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錫祜(1903—1941),原名錫富,廣東省梅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過廣州起義和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曾任東江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參謀長、中共蕉平尋縣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政委、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參謀培訓班班主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負責人等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錫祜
- 別名:梁錫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41年1月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親屬成員,
人物簡介
梁錫祜,原名梁錫富,鬆口仙溪山口人。7歲就讀本村振興國小,後在梅縣廣益中學讀書。“五四”運動期間,積極參加“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宣傳和遊行示威以及抵制日貨活動。畢業後回振興國小任教。民國13年(1924年)考人黃埔軍校第一期。不久,加人中國共產黨。
1925年2月和10月,廣東革命政府兩次東征,梁錫祜皆隨軍參戰,在惠州飛鵝嶺激戰時右大腿負傷,仍堅持不下火線,直至攻陷惠州才隨軍抵汕。東征勝利後,留校任輜重隊長。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後,離廣州輾轉從汕頭取道入閩西,尋找紅軍。1929年10月,隨紅四軍出擊東江,被分配去興寧協助指揮武裝鬥爭。同年12月任興寧縣委副書記,與羅漢屏、羅梅祥等隨軍轉戰於九龍嶂和五華、興寧、龍川等根據地。1930年5月,東江紅軍第十一軍成立,任參謀長。1931年1月,受東江特委指示北上尋鄔,15日召開蕉、平、尋黨代會,他繼趙冠鵬之後任書記。時東江各根據地開展內部肅反(AB團案)出現嚴重擴大化,加上國民黨當局重兵“圍剿”,各縣工農武裝和主力紅軍多被搞垮,他只得率隊赴江西尋鄔,最後回到中央根據地。後被任命為紅二十二軍政委,與軍長肖克率隊轉戰贛南一帶。1934年,梁錫祜調中央蘇區紅軍大學任主任,負責培訓參謀人員。是年10月,與主力紅軍一起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爆發後,他受黨中央派遣,到新四軍工作,任教導總隊負責人。1941年1月,蔣介石策動“皖南事變”。2月,在安徽茂林地區率隊突圍時犧牲,時年39歲。
人物生平
梁錫祜,1903年出生於廣東省梅縣鬆口仙溪山口村的一個書香家庭。梁錫祜7歲就讀於本村振興國小。14歲考入縣城教會學校廣益中學。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梅縣各學校也積極回響,梁錫祜和進步同學一起,積極參加反對簽訂賣國條約的示威遊行和抵制日貨活動。1920年國中畢業後,回到家鄉振興國小教書。
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通稱黃埔軍校)。訊息傳到梅縣,梁錫祜毅然投筆從戎,到廣州投考,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在軍校,梁錫祜受革命思想的薰陶,學習刻苦,成績優良,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很快就被吸收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不久又轉為中共黨員。
第二年2月和10月,廣東革命政府舉行了討伐盤踞在東江的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梁錫祜任學生軍連黨代表,隨軍參戰,奮勇殺敵,在第二次東征的惠州飛鵝嶺戰鬥中,在右大腿中彈、流血不止的情況下,仍堅持不下火線,直至攻克惠州城。戰爭鍛鍊了梁錫祜的革命意志,培養了梁錫祜的軍事才能。東征勝利後,梁錫祜留軍校,先後任輜重隊副隊長、隊長。
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沒有動搖梁錫祜的革命信念,1927年12月11日,梁錫祜根據黨的指示參加了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在廣州領導的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梁錫祜退出廣州,輾轉到香港,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半年後奉命回潮汕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後取道梅縣、大埔進入福建閩西地區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29年10月,朱德率紅四軍進軍東江,兩次攻打梅縣城後撤回閩西。留下樑錫祜、譚漢卿等150名政工參謀人員和傷病員支援東江紅軍。梁錫祜被分配到興寧縣,協助軍事指揮工作,12月中共興寧縣黨代表大會召開,當選為縣委副書記。他和縣委領導羅屏漢等轉戰於梅縣、豐順縣邊境的九龍嶂和五(華)興(寧)龍(川)革命根據地。
1930年5月1日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豐順縣八鄉山灘下莊屋坪召開,成立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梁錫祜被選為東江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同時,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政委顏漢章,參謀長龔楷(後為嚴鳳儀),不久改由梁錫祜擔任。隨後,梁錫祜和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委員劉琴西一起,奉命到五興龍和蕉(嶺)平(遠)尋(江西尋鄔)革命根據地檢查指導工作。為不斷壯大人民武裝力量,給敵人予沉重打擊,鞏固東江根據地,他們領導該地區軍民,於11月20日組建了500多人的紅十一軍獨立營,12月又組建了約200人的五興龍游擊總隊,為東江革命根據地五興龍蘇區的正式形成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1931年4月,梁錫祜調任中共蕉平尋縣委書記。蕉平尋蘇區是東江革命根據地通往中央蘇區的門戶,是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呈現出良好的局面,成為當時東匯革命根據地在西北人口較多,地域較廣,各項建設進行得較好的一個蘇區。但是,由於當時執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特別是在革命隊伍內部搞肅反擴大化,加上國民黨對根據地的重兵“圍剿”,致使革命力量不斷削弱,根據地日益縮小,幾乎全部丟失。蕉平尋縣委機關也不斷向北移動,並與東江特委斷絕了交通,實際失去其職能作用而停止了活動。後尋鄔地區黨組織改由中共閩西南特別委員會領導,復稱中共尋鄔縣委,梁錫祜任書記。
1932年春,梁錫祜調回中央蘇區工作;1933年10月調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工作,擔任參謀培訓班班主任,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延安後,受中央派遣參與新四軍組建工作,擔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負責人,為新四軍各部培訓了大批幹部。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時年38歲,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親屬成員
祖父:梁迪修,清末廩貢生;
父親:梁隆福,先從事教書後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