯26°25′-28°27′之間。東接印占珞瑜地區,西鄰不丹,南與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全縣幅員面積34979平方千米(實控面積約10094平方千米)。

錯那縣是的倉央嘉措的故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

2013年,錯那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561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52827萬元、本級財政收入129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986元;完成稅收收入2182萬元。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886人次,創收519.805萬元。截至2010年,錯那縣轄1個鎮、5個鄉、4個民族鄉,總人口15277人。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錯那縣退出貧困縣(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錯那縣
  • 外文名稱:Cona County
  • 別名:錯拉、錯納、滿撮納、們錯那、捫錯拉、捫磋納宗、翠(崔)納宗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
  • 下轄地區:轄1個辦事處,1個鎮、5個鄉、4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錯那鎮
  • 電話區號:0893
  • 郵政區碼:856700
  • 地理位置:山南市境南部
  • 面積:34979平方千米(實控面積約10094平方千米)
  • 人口:15277人(2010年)
  • 方言:漢藏語系藏語門巴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山地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覺拉寺達旺寺(印占)
  • 機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
  • 火車站:山南火車站
  • 車牌代碼:藏C
  • 行政區劃代碼:540530
建置沿革,區劃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爭端源起,東南領土,經濟狀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教育事業,文化事業,基礎建設,交通,歷史文化,門巴文化,門巴戲,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錯那藏語意為“湖的前面”。
山南市錯那縣行政區域圖山南市錯那縣行政區域圖
吐蕃王朝時期,錯那一帶屬約茹所轄。
元朝時,屬扎由瓦萬戶府領轄。
1354年,帕竹地方政權在錯那建宗,屬錯那宗。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山南設立基巧又稱洛基,駐地澤當,轄13個宗。錯那宗屬山南基巧。
民主改革前,錯那宗屬洛喀(山南)基巧管轄,而門隅的大部分地區則在20世紀上半葉中印戰爭後一直被印度非法侵占
1952年,屬中共江孜分工委。
1956年8月29日,屬山南基巧辦事處。
1959年5月5日,錯那宗、德讓宗2宗(縣)合併設立錯那縣,錯那縣人民政府成立,縣府駐錯那鎮,屬山南專員公署
1969年3月29日,屬山南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10月,屬山南地區行政公署
2016年2月,屬地級山南市。

區劃沿革

1959年,錯那縣成立雪下鄉、覺拉鄉、扎洞鄉、吉松鄉、卡達鄉、庫局鄉、曲卓木鄉、廓麥鄉、蘭普鄉、洞嘎鄉;同年,設洞嘎、雪夏、勒布3區。勒布區建區(區公所駐地麻瑪鄉,西邊和南邊與不丹接壤,為中國門巴族主要聚屬區),建區時轄麻瑪鄉、貢日鄉、勒鄉、色木鄉、吉巴鄉5個鄉。
1962年5月,從江孜地區劃歸山南地區
1962年6月,將隆子縣覺拉區劃歸錯那縣管轄。
1970年,錯那縣轄覺拉鄉、扎洞鄉、卡達鄉、洞嘎鄉、廓麥鄉、蘭普鄉、麻瑪鄉、貢日鄉、勒鄉、色木鄉、吉巴鄉建公社。
印控線略微偏北了一點印控線略微偏北了一點
1988年,錯那縣公社復改鄉。其中庫局鄉於1970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曲卓木鄉於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雪下鄉於1970年改錯那公社,1988年改鄉;吉松鄉於1970年改青山公社,1988年復改吉松鄉。
1987年,錯那縣撤區並鄉,全縣轄1個區,14個鄉:勒布區(轄麻瑪、貢日、吉巴、勒4個鄉),錯那鄉、覺拉鄉、扎洞鄉、吉松鄉、卡達鄉、庫局鄉、曲卓木鄉、洞嘎鄉、蘭普鄉、廓麥鄉。縣政府駐錯那鄉。(67個行政村)。
1997年,錯那縣面積34872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被印度非法占領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門隅地區),實際控制面積10405平方千米,轄1個區(勒布區),14個鄉(錯那鄉、覺拉鄉、扎洞鄉、吉松鄉、卡達鄉、庫局鄉、曲卓木鄉、洞嘎鄉、蘭普鄉、廓麥鄉等),68個村。
1999年,錯那縣撤銷錯那鄉、吉松鄉,設立錯那鎮;撤銷洞嘎鄉、廓麥鄉,併入曲卓木鄉;撤銷扎洞鄉,併入覺拉鄉。
2000年,錯那縣轄1 個辦事處,1個鎮、9個鄉,2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
2004年,錯那縣轄1個區公所,14個鄉,67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轄:錯那鄉、覺拉鄉、扎洞鄉、吉松鄉、曲卓木鄉卡達鄉庫局鄉洞嘎鄉、蘭普鄉、廓麥鄉、勒布區。
2008年,錯那縣面積3.49萬多平方千米,轄1個鎮、9個鄉,2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
2010年,錯那縣轄錯那鎮、勒門巴民族鄉、貢日門巴民族鄉、吉巴門巴民族鄉、麻麻門巴民族鄉、庫局鄉、曲卓木鄉、浪坡鄉、覺拉鄉、卡達鄉共1鎮、4民族鄉、5鄉。
2013年,錯那縣轄勒布辦事處、錯那鎮勒門巴族鄉貢日門巴族鄉、吉巴門巴族鄉、麻麻門巴族鄉、庫局鄉曲卓木鄉浪波鄉覺拉鄉卡達鄉共1個辦事處,1個鎮、5個鄉、4個民族鄉。其中4個民族鄉由勒布辦事處管理。縣政府駐錯那鎮錯那居委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錯那縣轄1個鎮、5個鄉、4個民族鄉。共有2個社區、23個行政村,55個村民小組。縣人民政府駐錯那鎮錯那社區
錯那縣區劃詳情
行政區下轄行政行政區劃代碼
轄2個社區:錯那社區吉松社區
40530100
轄2個村:勒村、新村。
540530200
轄2個村:斯木村貢日村
540530201
轄2個村:吉巴村、讓村。
540530202
轄2個村:麻瑪村、竹日新村。
540530203
轄2個村:庫局村桑玉村
540530204
轄4個村:塔嘎村郭麥村、曲卓木村、洞嘎村
540530205
轄2個村:曲那村羊堆村
540530206
轄5個村:羅堆村、覺拉村、扎洞村年扎村德吉村
540530207
轄2個村:卡達村西午村
540530208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錯那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端,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東與墨脫縣(印占珞瑜地區)以西巴霞曲下游分開,北與隆子縣措美縣相連,西與洛扎縣邊巴鄉以及不丹王國的孫黑宗、塔尚宗、塔西岡宗、起業、沙克亭、若里、大夕坦則等接壤,南與印度以山地與平原接合地帶為界。此段邊界,中印傳統習慣邊界線沿喜馬拉雅山南麓山腳行走。錯那縣與印度阿薩姆邦邊界線,起至錯那縣阿馬土拉以南、不丹王國概拉巴里以東、阿薩姆邦烏達古里(海拔136米)以北、巴太拜利以西的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處,向東經巴太拜利以北,過帕乃河,沿伏特山(海拔549米)以南,在巴魯克旁以南折向東南,經查道以北,越過鮑羅里河,再折向東,經西召瑟以南、密吉卡以北穿過巴爾崗河、布拉河沿巴里金、欽普、至比普爾拉岡以西,邊界線折向北行,經班達多爾以東越過迪克朗河,沿多伊穆克以東、尼則拉魯克以西,折向東北,沿基明以南的哈姆得里河出境處(印度朗加河),邊界線沿山地平原接合地帶,東北行至多龍姆克以北,比尼、皮衣木克(海拔1987米)以南的錯那縣、墨脫縣、阿薩姆邦三地交界處的西巴霞曲出境處(印度蘇班西里河)。錯那縣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縣城區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400千米,山南市政府駐地澤當鎮220千米。全縣邊境線長268千米,其中與印度的邊境線長213千米,中不邊境線長55千米,面積34979平方千米,包括印占“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門隅地區,現實際控制面積約10094平方千米。縣中心位於東經91°57'55",北緯27°59'53"。
山南市錯那縣電子地圖

地形地貌

錯那縣屬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馬拉雅區。地勢北高南低,相對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為高原山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向南地區海拔遞減。
錯那縣

氣候特徵

喜馬拉雅山脈橫貫錯那縣境,南部印占區屬亞熱帶山地濕潤半濕潤氣候,中北部喜馬拉雅山區屬於高原性高寒氣候。年日照時數2589小時,年無霜期僅42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年平均氣溫-0.6℃,常年天氣寒冷,是典型的高寒縣。錯那縣的氣候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南麓亞熱帶山地濕潤半濕潤氣候和喜馬拉雅山北麓高原性高寒氣候兩類。前一類的特點是濕潤多雨,日照時間短,旱雨季不分明;後一類則乾旱少雨,日照時間長,終年寒冷,冬春多大風天氣且常有雪災。暖季短促而潤涼,多降雨,晝夜溫差小,最熱月平均氣溫7.8℃,極端最高氣溫18℃(2007年9月3日);冷季漫長而酷寒,多風雪,晝夜溫差大,最冷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37℃(1981年12月20日)。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錯那縣有大大小小不少的湖泊,拿日雍措是西藏錯那縣最大的湖泊,總面積58.33平方千米。
錯那縣

礦藏資源

截至2013年,錯那境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沙金粘土等十餘種,蘊藏量上萬噸。

動物資源

截至2013年,錯那縣的野生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一類動物有:孟加拉虎金錢豹雪豹小熊貓藏野驢野牛等;二類動物有:獼猴棕熊黑熊禿鷲岩羊狐狸等,此外,還有貝母雞、野雞黃羊等。

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錯那縣擁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四大高等植物門類。其中,有國家保護樹種,一、二類商品木材數十種,還生長著素有“錯那箭竹”之稱的大量成片竹林。錯那的藥用植物就有幾十種。主要藥材有黃連天麻紅景天五味子蟲草貝母黃芩當歸黨參等;野果類有:木瓜山丁子獼猴桃山核桃杏桃草莓薔薇果枸杞沙棘花椒等。
錯那縣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錯那縣常住總人口15277人,其中,勒布辦事處741人,錯那鎮2468人,覺拉鄉4940人,卡達鄉2261人,曲卓木鄉4078人,庫局鄉371人,浪波鄉418人。
2008年,全縣人口1.48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錯那縣常住總人口15124人,其中,錯那鎮3232人,勒門巴民族鄉171人,貢日門巴民族鄉190人,吉巴門巴民族鄉241人,麻麻門巴民族鄉227人,庫局鄉412人,曲卓木鄉3852人,浪坡鄉327人,覺拉鄉4481人,卡達鄉1991人。
2013年末,錯那縣總面積34937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

民族

錯那縣居住著藏族漢族門巴族回族等民族,全縣以藏族為主。
錯那縣

政治

爭端源起

1914年,在中國、英國西藏地方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線線作為界線,炮製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9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廈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並不知道此事,達賴喇嘛和噶廈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劃界的授權,後來了解了情況的噶廈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對麥克馬洪線也未予承認。所以,這是一條非法邊境線。錯那全縣被占領面積共24885平方千米。

東南領土

山南市南部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麥克馬洪線之南,為印度控制。在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1∶400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上,藏南地區地名達旺德讓宗邦迪拉尼烏木哥里西娘、格當、里戛阿帕龍瓦弄等均有標註。後又增加了魯巴、曲那門、塔庫姆、尼克特、巴里金、胡巴、瓦宗、倫卡、埃打讓、培洛根、加士崗、旁金、巴昔卡、野如、營五、拉曼村、都登、埃洛莫、尼雜木哈特、恩多林、欽邦、基明、娃買、卡多、惹英、布瑞尼、因通埃坡等27個,達到36個。
《民政部發布關於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第一批)的公告》《民政部發布關於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第一批)的公告》
2017年4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發布《關於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第一批)的公告》,增加了烏間嶺、米拉日、曲登嘎布日、梅楚卡、白明拉山口、納姆卡姆等6個藏南地區地名。4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並回答相關問題。中方對中印邊界東段地區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公開發布上述地名是中國地名管理部門根據國家《地名管理條例》以及中國國務院有關地名管理規定,行使合法權利的正當舉措。這次公布的地名都是長期在該地區生產生活的中國門巴族藏族少數民族同胞口口相傳留下來的。這些地名從側面反映和說明了中國對藏南地區的領土主張有著明顯的歷史人文和明確的行政管轄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扎洛19日對《環球時報》說,這次命名的6個地點離傳統習慣線還有一定距離,是給印度留有餘地。如印方反應太強烈,預計中方還會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命名。
在錯那縣境東部及南部還轄有吉米塘、康拉欽、提西、達昌貢、色拉、那古舉巴、聽布、達旺寺、龍拉、達旺曲、江卡、那郭、邦嘎江寺、奇爾寺、略馬東、魯克塘、波多、槍拉、得丁、拉洪、克司匹(海拔2618米)、魯帕、瓦布蘭、拉佳寺、打隴宗、色崗、瓦朗旁、開拉克塘、安卡林、阿馬土拉、台馬拉、伏特山、希斯尼、巴魯克旁、賓久里、查庫、賈明、哥密里、嘎桑、勃頓、奔並、尼尚、維斯里冬、唯通、阿贊、迪羅姆、康格多峰土倫拉山、曲林普、安龍、拉米歐、嘎揚、吉羅、嘎惹馬、克紐瓦、沃德、諾郎、勒盆、貝門、下勒雅克、郎塔、日工、地希、賈明、色瓦、利哈累、嘎發、納也通、利榮加利亞、達郭莫惹、沙孔、扯果布、塞巴、塔帕、京頓、迪比,丹希利河、卡門河、帕乃河、鮑羅里河、巴爾崗河、布拉河、迪克朗河、哈姆得里河、克魯河、坎拉河、帕查河、巴普河、色魯河、門河、潑生河,達夫拉山、來普拉、科提普、伊林、多利普、吳旁、多伊穆克、班達多爾、欽普、多里、塔更司、巴里金、劉杜、里倫卡、古辛、勒皮卡、派克、吉朗乾尼亞、倫卡、西召瑟、塔樓、塔多、雅扎里嘎達日巴、曲漢、皮魯、焦魯姆、濟羅、打門、佩帕奇、散亞達、昂吉、黑利、巴塔、亞巴、營德、希亞、加揚達約、聶亞平、恰吐姆、冬龍、雅姆塔姆、賓工、牙巴、惹阿、惹德布、汝巴、府里、娃烏、嘎布、惹哈、巴布、胡里、加里、迪那、松吉雄、囊布、日加、熱覺、冬比亞、塔里、約巴、馬達、瑟爾塔姆、內永、古契、里埃、洛姆納、達博、奔斯、皮衣木克、巴魯、塔果、果查姆、比尼、勒林、噶達克、巴加、尼庫、達波里約、西比等地區。
山南市錯那縣地圖山南市錯那縣地圖
2018年,印度聯邦預算案時宣布了西山口隧道計畫,擬將在其實控的錯那縣西山口修建隧道,以“通向中國門戶”達旺

經濟狀況

綜述

2013年,錯那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本級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完成35619萬元、52827萬元、1294萬元、5339萬元、5986元;完成稅收收入2182萬元;一產、二產、三產產值分別完成1998萬元、17415萬元、16206萬元。
錯那縣
2014年,錯那縣投入3420萬元實施了42個興邊富民和扶貧攻堅項目,完成425戶1222人的脫貧任務。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384元。

第一產業

2013全年糧油總產量4562噸,糧經飼比例調整為59:12:29。新生仔畜34251頭(只、匹),成活率94.1%;出欄牲畜32594頭(只、匹);改良黃牛1131頭。重點區域植樹造林和義務植樹造林5666.6畝,植樹24萬株,樹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完成人工種草1000畝。沼氣使用良好,產氣率達到98%以上。

第二產業

2013年錯那縣第二產業增加值18123萬元,比2012年增長8.7%。全縣6家砂石廠依託項目建設。19家農牧民施工隊參與項目建設,完成92個大小項目建設任務。規範14家礦業公司的探礦行為。完成了縣城地熱1228米的鑽探任務。

第三產業

2013年,錯那縣共接待遊客8886人次,創收519.805萬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63%、57.3%。累計註冊個體工商戶556戶,註冊資金13819萬元;註冊私營企業26戶,註冊資金5616萬元;登記註冊內資企業24家,註冊資金達3279.53萬元。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錯那縣醫療技術設備落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一個沒有,轉院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2014年年底,實現14個行政村有衛生室、每個街道辦事處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配備醫護人員,實現出生嬰兒死亡率和孕婦死亡率雙下降。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錯那縣共有1所中學,8所國小(包括7所完全國小),以及11處教學點。2013年,錯那縣政府從本級財政安排10萬元,用於中國小教學質量獎,統籌整合各類資金50萬元,用於資助符合相關條件的農牧民子女上大學。全縣共有191個大學生享受該政策,兌現補助資金952650元。
2014年,錯那縣對符合資助條件的53名特困生進行了慰問並落實10.7萬元資助金,幫助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錯那縣共有1個國家級文化遺產和4個自治區級文化遺產,錯那縣爭取到了1418萬元的維修資金,分別對興瑪寺、扎洞寺進行維修;並且將投入60萬元修建門巴族特有戲曲阿吉拉姆創承班。錯那縣形成了擁有20餘人的文藝演出團,截至2014年,文藝演出團面向農牧民民眾共進行文藝匯演45場。

基礎建設

2011年9月20日,錯那縣2011-2012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工,2013年5月20日竣工。該工程總投資472.84萬元,共解決1020戶3290人16572頭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
2013年,錯那縣投入資金52827萬元,實施了卡達覺拉油路、卡達防洪堤、“三房”建設、鄉鎮業務用房、地熱供暖物探等工程項目;投資11899萬元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25萬元,實施了7個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22個邊境村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58戶弱勢群體危房改造。
2013年-2014年,錯那縣共開展水利工程項目建設7項,投入資金13142.49萬元。
2014年,錯那縣投入12513.8萬元建設城鄉新面貌,其中整合10028萬元,重點打造勒布、麻瑪的門巴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錯那居委會二組統籌城鄉小康示範小區,覺拉鄉江木、貢、參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共3個城鄉統籌重點工程,惠及民眾148戶;投入147.6萬元,完成了27戶弱勢群體危房改造工作;投入2338.2萬元實施了3個村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50個邊境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
2014年,錯那縣完成1133戶“村村通”設備安裝工作,近4000人告別了看電視聽廣播難的歷史,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了97.16%。農村通車公路里程達到655.4公里,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面完成,覺拉、卡達兩鄉告別了無電歷史。全年建設移動基站7座、電信基站5座,村(居)移動、電信信號覆蓋率分別達到85%、100%,全縣100%的行政村通電話,100%的鄉鎮通郵,10個鄉鎮通寬頻。
2017年8月,錯那縣濕地公園三期建設工程開工,總投資540.37萬元,建設內容:高原鳥類科普館513.59平方米,入口景牆、鋪裝、游步道、景觀平台小品、太陽能路燈等。

交通

2014年,錯那縣籌措各項資金,實施了卡達、覺拉油路,庫局鄉改線公路正在順利推進。農村通車公路里程達到了655.403千米,基本實現了村村通。10個鄉(鎮)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其中7個鄉(鎮)通油路,鄉鎮通油率和行政村暢通率分別達到70%、100%。
錯那縣

歷史文化

門巴文化

門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東南部的門隅、珞瑜北境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龍山區(現為印占區)。“門巴”這一族稱,既是門巴族的自稱,也是他稱,意思是“居住在門隅”。

門巴戲

門巴戲是門巴族戲曲劇種,流行於喜馬拉雅山東南坡門巴族聚居區,即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勒布區。因為它直接採用藏戲的藏文劇本,所以民間稱之為“門巴拉姆”,即門巴藏戲。相傳18世紀末,強巴克龍從拉薩帶回一部《諾桑王子》的藏文本劇本,由此門巴戲開始在勒布流傳。

特產

勒布木碗:是將樹根砍成球狀,曬半乾,經高溫煮過,再曬乾,才能製作。
竹編:勒布竹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簍、、篩、、桶、、勺等。
卡達藏刀:主要靠手工製作,刀殼、刀把分別為純銀製作。

風景名勝

錯那縣有寺廟10座,分屬紅教白教黃教、花教和布東教等多種教派。其中以覺拉寺達旺寺(印占)、貢巴子寺、扎同寺卡達寺為主。拉康1個,佛塔1座,分布於全縣各鄉(鎮)處,分屬紅教、白教、黃教、花教和布東教等多種教派。
錯那縣寺廟錯那縣寺廟
拿日雍措是錯那縣最大的湖泊,位於縣城北20千米,東經91°9′,北緯28°30′的拿日雍措,總面積58.33平方千米。拿日雍措湖藏語意為“湖的前面”,距澤當180千米,距縣城36千米。有“達桑洞藏”和水葬台。“達桑洞藏”洞深達十幾米,洞內有一處溫泉常年不間斷。
錯那縣拿日雍措湖錯那縣拿日雍措湖
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曲卓木鄉政府的所在地,有一片天然古沙棘林。經過考證這裡的沙棘林有800多畝,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曲卓木鄉一帶,沿娘姆江河谷分布著大約2000多畝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約15米,樹圍最粗4.5米。曲卓木鄉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樹都有著上千年的生長歷史,是中國乃至亞洲沙棘之最。錯那的這片千年古沙棘林,屬於野生柳葉沙棘林,當地人稱為“拉辛”,藏語為神魂樹,即魂魄依附的樹。
錯那縣娘姆江河畔千年古沙棘林錯那縣娘姆江河畔千年古沙棘林
勒布溝是錯那縣境內康格多山南側的一個風景區,中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錯那縣勒布溝風光錯那縣勒布溝風光

著名人物

倉央嘉措是西藏的詩僧,1697年以六世達賴喇嘛的身份被迎請至布達拉宮。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於門隅。1685年至1697年,他居住在錯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