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平尋革命根據地

蕉平尋革命根據地,即蕉(嶺)平(遠)尋(鄔)革命根據地,蕉平尋革命根據地是東江革命根據地通往江西中央蘇區的門戶,是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廣東的蕉嶺、平遠與江西的尋鄔三縣,山水相連,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境內多山,林木茂盛,三縣人民的地方語言都是客家話,往來頻繁。1931年1月,三縣成立了統一的黨組織中共蕉平尋縣委並建立了蕉平尋縣蘇維埃政府。其管轄範圍包括尋鄔縣全境,平遠縣的東石、八尺、河頭、中行、大柘等地區,蕉嶺縣的徐溪、三圳、新鋪、長潭、藍坊等地區,共3370多平方公里,占三縣總面積的70%;人口20餘萬,亦占三縣總人口的70%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蕉平尋革命根據地
  • 性質:革命根據地
蕉平尋三縣於1928年先後各自建立了縣委,1929年春至1930年初,又先後各自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尋烏縣還建立了縣蘇維埃。尋鄔縣委原屬江西省委領導,但在1929年初,因與江西省交通斷絕,無法得到江西省委的指示,故由東江特委與他們商定,直接受東江特委指揮。1929年1月至1930年5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分兵活動在尋鄔、平遠後,使三縣聯繫更加密切。隨後由於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和國民黨反動派不斷重點“圍剿”,使蕉、平兩縣紅色區域和黨的組織連連丟失或被破壞。是年冬,紅色區域所剩梅興平、興尋平、蕉平邊界鄉村,蕉嶺縣黨組織轉人地下活動,武裝隊伍由鄧崇卯等率領轉戰於蕉、平之間,平遠縣委則遷入尋鄔縣境內的丹溪木畲頭一帶。此時,地處中央蘇區南端的尋鄔縣由於紅四軍再次進駐,在紅四軍的幫助下,革命鬥爭形勢日趨旺盛,全縣基本成為蘇區。1930年11月初,中共閩粵贛蘇區特委成立後,根據蕉、平、尋三縣革命鬥爭的客觀實際和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尋鄔、蕉嶺、平遠三縣合併建立蕉平尋縣委,屬西北分委分別領導。12月11日,西北分委分別給尋鄔、平遠、蕉嶺等縣委來信,指出“尋鄔經濟政治問題上面與東江的關係更密切,尋鄔縣委即召集蕉平兩縣委籌備蕉平尋3縣合併”,並要求召開三縣黨團代表大會,成立蕉平尋縣委。1931年1月10日,尋鄔縣行動委員會向各地發出《關於派選代表出席蕉平尋黨團代表大會問題》的通告。通告中提出:“定於十五號召集三縣黨團員代表大會”。
1931年 1月15日,蕉平尋三縣在西北分委巡視員劉琴西指導下,在尋鄔縣的黃田,聯合召開了黨團代表大會和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黨團代表大會主席團由趙冠鵬、趙尚傑、賴興邦、李大南、廖裕德、林漢倜、陳傳標、曾加棉、羅月福等九人組成,會期六天,1月21日閉幕。會議主要內容是“討論今後一切工作的方針和總的策略路線和組織”,並選舉趙冠哨、曾加棉、林漢側、易敬永、李大南、賴興邦、鄺三妹為縣委委員,趙冠鵬為縣委書記(後為梁錫祜),劉蘭芬為秘書長,團縣委書記曾不凡。
由於燕平尋黨團代表大會與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同時交錯舉行,大會選舉李大南為蕉平尋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後為趙壽華)。在這兩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如下五項決議:
1.健全蘇維埃的政權組織和軍事組織。組織僱農工會、貧農團,積極反對富農,徹底分配土地。在工會中組織工人糾察隊,農民中組織赤衛隊,並以最忠誠的分子組成赤色先鋒隊。
2.蘇維埃的財經政策。除土地稅、累進稅外,不得向民眾徵收任何稅款,保護商店。允許私人貿易,積極幫助民眾發展生產。
3.反右傾問題。必須反對迴避鬥爭、脫離民眾、做民眾尾巴,反對不正確的擴大紅軍、蘇維埃官僚化、蘇維埃人員分好田的錯誤做法。在發動民眾說服教育的原則下向右傾機會主義者進行鬥爭。
4.猛烈擴大紅軍,組織地方暴動。紅軍是革命戰爭的主力軍,根據中央發展百萬紅軍的號召,決定加緊普遍宜傳擴大紅軍,使民眾自願熱烈的參加紅軍,並根據當時赤區民眾革命日益堅決,白區民眾在反動軍閥國民黨的加緊剝削下,也迫切要求革命的客觀情況,決定深入白區發動城市貧民,小商進行抗捐抗稅,發動農民組織農會,進行打土豪分田地,抗租抗債。
5.青年、婦女工作問題。青年是革命有生力量,婦女占人口的半數,對革命有極大的作用。決議號召青年要堅決勇敢地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婦女也應行動起來,參加革命鬥爭,打脫封建枷鎖,爭取自身的解放。
在行政區域上,蕉平尋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確定了全縣設定三燕鋪區、新平尺區、石壩東長區、光留篁區、吉澄尋區等五個大區。後又改設為尋城、留車、蕉城、新鋪、壩頭、
八尺、篁鄉、吉潭、大柘、平城等十個區,區以下設鄉,並相繼成立了尋鄔地區各區、鄉及蕉、平兩地各個區、鄉的蘇維埃政府。縣蘇維埃設常委會,常委會下設調查、經濟等委員會和秘書處。區蘇維埃則相應設各科,鄉蘇維埃設各股。
蕉平尋縣委兩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宣告了蕉平尋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會後,蕉嶺、平遠、尋鄔等地的代表,認真貫徹兩個代表大會的精神,在積極爭取擴大蘇區的同時,對根據地進行了思想、文化、經濟、軍事及黨務、民眾團體等項建設。
1、黨的組織建設
首先健全了區鄉兩級的黨組織。區設黨委,鄉設支部。全縣改設為十個區後,黨組織基礎好、黨員多的區仍設區委;有些黨員人數較少的區,或黨員較多的鄉,則設定與區委平列直屬於縣委的特支,如平城、尋城等,還設了工、醫等行業的共青團特支。同時,為了增強黨的戰鬥力,縣委於1月下旬至2月中旬先後召開了三次組織工作會議,會議決定黨要徹底洗刷富農、流氓、動搖分子出黨,健全支部生活,發行黨刊,舉辦黨員幹部訓練班,提高黨員的政治文化水平,建立城市工作和巡視員制度,吸收在鬥爭中積極勇敢堅定的貧僱農入黨。在三次組織工作會議上,共審批了28人入黨,並處分了一些同志。此後,在各地黨組織的努力下,黨的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全縣吸收了320名新黨員,使全縣黨員總人數增加到600多人。
2、民眾團體建設
在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同時,縣委、縣蘇維埃還大力發展各種革命的民眾組織,使各種民眾組織蓬勃發展起來。
建立了縣總工會。1931年2月7日,召開了全縣第一次工會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03人。大會討論了土地、軍事、政權、債務、城市政策、勞動、工人文化教育等問題,還通過了《優待紅軍條例》和慰問工人、農民的決議,並選舉鐘步仁、曾灼如為總工會的領導人。
組織農村中的僱農工會和貧農團。縣委、縣蘇維埃在建立縣總工會之後不久,逐步建立了縣、區、鄉三級的僱農工會和貧農團,確定了貧僱農在農村中的領導地位。
加強青少年工作。蕉平尋縣第一次黨團代表大會後,團組織相應建立,團縣委書記為曾不凡(後為羅華明),劉泮林任團縣委巡視員兼兒童團書記。2月間,尋鄔地區召開了團員代表大會,討論和確定了團的方針任務和發展路線,還決定了留車團支部為模範支部。大會通過了宣傳,青運、軍事等項決議。會後,健全了縣、區、鄉各級團的組織,並計畫在全縣發展342名團員。團縣委還創辦了《團的生活》、《蕉平尋青年》等刊物。各級團組織還大力做好青少年的工作。4月間動員了75名青少年應徵當紅軍。
縣、區、鄉三級還建立少兒組織,縣設總隊,總隊長謝應章,區設大隊,鄉設小隊,根據地內的少年兒童—律編人少兒組織。
建立婦女會。縣、區、鄉設立勞動婦女委員會,各婦女會由各級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婦女會負責人古佛秀、黎東玉、古婉玉(全縣有區婦女會九個)。各級婦女會成立後,廣泛發動婦女參加各項革命工作,為革命作出了貢獻。
3、武裝建設與武裝鬥爭
1930年底,原尋鄔赤衛總隊被編為紅35軍特務營,營長陳必達。新縣委成立後,又從各區、鄉徵調赤衛隊員,重建縣赤衛總隊,並把尋鄔赤衛總隊及平遠赤衛特務營歸編於紅軍第6軍第2師獨立營。各區、鄉都有赤衛隊,蕉平地區還建立了一些游擊隊。由於地方武裝的擴大,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紅軍,剷除了赤區中的一些白點和赤區周圍的反動營壘,開展了三次反“圍剿”。1931年1月下旬,紅35軍從信豐、安遠回師尋鄔,在二三月間與地方赤衛隊協同作戰,先後擊毀車頭、牛石頑敵,復又攻下丹溪、石正、仲石、中行—帶反動營壘。簋鄉區的溪尾村,是個赤區中的白點,由羅含章反動部隊固守,赤衛隊屢攻不克。4月,紅7軍到尋鄔,縣委動員當地各赤衛隊和民眾,配合紅7軍圍攻溪尾,經七天激戰,敵軍損失慘重,棄守潛逃,篁鄉區遂全為紅色區域。
2月間,反動頭子謝嘉猷帶領500多名團匪,糾集盤踞在葉子畲的潘滿山土匪100多人,向尋鄔的車頭鄉猛撲。紅軍和赤衛隊會同廣東龍川縣揚子傑的綠林軍,預先三面設伏在有利的地形。當匪敵進村時,紅軍、赤衛隊、綠林軍從三面出擊,予敵重創,繳槍20多支,活捉潘匪參謀長肖文。這次戰鬥,就在“反動頭子謝嘉猷,帶著團匪打車頭,我軍三麵包過去,話捉肖文來殺頭”的凱歌中勝利結束。但三天后,潘匪又糾集各地團匪,四路圍攻尋鄔大田蘇區。當時因主力部隊已開往三標,地方武裝寡不敵眾,大田被陷,敵燒、殺、搶後分四路退。地方武裝便全力追擊較小的潘滿山股匪,使該匪損失慘重。三四月間,潘匪又勾結興寧的張英反動軍隊共200多人,圍攻龍圖蘇區。民眾堅壁清野,匪敵進村的那天晚上,赤衛隊組織30名勇士組成大刀隊,沖人敵宿營地,殺得敵人狼狽逃竄。由於武裝鬥爭的勝利,使蕉平尋革命根據地成為西北地區中—塊擁有人口較多,地域較廣,各項工作開展較好的根據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