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心(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如心(中國科學院院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如心(1908-1976年),廣東省梅州興寧縣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6年2月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參加國民黨留蘇學生黨部領導工作,是堅定的國民黨左派。193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七大候補代表,八大代表,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二屆政協委員。

他一生主要從事宣傳教育和理論研究工作,發表了《論毛澤東》等有關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的文章,在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培育黨的幹部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我們黨內是最早從事毛澤東思想的理論研究、較早宣傳毛澤東及其思想的理論工作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如心
  • 別名:張恕心、張恕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興寧縣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76年1月
  • 職業:政治家
  • 畢業院校: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黨內為毛澤東思想命名的第一人
  • 代表作品:《論共產黨的民眾路線》、《毛澤東思想與作風》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理論成就,論文著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08年,張如心出生於廣東省興寧縣。1921年,張如心進入廣東梅州樂育中學學習,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因參加學生愛國運動被學校開除。同年夏到廣州學習打字,不久加入國民黨,轉至廣東國民政府航空局當宣傳員。1926年2月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參加國民黨留蘇學生黨部領導工作,是堅定的國民黨左派。1927年2月轉入中山大學教員班學習兼做翻譯。1929年11月回國到上海,參與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籌備工作。
1930年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成立,張如心任研究部部長。1931年主持社會科學研究會工作,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編著《哲學概論》一書,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對廣大知識青年學哲學起了積極的作用。1931年8月,張如心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紅星》報主編、總政治部團政治委員訓練班主任。1932年6月,張如心任軍委後方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瑞金紅軍學校團政治委員訓練班主任。1932年冬改任紅軍學校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33年冬調到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任紅軍馬克思主義研究總會主任兼紅軍大學政治教員。不久兼紅軍總政治部破壞部科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秋調任中共中央民族委員會秘書。10月到陝北後,調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主任政治教員。1936年夏改任軍委後方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同年冬調任紅軍大學主任政治教員。1937年8月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政治教育科科長。後歷任軍政學院教育長,中央研究院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黨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學副校長等職。
1941年3月提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表述。長期從事院校教育,培養黨和軍隊幹部。1941年7月,張如心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1941年12月底,張如心開始擔任毛澤東的讀書秘書。1945年4月至6月作為中直、軍直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1945年12月任華北聯合大學教務長。1946年8月率延安大學和華北聯大百餘名教師、幹部到達佳木斯。1946年10月任東北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1948年7月東北大學遷往吉林市與吉林大學合併,校名仍稱東北大學,任校長兼黨組書記。1949年9月21日,張如心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1950年4月東北大學更名為東北師範大學,張如心仍任校長。1952年10月,張如心調任中共中央高級黨校黨委委員、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貫徹執行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針,對毛澤東的哲學思想進行認真研究。1954年,張如心當選為第二屆政協委員。1954年9月15日,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張如心以哲學家和教育家的身份,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學部委員。1956年,張如心當選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18日,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6年1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主要成就

理論成就

張如心於1931年9月在瑞金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他對毛澤東的第一印象是“平凡而偉大”。在抗日軍政大學工作期間,親眼看到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在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建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對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開始以科學的態度認真學習和研究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學習和研究毛澤東的哲學思想。1941年3月,張如心在《共產黨人》雜誌上發表了《論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家》一文。在文中首次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這一概念,同時對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進行了科學的概括,指出毛澤東的言論和著作“是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典型的結晶體”。在當時能首次提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這個概念和指出“毛澤東的理論是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論斷是十分可貴的。他對毛澤東理論的科學、系統、正確的論述,為“毛澤東思想”這個科學概念的確立和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奠定了基礎並作出了傑出貢獻。
1942年2月18日、19日,《解放日報》連載張如心的文章《學習和掌握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他把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分為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三個組成部分,指出“這三個組成部分內在有機的統一便構成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的體系”。這是一篇繼《論布爾什維克教育家》後更系統、更深入地研究毛澤東理論和策略的文章。
張如心還先後出版了多本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小冊子。他主持撰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講授提綱》一書,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全面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填補了黨史教材空白。

論文著作

  • 主要論文
1941年3月,《論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家》
1941年4月,《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前進》
1942年2月18、19日,《學習和掌握毛澤東的理論和策略》
1942年2月8日,《怎樣學習毛澤東》
  • 主要著作
《論共產黨的民眾路線》
《毛澤東的思想與作風》
《論我國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無產階級的哲學》
《辯證法學說概論》
《蘇俄哲學概論》
《哲學概論》

人物評價

張如心同志一生追求進步事業,長期從事黨的理論研究及其宣傳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內第一個提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人,對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進行了鋪墊,為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正如曾憲恆所說:張如心是一位優秀理論家,是梅州人的驕傲,也是客家人的驕傲!
悼詞評:張如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黨的理論工作、教育工作勤奮努力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