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革命根據地是自1930年5月起由古大存等在廣東省東江地區領導創建的根據地,包括東江地區及閩、贛兩省南部地區20餘縣(市)。該根據地開闢了一條由上海—香港—汕頭—大埔—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線,護送了周恩來、劉少奇等200多名黨和紅軍的領導同志進入中央蘇區,並為中央蘇區傳遞了重要情報,輸送了大批物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江革命根據地
- 地理位置:廣東省
- 創立時間:1930年5月
東江革命根據地是自1930年5月起由古大存等在廣東省東江地區領導創建的根據地,包括東江地區及閩、贛兩省南部地區20餘縣(市)。該根據地開闢了一條由上海—香港—汕頭—大埔—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線,護送了周恩來、劉少奇等200多名黨和紅軍的領導同志進入中央蘇區,並為中央蘇區傳遞了重要情報,輸送了大批物資。
東江革命根據地是自1930年5月起由古大存等在廣東省東江地區領導創建的根據地,包括東江地區及閩、贛兩省南部地區20餘縣(市)。該根據地開闢了一條由上海—香港—汕頭—大埔—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線,護送了周恩來、劉少奇等200...
廣東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初期,就是全國革命的根據地。大革命失敗後,廣東中共黨組織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仍堅持革命鬥爭。廣州、東江、瓊崖等地的革命鬥爭從未間斷過,其他地區的少數黨支部和分散黨員仍進行隱蔽活動。這些都是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基礎。1939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在韶關召開第四次執委擴大...
蕉平尋革命根據地,即蕉(嶺)平(遠)尋(鄔)革命根據地,蕉平尋革命根據地是東江革命根據地通往江西中央蘇區的門戶,是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廣東的蕉嶺、平遠與江西的尋鄔三縣,山水相連,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境內多山,林木茂盛,三縣人民的地方語言都是客家話,往來頻繁。1931年1月,三縣成立了統一的黨...
大南山革命遺址現有革命舊址紅場、紅宮、石刻革命標語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革命文物單位。紅場鎮原名“石船”,1961年為紀念革命舊址“紅場”而改稱紅場。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民國17年(1928),紅場已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紅宮原為紅場鎮林招村李氏祖祠,是紅軍47團成立和潮陽縣革命委員...
五興龍革命根據地,即五(華)興(寧)龍(川)革命根據地,根據地位於東江的西北部,地處兩省(廣東、江西)三縣(五華、興寧、龍川)邊緣交界的地區,距三縣縣城均在百里之外,毗鄰中央蘇區。中心地域包括現在五華縣的雙頭、岐嶺、新橋,龍川的鶴市、鐵場、龍母、赤崗、上坪、貝嶺和興寧縣的大坪、羅崗、羅浮、...
東江革命委員會舊址位於海豐縣黃羌圩文武廟。歷史沿革 中共中央“八七會議” 後,根據中央的決定,發動廣東東江工農暴動,建立革命根據地,迎接南昌起義部隊,建立新的廣東革命政權。在彭湃的組織下,1927年4月20日在朝面山成立了東江特委。同年6月,南方局和廣東省(區)委任命黃雍為黨特派員和東江革命委員會主席...
成立於1930年5月1日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是中共中央軍委領導、編入正式序列的全國14支紅軍之一,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一支正規編制的紅軍部隊。毛主席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先生介紹中國革命武裝鬥爭情況時說:“彭湃領導的海豐蘇維埃運動失敗後,它的軍隊一部分,在古大存指揮之下,離開了那區域,與朱德和我...
東江蘇維埃紀念館是位於廣東省豐順縣八鄉山鎮的一座紀念館。八鄉山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1927年古大存同志帶領革命同志輾轉八鄉山點燃“炭寮星火”,成立赤衛隊,建立革命根據地,1929年10月,八鄉山成立東江紅軍總指揮部,古大存任總指揮,同年12月,中共東江特委機關、團委、軍委、後方醫院、軍校、兵工廠等遷設八...
1939年1月1日,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及寶安、增城中共組織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東莞縣苦草洞整編,成立東(莞)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王作堯任大隊長。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和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共200餘人,分別使用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東江指揮所第3游擊縱隊新編游擊大隊和第4游擊縱隊直轄第2游擊大隊番號。4月,中共...
1930年5月1-2 日,中共東江特委在此召開了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出席會議代表有184名,選舉產生了東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陳魁亞,副主席古大存。並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政委顏漢章。東江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含東江革命根據地陳列館、紅十一軍軍史館等)範圍內附屬建築包括東江革命根據...
東江革命根據地稅收史料 《東江革命根據地稅收史料》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本書對東江革命根據地民主革命時期建立稅收的情況和稅收發展過程作了簡要敘述。
林道文,(1904—1931)革命烈士。廣東海豐人。是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和東江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歷任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主席團主席、東江工農革命軍總隊長 、中共潮梅特委書記 、東江特委書記 ,廣東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 、南方局宣傳部長。人物生平 曾就讀于海豐中學。參加學生愛國運動。追隨彭湃從事革命活動。1923年發起...
東江革命根據地財政稅收史料選編 《東江革命根據地財政稅收史料選編》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東省檔案館,廣東省惠陽地區稅務局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洞人民以及工農革命武裝,不屈不撓地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長期的鬥爭,革命火種燃遍東江大地。中洞村革命鬥爭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廣、鬥爭之烈、死難之多,為廣東省內所僅見。中洞人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極其重要的廣東革命鬥爭歷史詩篇。紅色旅遊 2012年11月5日高潭鎮舉行的高潭區...
東莞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大革命時期,東莞是廣東工農革命運動的先進地區。中共東莞地方組織發動和領導工農民眾開展革命運動,有力地動搖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東莞的反動勢力。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東莞黨組織秘密策動工農暴動。抗日戰爭時期,東莞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南敵後抗戰的重要...
《東江稅收英烈傳》是2021年羊城晚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戰鬥在東江革命根據地稅收戰線上的先烈們,為保障我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游擊隊的給養而英勇奮鬥、勇於犧牲的系列革命故事。38篇作品,47位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跡無不感人肺腑。 翻閱本書,47位稅務烈士的英雄形象躍然紙...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梅州建立了共產黨組織,組建了地方革命武裝,創建了以八鄉山,銅鼓嶂,九龍嶂為中心的粵東北蘇區,為東江革命根據地,閩粵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梅州曾是中共閩西南潮梅特委,南方工作委員會,閩粵贛中心...
政治部等機關人員共200多人,艱苦轉戰於梅埔豐邊縣地區。途經豐順縣潭江的畲族山村時,他動員大埔南部赤衛隊員40餘人,歸編第十一軍,擴大了紅軍隊伍。1931年,羅欣然壯烈犧牲於大埔縣南部和豐順縣東部邊界的赤色山村。他為革命血染青山、英勇獻身,為建立東江革命根據地和梅埔豐蘇區,堅持工農武裝鬥爭,做出了貢獻。
高潭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東江革命根據地之一,有“東江紅都”之稱。民國十一年(1922年), 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到高潭點燃了農民運動烈火。民國十二你(1923年)春,成立高潭區農會,開展減租減息鬥爭。民國十四年(1925年)夏,中共高潭區特別支部建立。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彭湃、 阮嘯仙、黃學增等省農運會領導人到...
古大存(1897—1966),廣東省五華縣人,早年就讀於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參與創建東江革命根據地和東江紅軍,先後擔任中共東江特委委員、常委、軍委書記,東江蘇維埃政府副委員長、東江紅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抗日戰爭期間被任命為廣東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長;並...
紅二師師部舊址位於黃羌林場朝面山招窩村虎瞰張姓地主收租石屋。1927年10月3日,南昌起義軍在普寧遭敵軍截擊,二十四師團長董朗率千人突圍至陸豐東南,由東江特委聯絡人帶領進入軍事根據地新田碣石溪。9日抵達東江特委駐地,後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二師(通稱紅二師),師部設在這裡。1975年原址因修水庫沒入庫底。
大革命失敗後,這些參加竹山戰鬥的農民自衛軍,跟隨古大存走上八鄉山,參與創建了東江地區著名的八鄉山革命根據地。新中國成立後,竹山村有陳子文、陳笑眉、徐兩雙、陳伯寬、陳立洪、陳成聖、徐壽如等7人被評為革命烈士。1957年,竹山被省評為革命老區村。主要景點 根據“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有關規劃,五華縣擬把...
1924年,由中共中央派遣,前往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後,歷任廣東區團委書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海陸豐地委書記等職。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任中共東江特委書記,與澎湃等策劃了東江地委武裝起義,建立海陸豐工農民主政權,並創立東江革命根據地。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兼東江特派員參加了廣州起義。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