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徐傑,1963年出生,河南
永城人。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就讀於河南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就讀於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師從
邢福義先生,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一年半後赴美深造。先後就讀於
美國夏威夷大學和
馬里蘭大學,師從
李英哲先生,
鄭良偉先生,David Lebeaux 先生和 David W. Lightfoot 先生學比較
語法學,語言學理論,語言習得理論。1993年獲美國馬里蘭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歷任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助理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華中師範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大學兼職特聘教授及語言科學與語言規劃研究所所長,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副院長、澳門大學校董。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獲選河南大學黃河學者、華中師範大學楚天學者、武漢大學珞珈學者。現任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武漢大學講座教授。同時擔任
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ies、《語言科學》《漢語學報》《海外華文教育》《南國學術》《澳門語言學刊》等多種海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叢書的編委。已在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出版專著多部,另外編著有學術論集和教科書多種。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和澳門大學等校主持多項研究項目。
徐傑還曾擔任
美國夏威夷大學東亞語言學系客座研究員,新加坡數碼科技研究院
自然語言理解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暨南大學海外華語研究中心諮詢專家,中國圖書出版公司諮詢專家,
國際漢語語言學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執行理事等。
研究方向
句法學、語義學、漢英比較、語言習得、語言教育、語言規劃和語言特區。
主要貢獻
曾在國內外主持過多項科學研究項目。已經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六十餘篇。出版有《漢語描寫語法十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
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
Sentence Head and Sentence Structure (英文版《句子中心與句子結構》 Longman 出版社,2003 ),
Formal Aspects of Chinese Grammar(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2016)等專著多部,另外編著有其他學術論集和教科書多種。
研究成果
專書
2016,Formal Aspects of Chinese Grammar, London, New Jersey, and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11,《多視角語法比較研究》(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與匡鵬飛合作)。
2010,《漢語研究與漢語教學》(編),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與陳桂月、鐘奇合作)
2009,《動詞與賓語問題研究》(與姚雙雲合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漢語辭彙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與鐘奇合編),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7,《語言規劃與語言教育》,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5, 《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角》(編),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4,《現代華語概論》,新加坡: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機構(與王惠合作)。
2003,Chinese Syntax and Semantics, 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graphs, Vol.1(與D. Ji, 和K-T Lua合編), London and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2003,Sentence Head and Sentence Structure: A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London and Singapore: Longman。
2001,《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漢語描寫語法十論》,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單篇論文
2017,Activation of Weak Grammatical Feature and Its Activator (Co-authored Ying Zh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Vol. 8, No. 2.
2017,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hinese Curriculum (Co-authored with Sicong Dong), in Rint Sybesma (ed.)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oston and Leiden: Brill. Pp. 527- 530.
2017,外語“母語化”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與張力合作) ,《中國語言戰略》第1期。
2017,句子中心性質跨語言差異與祈使句主語隱現(與司羅紅和王素改合作),《外語教學與研究》第1期,26-36頁。
2017,“V+看+S”的兩個結構類型與間接疑問標句詞“看”(與田源合作),《語言研究》第1期
2016,許昌方言中的“叫VP”句與輕動詞理論(與田源合作),陳忠敏主編《語言研究集刊》第16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6,澳門的語言運用與澳門青年對不同語言的認同差異(與覃業位合作),《語言戰略研究》第1期,33-41頁。
2016,詩歌語言特區與詩歌語言所見之助詞“著”的創新用法(與蘇俊波合作),《語法研究和探索》(十八),北京:商務印書館,266-289頁。
2016,上古漢語中用於取消句子獨立性的 “之”與標句詞理論(田源合作),《語言科學》第6期,625-637頁。
2016,詩歌作品中黏著語素的自由用法(與
姚雙雲和覃業位合作),《語言暨語言學》(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第17卷第5期。
2015,漢語單論元動詞帶論元賓語的歷史考察 – 兼論古代詩歌句法對常規句法的影響(與
洪波合作),《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九輯,北京:商務印書館,36-44頁。
2015, 回聲問句的句法性質, 嚴翼相、張維佳主編《中國語言學報》叢書第25輯(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25)。
2015,語法形式的邏輯可能及其部分實現,馮勝利(主編)《語言學中的科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66-289頁。
2015,”語言特區”性質與類型(與覃業位合作),《當代修辭學》第4期,20-31頁。
2015,國語區域變體的特點與國語差錯的分際(與
董思聰合作),《語言科學》2015年第6期,598- 606頁。
2015,多語環境下的語言配套(與羅堃合作),《中國社會語言學》第1期,1-11頁。
2015,詩歌語言中的概念整合(與姚雙雲合作),《語文研究》第3期,60-65頁。
2014,“嗎”問句的句法生成(與王娟合作),《語言科學》(CSSCI來源期刊)第5期,461-471頁。
2014, Instantiations of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not-A Question in Chinese and Some Relevant Syntactic Issues (Co-authored with Yuan Tian ), Xinchun Su and Tingting He編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Berli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pp. 85-98. (EI來源)。
2013, 漢民族共同語的語音標準應為微調為“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與董思聰合作),《語言科學》(CSSCI來源期刊)第期。2013,“A不AB”與“AB不A”兩種反覆問句的統一處理及相關的句法問題(與田源合作),《當代語言學》(CSSCI來源期刊)第4期。
2013, A Systemic Typology of Possessive and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 (co-authored with Wang Yong), Functions of Language, Vol.20, No. 1, pp.1-30.(SSCI- and A & HCI- indexed journal).
2013,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valuative Categories and Evaluated Items (co-authored with Wang Yong),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Vol.8, No.1, pp. 29-61.
2012,詞綴少但語綴多:漢語語法特點的重新概括,《華中師範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第2期。該文另由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
2012,“句子類型標示假定”與疑問語氣的句法標示(與王娟合作),《語言科學》(CSSCI來源期刊)第3期。該文另由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1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011,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外國語》第3期(與
王勇合作,該文另由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11年第9期全文轉載)。(CSSCI來源期刊)
2011,弱勢特徵的激活與“代詞/名詞+時間處所詞”結構(與張瑩合作),《語文研究》第3期。
2011,漢語方言中“可VP”問句的性質(與張媛媛合著),《漢語學報》第2期。(CSSCI來源期刊)
2010,漢語存在句的構式語法研究(與王勇合作),《語言研究》,第3期。(CSSCI來源期刊)
2010,漢語“謂頭”位置的特殊性及相關句法理論問題(與李瑩合作),《漢語言文學研究》第3期。
2010,句子語法功能的性質與範圍,《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全文轉載《漢語言文字學》)。(CSSCI來源期刊)
2010,全句否定範疇標記的句法位置及相關解釋(與馬宏程、熊雯合作),《漢語學報》第1期。(CSSCI來源期刊)
2010,漢語複句關聯標記的位置與兩種相關的特殊句式(與李瑩合著),《語言學論叢》第41輯。(CSSCI來源集刊,全文轉載《漢語言文字學》)。
2010,形式語法框架下的現代漢語體標記研究(與李瑩合著),《現代外語》第4期。(CSSCI來源集刊,全文轉載《漢語言文字學》)。
2010, The Positioning of Focus Mark SHI and LF Pied-Piping,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38, No. 1.(SSCI-index journal)
2009,假設句句法操作形式的跨語言比較(與董秀英合著),《漢語學報》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2009,漢英“是/Be”存在句的比較研究(與李瑩合著),《渤海大學學報》年第5期。
2008, Two Types of Pre-Verbal Anaphors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Vol.1, No. 1, pp.1-7, Singapore .
2008,領有名詞的提升移位與多項名詞性結構的切分方向,《當代語言學》第3期。(CSSCI來源期刊)
2008,語言學(與包智明、陶紅印、
徐大明、
楊亦鳴合著),收吳樹青主編《國外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生成語法的“語類”與傳統語法的“詞類”比較研究,刊《對外漢語研究》第3期。
2006,句子的中心與助動詞占據的謂頭語法位置,《漢語學報》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2005, Possessor Raising in Chinese and Korean, 刊Languages in Contrast, Vol.5, No.2, 245-290.(荷蘭)
2005,被動句式與非賓格句式的一致與差異,《現代中國語研究》第6期,日本。
2005,詞組與小句之間的差異及其蘊含的理論意義,《漢語學報》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2005,句子的三個敏感位置與句子的疑問範疇,見單周堯、陸鏡光主編《語言文字研究》,223-23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語義上的同指關係與句法上的雙賓語句式,《中國語文》第4期,302-313頁。(CSSCI來源期刊)
2003,主語成分、話題特徵及相應語言類型,《語言科學》第1期,3-22頁。(CSSCI來源期刊)
2003,漢語“性”綴詞的語義功能和語法形式,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38, No.1.(美國)
2003, Two Types of Null Subject Languages, in J. Xu, D. Ji, and K-T Lua (eds.) Chinese Syntax and Semantics, 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graphs, Vol.1, pp. 257 – 280, London and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2002,“重疊”語法手段與“疑問”語法範疇的交叉對應關係,《漢語學報》第2 期,武漢。(CSSCI來源期刊)
2001,自然語言交際中的語碼解讀和知識匹配,《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2001, The Interaction of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Question’ and ‘Focus’ in Sent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d Oriental Languag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Vol.10, 2001, Singapore .(新加坡)
2001, 漢語史上疑問形式的類型學轉變及其機制 — 焦點標記“是”的產生及其影響(與石毓智合作),《中國語文》第5期, 454-480頁, 北京。
2000,“遭受義”的語法效應與句子的“合語法性”和“可接受性”,《現代中國語研究》第1期,98-105頁,日本。
1999,兩種保留賓語句式及相關句法理論問題,《當代語言學》第1期,16-29頁,北京。(CSSCI來源期刊)
1999,“打碎了他四個杯子”與約束原則, 《中國語文》第3期, 185-191頁, 北京。(CSSCI來源期刊)
1999,疑問範疇與疑問句式,《語言研究》第2期, 22-36頁, 武漢。(CSSCI來源期刊)
1999, Grammatical Devices in the Processing of [+ Wh] and [+ Focus],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edited by J Guo, K T Lua, and J Xu, pp. 33-47. Singapore: Chinese and Oriental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新加坡)
1999,描寫語法研究與普遍語法研究的“接口”在哪裡?《語言研究》第2期, 11-19頁,武漢。同篇又見邢福義主編《漢語法特點面面觀》,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1993, 焦點和兩個非線性語法範疇:“否定”“疑問”(與李英哲合作),《中國語文》第2期,81-92頁, 北京。(CSSCI來源期刊)
1993, Possessor Raising in Chinese Passive and Ergative Constructions,University of Maryland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No. 1, 164-180, College Park.(美國)
1988,從被動句理論的演變看生成語法的發展,《語言學通訊》第1期,3-7頁,武漢。
1987, 與“動詞+時量詞”結構相關的句法語義問題,《語文論集》第4期,23-35頁,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6,同形異義在語形序列上的同現與排斥,《語法求索》,49-60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句子的功能分類與相關標點的使用,《漢語學習》第1期,5-8頁,延吉。(CSSCI來源期刊)
1986,“工具”範疇和容納工具範疇的句法結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105-115頁,武漢。(CSSCI來源期刊)
1985,“都”類副詞的總括對象及其隱現、位序,《漢語學習》第1期,10-15頁,延吉。(CSSCI來源期刊)
1985,疑問程度與疑問句式(與張林林合作),《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71-279頁,南昌。(CSSCI來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