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人民公園內,始建於1997年,與興寧市博物館、解放碑成三位一體,是一座半圓形具有客家圍龍屋特色的建築。紀念館樓高三層,面積共1600多平方米,內設七個展覽廳,主要通過圖片、文字資料、實物展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寧市歷史紀念館
- 投用時間:1997年
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人民公園內,始建於1997年,與興寧市博物館、解放碑成三位一體,是一座半圓形具有客家圍龍屋特色的建築。紀念館樓高三層,面積共1600多平方米,內設七個展覽廳,主要通過圖片、文字資料、實物展出。
興寧市歷史紀念館興寧市人民公園內,始建於1997年,與興寧市博物館、解放碑成三位一體,是一座半圓形具有客家圍龍屋特色的建築。紀念館樓高三層,面積共1600多平方米,內設七個展覽廳,主要通過圖片、文字資料、實物展出。基本簡...
“不能忘卻的紀念”和附篇“蘇區新貌”六個部分。展覽以時間為軸,通過大量圖文史料,從不同角度全面真實再現大革命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興寧第一個地方小組成立以來,中共興寧地方組織的成長和發展壯大的艱難歷程、重要人物的活動足跡、地方武裝的初次創建、人民政權的建立等影響興寧地方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
興寧市博物館是興寧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歷史沿革 興寧市博物館(前身為興寧縣文物代購站)成立於1983年。20世紀90年代,開始籌建館舍,由省、市、華僑三方集資110萬元興建。1998年12月,建成對外開放。建築布局 綜述 興寧市博物館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占地面積600平方米,陳列面積600平方米。樓高二層半,首...
劉光夏(1904年~1930年),革命烈士,廣東興寧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在廈門大學就讀期間,開始閱讀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刊,思想傾向革命。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前夕,受黨委派回興寧發動組織農民開展武裝鬥爭。9月2日,領導發動武裝暴動並取得勝利,宣布成立“廣東工農革命軍...
歷史文化 特色古民居 水口鎮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的古民居有:東升村塘背老屋、東升村忠睦第、小豐村黃泥塘祖屋、 鹽米村巨漣公老屋、洋槐村竹園圍。風景名勝 獅子岩 獅子岩山峰,位於梅縣、豐順、興寧交界處。獅子岩海拔889米,山前為共寨村,山後為新坪村,方圓11平方公里。獅子岩...
合水革命烈士陵園入口處新建有烈士紀念館、接待室和烈士英名牆,紀念館內展覽有興寧市革命史展。陵園內有3級平台,紀念碑位於第3平台中央,碑形為四方形,碑身南面鐫刻“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金色大字,正面碑文刻有羅屏漢、劉光夏等12位烈士生平簡介,周邊刻有各個時期犧牲的烈士,主碑兩側有獨葬墓29個。所獲榮譽 ...
久安圍,是羅屏漢故居,位於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屏漢村,距大坪圩鎮6公里、興寧市區36公里,約有150年歷史。該建築坐北向南,是一座底層約500平方米的二層磚木四角式瓦房,門坪面積700平方米,羅屏漢烈士青少年時期在這裡生活和讀書,並曾經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此從事革命活動。該故居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梅州市...
1983年離休後,仍關心支持家鄉事業。協助縣委落實歷史遺留的幹部政策;擔任中共興寧地方歷史資料編審和興寧縣誌編修顧問;倡議和發動捐建興寧解放紀念碑、興寧歷史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亭及評劃革命老區等。他時刻不忘家鄉公益事業,患病期間,仍囑咐其夫人,將他倆積蓄下來的錢,贈送給家鄉興辦公益事業。2008年3月,溫...
2009年8月10日,何南鳳故居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何南鳳故居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民國時期。重修何南鳳故居,對研究佛教在興寧地區的歷史有重要價值。現故居已改建成何南鳳紀念館。建築格局 何南鳳故居,原建築是礱衣形圍龍屋,現存故居是近現代多次修復之物,為二堂二橫...
69萬元(不含尚未到位的300多萬元)。其中用於教育事業的128.7萬元,(大坪中學建校70多萬元,大坪鎮咨洞國小建校50萬,大坪中學“育英獎教獎學基金”4.7萬元,三次資助大坪鎮中國小貧困學生4萬元);用於文化事業8.89萬元(興寧圖書館6萬元,興寧歷史紀念館2.89萬元);其他用於家鄉公路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
現任興寧市統計局黨組 成員、人調隊隊長。人物履歷 1994.09--1997.07 廣東省梅州市商業學校餐旅管理專業中專學習。 1997.07--1997.09 在家待業。 1997.09--2009.08 廣東省梅州興寧市歷史紀念館工作,歷任辦事員、科員、副館長(期間: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廣東省委黨校大專學習)。 2009.08-...
他生活儉樸,熱心社會公益事業,1992年至1997年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8000多元,3次為災區民眾捐贈衣物,還與愛人李慧君一起為省老乾、老年羽毛球隊籌集經費7萬多元,為興建興寧歷史紀念館籌款7000元。他一生酷愛創作和說唱山歌,1939年出版了《抗日歌謠》,以山歌形式宣傳抗日救亡;1955年以後,以山歌形式寫日記,寫下了...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淵公故居公告為不可移動文物,興寧市人民政府將其定為“特色古民居”保護文物。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廣東省政協大會提案將何子淵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4年,淵公故里頒布為第一批“廣東名鎮名村”。故居歷史 何子淵故居光裕廬,位於興寧市石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