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豆乾

黃皮豆乾

黃皮豆乾,顧名思義,是以其表皮呈淺黃色而得此名,它是客家人傳統的食品之一。黃皮豆乾的製作始於何年何地,現已無可考證。據老人回憶,早在200多年前(清中葉時期)即有不少人製作和經營黃皮豆乾,可見黃皮豆乾算是歷史悠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皮豆乾
  • 顧名思義:其表皮呈淺黃色而得此名
  • 客家人:傳統的食品之一
  • 傳統做法:豆乾整齊地放在一面方木板上
黃皮豆乾的傳統做法是把包好的豆乾整齊地放在一面方木板上,蓋上同樣大的方木板,用重物放在上面加壓,把白坯豆乾裡面的水分擠壓出來。一小時後,這時白坯豆乾已初步成為黃皮豆乾,呈淺黃色。為了使黃皮豆乾便於保存,應放在日光下烘炙,把未被擠壓掉的水分蒸發掉。
黃皮豆乾具有堅實柔韌、極富彈性和肉質感等特徵,吃起來柔韌耐嚼,香辣可口,回味無窮。我們都喜歡把黃皮豆乾切成絲狀或片狀,加上魷魚絲、韭菜用來做菜,別具一番風味。黃皮豆乾還可以用來煎、炒、燜等,因人而異。不少喜歡喝酒的男人,特別是一些老人,都喜歡到小店買回幾塊黃皮豆乾,打幾兩酒,和好友聚在一起,黃皮豆乾下酒,共話桑麻,怡然自得。
黃皮豆乾
黃皮豆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