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花燈之鄉)

興寧市

花燈之鄉一般指本詞條

興寧市,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韓江上游,總面積2104.85平方千米。2023年末,常住人口76.7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萬人。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興寧縣,縣境包括今興寧市、五華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地區,縣名由興寧江而得。宋熙寧四年(1071年),從興寧劃出西南部地區設長樂縣,興寧縣治由雷公墩遷至洪塘坪。興寧建縣後先後隸屬東官郡、龍川郡、齊昌府、循州、惠州、嘉應州、潮循道、興梅專區、汕頭專區、梅縣地區等。1994年6月8日,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截至2022年10月,興寧市下轄3個街道、17個鎮。市政府駐地興田街道。

興寧市是客家人的成熟地,不論在客家語言、風俗、食品、服飾等方面都是客家人的典型代表。興寧市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歷來比較發達,是粵閩贛邊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稱和“無興不成市”之說。旅居海外的華僑港澳台同胞5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在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各國,僑居歐、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是原中央蘇區縣、中國圍龍屋之鄉、中國花燈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大學校長”搖籃,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山歌之鄉、紡織之鄉、商貿之鄉、花燈之鄉版畫之鄉的美譽。興寧市是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2023年,興寧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13.07億元,同比增長6.2%。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人文環境,紅色文化,僑鄉文化,客家民居,文物古蹟,民間藝術,本土方言,風景名勝,特產美食,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興寧縣地,夏商周三代屬百越之地。公元前401至380年,楚滅百越,置為藩屬。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略定揚越設定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南海郡置四會和龍川兩縣。秦派任囂為南海郡尉,趙佗為龍川縣令。古龍川縣境,廣跨東江、韓江上游,包括今興寧縣地。
三國時,南越9郡分屬交、廣兩州,為吳國轄境。西晉建國後,繼承兩漢舊制,以南海郡統轄番禺、四會、增城、博羅、中宿、龍川、揭陽7縣。興寧縣地仍屬龍川縣。晉室南渡後,原南海郡分為南海、新會、東官、義安、綏建、海昌郡;龍川縣仍隸屬南海郡。
興寧建縣於東晉鹹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縣分治而立,縣境廣跨古興寧江(今五華河)、右別溪(今琴江)、左別溪(今寧江)流域,包括今興寧市、五華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地區,縣名由興寧江而得,縣治所在地設在今五華縣華城鎮雷公墩。
南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分設興寧、齊昌兩縣。齊昌縣以今興寧地為其轄境,縣治設在古寧昌鄉,即今城北1千米處的洪塘坪(又稱楓林坪)。
梁天監二年(503年),撤銷齊昌與雷鄉兩縣建置,將齊昌全坑及雷鄉東部地併入興寧縣,縣治遷至今龍川縣佗城(古龍川城)。原龍川縣治遷至今河源縣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齊昌縣。貞觀元年(627年),撤齊昌縣,置寧昌驛,隸屬於興寧縣。天授二年(691年),興寧縣治由佗城遷至今龍川縣境天羊山麓丫下圩(今龍川縣屬)。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又析興寧縣,並在原齊昌縣境設齊昌府,府治設在洪塘坪,興寧縣為其屬縣。
宋開寶四年(971年),廢齊昌府。天禧三年(1019年),興寧縣治由丫下圩遷回雷公墩,後再遷洪塘坪。熙寧四年(1071年),從興寧劃出西南部地區設長樂縣(今五華縣)。此後,興寧縣境相對穩定。
元初,霍山境地劃給龍川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興寧縣治由洪塘坪遷至今興城地。明嘉靖時,大信地併入平遠縣。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劃屬直隸州嘉應州
民國初年直隸於廣東都督。民國4至25年(1915-1936年)先後隸屬潮循道、潮梅鎮守使、粵東區綏靖專員公署。民國26年起,隸屬廣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4月改稱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7月,平遠的大信鄉和豐順縣的坪畲鄉劃入興寧。
解放後,先隸屬興梅專區專員公署。1953年6月改隸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3月,隸屬汕頭專區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平遠縣併入興寧。
1961年1月,興、平分縣,縣境各按原轄範圍。1965年,本縣水口葉華大隊地劃屬梅縣。
1965年7月至1985年,隸屬梅縣專區專員公署、梅縣地區革命委員會、梅縣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6月8日,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興寧市下轄3個街道、17個鎮:興田街道、福興街道、寧新街道、永和鎮、新圩鎮、羅浮鎮、羅崗鎮、黃槐鎮、龍田鎮、石馬鎮、寧中鎮、徑南鎮、坭陂鎮、水口鎮、黃陂鎮、合水鎮、大坪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政府駐地興田街道。
截至2022年10月,興寧市下轄3個街道、17個鎮:興田街道福興街道寧新街道永和鎮新圩鎮羅浮鎮羅崗鎮黃槐鎮龍田鎮石馬鎮寧中鎮徑南鎮坭陂鎮水口鎮黃陂鎮合水鎮大坪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市政府駐興田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韓江上游,東連梅縣區,南鄰豐順縣,西接五華縣龍川縣,北界平遠縣、江西省尋烏縣,總面積2104.85平方千米。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起陽天嶂,南止鐵牛牯峰,南北長100公里;西起筠竹,東抵徑心,東西最大寬度36公里。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占梅縣地區總面積的13.2%,在7個縣中居第5位。
北部的陽天嶂與江西省尋烏縣毗連;東北部的黃茅嶂、嶂頂上、蓮花寨、鐵山嶂與平遠的石正和梅縣的梅西、石坑等地相接;東部的油坊坳、羅子塘村、新耀村與梅縣的瑤上、南口、荷泗交界;南部的鐵牛牯、獅子岩與豐順縣北斗、豐良和梅縣的徑義相連;西北部的渡田河、黃毛嶂、龍母嶂與龍川的回龍、石坑相鄰;西南的神光山、綿畲、黃沙嶂、洋傘崍、寒婆嶂、伯公坳與五華縣的華城、轉水、水寨、油田接壤。
興寧縣城距廣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頭185公里,至梅州城57公里,至韶關407 公里,至江西尋烏128公里,至福建龍巖282公里。
興寧市

地質

興寧市的地質演變有過山嶽沉水域、滄海變桑田的經歷。今天群峰聳立的山地和廣闊的丘陵台地,6億年前還是一派水鄉澤國。經過漫長的歲月,豐富的沉積物形成巨厚的沉積岩。後歷經4次大的地質構造運動,使地層強烈褶皺、斷裂、岩漿侵入及火山噴發。距今2.9至1.4億年前,從龍北、崗背至羅崗、黃槐有過海水侵入和退出的變遷。因而,興寧市境內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南部因東西兩大斷裂的發展,產生出紅色斷陷盆地。

地形地貌

興寧市地處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和羅浮山脈控制,高低差明顯。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總趨勢是從北西至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千米;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千米。四周山嶺綿亘,中為斷陷盆地,地形狹長,整個縣境形似扁舟。市內地貌類型分為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5類。平原、階地、台地(海拔200米以下)占38.1%,丘陵(海拔200~400米)占49.6%,山地(海拔400~1000米以上)占12.3%。
興寧市主要山嶺有南部蓮花山脈:鐵牛牯、獅子岩武夷山南脈:陽天嶂、黃茅嶂、嶂頂上、蓮花寨、四望嶂、馬子山、冬瓜嶂、鐵山嶂、寶山、雞鳴山、南蛇崗、和山岩、狐子嶂、龍母嶂神光山等。

氣候

興寧市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8月份左右,達到37.4℃;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2月左右,達到零下0.2℃。年平均降雨量1596.9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1814.2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

水文

興寧市地處韓江東江流域。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該河發源於江西尋鄔縣,為興寧、龍川北部的分界河,是楓樹壩水庫的庫尾,過境河道24.8千米,寬150至200多米,主要支流有羅浮河和大信河,河流落差較大,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流域面積273.74平方千米。其餘各鎮屬韓江流域,區內46條河溪水分別經過五華、興寧、梅縣匯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尋鄔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入梅江,全長107千米,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57.5千米,寬65至90米,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呈葉脈狀匯入寧江,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65%。寧江支流之一的和山河,由七層、曾塘兩溪水匯合而成,經大塋、和山、和一至寧新洋湖橋入寧江。該河從和山岩至洋湖橋全長20千米,集水面積39.5平方千米。

土壤

據興寧市政府網2021年10月顯示,興寧市土壤分為黃壤、紅壤、赤紅壤、紫色土、菜園土、潮沙泥土、水稻土等7類、12個亞類、29個土屬、75個土種。黃壤1.03萬畝;紅壤108.76萬畝,分布於低山丘陵;赤紅壤11.4萬畝;紫色土9.78萬畝;菜園土180畝;潮沙泥土3623畝;水稻土38.8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2.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據興寧市政府網2021年10月顯示,興寧市土地面積2075.39平方千米,折合為315.73萬畝,坡度在25deg;以下的宜墾土地占73%。其中,宜林果山丘地224.25萬畝,占71%;耕地47.24萬畝,占14.96%;園林地1.32萬畝,占0.4%;水面9.66萬畝,占3.06%;其它用地(道路、城圩鎮、廠礦、民居、田基溝道、兩米以內溪渠道)33.26萬畝,占10.53%。

生物資源

據興寧市政府網2021年10月顯示,興寧市主要動物有100多種,包括獸、禽、爬行類軟體動物、魚、昆蟲等5類。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計有600多種,包括喬木、灌木206種;主要中草藥157種,另有野生中草藥300多種;還包括農作物和花卉等。
興寧市(花燈之鄉)
興寧市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

礦產資源

據興寧市政府網2021年10月顯示,興寧市初步查明境內有33種礦產、230處礦點,其中、鐵、石灰石石膏螢石稀土鈷土礦等較為豐富。煤總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地區的52.6%,主要集中在四望嶂和羅崗兩個煤田。四望嶂煤田1.3億噸,7、8、9號煤為主採煤層。羅崗煤田1710萬噸,6、12、16號煤為主採煤層。霞嵐釩鈦磁鐵礦平衡表內儲量1.3億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千米。石灰石分布面積23平方千米,資源豐富,未作全面勘查。石膏礦分布面積57.5平方千米,遠景儲量1.1億噸,是廣東省首次發現的大型石膏礦。此外,黃銅礦、鈾礦、鉛鋅礦、鎢礦、耐火粘土、地下熱礦水等也有一定的儲量和開採價值。據初步調查,地下熱礦水有7處10個點,總流量5963噸。葉南熱礦泉(湯湖)泉口水溫82℃,日自流量551.7,鑽孔水水溫83℃,日湧水量2589噸;坭陂湯湖泉,水溫62℃,日自流量432噸;羅崗溪尾中溫熱水,水溫50℃,日自流量331噸。

人口

2018年,興寧市人口出生率15.39‰,死亡率3.04‰,自然增長率12.35‰。公安部門統計戶籍人口為118.31萬人。
2019年,興寧市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8.77‰,自然增長率2.81‰。公安部門統計戶籍人口為116.95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興寧市常住人口為779411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90627人,占50.12%;女性人口為388784人,占49.8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65661人,占46.9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13750人,53.08%。流動人口為204254人。流動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為9308人,省內流動人口為194946人。
2021年末,根據公安部門統計,興寧市戶籍人口116.35萬人,常住人口77.94萬人。民族主要是漢族客家民系,占總人口的99.9%以上。
2022年末,興寧市戶籍總人口114.98萬人,常住人口77.03萬人。人口密度549人/平方公里。
2023年末,興寧市常住人口76.7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萬人。年末戶籍總人口113.7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6.4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3萬人。全市出生人口7746人,人口出生率為6.8‰,出生率比去年下降0.83‰;死亡人口7125人,死亡率為6.2‰,死亡率比去年增加2.78‰;自然增長率為0.543‰。人口密度542人/平方公里。

經濟

綜述

2023年,興寧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13.07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在梅州各縣(市、區)排第五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5.29億元,同比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8.83億元,同比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8.94億元,同比增長5.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24.2%和47.3%,分別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個、1.5個和2.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6.0:18.2:55.8。
2022年,興寧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00.99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3.53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7.10億元,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0.37億元,同比下降0.6%。全市8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9.05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9.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1%(可比價),增速在梅州排第三位。其中:工業園區增加值8.32億元,同比下降8.0%。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4.4%,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5%。
2022年,興寧市實現貿易進出口總額7.14億元,同比增長8.1%,在梅州排位第一。其中:出口總額6.41億元,同比增長9.0%。進口總額0.73億元,同比增長0.7%。2022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34.8億元,比去年底增長9.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79.6億元,比去年底增長13.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82.8億元,比去年底增長10.8%。存貸比為65.0%,比去年同期增長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 發展方向
興寧市逐漸打造“北部油茶靈芝、東部茶葉柚果、中部肉鴿蔬菜、南部生豬南藥,全域絲苗米”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響興寧鴿、興寧香米、梅州柚、興寧單叢等區域品牌。
興寧市(花燈之鄉)
興寧市農業
2023年,興寧市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6.81萬畝,比上年增長3.09%;稻穀種植面積63.73萬畝,增長3%;甘蔗種植面積396畝,下降1.49%;油料種植面積2.68萬畝,下降6.62%;蔬菜種植面積29.85萬畝,增長5%;園林水果種植面積9.54萬畝,增長4.38%;茶葉種植面積4.2萬畝,增長50%。
興寧市(花燈之鄉)
興寧市農業
2023年,興寧市全年糧食產量30.44萬噸,比上年增長3.7%;稻穀產量29.7萬噸,增長4.95%;甘蔗產量959噸,下降2.24%;油料產量 0.44萬噸,下降4.89%;蔬菜產量90.51萬噸,增長3.5%;水果產量20.32萬噸,增長13.58%;茶葉產量4495噸,增長57%。
2023年,興寧市全年肉類總產量6.82萬噸,增長11.44%,其中:豬肉產量4.06萬噸,增長8.85%;禽肉產量2.09萬噸,增長17.59%。全年水產品產量1.69萬噸,增長1.8%。
農業產業園
興寧市農業科技園區興寧市絲苗米產業園興寧市肉鴿產業園興寧市茶葉產業園廣東晨露茶文化旅遊產業園廣東金柚產業集群廣東柚子跨縣集群產業園梅州柚優勢產區產業園廣東道地藥材現代化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九里香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基地南藥規模化種植基地興寧市巴戟天產業化種植基地5000畝牛大力產業化種植基地粵香柑高效種植示範基地粵和興·粵香柑產業基地同鄉緣葡萄園興寧市農業科創中心興寧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興寧市油茶產業帶興寧市油茶產業園興寧市柚果產業園興寧市生豬養殖產業園興寧市五色果農業龍田鎮精緻高效農業基地興寧市富榮茶果嶺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興寧市革命老區連片油茶產業基地興寧市肉雞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盛和隆農光一體(興寧)高效精緻農業產業園現代合水文創茶林綜合生態園水口鎮河口農業產業示範園水口鎮彭洞現代農業示範園水口鎮石塘千畝柚果示範園興東生態園梅州市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興寧市南藥基地百樹園珍貴樹種種植示範基地廣東柚冠誠種植基地環陂村雙季稻連片種植示範區新金村超級稻示範基地鷹嘴桃生產基地龍田鎮韭菜花種植基地龍田鎮火龍果種植基地興林澳洲堅果基地鯉湖村西瓜種植基地“陳小鴿”乳鴿養殖基地新豐盛有機栽培蔬菜基地等。

第二產業

興寧市以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水口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平台,發展自身資源型產業,發展紡織服裝、運動器材、工藝品行業等傳統產業,重點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打造粵東北5G新基建產業製造基地,培育發展高端智慧型裝備、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華豐工業園和興寧華豐國際小家電(OEM)生產基地統一納入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管理,享受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優惠政策。興寧市推進水口工業園規劃調整、承接信息技術產業鏈上下游製造環節,逐步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著重引進關聯性高的藥材種植及醫療器械設備企業。主動對接廣梅園、綜保區、無水港的輻射帶動,打造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重要工業基地。推動水口鎮融入以廣梅園為聯結點的產城融合片區和高密度城鎮群,推進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深度一體化,提升整體融通水平和服務配套能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興寧市工業基礎較好,有工藝紡織機電等傳統產業,有主機板上市公司1家(廣東明珠),新三板上市企業1家(鴻源機電),在廣州、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4家;有規上工業企業66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3家,初步形成裝備製造、食品藥品、電子信息等9大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舉辦2020第二屆梅州網際網路大會,出台興寧網際網路產業發展規劃和網際網路產業扶持政策,網際網路產業園動工建設,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曾獲批創建“粵東西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興寧)試驗點”,被認定為首批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成功創建2019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興寧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成功入選2019年度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廣東壹號孵化器入圍2019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是省級產業轉移園,2015年度被省政府和梅州市政府評為優秀產業園區。
興寧市構建“1331”工業新體系,做強裝備製造業,做優生態特色食品、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新興產業,努力打造粵東北地區特色工業城市。
興寧電器廠發明世界第一台聯合收割機(簡陋型)。興寧魚苗場在“四大家魚”孵化技術上大大超過已研究二十幾年的日本,並且領先世界。興寧電器廠生產出中國首台10兆千伏變電器。興寧球閥廠曾經譽稱“中國閥門第一廠”。
2023年,興寧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0.28億元,同比增長11.2%,工業增加值21.7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股份制企業總產值增長15.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總產值下降17.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1.9%,重工業增長10.8%。從三大門類看,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5.8%;電力、熱力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4%,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9%;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0.3%。
2023年,興寧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7.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2.6%,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20.6%,醫藥製造業增長15%。
2023年,興寧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9.7%,比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其中,新材料製造業增長3.8%,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21.1%,先進輕紡製造業增長17.0%,石油化工業增長19.9%,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66.8%,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96.8%。
2023年,興寧市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0.7%,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2%,汽車製造業增長47.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3.5%。
產業園區
興寧市境內的工業產業園有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興寧•天河創新產業園水口工業園粵贛省際邊界經濟發展區興寧園區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興寧華豐高新技術工業園興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寧市羅浮司城工業園興寧市水口循環經濟產業園興寧市靜脈產業園廣東鴻源機電產業園新興工業園永和科技工業園豐谷科技園新圩工藝工業園水口工藝工業城廣東躍速體育產業園高端智慧型裝備製造產業園興寧市食品產業園興寧市蘇區產業園電子信息製造業基地興寧市蘇區產業園科創中心及智慧園區興寧市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飛利浦(興寧)小家電生產基地躍速腳踏車及運動服裝生產基地廣東精維進電子有限公司LED生產基地獸藥製劑生產基地興寧立訊技術高速線纜製造基地、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梅州·新能源汽車)、廣東明珠養生山城酒文化產業園肉鴿休閒食品生產基地中海油區域運營中心等園區。

第三產業

興寧市工業商貿基礎良好,是粵閩贛邊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稱和“無興不成市”之說。全市有集貿市場11個,較具規模物流快遞企業14家,東嶽宮市場是“全國百強集貿市場”,毅德商貿物流城、歐尚購物中心等知名企業帶動現代商貿發展。
興寧市加強與中國(梅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梅州綜合保稅區聯動發展,著力建設蘇區產業園倉儲物流中心、廣東供銷天興冷鏈物流中心等重要載體平台,利用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創建的契機,加快“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全力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興寧市將現有的龍田合水“兩鎮八村”、新陂葉塘“兩鎮五村”、石馬鎮“六村聯動”鄉村振興連片示範區,打造成為網紅打卡點、鄉村旅遊熱門點,同時繼續推進刁坊、坭陂、新圩“三鎮十一村”連片示範區建設。
興寧市通過三條旅遊線路的開發,推動旅遊康養等產業的發展。其中包括開發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熙和灣明珠養生山城、徑南鎮月形山森林公園為主體的康樂休閒線;以新陂上長嶺古村落、將軍府、大天然鄉村旅遊休閒區為主線的人文生態線;以大坪羅屏漢故居、明代“十二肩嶺”南粵古驛道為主體的紅色古驛道線。
興寧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遊目的地,以客家文化和生態資源為基礎,開發森林康養、中藥材種植、藥膳美食等產業,布局培育醫療養生產業,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周邊地區的文旅交流合作,以玖崇湖溫泉度假小鎮、廣東明珠健康養生城、廣東明珠養生山城、客天下·熙和灣花燈文化特色小鎮等養生保健特色平台為依託。
2012年,興寧市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歐尚,促成國際小家電(飛利浦)生產基地、毅德現代商貿物流城、碧桂園高檔住宅小區等項目落戶興寧。
興寧市(花燈之鄉)
興寧玖崇湖鳳頤溫泉酒店
截至2018年底,興寧市有註冊的網際網路商家1337家,其中企業543家、個體戶794戶。在城區方圓10千米範圍內,興寧市擁有200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在電商方面,到2017年底,興寧市本地電商企業達到285家,電商交易額突破了5個億。興寧市本地網際網路從業人員有3至4萬人,他們集中從事電子商務、數字通訊、數字經濟、軟體、域名商標、網店經營、遊戲、新媒體、雲服務、智慧城市、移動辦公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和服務工作。
交通運輸業和郵政業務
2023年,興寧市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53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公路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174952.56萬噸公里,增長3.5 %;完成客運周轉量6019.85萬人公里,下降0.3%,公路客運量25.29萬人,下降15.7%。
2023年,興寧市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 2583.56公里,其中:四好2471.65公里,高速公路111.9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12.74公里。投入新能源公車295輛,城鄉公交線路103條,開通公交線路的行政村458個。
2023年,興寧市全市共有郵電局(所)31家,郵電業務總量1.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其中函件12.72萬件,下降71.3%。報刊累計247.43萬份,下降18.02%,集郵業務25.5萬枚,下降6.01%。
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2023年,興寧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92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97億元,下降13.0%。分區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 65.99億元,增長4.0 %;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41.93億元,增長5.2%。分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額96.81億元,增長4.4 %;餐飲收入11.11億元,增長5.0%。
2023年,興寧居民消費價格與上年同比持平。分類別看:衣著類上漲2.4%;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7%;醫療保健類上漲1.0%;食品菸酒類上漲0.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持平下降0.7%;居住類下降1.4%;交通和通信類下降2.3%。
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業
2023年,興寧市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2.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出口總額10.94億元,增長12.1%,其中:“三資”企業出口3.13億元,增長45.7%;私營企業出口7.81億元,增長95.8%。進口總額1.27億元,下降9.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00萬元,下降96.22%。
2023年,興寧市全市共有“三資”企業6家,其中工業企業6家;“三資”企業從業人員1390人,其中工業企業1390人,高技術產業企業1家,高技術企業現價總產值4891萬元。
2023年,興寧市接待旅遊總人數178.67萬人。其中:全市接待過夜旅遊總人數65.07萬人。國內外旅遊總收入16.3億元,增長146.1%。
財政收支、金融運行
2023年,興寧市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2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稅收收入5.18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89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教育支出18.6億元,增長9.6%;衛生健康支出9.11億元,下降3.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22億元,增長3.5%。
產業園區和城市綜合體
興寧市境內的網際網路產業園:梅州興寧網際網路產業園興寧市電商示範基地廣東壹號創業孵化基地興寧市電子商務產業園興寧市電商網紅創業孵化基地興寧市農電商中心水口農電商等。
興寧市境內的其他產業園:興寧市綜合物流園廣東供銷天興冷鏈物流中心合水特色文化產業園興寧市南部新城綜合肉菜市場羅浮鎮農貿綜合市場
興寧市境內的城市商貿綜合體:興一廣場興寧毅德城興寧市毅德現代商貿物流城)、興寧歐尚購物中心明珠城·天虹購物中心興寧中駿世界城智匯城廣東梅州(興寧)農產品交易博覽中心等。

交通運輸

綜述

興寧市推進梅龍高鐵(興寧段)建設。謀劃建設梅龍高鐵興寧南站綜合樞紐客運站。謀劃建設汕昆高速畲江至興寧段北延線高速公路、五華橫陂經坭陂至梅西高速公路連線工程和梅河、興畲高速公路拓寬改造項目,推進河惠莞高速公路麻布崗互通出口至羅浮連線線公路工程(興寧段)建設。推進國省道、縣鄉公路改造升級和資源路、旅遊路、產業路建設,暢通城區到高鐵興寧南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工業園區、景點景區的交通線路,完善以興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的“四好農村路”交通網路。加快省道S226線羅浮至新陂公路以及龍田至石馬公路改建等項目儘快落地。推進寧江橋至合水旅遊景區一江兩岸河堤公路建設工程、錦繡大橋及引道工程等旅遊公路建設。

公路

興寧市境內有梅州—河源高速公路興寧—畲江高速公路濟南—廣州高速公路、興汕高速,205國道和省道225、226線貫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車裡程2944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密度為139.8千米,均居廣東省山區縣(市)前列。
2021年,平興高速、興華高速建成通車,動工建設河惠莞高速麻布崗出口至羅浮連線線。新建和改造省道225線火車站至水口段、甘羅線梯子嶺等1050千米國省縣鄉道。

鐵路

興寧市境內有廣梅汕鐵路。規劃建設的“雙龍”高鐵貫穿興寧並設興寧站,互通京九、廣河高鐵。梅龍高鐵設興寧南站
興寧市(花燈之鄉)
廣梅汕鐵路興寧段

政治

現任市長:洪國華
副市長:劉東峰潘啟東、郭亞瑋、黃偉軍陳君溢謝明揚吳思波、劉小容。
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12月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3年,興寧市全年普通高中招生6181人,在校學生17618人,畢業生5716人;職業中學招生1419人,在校學生3430人,畢業生1047人;普通國中招生12071人,在校學生37019人,畢業生11971人;普通國小招生10806人,在校學生70131人,畢業生12292人;學前教育幼兒招生5542人,在校學生25804人,畢業生11865人。國小畢業生升學率91.57%,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21%,高中畢業生升學率56.12%,考上大專及以上學校人數5702人,其中本科2314人。
興寧市境內高等院校:廣東省興寧市廣播電視大學
興寧市境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技師學院(興寧市高級技工學校、興寧市職業技術學校)、梅州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智慧型職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東方藝術學校興寧市南方學校興寧市英才學校興寧市教師進修學校興寧市中等專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等。
興寧市境內普通中學:興寧市第一中學興寧市齊昌中學興寧市田家炳中學興寧市興民中學興寧市沐彬中學興寧市寧中中學興寧市華僑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廣梅園高級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廣梅園初級中學興寧市卓越中英文學校興寧市龍田中學興寧市坭陂中學興寧市葉塘中學興寧市水口中學興寧市羅崗中學興寧市黃陂中學興寧市新城學校興寧市文峰學校葉塘工業園學校興寧市第三中學興寧市四礦中學興寧市濟平中學興寧市福興中學興寧市葉南中學興寧市勝青中學興寧市葉東中學興寧市石馬中學興寧市合水中學興寧市龍北中學興寧市坪洋中學興寧市崗背中學興寧市僑光中學興寧市國本中學興寧市黃槐中學興寧市柿子坪中學興寧市官莊中學興寧羅浮中學興寧市司城中學興寧市宋聲中學興寧市下堡中學水西中學興寧市新圩中學興寧市陂西中學興寧市陂東中學興寧市徑心中學興寧市永興中學興寧市永和中學興寧市壢陂中學興寧市刁坊中學興寧市新陂中學興寧市寧江中學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境內普通國小: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廣梅園國小興寧市第一國小興寧市第二國小興寧市實驗學校興寧市漢芬國小興寧市第十國小興寧市齊昌國小
興寧市境內幼稚園:興寧市第一幼稚園興寧市愛興幼稚園興寧市齊昌幼稚園、興城中心幼稚園、羅崗中心幼稚園、大坪中心幼稚園、坭陂中心幼稚園、葉塘中心幼稚園、曙光幼稚園。
興寧市境內校外教育基地:興寧市少年宮興寧市偉泓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

文化事業

興寧市加強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開發,以推動“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為契機,加大對古城鄉、古村落等文物的保護開發力度,做好古城牆修復工作,爭取恢復千年客邑原貌。開展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及“左聯”文化的弘揚工作,發掘保護革命遺址,做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加強水口蘇維埃政府等革命舊址、鄧逸凡、羅屏漢等名人故居的文化研究,挖掘其革命文化內涵,爭取列入上級開發利用範圍。加大徑南“火把節”、大坪“馬燈舞”等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及民間舞蹈“杯花舞”,民間曲藝“竹板歌”,民間音樂水口山歌、羅崗山歌、石馬山歌,民間工藝根雕、編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力度,傳承和發展民間特色文化。發揮“興寧版畫”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挖掘新興木刻運動版畫史料,打造十里版畫長廊、版畫創作實踐基地等,推進版畫進景區、進校園,不斷擦亮“版畫之鄉”品牌。推進非遺項目保護、完善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的保護名錄,扶持非遺傳承人帶徒授藝。文化遺產的開發力度,依託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展示興寧特有的賞燈文化,擦亮“中國圍龍屋之鄉”、“中國花燈之鄉”品牌;加大對古民居、古村落的開發利用。
2023年末,興寧市共有調頻廣播電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年末全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8萬戶,同比下降20%。全市共有文化館2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57.65萬冊,博物館館藏物品3987件,全年送書下鄉2204冊。
興寧市境內文化場館主要有:興寧會展中心興寧市少年宮興寧市文化館興寧市博物館興寧市圖書館、興寧圖書檔案館、興寧市山歌劇演藝中心、興寧青少年文體活動館、興寧美術館、白鶴美術館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黨史教育館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興寧市版畫傳承創作基地等。

體育事業

2023年末,興寧市共有標準體育場2858個,小運動場43個,各類球、場館2077個。全年全市運動員在參加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13塊,其中:金牌3塊,銀3牌塊,銅牌7塊。
興寧市境內體育場館有興寧市體育公園、興寧市市民廣場、明珠文化廣場、興寧體育公園足球場興寧體育場、興寧市體育綜合訓練館、興寧青少年文體活動館、興寧文藝體育館、興寧游泳館、興寧蹦床館、南部新城體育中心、西郊體育場、大壩里體育場、南部新城體育公園、神光山體育公園、興寧市足球青訓基地、興寧市游泳訓練基地、熙和灣高爾夫球場、興寧全民健身中心、興寧市千嶺游泳場等。
謝育新郭億軍張小文蔡錦標四名來自同一所國小(城鎮三小)、同一所中學(興寧一中)球員同時入選當時的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

醫療衛生

2023年末,興寧市共有衛生機構717個,其中:醫院8個,婦幼保健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個,鎮(街道)衛生院17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全市擁有病床3534張,其中:醫院2131張,婦幼保健院20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5張,鎮(街道)衛生院948張,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00張,每萬人擁有床位數45.43床。全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901人,其中,執業醫師1118人,助理執業醫師669人,註冊護士2360人,每萬人全科醫生數4.76人。
興寧市境內主要醫院有:興寧市人民醫院興寧市中醫醫院興寧市婦幼保健院興寧市第三人民醫院興寧市慢性病防治院興寧市皮膚病防治院興寧鴻惠醫院神光眼科醫院等。

社會保障

2023年末,興寧市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20.02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8.97萬人,減少0.04%。參加工傷保險6.56萬人,減少0.05%。參加職工失業保險5.47萬人,增長1.1%。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7.8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76.73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96%。
2023年末,興寧市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51間,其中敬老院20間,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床位數3515床。全年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45.84萬人次,全年發放臨時救濟金額228.15萬元。全市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民眾25556人,其中:城鎮1515人,農村24041人。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524個, 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0個。社會組織數量305個。

環境保護

2023年,興寧市共有環境監測站1個。全市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良好,興寧城區空氣品質AQI指數優良率98.9%,城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2.42;全市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考核斷面中,全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58.3 %,Ⅳ類斷面比例為33.3 %,V類斷面比例為8.3%,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工業廢氣排放量56.06億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81.85噸,氮氧化物排放量284.12噸。區域噪聲環境質量良好,道路交通噪聲環境質量好,功能區噪聲達標率為83.3%。全年投入治理污染資金1267萬元。
截至2023年,興寧市共有自然保護區7個:和山岩、石壁、興寧神光山、白鶴仙師、合水、四望嶂、鐵山渡田河。其中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6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57萬公頃。全市森林面積13.9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14%,建成生態公益林6.92萬公頃;林木採伐量7.39萬立方米。

歷史文化

人文環境

史前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興寧開展過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鎮荷樹拗等地發現鏟、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1982年,在永和鎮振興管理區貓子窯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屬新石器中晚期遺存;同年,又在葉南鎮中徑大窩裡採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屬新石器晚期遺存。到20世紀80年代末為止,興寧境內共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30多處。興寧博物館收藏了上述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個。這些出土文物和遺址說明早在七八千年前,興寧已有古人類居住。從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紋來看,當時已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已有較為可靠的生活資料來源。
宋以前南遷漢人與早期居民
宋代之前,中原漢人已有幾次較大規模的南遷。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國60萬軍隊攻滅楚國,繼之深入嶺南。續後,秦朝把嶺南作為遷徙中原“罪徒”的一個流放地,加以“經略”開發。終秦一代,南遷的中原人有3批、數十萬人。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鎮大村鬼樹窩崩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編鐘。經廣東省博物館專家鑑定,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文物。編鐘的發現說明秦漢之際興寧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他們可能先是駐軍,後代成了嶺南居民。在發現編鐘的村莊有個地方叫秦王坪,相傳就是駐軍的營地。
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漢人亦有多次連續性的南遷轉徙。遣至唐末五代,南遷客家先民,“其遠者已達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則達福建寧化、長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則在贛南各地。”興寧歷史上先後隸屬於惠、嘉,引文中所述應是包括興寧的。
根據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北宋熙寧三年(1070),興寧縣約有6000戶。翌年,興寧分地置長樂(今五華)縣後,有4000戶。宋代戶口以役賦對象列冊,足證明官宋前中原漢人定居興寧者已為數不少,此外當時地主有隱藏人丁的做法,實際上興寧的人口遠遠不止如此。
興寧市歷史上的早期居民見於史籍的還有瑤族。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瑤之後頗多,大抵聚處山林,砍樹為舍,刀耕火種,采山獵原,嗜欲不類,語言不通。土人與之鄰者不相往來,不為婚姻。本縣瑤民亦眾,隨山散處。”以嶺東文化與居於廣東的瑤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較,可以斷言,古代嶺東居民與瑤族居民曾長期和睦相處、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統治者曾對瑤民大舉征伐撫緝,興寧瑤民逐漸減少。清康熙以後,清政府把瑤民與漢民一體編戶,消除漢瑤界限。至清末,除外遷者以外,縣境內已沒有瑤族居民。清末羅獻修《興寧鄉土志》記述:“國(清)初時,縣東六十里鐵山蟑尚有瑤民磊石為居……近百年來,既消歸烏有矣。”
興寧市歷史上的早期居民還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漢時代,輾轉遷徙到廣東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為圖騰,成為水上居民。他們何時開始定居於興寧,尚待進一步查考,但至遲在元朝未年間。據史籍記載,明正統年間(1436~1450年),興寧已有在籍疍民38戶,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據《興寧鄉上志》記載:“惟麥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客家民系
興寧市經歷了幾次大遷徙的客家先民在粵東北以及相鄰的閩贛邊區這個相對封閉的山區定居後,逐漸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風俗習慣乃至相似的倫理道德觀念等等。客家先民遷入梅州地區的興寧,經過長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繼續外遷的之外仍有百萬之眾,全縣百人以上的姓有93個。

紅色文化

興寧市是原中央蘇區縣、重點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周恩來、李井泉等革命家曾留下革命足跡。
興寧市革命鬥爭歷史悠久。中國共產黨誕生後,興寧的革命鬥爭更是如火如荼。大革命初期,共產黨員賴頌祺、盧驚濤、曾不凡奉命回興寧開展農工運動,播下了革命火種。第一次東征時,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部在興寧戰鬥生活了20多天,對傳播馬列主義,開展工、農、青、婦革命運動,發展經濟、文化、教育、統一戰線、武裝鬥爭,推動黨團組織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東江革命根據地是民國十六年(1927年)“四•一五”以後由中國共產黨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和中共東江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的部署,率領東江人民向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而創建的。五興龍根據地位於東江的西北部,地處兩省(廣東、江西)三縣(五華、興寧、龍川)邊緣交界的地區,距三縣縣城均在百里之外,毗鄰中央蘇區。
土地革命期間,興寧蘇區與中央蘇區腹地唇齒相依,藍勝青、劉光夏、羅屏漢以及700多名革命志士壯烈犧牲,為民族解放、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興寧現有革命遺址55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8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8處、革命領導人故居16處、烈士墓2處、紀念設施11處。近年來,興寧共投入600多萬元用於大坪鎮羅屏漢故居、羅浮鎮瑤興村紅五十團舊址、水口鎮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梅子坑胡屋“五縣聯合暴動會議”舊址四處革命遺址的修繕和布展。
興寧市共有烈士紀念設施80處,其中市級烈士紀念設施31處(合水革命烈士陵園1座,烈士紀念碑1座,烈士墓29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49處。

僑鄉文化

興寧市是華僑之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50餘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在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各國。改革開放以來,興寧市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在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處處都體現了海外華僑熱愛故土的鄉情之戀。為了表彰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對家鄉的貢獻,興寧市按照條件把突出貢獻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授予興寧市榮譽市民,或者邀請為興寧市政協港澳委員,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家鄉的建設。至2013年,已有89位華僑港澳同胞被授予興寧市榮譽市民稱號。

客家民居

興寧人的房屋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即圍龍屋、棋盤屋和四角樓,規模宏大,往往數十戶以至百戶人家聚族而居。彌後,規模較小的二棟兩橫式較為普遍。
興寧市(花燈之鄉)
圍屋結構
據2010年普查,興寧市現存較好的客家圍屋(含圍樓、四角樓和圍龍屋)仍有4800餘座。2012年12月興寧成功申報為“中國圍龍屋之鄉”。興寧圍龍屋主要有七大類型:一是標準的半圓形橫堂式圍龍屋,如寧新的東升圍長興圍,福興的黃畿塘大王屋等;二是棋盤式走馬廊的圍樓式圍龍屋,如坭陂鎮的進士第福公屋等;三是四角帶碉樓的城堡式圍龍屋,如刁坊鎮的棣華圍、黃宏昌、新陂鎮的李振球故居,馨梓圍、興田街道的鳳翔圍等;四是“四點金”式(又叫四角樓),如羅崗鎮的善述圍、羅浮鎮的原膴隆基;五是槓式圍龍屋;六是橢圓形圍龍屋,如黃陂鎮的中山公祠春芝樓;七是並蒂蓮式圍龍屋,如永和鎮大成新廳下張屋

文物古蹟

明正德十年(1515年),祝枝山授任興寧知縣,留下《神光山》《游和山麻石岩》等歌詠詩文,北宋抗金大臣李綱、南宋文天祥、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等皆在興寧留下傳說。古建築是興寧市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無論是城池、村寨、府第、民居,還是寺院、學宮、書院、會館、宗祠、亭、台、塔、橋,均具鮮明的客家特色和中原古文化的傳統。有被稱為“民間宮殿”的圍龍屋2985座。興寧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有新石器時代遺址35處、革命遺址12處、古窯址11處、植物古化石區1處、古村寨址11處,歷史文物1856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193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興寧學宮兩海會館磐安圍興寧古城牆文峰塔善述圍棣華圍李和美屋玉成圍何天炯舊居恆雲樓等11處。(詳見: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興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歷史建築名錄興寧市特色古民居興寧市十大古民居梅州市宗教活動場所名錄等)
春秋戰國編鐘
興寧編鐘,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樹窩崩崗處,發現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編鐘六個,為紅銅與錫合金製件,宮廷樂器。其器形上大下小為合瓦型。柄肩附紐,鐘口有角,兩側有細長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組13個乳釘,背面有3排3組,每組4個共12個乳釘,鐘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紋、斜線紋,下部橫向為支雷紋,表面鋼綠表翠,古味蠱然,進之揚聲。其重量分別為28.5、27.5、21、18(其中2個同重量)、16.5市斤,是廣東境內已發現編鐘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珍貴。它的發現,對研究古代人類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關係、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春秋戰國編鐘在新圩的發現,也說明了秦漢之際興寧地方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

民間藝術

興寧市民間傳統工藝有紡織、制扇、制筆、制瓷、編織草蓆、編棕、造紙等。
2021年,興寧市“竹板歌”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興寧市還有杯花舞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製作技藝興寧上燈習俗興寧李家教拳興寧版畫興寧珍珠紅酒釀造技藝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興寧客家山歌馬燈舞羅崗高山茶油製作技藝興寧老酒釀造技藝墨煙張墨條製作技藝興寧黃粄製作技藝新陂樂仙腐竹製作技藝興寧花燈刁家教拳李家教拳興寧根雕技藝陳華記涼茶製作技藝興寧烙畫興寧藤編技藝等梅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詳見: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興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土方言

客家方言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它與北方方言相似,是從北方語言演變而成的。客家祖先原居住在中原一帶,因戰亂歷經了東晉、唐末以及宋、元、明三個時期的大遷徙。先後在贛南、閩西、粵東北地區定居。定居後又與南方百越人相處。在遷徙中和定居後都夾雜了不少各地方言,加上氣候、水土之差異,使語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就以興梅地區來說,客語雖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異。梅縣語沒有翹舌音zh、ch、sh,五華語上聲不明顯。梅縣語較軟,五華語較硬,興寧語則介乎其中。興寧語語調較平板,且同音字多,有九“竹”、十三“風”、三十個“是”之說。客家先民既來自中原,其方言雖經千餘年之演變,仍多六朝古音。
興寧市(花燈之鄉)
韻書與客家語

風景名勝

興寧八景的說法,歷代變化較大,流傳有五個版本,其中的“八景”各不相同,較為人熟知的是清朝《鹹豐縣誌》:雞鳴春曉,丞相文峰,蚌湖秋月(映月),翰林墨沼(墨池書屋),龍湫甘雨,古渡橫舟,溫泉濯足,鐵嶂晴霞。還有像神光夜氣,牛嶺崢嶸,龍母遺蹟等也是著名的景點。邑人鐘益藩寫有《題興寧古八景詩》:“蚌湖映月照齊昌,丞相文峰絕異常。泛泛扁舟浮古渡,紛紛夜氣鎖神光。雞鳴春曉開窗牖,龍母遺蹟有石床。最喜溫泉堪濯足,墨池書院紫薇香。”
興寧市旅遊景區景點30多處,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徑南月形山鄉村旅遊區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合水水庫風景區被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景區標誌性建築“花燈樓”榮獲金氏世界紀錄“最大燈籠型建築”,渡田河生態旅遊區、黃蜂窩茶山、興寧學宮、兩海會館等各具特色。
興寧市名勝古蹟主要有:興寧八景興寧市文化旅遊服務中心神光山熙和灣歡樂崖家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晟農生態田園綜合體合水水庫風景區興寧市粵東雲山谷生態旅遊區珍珠紅誠意酒城旅遊區月形山鄉村旅遊區蘇林灣歡樂谷蘇林灣水上樂園高山草甸生態旅遊區龍騰東方生態田園綜合體玖崇湖溫泉小鎮鴻源溫泉生態園梅州逍遙谷和山旅遊度假區神光山皇家金煦度假村羅浮渡田河風景區興寧市宋聲生態旅遊區廣東熙和灣萬紫御園黃蜂窩茶山旅遊區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華夏宗祠文化基地寶山寨風景區雞鳴山風景區齊昌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風衣谷農耕體驗基地翠湖灣國際溫泉養生旅遊區興寧市金龍灣休閒觀光園興寧市富榮茶果嶺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興寧市大天然生態農業休閒旅遊區興寧市和山休閒農業旅遊產業園金明湖生態旅遊產業園合水特色文化產業園現代合水文創茶林綜合生態園廣東晨露茶文化旅遊產業園明珠養生山城同鄉緣葡萄園十里李花坡十里版畫長廊南粵僑創基地興寧市版畫傳承創作基地興寧夜明古驛道十二肩嶺古驛道武仙景區白鶴仙師和山岩獅子岩陽天嶂鐵山嶂龍母嶂齊昌古玩城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黨史教育館南部新城體育公園中山公園興寧市銅鼓寨鎮級森林公園合水鎮荔枝公園興寧老城興寧學宮兩海會館劉氏總祠興寧古城牆景點、宋聲書院探花書院興寧墨池書院恆雲樓躲世圍磐安圍將軍第大夫第興寧市偉鴻實踐教育基地合水革命烈士陵園水口鎮紅色教育基地大坪鎮紅色教育基地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何子淵故居羅屏漢故居羅藹其故居何天炯故居鄧逸凡故居黎昔非故居、李潔之故居等。(詳見梅州旅遊景區
興寧市人文景觀景點有興寧十大古民居、嶺東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興寧市人民公園、明星公園、親水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何子淵羅香林何天炯李善邦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東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興寧市東郊,是國家4A級景區。山上林木參天,古蹟甚豐,神光寺、祖師殿、墨池寺、探花書院、石古大王廟、望興亭,不一而足。相傳宋代學士羅孟郊在此星夜苦讀,一位仙人施放法術,亮出無色光環,後羅孟郊高中探花,官授諫議大夫。此地為歷代文人墨客暢遊之所,嶺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任興寧知縣時曾寫下不少詩作。
興寧市(花燈之鄉)
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
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
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位於興寧市永和鎮藍排村,是一個以客家文化為主題,集旅遊、休閒、體育、度假綜合性產業園區。按“一心、二態、三性、四版塊、五個一”之理念打造。“一心”即以客家花燈文化為中心,建設“三百”文化長廊,以一亭、一姓、一燈為組團建造百亭、百姓、百燈。“二態”即動靜態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三性”即特色性、文化性、娛樂性,以客家花燈為特色,以客家文化為主題。“四版塊”即建造新客居、客家文化旅遊、休閒體育、生態度假等版塊。“五個一”即打造世界唯一特色賞燈文化、第一高花燈建築、第一大花燈文化博物館、第一個亭台博覽園、第一大百姓文化博物園。
興寧市(花燈之鄉)
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
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位於興寧市興民中學內,古稱文廟,始建於宋嘉定年間,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遷建於舊嶺東道地(今興民中學校址)。建築占地面積1723平方米,重檐歇山頂,赭牆黃瓦,雕樑畫棟,斗拱交錯,大成殿內現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萬世師表”匾額1塊。自宋至清可考者興寧出進士20人,舉人140人,舉人副榜28人,武進士10人,武舉人80人,他們的功名、業績均與興寧學宮有密切的聯繫。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寧市(花燈之鄉)
興寧學宮
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
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位於興寧市大坪鎮屏漢村久安圍。紀念館分“思想啟蒙 投身革命”“發展農會 創建蘇區”“履職會昌 衛守粵贛”“革命伴侶 忠魂永存”四個部分介紹了羅屏漢張瑾瑜夫婦光輝的革命生涯。故居建於清末,距今約有150年歷史,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屬於二層磚木四角式瓦房。
興寧市(花燈之鄉)
羅屏漢張瑾瑜烈士紀念館和故居

特產美食

客家菜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菜的三大地方菜系之一。風味獨特的興寧客家菜系,尤以“非遺菜品”、“賞燈宴”、“婚宴”最為出名。
興寧市美食主要有:有客都草魚興寧鴿布駱包子豆腐樂仙腐竹鹽焗雞鹽焗雞爪鹽焗烤鴨鹽焗鴨腿魚膾釀豆腐釀香菇釀苦瓜釀茄子釀婆參釀蚝豉釀春卷釀辣椒釀青瓜釀豆角釀豆乾釀芋頭腐皮卷客家釀青椒客家辣椒釀魚肉釀豆腐西紅柿釀蛋客家釀蛋梅菜扣肉香芋扣肉梅菜蒸豬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炆豬肉梅菜炆五花肉梅州菜乾蒸肉梅乾菜蒸鴨梅乾菜燒豆乾梅乾菜乾煸豆角蜜汁焗排骨白斬雞泥焗雞紅燒雞梅菜雞香菇雞蒸滑雞板栗雞客家魚生客家盆菜客家牛肉丸客家艾葉丸客家捶丸客家娘酒雞客家蔥油雞艾草煲雞蜂蜜燉雞姜酒雞黃酒雞羊肉酒三及第湯客家三杯雞客家鯇丸客家汆魚丸手工魚丸姜芽嫩鴨姜芽炒鴨片銀芽炒雞絲滷鴨腳白滷鴨掌紅燜豬肉紅燒豬手板栗燒牛肉爆炒魷魚筒南乳烤肉雞雄鵝掌茹如豆腐咕嚕肉五香乾滷鴨五香醬鴨八寶窩鴨開鍋肉丸燜狗肉紅燒狗肉狗肉煲羊肉煲田螺煲豆腐煲雜菌煲苦筍煲客家蛋角煲客家薯絲煲客家芥菜煲芥菜芋頭煲蘿蔔牛腩煲清湯雙丸美味上湯雞八寶糯米酥雞姜糟燜狗爪豆大極素菜會響鈴叉燒肉水晶肉扣鴨栗子釀雞翅西利柴把鴨亂箭射綿羊薑絲炒大腸姜蔥炒河鱸魚片油酥河魚乾椒絲河魚乾河魚乾炒韭菜香菇肉碎釀青椒客家鹹菜炒豬腸客家鹹菜燜豬肉客家鹽水番鴨蘿蔔炒牛肉炒牛百葉梅菜蒸魚杞子燉甲魚清蒸魚炒墨魚醋溜魚酒糟魚松子魚炒蝦仁炒豬紅炸芋丸鳳投胎燒乳豬臘豬肝黃皮豆乾炸豆腐豬腸灌青菜丸子米粉丸子蘿蔔丸番鴨丸炒三絲七寶羹蝦仁燒賣紅燒魚炒魚片炸魚卷炒雞酒炒田螺黃鱔炒苦脈泥鰍鑽豆腐八寶糯米飯魚生粥豬膽乾臘豬肝生炒雞球姜蔥炒雞球芋艿炒雞球荔枝炒雞球豉椒涼瓜炒雞球銀杏炒雞球酸子姜炒雞球豆豉香焗黃鱔參須燉雞五葉神燉豬瘦肉五指毛桃煲雞湯五指毛桃豬骨湯五指毛桃龍骨湯五葉神煲排骨湯蟲草花烏雞湯金針菇燉雞湯金針燜鴨湯黃花菜燉鴨塊黃花菜燉鴨湯合水鱅頭湯福菜肉片湯紅菇雞湯全豬湯雙丸湯草菇湯紫菜湯醃蒜頭酸芋荷客家炒麵番薯糖水豆腐花清補涼綠豆湯番薯湯茶葉蛋香酥卷油餜子炸饊子煎丸子南瓜烙鹼粽砸粽油角煎堆煎圓薄餅燒麥蒸餃雲吞艾糍糍粑蓮藕餅仙人粄客家味酵粄雞頸粄蘿蔔粄芋頭粄薴葉粄兩熟粄綠豆粄煎蕎粄釀粄薯粄艾粄黃粄甜粄溜鍋板抹茶紅豆粄等客家美食。
興寧市土特產主要有梅州金柚客都稻米興寧絲苗米興寧茶油興寧沃柑梅州梅片梅州柚客都米嘉應茶官田翠玉有機山茶油客家娘酒有機蔬菜梅州龍眼龍眼乾石馬番豆南華奇蘭茶官田綠茶興寧單樅茶奇蘭烏龍茶、雲霧茶客家薑糖興寧蓼花徑南三華李興寧炸扎粽梅州荔枝柑橙、李果、山枇杷、寶山柿、珍珠紅酒、梅乾菜梅菜)、五葉神湯料奶油花生酥客家打炒米紅薯餅乾月光糕客家柚皮涼果柚子月餅柚子酥柚皮糖柚子茶柚子酒金柚啤酒金柚蜜餞金柚果脯金柚花茶蜂蜜柚子茶冰糖柚子蜜柚子辣醬柚子果醬柚子口紅柚子洗髮露等,“興寧茶油”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興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於2021年1月5日在興寧市葉塘鎮葉南漁村正式揭牌開放,將集中展現客家菜歷史脈絡和飲食習俗。(其他詳見:客家菜客家美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詞條)
因為文化習俗的不同,北方人稱為“糕”的濕麵粉製品嶺東人稱為“”,客家人說“糕”是餅乾。
砸棕
在客家語中,砸就是壓的意思,砸棕就是壓制的棕子。其製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飯放在木格子裡壓實,然後放在油鍋里去炸,必須不停地翻轉,使砸棕變得金黃。軟和香是砸的特點,因為是油炸的緣故,食用後使人容易上火。
溜鍋
溜鍋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調成稠糊狀,用湯匙挑起順著鍋壁溜下去沸騰的熱油湯里去。一般是放鹹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這種方法做成的麵食,又軟又滑。如果再加點正宗的嶺東水鹹菜,溜鍋板就集鹹滑熱三種滋味。
石馬番豆
番豆就是花生。石馬地方的人民用一種頗為奇特方法來製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磚頭泥(必須是帶硝性的)搗碎加鹽和番豆在一塊熬熟,撈出又在同樣的泥粉里滾,混上米漿使泥粘實番豆,曬到半乾,即放在一種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乾透。這樣製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絕不是市場上的紅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製作複雜,食用易粘泥,已經鮮有生產。
雞頸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里,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複,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豎起即可食用。
蘿蔔
用蘿蔔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粄,是嶺東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蔔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
這是一種生長在田埂的艾搗爛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帶著特別的芳香,入口細嚼,喉間鼻里盡得享受。長在沙堤上的田艾,葉梗肥大,用這種艾的做田艾粄,特別香。
釀豆腐
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邊的豆腐,實在太差勁。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頭刀肉餡,細火慢煎。在現代,釀豆腐為興寧人過年必備的菜餚,根據興寧人的習慣,豆腐取“付唔園”(即怎么都給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嶺東四菜之一,隨著開放之後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它的變種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
黃粄
梅州地區的興寧北部山區,有一種只此一家的獨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黃色,產量極低,很少人種。但是用這種又叫禾米的做板,卻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
蓼花
蓼花是一種鬆脆香為特點的興寧小吃。
腐卷
腐卷也是一道嶺東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餡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組成),並用油炸而成。腐卷亦可作為煲湯的原料,味香而不膩。
珍珠紅
它曾經代表著興寧市最高榮譽,中華老字號產品,嶺東歷史名酒。
雞炒酒
雞炒酒有三個待點:補身子、特別香、特別順口。雞炒酒經常被興寧人用作產婦坐月子之用;另當有家添男丁的時候,該家就將雞炒酒炒上一大鍋,發於全村每家一碗。
樂仙腐竹
產於興寧市樂仙腐竹廠,有傳統腐竹、白竹、芝麻腐竹、即食腐竹等。

著名人物

興寧市人文薈萃,名人輩出。興寧被譽中國“大學校長之鄉”,美術、文學等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界的各類專家學者、專業人才雲集。據不完全統計,自宋代至清代,興寧共考取了進士、舉人285人;清末以來,從興寧走出去的國共兩黨將軍有114名,省部級領導28名;現活躍在祖國各條戰線的興寧籍專家、教授達300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0多人,大學校長62位,院士(含學部委員)6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00多人,享譽海內外的畫家100多位。到2005年,興寧市湧現出包括原廣東省省立文理學院院長羅香林,原東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如心等45位大學校長,被譽為中國“大學校長搖籃”。
古代:唐代有楚國公仇士良;宋代有竭力反對秦檜對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羅孟郊;明代有佛教臨濟宗傳人何南鳳、方誌學家張天賦、愛民御史王天與、邵武府知府王紳、副總兵方登元、山海關參將何麟圖;清代有抗法愛國將領李慶雲、雲南臨元鎮總兵李運龍、記名提督李運勝、彰德府知府陳燾、汀州知府黃梓良,《羅家通書》創始人羅慶輝,詩人、考據家胡曦,數學家饒寶書,以及羅學旦羅藹其羅獻修陳南一刁騰蛟陳遵陳謨羅奎殷輿郭大治張孟璡羅奇俊王璉王淧曾奎陳對揚陳世翰傅錫璋王粵麟陳僴傅翰邦曾仕華伍葆光曾榮科何映柳羅清英王杞薰陳瓊光何登瀛陳蘭桂等先賢。
近代: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張學齡、紅花崗四烈士之一鐘明光;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何貫中;無產階級革命家黃文杰;閩粵贛邊區紅軍領導人羅屏漢;左聯革命詩人馮憲章、民國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董事會主席兼學校監督刁作謙、“中國新顯微鏡製造家”李任重、醫學家刁信德、歷史學家羅香林;民國將領有粵軍代總參謀長張醁村,抗日烈士羅策群劉子超等,國民黨第十四兵團司令鐘彬、第十八兵團司令李振、十八兵團參謀長何滄浪、國民黨中央委員羅翼群、國民政府政務部部長李新俊、榮獲美國航空最高獎“優異飛行十字勳章”的“飛虎隊員”彭嘉衡、黃埔軍校第九任校長林初耀廖慷何蕃李明李振球廖鳴歐李潔之羅梓材李則芬張一中何寶松劉鑄軍陳侃劉紹武劉既漂陳郁萍譚忠肖冀勉肖君勉幸中幸幸振芳王振漢廖頌堯伍漢屏劉灝劉定藩劉圃耘劉柏賢劉倬環、劉洪若、劉飛軍劉冠亞劉海保曾問吾曾適存彭展寰潘標林振雄巫劍雄黃文思饒崇詩饒景華鐘之輝鐘翊群李安定李伴奎李明李益群李康秀李懷蒼吳達連吳應環何孟淳何廼英何廼黃何學植何揚番何天祥陳隱冀陳茹玄陳挹寰陳杰夫陳世光陳森蓮陳偉霖陳紹鵬陳寄雲陳宇飛陳道行陳仲賓陳名勛陳公天陳定陳師張琛張威張浩東張偉民張立群謝海籌王傑賴剛羅熾揚羅陽模羅倬漢廖毓清廖中天廖淦羅兆宗羅惠群彭道宗吳宗民等。
現代:開國中將鄧逸凡,原海軍政治部文化部長陳斐琴,新時期解放軍將領王國湘林紹新柳河生賴佛新孫進鐘建昌李宇光等,國民黨中央委員何志欽廖英明,原國家檔案局局長張中,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原鐵路運輸高級法院院長陳坦,原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雄才羅娟等,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潔之黃浩肖耀堂何寶松刁沼芬張醁村王越等,原廣西省委副書記伍晉南,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李振,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羅建平,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曾慶申,原雲南省政協副主席曾華,原貴州省政協副主席陳堅,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國務院參事何星亮;海內外院士有王佛松張如心汪懋華張作梅劉煥彬何質彬等;高等院校領導陳茹玄潘炯華黃茂春譚中文李世文王慶煌劉莊曾覺之張純祥陳佛香羅雄才王越羅偉其方凡泉黎導何忌羅德明陳樹華劉勝榮劉達元李進堯馬明華劉泉開劉東超張漢忠陳思東羅欽賢幸小濤易洪陶潘佛章李忠紅潘允中曾桓松丘小宏何思安曾德安陳競爭袁偉時巫宏星等;新中國電影開拓者之一袁文殊;地震研究科學奠基人李善邦;新興版畫運動先驅羅清楨羅映球;小說家白危,心理學家陳漢標,福建艦總建造師王碩威,“戈登·貝爾獎”獲得者何聰輝,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李莉,雅加達亞運會冠軍陳清晨,主持人、演員毛琳,2012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狀元何思雨,企業家有劉志強何新明何穎劉年新石平湘石思慧楊文江梁桂秋劉海雲劉珊陳達豪陳振興李文燕陳剛陳雲香曾雲樞張力華張堅力鄔雄輝賴霖楓周聰偉劉妙鋒李興平王令傑鐘堅陳嘉民潘子兵李興袁勝堯陳科明何清標鄧海軍等。
僑胞:馬來西亞檳城首任部長王保尼,加拿大溫哥華客屬商會會長范偉,越柬僑領張價城,以及刁作謙刁敏謙刁振謙刁晏平陳文淦羅竹年羅仕川李祖慧林茂發曾沐彬劉宇新陳仁楷羅應強陳粵人彭嘉衡陳衍鑒劉士木孫孺曾浩仁等傑出華僑。
他們所處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建設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貢獻。

榮譽稱號

興寧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油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杯花舞)之鄉、中國圍龍屋之鄉、花燈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版畫之鄉廣東詩詞之鄉、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央蘇區縣、省文化先進縣(市)、省教育強縣(市)、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示點縣、省城鎮建設試點縣、省水利建設示範縣、省雙擁模範縣、省農機化示範縣、省林業生態縣、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中國商貿百強縣(1960-1998)、中國經濟百強縣(1960-1978)、廣東工業十強縣(1960-1990)、粵東經濟排頭兵(1955-1985)等稱號。
2019年3月,興寧市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
2020年12月,興寧市被廣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廣東省雙擁模範縣(市、區)”。
2021年1月,興寧市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1月,興寧市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2年2月,興寧市被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相關部門評為廣東省2020年度製造業發展較好的縣(市、區)。
2024年3月,入選第四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