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
清朝舉人胡錫侯為正二品總兵李運龍所作的《李慶雲軍門事略》:
吾寧自聖清開國,百餘年文武駢騰,其親冒矢石克敵攻城卓然以韜鈐顯於世者,莫如李公一門。名運龍,號慶雲,興寧縣楓樹嶺人,負氣勇敢,體貌魁梧。
鹹豐十年,投效江西長左等營,時江南大營新敗,朝野震憟,而
廣信府玉山、廣豐各縣匪復潛滋,公隨同剿辦,被傷甚重,得保外委並賞戴花翎。
同治元年,浙省軍情告急,上以宮保左公宗棠籌辦浙江軍務,特調公赴浙援剿,管帶督標右營,在龍游縣打仗,矛傷右手。越二年,以克復金華、湯溪、龍游、蘭溪各郡縣城池案內,蒙保免補把總以千總拔補。
同治二年,上以左公為
閩浙總督。時股匪出沒於
豫章,公由浙調回江西追竄逆,攻毀陶家渡賊壘,巡撫沈公以進剿都、湖踞賊並固守彭澤縣城案內,奏保免補守備以
都司補用,賞換花翎。
同治三年,大軍克復
金陵。巨寇由圍城突出,所過州縣蹂躪,公急援樂平,保守廣信、廣豐、玉山、弋陽、貴溪各城池,蒙保
游擊儘先補用,並賞給“壯勇巴圖魯”名號。嗣後,隨同攻克崇仁、東鄉、宜黃、南豐、雩都等城,再保以
副將補用,並賞加
總兵銜。
同治四年,江鄂肅清,股匪南竄。公三次截剿,並隨克復武康、德清、石門、孝豐、安吉、湖州等城,得保以總兵記名。時偽康王汪海洋大股由浙入閩、由閩入粵,公躡蹤追剿,以克復鎮平縣城及嘉應州塔子㠗大捷殲除逆首全股蕩平案內,賞給公父母正二品封典。
光緒二年,請咨北上,由兵部帶領入覲天顏。八月初三日,奉上旨“著發往雲南,以總兵委用。欽此”。
三年,到滇,蒙憲會委總查六城街道。
四年,署理廣南營參將,尋借補鎮雄營參將。
五年,委署尋霑營參將。
六年,回鎮雄本任。
光緒十一年,法夷擾安南,制府岑公札調赴越南差遣。旋復束裝北上,經王大臣驗放,奉旨“記名簡放總兵李連龍,著補授雲南曲尋協
副將。欽此。”蒙召見一次。
十二年,五月至滇,以大臣周出關勘界事奉隨,八月蒞任。
十四年,委帶曲尋右營,戰兵駐防霑益,保護迤東道路。至冬,回本任。
十五年,調署督標中軍副將。辛卯武闈,隨同撫院校閱。
十八年,甄別,制府王公以“心地敦樸、營務諳練”保列一等。
十九年,回曲尋。旋調署撫標中軍參將。
廿四年,署理臨元鎮
總兵,分統南防各營,兼帶鎮遠營戰兵。
廿六年,仍回曲尋。大吏甄別,以“練達老成、熟悉營務”稱。
公行年垂七十,猶健餐飯,精神矍鑠,紀律嚴明。平日在營訓練,斥堠無忽。每與敵對壘,先登陷陳,中炮傷者數四,稍愈,裹創復戰,不少逡巡。前年因創傷時發,呈請免其騎射,由大吏查驗屬實,馳驛附奏,得襲記大功二次。
子二人,長文蕃,次文寶。
文蕃,號蘊卿。由監生於光緒十九年報捐,分發雲南試用府經歷。二十年,充秋審及文闈、武闈各委員,十一月,奉辦牛街厘金。二十三年,奉委善後籌餉報銷總局文案監印兼核對委員,十二月,委署昭通府鎮雄州、彝良州同。二十五年,加捐州判,改指安徽試用,抵皖,歷奉札委管解江寧、揚州、南河等處餉項銀兩。廿七年,奏管解行在貢物,六月,到陝呈進,詳給超委一次。廿八年,飭赴皖北道差遣,歷奉管庫委員、臨淮口、虹口稅務等差,七月,在閩捐局,獎給花翎,鹽提舉銜。三十一年,過班知州。越年,於直隸賑捐案內獎給鹽運同銜,五月入都引見,歸,接辦皖北道轅發審局兼稽查五關稅務委員。
文寶,號德卿,以父蔭恩加從二品蔭生。於光緒二十五年赴京引見,著以通判外用,加捐花翎提舉銜,指省貴州,七月到黔入讞局學習。二十六年,委辦庚子科鄉試招募謄錄差,尋委讞局幫辦及坐辦差。二十八年,委辦永興厘務,又以臬憲委清理案卷,詳請記大功三次。二十九年,委署都勻縣知縣。三十一年,委辦安順厘金收支,至冬,復辦威寧厘務,旌援例加捐知府,以雙月選用。三十三年,補授丹江通判;大吏甄別,以勤慎稱長。
孫毓麟,號岱峰,現年二十一歲,文蕃之子也。光緒三十年,以祖父蔭,恩加從二品蔭生。前在上海學堂修業,卓然有父風,翹企前途,奚可測哉。
懿鑠哉!盛矣!
宣統二年孟春月穀旦,愚侄胡錫侯頓首拜撰。
——胡錫侯《李慶雲軍門事略》,見《客家珍稀譜牒文獻叢刊》第1冊《宣統廣東興寧仁本堂李氏族譜》
史料記載
《清同治朝實錄》記載:同治四年四月李運龍獲封“
巴圖魯”勇士名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賊分起竄走,一出星口,一竄華埠。二十日,猛撲副將戴奉聘、呂永貴、游擊何秀清等華埠營盤。適道員王德榜派副將蕭得龍、都司李運龍、道銜知府楊士梁、游擊鐘元興等,由玉山馳來助剿,議堅壁以待。是夜,該逆大隊麕至,圍撲戴奉聘三營,百計環攻凡兩晝夜,均經戴奉聘等鎮定卻之。二十七日辰刻,賊向西路竄走。戴奉聘等躡蹤追擊,斬殿後賊百餘名,仍分路追之。
——《左宗棠全集·奏稿一·0289進規湖郡截剿上游竄賊連獲大勝折》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辰刻,該逆全股撲至弋陽東、北門外。官軍於城上發炮擊之,斃悍賊多名,總兵蕭得龍、副將呂永貴率隊由北門出,游擊何秀清、都司李運龍率隊由東門出,王德榜親督游擊鐘元興、黎榮鈞由中路策應,道銜知府楊士梁等率馬隊繼之,江西內河師船亦於沿河排列。該逆見官軍齊力猛進,紛紛退卻。
——《左宗棠全集·奏稿一·0304浙軍擊賊弋陽獲勝片》
粵逆林彩新一股,由德興竄至弋陽,經道員王德榜一軍於(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擊敗後,復竄至湖西。……二十七日,王德榜督各營進剿,並約會江西內河、平江各營水師隨進。乘賊搭浮橋甫半,急飭道銜知府王德權暨蕭得龍、何秀清、呂永貴、都司李運龍等分路齊進,自率游擊鐘元興、黎榮鈞等繼之。王德權、蕭得龍等直抵楊家坂賊巢,該逆望風潰竄。惟五洋店之賊見官軍馳至,並股退至河邊排列不動,王德榜麾軍分三路環攻。正接戰間,忽南岸黃沙港踞逆從上游用竹筏飛渡悍賊千餘來援,並更番接渡北岸之賊過河。王德榜一面飭李運龍等率親兵截剿援賊,一面催水師沿河扼堵。王德權乘勢截其一股盡殲之,沿河師船復將其浮橋拆毀,並擊沉賊船數隻,賊勢益窘,無路奔逃,皆殊死斗。千總陳宗祥臨陣少卻,王德榜立斬以徇,一軍皆奮。鏖戰逾時,該逆勢窮力竭,悉多逼溺水中,其南岸來援之賊亦殲除淨盡。是役共殺賊千餘名,生擒二百作名,拔出難民數千,……其偽烈王林彩新,據生擒賊供,已被官軍逼溺而斃。
——《左宗棠全集·奏稿一·0304浙軍擊賊弋陽獲勝片》
湖州、廣德竄賊,經官軍迭剿,由玉山、江山邊境敗竄江西廣豐。……(同治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該逆竄至鉛山楊村、五都一帶,距河口鎮二十餘里。時提督黃少春、道員王德榜兩軍已抵河口,料賊必走湖坊、陳坊,二十八日黎明,黃少春率伍正德、彭俊光、李良平、馬復震等五營,王德榜派戴奉聘、何秀清、
李運勝、
李運龍等四營進剿湖坊,在河口汛把總楊映春為響導,馳抵該處。適賊已踞村房,見官軍猝至,偕逆餘黨偽王宗譚姓等四人率眾乞降。黃少春即令降眾回戈擊賊,自率各營及王德榜所部繼之,王德權、蕭得龍復率所部兩營,劉明珍率所部四營,由黃沙港馳出截擊,斃悍賊二千餘,賊大敗。官軍併力追殺,逼近陳坊,三面蹙之,該逆將馬匹、軍械拋棄道途,越嶺翻山而遁。是夜,有偽王宗譚長元、偽王朝將龔賢德、汪元貴等率黨千餘赴王德榜軍前乞降,王德榜受之。
——《左宗棠全集·奏稿一·0358浙軍出境剿賊連勝情形折》
(同治四年正月)二十三日,
王德榜親率戴奉聘、
李運龍、何秀清、哈必發、蕭得龍、王福泰各營,從馬洋洞間道進禾樹坳,立破賊壘六座,殺賊百餘名。南陽之賊來援,戴奉聘等四旗力戰,陣斬偽王宗汪海林等悍賊二百餘名,生擒二十四名,賊敗走。……汪逆海洋凶狡素著,雖經迭次擊敗,勢漸不支,然其兇悍死黨尚蓄銳以待,意欲伺隙衝突,以赴李逆之招。二十七日,……時王德榜亦將撲營之賊擊退,率所部戴奉聘、蕭得龍、
李運龍、哈必發、王福泰、李運勝、鐘元興、黎榮鈞、何秀清等分路衝殺而前。該逆悉鳧水向西岸逃竄,逼溺死者無算,退至睛車。劉典、王德榜麾軍躡蹤前後夾擊,又斃悍賊千餘名。汪逆下馬痛哭,勒諸賊回拒,倉卒間幾為官軍所獲,旋為其死黨押之翻山逸雲。時已酉正,始收隊還。是役共斃賊五六千名,生擒四百餘名。
——《左宗棠全集·奏稿二·444汀連龍漳分軍進剿大捷情形折》
親屬成員
晚清時期,興寧東廂的仁本堂李氏家族,不少人投入清軍,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收復新疆、抗法等戰爭,由營卒起家封為將軍的就有數十人。
據宣統二年興寧仁本堂族譜統計,清末仁本堂李氏家族從軍並獲有軍功、職位者共54人,其餘從軍卻不知其名者不知其數。詳見下表。
| | |
| | |
| 記名總兵,壯勇巴圖魯,署理雲南臨元總鎮府特授曲尋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覃恩誥授 武翼都尉,藍翎廣東督標中營補用 都司,前署龍門協左營右哨千總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李運龍家屬的封贈
為籠絡人心,封建時代皇帝經常對文武官員家屬子女進行封贈蔭敘,在世者稱“封”,去世者稱“贈”。明清時期,一品官員一般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品以下只封贈一代。清康熙之後的給蔭制度,三品以上可以蔭知州,四品以下可蔭知縣。
按清制度,總兵為正二品,副將為從二品,參將為正三品。按照制度,李運龍為正二品武官,其父母、祖父母可封贈正二品,其子可恩蔭為知州頭銜。
據宣統二年興寧《仁本堂李氏族譜》記載,李運龍的父親李祚標、祖父泰熉、曾祖父朝錦皆獲得從一品振威將軍誥贈,可能李運龍本人在晚年得到
振威將軍品銜。
李運龍的長兄
李棠華也從軍獲得從三品游擊武職,與次兄李飛龍一道獲得正品
武顯將軍品銜。
李運龍的長子
李文蕃獲蔭花翎運同銜安徽補用知州,曾署任雲南彛良州同,次子
李文寶得蔭為花翎知府銜正二品蔭生,特授貴州丹江通判,曾署任都勻縣知縣。
李棠華的長子李文連獲得過花翎補用游擊、三子李文選獲得過藍翎朝議大夫的清廷恩典,但他們的兒子卻走上了反清道路。
根據該族譜,李文連的三子李步瀛,字會進,號蔚汀,從九品品銜,為東洋留學生;李文選的三子李兆瀛,字會錦,號蔚霞,候選州同品銜,與李兆瀛一道留學東洋。
而根據梅州日報劉奕宏記者提供的《嘉應五屬留東名冊》,在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會員名冊中,來自興寧楓樹嶺的李蔚汀(李定區)、李蔚霞(李蔭區)赫然在列,兩人都就讀於日本東京的弘文學院。世受朝廷恩爵的武將家庭後裔,最後卻走上了推翻封建朝廷的革命道路,其中的變化曲折當也耐人尋味。
人物故居
李運龍故居位於今興寧機場一側的楓嶺村,未建機場前曾有一座稱為“石獅李屋”的李氏宅第,即是晚清記名總兵李運龍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