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辦學規模,師資力量,院系設定,優勢學科,辦學模式,社會聲譽,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1984年,私立東亞大學首屆本科生畢業並首次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
1990年,大學將三年制課程改為四年制。
1991年,東亞大學更名為澳門大學,轉為公立大學。
1995年,首屆碩士生畢業。
1997年,首位博士生畢業,本科和碩士課程獲得葡萄牙教育部認可。
1999年,澳門大學首批推薦直接入選計畫的本科生入學並首次獲得了研究專利。
2001年,澳門大學重組校董會,委任專職主席。
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批示成立“澳門大學修章工作小組”,正式啟動澳門大學章程的修訂工作,並且強調修章的目的是要實現澳門大學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2006年9月,澳門立法會通過了《澳門大學法律制度》,行政長官頒布新的《澳門大學章程》,根據章程,校董會為大學最高合議機關。
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議案,批准澳門大學在廣東橫琴島建設新校區,並授權由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澳門特區的法律實施管轄;12月20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崔世安的陪同下主持新校園奠基儀式。
2013年7月20日,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按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11月5日,新校區正式啟用。
2014年8月,澳門大學完成遷校,正式遷入位於橫琴島的新校區,新校園在行政區劃上被納入氹仔區域,法定地址為澳門氹仔大學大馬路。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澳門大學全職工作人員總數1504人;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澳門大學全職工作人員當中有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葡萄牙科學院院士、美國金屬學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教育研究學會會士、 IEEE系統人機及智慧型自動學會主席、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姓名 | 類別 |
---|
趙偉 | 國家973物聯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
韓英鐸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宋永華 |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
陳俊龍 |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IEEE會士、國際模擬識別學會會士、國際系統及控制論科學院院士 |
馬許願 | 葡萄牙科學院院士 |
麥沛然 | IEEE會士 |
姚偉彬 |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 |
范息濤 | 美國教育研究學會會士 |
馮達旋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
資料來源: |
院系設定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澳門大學設有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學院、以及榮譽學院;課程采學分制、書院制,中英葡兼重。開辦學士、碩士、博士等約130多個學位課程,主要以英語授課為主,部分課程以中文或葡語授課。
學術單位 | 課程編碼 | 授予學位 | 課程/專業 | 授課語言 | 學制 |
---|
工商管理學院 | FBAACC | 理學士學位 | | 英文 | 四年 |
FBAFNC | 理學士學位 | | 英文 |
FBAGBS | 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 | 英文 |
|
環球商業管理 |
|
|
企業財務監控 |
FBAHGM | 理學士學位 | 款客服務及博彩管理 | 英文 |
教育學院 | FEDCHN | 教育學士學位 | 中文 | 中文 | 四年 |
FEDENG | 英文 | 英文 |
FEDPPE | 學前教育 | 中文及英文 |
FEDPYE | 國小教育 | 中文及英文 |
法學院 | FLLBLD | 法學士學位 | (中文授課日間課程) | 中文 | 四年 |
FLLBLE | 法學士學位 | (中文授課夜間課程) | 中文 | 五年 |
FLLBLL | 法學士學位 | (中葡雙語授課日間課程) | 中文及葡文 |
FLLWA | 法學士學位 | (葡文授課夜間課程) | 葡文 |
人文學院 | FAHCLL | 文學士學位 | 中國語言及文學 | 中文 | 四年 |
FAHENS | 文學士學位 | 英語研究 | 英文 |
FAHPTS | 文學士學位 | 葡語研究 | 葡文 |
FAHJAP | 文學士學位 | 日本研究 | 日文為主, 以英文作輔助語言 |
社會科學學院 | FSSCOM | 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 傳播學 | 英文 | 四年 |
FSSECN | 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 經濟學 | 英文 |
FSSGPA | 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 政府與公共行政 | 英文 |
FSSHST | 文學士學位 | | 英文及中文 |
FSSPSY | 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 | 英文 |
FSSSOC | 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 | 英文 |
科技學院 | FSTCPS | 理學士學位 | 計算機科學 | 英文 | 四年 |
FSTCVE | 土木工程 |
FSTECE | 電機及電腦工程 |
FSTEME | 機電工程 |
FSTMAA | 數學(數學與套用) | 中文及英文 |
FSTMAE | 數學(數學教育) | 中文及英文 |
健康科學學院 | FHSBIO | 理學士學位 | 生物醫藥學 | 英文 | 四年 |
資料來源: |
優勢學科
2019年,澳門大學涵蓋的五大學科領域: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及社會科學總論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前1%。
2019年,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款待及休閒管理學” 排名46位、“語言學” 排名151-200位、“法學” 排名251-300位。在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心理學”排名151-175位、“工程與科技”與“計算機科學”排名前200位,“教育學”排名201-250位。
辦學模式
2013/14年度,澳門大學共開辦了464班通識教育課程,開設了68門通識課程,還舉辦了“通識啟蒙系列講座”。
2017學年,澳大啟動“3+2”和“4+X”學習計畫,參與計畫的學生修讀一定年期的課程後,可到世界頂尖大學繼續修讀課程或升學。完成“3+2”後除可取得澳大本科學位外,可得到頂尖大學的碩士學位;“4+X”則為學生在頂尖大學預留了入讀名額。
澳門大學新校園實行住宿式書院系統,採取課程化的規劃方式為大學本科學生提供體驗式的住宿學習,並通過訂定“能力指標”和“評鑑制度”確保學生在畢業時能夠達“社群教育”的要求。
澳大本科生教育推行融合專業、通識、研習和社群教育“四位一體”教育模式,目的是培養能自我反思、熱心助人、有社會責任,以及能在多元文化和充滿挑戰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而書院作為其中“社群教育”重要的一環,也有其核心的教育目的——就是通過系統化學習規劃,利用所有課程、計畫、活動等體驗式學習方法,讓學生達到健康生活、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領導與服務、文化參與,以及具全球視野的公民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
書院學生學習具有以下三個必須達到的層面,其一是達到大學一般性書院教育的整體要求,其二是達到個別書院教育的特別要求,最後是完成學生對個人自我發展的要求。
社會聲譽
2017年,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第14屆QS世界大學排名,澳門大學在上榜的959所高校中位列第515位,在亞洲高校中位居125位。
2018年6月7日,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第15屆世界大學排名,澳門大學在上榜的1000所高校中位列第443位,亞洲高校排名第102位。
2018年9月27日,泰晤士報發布2019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澳門大學位列上榜的1258所世界大學第351-400位(377位)。
2019年5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發布,澳門大學名列第42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澳門大學建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部級研究中心及實驗室,5個級研究所及研究中心,17個院級研究中心及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
部級研究中心及實驗室:中山大學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澳門大學套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聯合重點實驗室、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及研究中心:套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中華醫藥研究院、協同創新研究所、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澳門研究中心
院級研究中心及實驗室:商業研究及培訓中心、資訊及通訊科技教育研究中心、成長綜合服務教育研究中心、翻譯傳譯認知研究中心、高級法律研究所、葡亞研究中心、Cancer Centre、日本研究中心、“生殖、發育及衰老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博彩研究所、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工程研究及檢測中心、法律研究中心、科技研究中心、教育測驗與評核研究中心、南國人文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ISI Web of Science(WOS)顯示,澳門大學高端科研期刊論文發表數目由2007年的77篇增至2017年的超過1400篇,2017年澳大論文獲引用超過18000次。
獎項名稱 | 項目名稱 | 完成人 |
---|
2017年度全國創新爭先獎 | ------------ | 楊志新 |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中草藥DNA條形碼物種鑑定體系 | 王一濤 |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高性能模擬與混合信號積體電路技術的設計與開發 | 余成斌、麥沛然、冼世榮 |
201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青年創新獎 | ------------ | 余成斌 |
資料來源: |
獎項名稱 | 項目名稱 | 完成人 |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計算智慧型系統於系統建模,追蹤控制輿都市交通輔助的決策支持 | 陳俊龍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中藥質量評價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及其套用 | 王一濤、李紹平、李銘源、梁重恆、王春明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特殊線性系統的預處理方法與套用 | 金小慶、黃錫榮、鄭智文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基於解析相位分析的超強Heisenberg測不準原理及信號的快速正頻率分解 | 錢濤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運用微生物方法降解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石油烴和氯代有機物並二次利用污水產生再生能源Hojae | SHIM、魯祺鴻、李雪晴、Renata Alves de Toledo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圖像模式分析的理論與計算研究 | 唐遠炎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無線通訊和物理感測晶片套用於下一代攜帶型智慧型設備功能擴展 | 麥沛然、馬許願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大行程微納米定位系統關鍵技術及套用 | 徐青松 |
2016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高性能寬頻數據轉換介面接口-套用於不斷發展的微電子信息世界 | 余成斌、諸嫣、冼世榮、陳知行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新型並聯微納米操作器的設計與控制研究 | 李楊民、徐青松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中藥對腫瘤發展中分子和細胞生物靶點的調節與傳遞作用研究 | 梁重恆、王一濤、陸金健、陳美婉、陳修平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特徵分析與多媒體安全技術研究 | 潘治文、周怡聰、陳俊龍、唐遠炎、陳龍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有限系統生態核算的理論和實踐 | 王志石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澳門空氣品質的建模和預測 | 莫啟明、阮家榮、許嘉賢、譚錫忠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套用CMOS納米製程技術的全方位和先進的數據與信號轉換晶片平台的研究與開發 | 余成斌、冼世榮、諸嫣、陳知行、趙汝法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模擬與射頻微電子介面關鍵技術¬¬─套用於無處不在無線連線 | 麥沛然、羅文基、馬許願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遍布式心血管健康監測、預警技術及系統 | 董名垂、傅彬彬、李偉基、馬佳麗、郭然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澳門城市環境污染評價及控制策略研究 | 王志石 |
2014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低成本及低損耗的新一代電流質量補償器:設計、控制及套用 | 黃民聰、林智聲 |
2012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瞬變訊號的時頻分析和算法實現:信號的調和分析及Clifford分析 | 錢濤 |
2012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中藥藥理與質量關聯研究 | 王一濤、李銘源、陳修平、陳美婉、陸金健 |
2012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rCOS形式化模型驅動軟體開發方法 | 劉志明、李曉山 |
2012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對基於現代圖形處理器的通用計算(GPGPU)的研究與創新 | 吳恩華、吳雯、朱金、徐添辰 |
2012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模擬與混合信號介面接口——套用於無處不在的微電子世界 | 馬許願、余成斌、麥沛然、冼世榮 |
資料來源: |
學術資源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超過500多萬冊/件,其中紙本圖書約650000冊、期刊6000種、古籍24000冊、視聽資料27000件、書畫文物近1000種、檔案特藏3000種、縮影資料5000卷;電子資源包括電子資料庫240個、電子圖書約600000冊、電子論文約7200000篇、電子報紙4000種及電子期刊超過100000種。
《南國學術》內容涵蓋哲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推出有“名家面對面”、“圓桌會議實錄”、“前沿聚焦”、“時代問題論爭”、“東西文明對話”、“思想者茶座”、“百家爭鳴”、“大家講演錄”、“獨家評論”、“域外傳真”等欄目。
《澳門研究》發表與澳門相關的學術論文、訊息和資料等內容。
《文化雜誌》內容包括歷史、文化人、文學、文化等欄目。
《當代亞洲》發表的文章涉及亞洲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等問題,特別是理論知識研究及推動亞洲研究人員之研究等內容。
合作交流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澳門大學與超過33個國家和地區共217多所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協定,學生可以選擇到全球143所高等院校交流和學習。
2015年12月7日,澳門大學項玉濤教授、健康科學學院院長
鄧初夏教授、副院長
葛偉教授來到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做學術交流。
2016年3月11日,
珠海市人民醫院與澳門大學簽署合作協定,確立戰略夥伴關係,攜手打造精準醫學研究中心;3月21日,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簽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定;4月,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簽署關於成立“健康認知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合作意向書;5月12日,澳門大學法學院研究生與
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在法學院212會議室開展了一場學術交流活動,內容包括“澳門控制和控制環境噪音法、澳門填海造陸的歷史進程和澳門大氣污染研究”。
2016年12月26日,澳門大學講座教授唐遠炎受邀到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開展學術交流,主題為“大數據下模式識別技術發展趨勢”的研討會和“如何撰寫高水平學術論文”的報告會。
2017年,南方科技大學與澳門大學聯合招收研究生,實行雙校培養,雙導師指導。該項目基本學制為四年,第1學年及最後論文答辯在澳門大學,其餘時間(視課程修完時間決定)返回南方科技大學完成其餘學業及科研任務。授予澳門大學學位證和南方科技大學學習證明。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澳門大學的校徽由一個五座城堡冠頂的盾牌和分別用中葡文書寫的“澳門大學”的校名字樣組成。書上的鑰匙是知識之匙,用以打開知識寶庫;四周的海浪代表著大學身處中國海域的一個小島上。大橋寓意文化的溝通,是連線東西方文化的象徵。“仁、義、禮、知、信”為中國聖賢提倡的五種美德典範。校徽採用紅、藍、金三色,代表著希望、幸福及人類之進步。
澳門大學的標誌由兩部分組成,包括校徽圖案和大學的中文(澳門大學)、葡文(Universidade de Macau)和英文(University of Macau)的名字。校徽標誌使用中、葡、英三種語言,象徵著澳門大學一直致力創建國際化、多語言的學習環境,為澳門及國際培養具跨文化視野的卓越人才。
隨著橫琴島新校園的落成,標誌著大學的發展邁向一個新的台階,故設計此“大學殿堂”標誌,藉以展現嶄新的校園活力和形象。該標誌以澳門大學新校園的嶺南與南歐建築特色為設計意念,英文縮寫“UM”,組成學術殿堂的立柱與基石,並採用大學標誌顏色──澳大藍,視覺形象突出,寓意澳門大學在朝氣煥發的新校園裡,致力教育改革,推崇學術優秀,向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
該標誌是大學較為輕鬆和活潑的形象標誌,用於校內各類紀念品及宣傳物品,藉此傳達大學嶄新的活力形象,而正式官方檔案應使用“澳門大學標誌”。
精神文化
仁、義、禮、知、信
澳門大學創校時將中國聖賢提倡的五種美德“仁、義、禮、知、信”奉為校訓,為儒家思想的核心,也代表澳門大學致力培養具備這五種崇高品格學生的使命。
歌詞:
華夏根基,中西風采,澳大茁壯長成。
潭山初建,琴島重築,校園毓秀鐘靈。
仁、義、禮、知、信,育我品格。
文、理拓新疆,長我才情。
立足豪江,神馳萬象,國際視野分明。
博學篤行,愛國愛澳,大學勇闖新程。
博學篤行,愛國愛澳,大學勇闖新程。
釋義:
“華夏根基,中西風采,澳大茁壯長成”。以14字形容澳門大學歷史。澳門大學以華夏文化為基礎,聚中外人文之精英,得以三十而立,枝繁葉茂。
“潭山初建,琴島重築,校園毓秀鐘靈”。以14字形容澳門大學校園之發展。校園初期在凼仔沿山而建,如今在橫琴重新鋪設。不論今昔,澳門大學校園均為匯聚靈氣,孕育秀氣之地。
“仁、義、禮、知、信,育我品格”。引用澳門大學校訓,以9字強調澳門大學育人之重要。
“文、理拓新疆,長我才情”。以9字形容澳門大學文、理兼重之教育綱領,並拓展學術新領域之精神。
“立足豪江,神馳萬象,國際視野分明”。以14字點出澳門大學師生腳踏實地之沉穩,“萬象賓客”之豁達,及國際視野之廣闊。
“博學篤行,愛國愛澳,大學勇闖新程”。以14字形容澳大人應有之雄心壯志,及國家領導人對澳門大學之鼓勵及期望。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
崔世安 | 校監 |
林金城 | 校董會主席 |
宋永華 | 校長 |
| 副校長(學術) |
馬許願 | 副校長(全球事務) |
葛偉 | 副校長(研究) |
蘇基朗 | 副校長(學生事務) |
高薇 | 副校長(行政事務) |
資料來源: |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期 |
---|
高斯達 | 1984 – 1986 |
文禮治 | 1986 – 1992 |
韋奇立 | 1992 – 1999 |
何厚鏵 | 1999 – 2009 |
資料來源: |
姓名 | 任期 |
---|
| 1981 - 1986 |
| 1986 - 1987 |
| 1987 - 1991 |
| 1991 - 1994 |
費利納(Ferreira) | 1994 - 1997 |
| 1997 - 1999 |
| 1999 - 2008 |
| 2008 -2018 |
資料來源: |
校園環境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澳門大學
伍宜孫圖書館為五至七層高的建築物,可容納100萬冊藏書。圖書館的設計觀賞性與實用性並重,外觀設計表達南歐與嶺南建築的結合,內部設計體現“功能布局人性化、運行管理資訊化、信息服務多元化、借還管理自動化、藏借閱研一體化”的特色。整個圖書館的設計均有統一的元素,內里各區域亦因應其功能不同而各具特色。圖書館內部整體採用木紋的設計,而幾個不同的特藏區則以其藏書特色來裝飾,例如澳門書籍特藏區,以澳葡式的瓷磚作點綴。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央教學樓樓高三層,可容納約3000名學生同時上課,是大學一年級課程及通識學程的上課地點,也是課餘交流、討論研習和休閒之處。中央教學樓設有共用的電腦室、共同學習空間及餐廳區。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新校園的科研基地位於新校園北面,新校區設有三個科研基地,分別是:資訊與電子科研基地、醫學醫藥科研基地、能源及環境科研基地,以支援較大型的重點研究項目。科研基地主要分為四個研究樓群,包括:醫藥科研大樓基地、資訊與電子科研大樓基地、能源及環保科研大樓基地、預留開放實驗室大樓科研基地,其總占用的實用面積為77000平方米。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央商業區位於中央宿舍區與學院區之間,是教職員及學生活動主要場所,設計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環境,開展娛樂、文化活動。中央商業區總實用面積為5700平方米,為三層建築物。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生活動中心位於中央教學樓以南,處於新校園主軸線和學院區的中心部位。它包括學生活動中心、演奏中心兩部分。學生活動中心主要提供學生會辦公、開會、聚集、活動等課餘生活的空間,另學生事務處的辦公室及服務設施、小商店等。學生活動及演奏中心為地面上三層建築物,演奏中心設有250座位的劇場。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新校園計畫設有八至十二個書院,每所書院由約五百人組成。分布於三個島區上的住宿式書院,分別有三至四種不同設計風格。每一住宿式書院擁有自己低密度的建築物,包括學生宿舍、院長、學生輔導長及部分教授成員的公寓、膳堂、研討室、諮詢室、小型圖書館、電腦室、康體設施、表演場地、聯誼活動室、書院學生會、團體辦公室及庭園等。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新校園的大型體育設施,有綜合性室內體育館、室內游泳池、室外奧林匹克體育館、綜合性露天球場等。可作集會、舉行大型活動和演出的場地。綜合性室內體育館樓高五層,總功能室實用面積約9600平方米。場館設計充分考慮各運動項目的功能特點,綜合室內體育館內設計上儘量利用天然採光,以及考慮對流空氣的調節,同時亦考慮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以供用電、收集雨水及中水處理後作植物澆灌及水體用水等。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大學會堂與大學賓館相連,位於校園的東北角,中央行政樓東側,與圖書館、中央行政大樓相同位於大學新校區的沿海東路旁,互相呼應;內里設有1200座位的觀眾廳、觀眾服務用房、演出用房、排練廳等。大學會堂可用作舉辦節日集會、國際大型會議、文藝表演等。內里既有獨立出入口又能共用該建築的配套,實用面積約6000平方米(包括觀眾廳及配套用房等)。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新校區設約八個學院,包括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科技學院,由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分成的社會科學院及文學藝術學院,以及健康科學學院等。各學院樓高三至五層,充分滿足學院內所有研究生課程及大部分二、三、四年級課程的教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