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衍變,歷史沿革,先秦時期,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中華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然地理,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形地貌,水文水利,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行政區劃,政區,重要城市,政治,人口,人口數量,民族,語言,宗教信仰,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經濟功能區,社會事業,教育,醫療,媒體,科技,文化事業,體育,社會保障,環保,交通,綜述,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公共運輸,文化,綜述,飲食,習俗,藝術,地區象徵,特產,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傳統村落,風景名勝,綜述,重要景點,對外交流,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名稱衍變
雲南因在雲嶺以南,故名雲南。西漢時設雲南縣。三國蜀漢時設雲南郡。元設雲南行省。明設雲南布政使司。清設雲南省。雲南取全稱中的“雲”字作為簡稱,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雲南省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
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之一。夏商時期,雲南屬中國九州之一的
梁州。殷周時期,雲南被稱為“百濮之國”。公元前3世紀,楚頃襄王派大將莊蹻(qiāo)率軍奪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地區,莊蹻一直打到滇池,奪取了大片領土。莊蹻欲回楚國報告情況,但此時巴與黔地區已被秦軍占領,斷了退路,他不得不留在滇池地區,與當地民族融合,建立了滇國,史稱“莊蹻入滇”。滇國疆域並不廣闊,大致包括昆明市和東川區全部,曲靖與玉溪地區大部分,昭通及紅河、文山部分地區。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
秦始皇時期,修築了從今四川宜賓通往雲南今曲靖的五尺道,這是為官方修築入雲南的第一條道路。五尺道開通後,秦設定郡縣,委派官吏統治西南夷地區。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擊滅滇東北與滇同姓等部落,滇王舉國投漢,漢朝把滇國設定為益州郡,賜給滇王王印,並設立了滇相。滇相由中央任命,派駐滇國,下設派出機構,對滇國進行有效的行政管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體系和職官制度。益州郡,下轄24個縣,其中即包括雲南縣,這時的雲南縣管轄範圍約相當於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雲縣至彌渡縣一帶。
魏晉時期,今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稱為“
南中”。三國時南中部分奴隸主貴族據地自雄,諸葛亮率大軍渡瀘(今
金沙江),平定南中,並調整郡縣建置,設7郡,在原有5郡基礎上增設雲南、興古2郡。諸葛亮整頓南中郡縣的基本方針是把郡的範圍縮小,以削弱大姓的勢力,同時重用與蜀漢關係密切的地方大姓,以穩定南中形勢。
西晉時,雲南改設中央直接統治的寧州,為當時全國十九州之一。鹹帝鹹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派李壽率兵攻占南中,李壽被封為建寧王,爨琛為交州刺史。東晉成帝康五年(公元339年),雲南羌族首領爨琛獨霸寧州,開始了爨氏對雲南的統治。西晉以後,雲南形成了爨氏稱霸南中的地方割據局面,以寧州(今曲靖)為中心,實際統治雲南約400年,控制地區西至洱海,東達今貴州西部,它在雲南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北朝時期,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宋亡,寧州領30郡,95縣,皆屬齊。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梁代齊,寧州領29郡。
隋唐至宋元時期
隋朝,開皇五年(公元585年),置南寧州總管府。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設益州總管,以節制昆州、恭州等滇中諸地。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派史萬歲率兵南征,擊降爨氏,消除了雲南的割據勢力,將雲南置於隋朝中央的直接管轄之下。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遣使招降南諸中部,復置南寧州。唐初對雲南少數民族採取“多封眾建”的統治方式,以部落為單位,設立眾多的羈縻州都督府進行管理。吐蕃進入洱海地區,迫使唐王朝改變經營雲南的方式,設定擁有軍事、行政和經濟大權的節度使,並扶持南詔於738年統一洱海地區,使唐在與吐蕃衝突中占居優勢。南詔王皮邏閣攻下洱海地區的河蠻後,被唐玄宗派中官封為“雲南王”,並賜名“歸義”,南詔正式建國。此時的南詔國疆域東接貴州,西抵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南達西雙版納,北接大渡河,東南到達越南,西南到達緬甸;西北與吐蕃為鄰,東北與宜賓相望,基本上包含了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部分,還包括越南、緬甸的部分國土。南詔成為雲南地區歷代政權中最強盛的王朝,也是唯一能夠走出雲南與中原爭雄的王朝。公元739年,南詔第四代王皮羅閣統一六詔後,將國都從巍山遷往大理,太和城便成為南詔統一洱海區域後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南詔國叛唐,唐玄宗派兵分兩路征伐南詔,結果由於勞師襲遠,唐朝軍隊慘敗,6萬人全軍覆沒,這就是大唐對南詔的“天寶之戰”,此戰後南詔與唐朝的關係徹底破裂。同時,南詔與吐蕃正式結盟。由於唐王朝出征南詔的過度消耗,還間接導致了緊接而來的“安史之亂”。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德宗調整對南詔的政策,封牟尋為“南詔(王)”,授“貞元冊南詔印”,並置雲南安撫使司,南詔重新臣屬唐朝。
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唐人鄭回的後裔南詔清平官(相當於宰相)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南詔軍政大權就此落入鄭買嗣之手。天復二年(公元902年),鄭買嗣又起兵殺死孝哀帝蒙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建立大長和國,南詔國就此滅亡。鄭買嗣建大長和國後,建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號“聖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其疆域包括今雲南全部以及緬甸北部那加丘陵和薩爾溫江以東、寮國北部等地。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楊乾貞廢趙善政稱帝,又改國號為大義寧。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滅了大義寧國後,建立“大理國”。大理國基本上承襲了南詔國的疆界,行政區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實行封建農奴制。
宋朝,大理國與宋朝的關係不錯,還對南宋稱臣納貢,先後被宋朝封為“雲南八國郡王”、“大理王”,並成為南宋王朝抵禦蒙古西部戰線的助手。大理國分前理和後理。公元1095年,大理國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王朝正式冊封大理王段和譽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直到滅亡,政權始終保持著對宋王朝的臣屬關係。前理和後理共有22位國君,享國共316年。
元朝,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10萬大軍乘革囊渡金沙江,進攻大理,翌年段興智被執,大理遂亡。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王朝後,在親信大臣中挑選了回回人賽典赤·贍思丁,於1275年以“平章政事(貳丞相)行雲南中書省事”的官銜來雲南,建立了雲南行省。公元1276年,元朝在雲南設立行中書省,“雲南”正式成為全國省級行政區劃名稱,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從大理移到昆明。
明清時期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8月,
朱元璋以傅友德為統帥,藍玉、沐英為副,率兵30萬平定雲南。傅友德在曲靖大敗梁王所部,梁王沉妻女於滇池,而後自縊而死,徹底結束了蒙古人在雲南的統治。雲南官府機構逐步健全後,又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明初在雲南實行大規模移民屯田,先後遷來雲南的漢族人口日益增多,形成“土著者少,寄籍者多”的局面,從曲靖到滇中和滇南地區的白蠻和其他少數民族不斷地融合於漢族之中,改變了雲南以往少數民族人口占優勢。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在雲南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管轄全省府、州、縣。1644年,明朝滅亡後,沐王府支持南明政權,並準備組織軍隊,抵抗張獻忠的起義軍。1645年,雲南土司沙定洲領頭叛亂,攻破昆明,沐家在雲南264年的統治也畫上了句號。
清朝,雲南地方不再由土司來管理,而是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員來管理,清王朝沿襲明朝制度,在雲南設承宣布政使司,下設道、府、州、縣。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孫可望自稱秦王,改雲南省為雲興省,雲南府為昆明府,昆明縣為昆海縣。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吳三桂在雲南騰衝擊敗南明的最後一支軍隊,占領雲南全境。攻下雲南後,滿清即委其開藩設府,總管軍民事務。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殺害,隨即被清政府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十年後,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登基為皇帝,不久在衡陽病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平定,清朝對雲南的統治確立。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雲南地處邊疆,是英、法兩個帝國主義爭奪和宰割的勢力範圍。鹹豐六年(1856)九月,杜文秀在今巍山小圍埂起義,在回、漢、白、彝各族人民的回響下,攻下大理,杜文秀被推舉為“總統兵馬大元帥”,建立了堅持16年之久的反清政權,控制了滇西約35個縣的廣大地區,提出“遙奉太平天國南京之號召,革命滿清”的口號。1863年,杜文秀率大軍20萬久攻昆明不下。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清軍圍困並攻下大理,杜文秀服毒自殺,起義失敗。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法國又藉口調處有功,與清王朝簽訂中法界約及商約,將今西雙版納的猛烏、烏得兩地劃歸法屬安南(今越南),取得修築滇越鐵路的權利。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雲南省共設定府15個、廳18個、州32個、縣41個、土司區18個。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州,設道,雲南省設有
滇中道、
蒙自道、
普洱道、
騰越道,民國四年(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凱稱帝,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向全國發出通電,宣布雲南獨立,反對帝制,武力討袁世凱,組成護國軍都督府。1926年雲南地方黨組織成立,利用1927年雲南四鎮守使與唐繼堯的矛盾和“二·六”政變,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壯大了黨的組織。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設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成立昆明市。1934年10月和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長征,先後經過雲南33個縣份,播下革命火種。1941年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鄭伯克到雲南任書記,組成新的省工委,革命活動堅持到雲南解放。1942年4月,遠征軍在緬甸失利,雲南從後方變為前線,勝利地進行了壯烈的松山戰役,成為中國抗戰勝利前把日寇逐出國境的首例。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1945年10月,蔣介石免除龍雲的雲南省主席職務,龍雲逃亡香港,並於1946年在雲南先後製造了“一二.一”慘案、“李(公僕)聞(一多)慘案”等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雲南省分設1個省轄市、12個行政督察區、112個縣、17個設治局、2個對汛督辦區。1950年2月,雲南全省獲得解放。2月初,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西南服務團雲南支隊和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的領導人相繼到達貴州省安龍縣城,實現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勝利會師。1950年2月20日,陳賡、宋任窮率領二野四兵團和西南服務團雲南支隊進駐昆明,解放大軍正式進入昆明,昆明舉行了入城儀式。同年2月24日,雲南省地師以上領導幹部會議在昆明“庾園”召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莊嚴宣布:雲南解放、中國共產黨雲南省委員會成立。這一天,被確定為“雲南解放日”。3月,中國人民昆明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後改稱雲南省軍政委員會。1950年3月6日,省級機關和昆明市政權接管工作有序開展,雲南是和平起義地區,在接管中遵循與起義人員充分商量、達成協定後接管原則,採取有步驟第自上而下按系統實行接管與自下而上依靠民眾兩結合的正確方法,共接管原雲南省地方政權機關和國民黨中央系統的黨、政、軍、警、財稅、金融、工礦企業等單位139個,12個專署、113個縣、15個設治局、2個對訊督辦區、1個省直轄市。同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接受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0年4月,全省一些縣出現土匪暴動,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軍區開始組織剿匪鬥爭,至1950年底,全省內地軍民作戰1700多次,繳獲各種槍枝4.15萬支,邊疆各級人民政府建立聯防武裝。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議,西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南行政委員會,代表中央政府對西南各省進行領導和監督,不再是一級地方政權。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2次會議通過決定,撤銷、各大區行政委員會,各省直屬中央人民政府領導,隨著西南區行政委員會的撤銷,雲南省也改由中央直接領導。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東經97°31′~106°11′,北緯21°8′~29°15′之間,
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其東西最大橫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90千米,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總面積為39.41萬平方千米,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雲南省有有8個州(市)的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中緬邊界長1997千米,中老邊界長710千米,中越邊界長1353千米,是中國邊境線最長的省份之一。
氣候
雲南省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立體氣候特點顯著,類型眾多、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乾濕季節分明、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明顯。滇西北屬寒帶型氣候,長冬無夏,春秋較短;滇東、滇中屬溫帶型氣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屬低熱河谷區,有一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進入熱帶範圍,長夏無冬,一雨成秋。在一個省區內,同時具有寒、溫、熱(包括亞熱帶)三帶氣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溫度平均遞降0.6℃~0.7℃,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景象別具特色。
雲南省平均氣溫,最熱(七月)月均氣溫在20℃~23℃之間,最冷(一月)月均氣溫在7℃~11℃之間,年溫差一般只有10℃~12℃。同日早晚較涼,中午較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全省降水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極不均勻。乾濕季節分明,濕季(雨季)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乾季(旱季)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異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超過2300毫米,最少的僅有547毫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全省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地區無霜期超過300天,中部地區約為250天,比較寒冷的滇西北和滇東北高海拔地區少於200天。雲南省年日照時數在1000~2800小時之間,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0~150千卡之間。省內多數地區的日照時數為2100~23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20~130千卡。
地質
雲南省地殼運動強烈,地質構造複雜,褶皺和斷裂相當發育。滇西為北西或北北西向構造發育區,滇中發育南北向構造,滇東以北東向構造為主。活動斷裂中規模較大的有近20條,其中以哀牢山斷裂、瀾滄江斷裂和小江斷裂規模最大,對全省沉積、岩漿和構造發育起了極大的控制作用。雲南省基底構造是由緯向構造、經向構造和北東向構造、北西向構造交織而成的棋盤格狀格架。全區可劃分為7大構造體系,分別是緯向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山字型構造體系、歹字型構造體系、文山—馬關巨型旋卷構造、華夏構造體系和新華夏構造體系。
雲南省地質構造劃分為4個一級構造單元,並以一些深大斷裂為構造單元界線:其一是揚子淮地台,位於省中部及東北部,一般分為3個二級構造單元:中部是康滇古隆起,東部為滇東北拗褶帶,西部為麗江台緣拗褶帶;其二是滇西褶皺帶,屬於三江褶皺系南段,包括雲南西部廣大地區,為前古生代地槽區。本區構造複雜,變質岩發育,岩漿活動頻繁,由西向東可分為4個二級構造單元,即貢山騰衝隆褶帶、保山臨滄斷褶帶、蘭坪思茅拗陷帶和墨江金平斷褶帶;其三是滇東南拗褶斷帶,北與揚子準地台的滇東北拗褶帶接壤,南鄰越南的越北古陸,西界為哀牢山構,加里東運動為本區主要構造運動,由此可劃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文山西疇隆褶區和師宗廣南拗斷區。其四是潘甘孜褶皺系,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像楔子般插入揚子準地台和滇西褶皺帶之間,隸屬松潘甘孜印支褶皺系之南段,構造線以北東和北北西向兩組為主,南北向和東西向次之。區內構造複雜,斷裂發育,岩漿活動頻繁。進一步可劃分為中旬斷褶區和三江口拗斷區2個二級構造。
雲南省地質歷史悠久,地層序列齊全,從早元古代至第四紀均有地層發育,且由於構造運動的差異,沉積環境與古地理條件不同,使不同地區在同一時代的沉積厚度、岩相建造以及生物組合等均有較大差異。早元古代發育一套巨厚變質岩系成為成為本區基底,這套變質岩在滇西山地和滇中古陸等強烈抬升地區大量出露,變質程度由深到淺均有,岩性以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和大理岩為主,厚度一般8000~10000米。晚元古代滇東地區沉積了一套10000餘米厚的碎屑岩系,發生淺變質,主要岩性為砂頁岩、板岩等,命名為昆陽群,為主要鐵銅礦含礦層位。滇西地區也沉積了一套地層,命名為瀾滄群,主要岩性為片岩夾變質基性火山岩,比滇東的變質程度加深,厚度8000餘米。震旦紀僅滇中和滇東有沉積,以建水一昆明一會澤一永善一帶發育最好,地層從下至上依次為陸相冰磧層、淺海相碎屑岩和碳酸鹽岩,厚度2500米左右。滇西從晉寧運動後一直處於隆起和剝蝕狀態。
雲南省劃分出4個地層區:揚子區包括滇中、滇東和滇東北地區,發育較齊全,各時代岩石性質穩定,厚度變化不大,火山活動相對較弱;華南區即滇東南地區,基本上與一級構造單元滇東南拗褶斷帶相;藏東滇西區從河口至哀牢山東緣、蒼山東緣,經麗江魯甸和維西可那一線以西的廣大地區,與一級構造單元滇西褶皺帶相,變質岩系發育,構造運動使這一地區大面積隆起,老變質岩大量;巴顏喀拉一秦嶺區呈一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夾於揚子區和藏東滇西區之間,包括整箇中甸地區和麗江部分地區,與一級構造單元松潘甘孜褶皺系相當。基底為前泥盆系石鼓群,是一套中深變質岩系,主要為石英片岩、綠泥片岩、大理岩和變質基性火山岩,厚度4000米以上。
地形地貌
雲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從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線距離,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間,有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巨大山系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間排列,三江併流,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南部為橫斷山脈,山地平均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等,地勢向南和西南緩降,河谷逐漸寬廣;在南部、西南部邊境,地勢漸趨和緩,山勢較矮、寬谷盆地較多,海拔在800~1000米之間,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熱帶、亞熱帶地區。
雲南省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34.9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8.6%;平原面積1.9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4.8%;丘陵面積1.95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4.9%;台地面積0.6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5%。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山嶺和峽谷相對高差超過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頂部常年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整體由北向南分3級階梯層次傾斜下降。第1級滇西北海拔2500~3500米,或更高,有若干高山和極高山分布,如梅里雪山(6740米)、玉龍雪山(5596米)、哈巴雪山(5395米)等,它們的山基部在2500米左右。第2級以雲南高原為主體,包括昆明、大理、玉溪、楚雄、曲靖等州市的大部分地區。第3級是滇南熱區,降為海拔500~900米的低山、丘陵、河沿、壩子等,具體到滇南、滇西南和滇東南的西雙版納、德宏、紅河、臨滄、文山等地區(州)的南緣熱區。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點海拔6740米,位於滇藏交界處德欽縣境內怒山山脈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點海拔76.4米,位於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紅河交匯的中越界河處,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水文水利
雲南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02條,分屬長江(金沙江)、珠江(南盤江)、紅河(元江)、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紅河和珠江均發源於雲南省境內,其餘為過境河流。除長江、珠江外,均為國際河流,分別流往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也統稱西南國際河流。多數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變化大的特點。
雲南省有有高原湖泊40多個,多數為斷陷型湖泊,大體分布在元江谷地和東雲嶺山地以南,多數在高原區內。湖泊水域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0.28%,總蓄水量1480.19億立方米。滇池、洱海、撫仙湖、程海、瀘沽湖、杞麓湖、星雲湖、陽宗海、異龍湖是雲南著名的“九大高原湖泊”。湖泊中滇池面積最大,309.5平方千米;洱海次之,253平方千米;撫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處158.9米;瀘沽湖次之,最深處105.3米。
紅河
紅河是唯一發源於雲南境內的一條重要國際性河流,因流域內上游支流多流經紫紅色砂岩為主的滇中紅層區,水呈紅色而得名。紅河是雲南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雲南滇西橫斷山縱谷區和滇東高原南部的分界線。其流經中國雲南的大理、楚雄、玉溪、紅河4個州(市)的17個縣(市)級行政區和越南北部的12個省,全長1280千米,在雲南境內全長695千米,主要支流有綠汁江、小河底河等,流域內均以峽谷景觀為主,其中南溪河與元江交匯處海拔僅76.4米,為全省最低點,與省內海拔最高點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高差6663.6米。
怒江
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經察瓦龍進入雲南,一路向南進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在仰光東側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其全長3200千米,在中國境內長約2013千米,雲南段長650千米;省內流域面積占雲南省面積的8.7%。
瀾滄江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在雲南西雙版納流出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連線著緬甸、寮國、泰國、高棉、越南五個國家,是亞洲唯一一江連六國的國際河流,也是東南亞第一長河。在古傣語中,它的名字意為“神奇而美麗的樂土”。瀾滄江全長4880千米,滋養著流域約80萬平方千米內的3.26億人,被譽為“東方多瑙河”。
洱海
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南北長41.5千米,東西寬3~9千米,周長116千米,面積251平方千米。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因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北有彌苴河和彌茨河注入,東南匯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湖水從西洱河流出,與漾江匯合注入瀾滄江。
滇池
滇池位於昆明市區西南,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有著“高原明珠”之稱。湖水面積約310平方千米。湖呈狹長形,湖面海拔平均約1886米。湖水平均深約5米,北部草海較淺。流域面積(不包括海口以下河道流域面積)2960多平方千米。
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最大水深93米,能見度達12米,是中國最深的高原淡水湖之一。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種民族,約1.3萬人。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使這裡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
撫仙湖
撫仙湖位於雲南省中部,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因湖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湖面積212平方千米,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為雲南省第三大湖。最深處為155米,是雲南省第一深水湖泊。撫仙湖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因距昆明50多千米,車程1個小時左右,被稱為昆明人的“私藏後花園”“後海”。撫仙湖有“四絕”,一絕界魚石、二絕車水捕魚、三絕青魚陣、四絕銅鍋煮魚。
截至2022年,雲南省共有註冊水電站81座、備案水電站11座、其他水電站92座。其中,全國排名前十的水電站有6個水電站在雲南,分別為白鶴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和小灣水電站。全省統計的供河道外用水的大、中、小型水庫以及壩塘年末蓄水總量90.75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6.6%,完成年度蓄水任務的107.0%。其中,15座大型水庫蓄水量22.91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12.2%;282座中型水庫蓄水量39.24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7.1%;小型水庫及壩塘蓄水量28.60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1.9%。
2023年,雲南省水利工程蓄水總量89.18億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庫及壩塘),比上年減少1.57億立方米。全省完成水利投資761億元,居中國第二,已建成大型灌區14個、中型灌區347個,灌溉面積達318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1396萬畝。截至2024年4月,雲南省在水利系統註冊的小型水庫有6848座。
向家壩水電站
向家壩水電站,位於雲南省水富縣與四川省宜賓縣交界的金沙江下遊河段上 ,距水富縣城1500米。該水電站是金沙江流域水電梯級開發的最後一級水電站,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首座投產發電的大型水電站。電站2012年年底首批機組投產,2015年全面投產,每年平均發電量307.47億千瓦時。壩頂高程384米,最大壩高162米,壩頂長度909.26米,水庫總庫容51.63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具防洪、航運、灌溉、攔沙及反調節等綜合效益的巨型水電站。
溪洛渡水電站
溪洛渡水電站,位於雲南省永善縣與四川省雷波縣交界金沙江下遊河段上,距永善縣城較近。壩底高程324.5米,壩頂高程610米,最大壩高285.5米,是國內第三高拱壩。共安裝18台單機容量7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386萬千瓦,是世界首座千萬千瓦級高拱壩電站,年均發電量616.2億千瓦時,僅次於三峽水電站。2012年12月開始蓄水,2013年7月首台機組發電,2015年全部機電工程完工。
土壤
雲南省因氣候、生物、地質、地形等相互作用,形成多種多樣土壤類型,土壤垂直分布特點明顯。經初步劃分,雲南省有16個土壤類型,占中國的四分之一。其中,紅壤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50%,是省內分布最廣、最重要的土壤資源,故云南有“紅土高原”、“紅土地”之稱。雲南稻田土壤細分有50多種,其中,大的類型有10多種。成土母質多為沖積物和湖積物,部分為紅壤性和紫色性水稻土。大部分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機質在1.5%~3.0%,氮磷養分含量比旱地高。山區旱地土壤占全省的64%,主要為紅土和黃土。壩區旱地土壤占17%,主要為紅土。旱地土壤分布比較分散,施肥水平不高,加之水土流失,土壤有機質普遍較水田低。
自然災害
雲南省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雹、低溫冷凍、地震等。2022年,全省自然災害形勢複雜嚴峻,局地山洪土石流突發重發,麗江寧蒗發生強震,昭通出現罕見伏秋連旱,風雹點多面廣,低溫雨雪冰凍偏重發生。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16個州(市)127個縣(市、區)1042.82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67人,緊急轉移安置1.88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814.34千公頃,絕收面積111.43千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3.62億元。
滇東北發生罕見伏秋連旱,影響時間長、造成損失重。3月至6月上旬出現旱情但影響有限,為近5年同期最輕;7月至9月下旬旱情較重,為近5年同期最重。2022年雲南省共出現35℃以上高溫站次504站,平均氣溫為22.2℃,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1高。極端高溫乾旱對昭通、曲靖、紅河、玉溪等地農業生產、人畜飲水、生態環境等造成嚴重影響。針對乾旱災害,雲南省相關部門做好防禦乾旱的應急工作,啟用應急備用水源,調度可用水源,並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雲南省雨季開始期偏早,進入雨季後,降雨過程頻繁,強降水偏多偏強。臨滄、曲靖、大理、麗江受洪澇影響較重,損失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和基礎設施損失。此外,強降雨引發局地崩塌、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主要集中在紅河、德宏、大理、保山等地。2022年因洪澇災害共造成全省16個州(市)122個縣(市、區)175.83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9.74億元。雲南省相關部門加強防汛減災工作,修訂城市防洪應急預案,密切關注氣象水文監測預報信息,切實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防範應對和人員轉移工作。
自然資源
截至2023年,雲南省水資源總量221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值),水能資源蘊藏量達1.04億千瓦,居中國第3位,水能資源主要集中於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可開發裝機容量0.9億千瓦,居中國第2位。2022年,雲南省地表水資源量1743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454.8毫米,較常年偏少18.6%,屬偏枯水年。水資源分區中,怒江(上)區年徑流深最大,為1454.8毫米;元江區最小,為275.7毫米。有2個水資源區年地表水資源量較常年偏多,其中:赤水河和右江2個區分別偏多14.0%和5.7%,其餘15個水資源區年地表水資源量較常年偏少。地下水資源量602.6億立方米,較常年偏少14.2%。水資源分區中,有3個水資源區年地下水資源量較常年偏多,其中:赤水河、右江和怒江(上)3個區偏多16.1%~0.4%。其餘14個水資源區年地下水資源量較常年偏少。
2022年雲南省河道外供水量163.4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1.9%;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56.1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3.275億立方米,其他水源(污水處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4.044億立方米。地表水源為主要供水水源,占總供水量的95.5%。
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雲南省耕地面積539.55萬公頃,其中,水田99.14萬公頃,水澆地17.87萬公頃,旱地422.54萬公頃,主要分布在曲靖、文山、紅河等5個州(市)。園地面積257.22萬公頃,其中,果園98.38萬公頃,茶園47.32萬公頃,橡膠園74.43萬公頃,其他園地37.08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4個州(市)。林地面積2496.90萬公頃,其中,喬木林地2118.02萬公頃,竹林地15.40萬公頃,灌木林地289.17萬公頃,其他林地74.31萬公頃,主要分布在普洱、楚雄、文山等6個州(市)。草地面積132.29萬公頃,其中,天然牧草地12.25萬公頃,人工牧草地0.87萬公頃,其他草地119.17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迪慶、曲靖、紅河等5個州(市)。濕地面積3.98萬公頃,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河流及九大高原湖泊沿岸。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7.37萬公頃。其中,城市用地9.93萬公頃,建制鎮用地11.99萬公頃,村莊用地74.80萬公頃,採礦用地8.60萬公頃,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05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2.64萬公頃。其中,鐵路用地1.19萬公頃,公路用地19.82萬公頃,農村道路31.14萬公頃,機場用地0.40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0.85萬公頃。其中,河流水面19.72萬公頃,湖泊水面10.85萬公頃,水庫水面17.48萬公頃,坑塘水面5.68萬公頃,冰川及常年積雪4.31萬公頃,普洱、昆明、大理、玉溪、怒江等5個州(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較多,占雲南省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46%。
雲南省地質資源種類繁多,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尤以有色金屬及磷礦著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是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寶地。雲南礦產資源的特點,一是礦種全,現已發現礦產157種,已探明儲量的85種;二是分布廣,金屬礦遍及108個縣(市、區),煤礦在116個縣(市、區)發現,其他非金屬礦產各縣(市、區)都有;三是共生、伴生礦多,利用價值高,全省共生、伴生礦床占礦床總量的31%。全省有82種(含亞礦種、礦物)礦產查明資源儲量排在全國前10位,其中,鉛、鋅、錫、磷、銅、銀等31種礦產含量居全國前3位。
植物資源
雲南省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被譽為“植物王國”。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等植物類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來的植物種類和類群很多。全省有高等植物19333種,占全國的50.1%,列入國家一、二、三級重點保護和發展的樹種有150多種。全省森林面積為2392.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5.04%,森林蓄積量為20.67億立方米。雲南樹種繁多,類型多樣,優良、速生、珍貴樹種多,藥用植物、香料植物、觀賞植物等品種在全省範圍內均有分布,故云南省還有“藥物寶庫”、“香料之鄉”、“天然花園”之稱。
動物資源
雲南省動物種類數為中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脊椎動物達2273種,占全國的51.4%。其中,鳥類793種,占63.7%;獸類300種,占51.1%;魚類366種,占45.7%;爬行類143種,占37.6%;兩棲類102種,占46.4%。全國見於名錄的2.5萬種昆蟲類中雲南有1萬餘種。雲南珍稀保護動物較多,許多動物在國內僅分布在雲南。珍禽異獸如蜂猴、滇金絲猴、野象、野牛、長臂猿、印支虎、犀鳥、白尾梢虹雉等46種,均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熊猴、獼猴、灰葉猴、穿山甲、麝、小熊貓、綠孔雀、蟒蛇等154種,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大量小型珍稀動物種類。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23年6月,雲南省共建立自然保護地362處,包含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11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其中,自然保護區共166處,總面積286.74萬公頃,占全省自然保護地總數的45.73%,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8處、州(市)級自然保護區56處、縣(市、區)級自然保護區51處。森林生態系統類型94個,面積220萬公頃,占全省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6.7%;濕地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17個,總面積13.2萬公頃,占全省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4.6%。此外,雲南省有國際重要濕地5處,國家重要濕地3處,省級重要濕地31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濕地公園19處。2020年雲南省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以及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等的國際保護地有11處。
| | | | |
| | | | |
| | | 特有的中甸葉須魚、黑頸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湖周寒溫性針葉林生態系統 |
| | | |
| | | |
| | | | |
| | | 生物、氣候、垂直帶譜自然景觀、多種植被類型和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種類 |
| | | | |
| | | 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以阿詩瑪為代表的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風情 |
| | | | |
| | | |
| | | 獨特而美麗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觀、豐富的氣候和生物群落類型、眾多瀕臨 |
| | | 保護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化石地於1984年被發現,是迄今世界上發現古生物門類最多的區域,為揭示生物演化“寒武紀大爆發”提供了科學事實 |
|
雲南碧塔海國際重要濕地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境內,地處橫斷山系的核心部位,是雲南省緯度最北、海拔最高的一個國際重要濕地。地理坐標介於東經99°51′23″~100°08′59″,北緯27°46′35″~27°57′25″之間,區域內最低海拔3180米,最高海拔4159.1米,相對高差達979米。其是以高原湖泊、沼澤草甸和原始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植被於一體的寒酸的內陸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際重要濕地。1984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碧塔海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碧塔海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雲南省海拔最高的國際重要濕地。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由地域上互不相連的勐養、勐侖、勐臘、尚勇、曼稿5個子保護區組成。由西向東分別坐落在勐海、景洪、勐臘二縣一市,總面積24.25萬公頃,占全州國土面積的12.68%,是以保護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要目的一個大型綜合性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比較完整,生物資源極為豐富,面積最大的熱帶原始林區。
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大理州,涉及大理、漾濞和洱源三個市縣,面積933平方千米,海拔1700~4122米,由蒼山地質地貌景觀區、環湖人文景觀區和高原湖泊景觀區組成。於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大江在雲南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千米,穿越高黎貢山、怒山等眾多崇山峻岭之間,雖然並流但卻罕見不交匯的自然奇觀。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江併流景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雲南省能源資源得天獨厚,尤以水能、煤炭資源儲量較大,開發條件優越;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能也有較好的開發前景。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滇東北,全省煤炭資源量為363.85億噸(其中,探明資源量102.76億噸,控制資源量131.64億噸,推斷資源量129.45億噸),居全國第7位,煤種也較齊全,煙煤、無煙煤、褐煤都有。地熱資源以滇西騰衝地區的分布最為集中,全省有露出地面的天然溫熱泉約700處,居全國之冠,年出水量3.6億立方米,水溫最低的溫泉為25℃,高的在100℃以上(騰衝市的溫熱泉,水溫多在60℃以上,高者達105℃)。太陽能資源也較豐富,僅次於西藏、青海、內蒙古等省(區)。
行政區劃
政區
截至2023年,雲南省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合計16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17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65個縣、29個民族自治縣(合計129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省人民政府駐雲南省昆明市華山南路78號。
重要城市
昆明市位於雲南省中部,是雲南省的省會城市,是雲南省政治、經濟、金融、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也是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東與曲靖接壤,西與楚雄相連,南與玉溪毗鄰,北與昭通相望,區位獨特、交通便利,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乃至中東、南歐、非洲的前沿和門戶,昆明屬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5℃左右。鮮花常年開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是休閒、旅遊、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大理市,地處雲南省中西部,是中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也是聞名於世的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被西方學者譽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與自然和諧共榮的典範”。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省歷史文化資源最富集的州(市)之一。自1982年大理古城列入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全州共有各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32個,各項歷史文化資源均位居雲南省前列。
政治
| | | |
| | | |
| | |
| 馮志禮、劉洪建、楊亞林、邱江、劉非、曾艷、鄭仲全、楊斌 | |
| | | |
| 李小三、宗國英、王樹芬、李文榮、徐彬、任軍號、羅紅江、楊亞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金、高峰、陳玉侯、和良輝、李瑪琳、何波、童志雲、李學林、王以志、張寬壽、楊寧 | |
| | |
|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23年,雲南省常住人口4673萬人;出生人口38.5萬人,出生率為8.22‰;死亡人口40.3萬人,死亡率為8.61‰;自然增長率為-0.39‰。年末全省城鎮人口2473萬人,鄉村人口2200萬人,城鎮化率52.92%,比上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2022年,雲南省總人口為4693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2416萬人,女性人口為2277萬人。全省人口密度為119.1人/平方千米。
民族
雲南省是中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較少民族最多、自治地方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最多的省份。在25個世居少數民族中,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15個少數民族,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雲南,為特有少數民族。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省4720.9萬人中,漢族人口3157.3萬人,占總人口的66.88%;少數民族人口1563.6萬人,占總人口的33.12%。
雲南省有100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6個,分別是彝族(507.1萬人)、哈尼族(163.3萬人)、白族(160.8萬人)、傣族(125.9萬人)、苗族(125.3萬人)、壯族(121.0萬人),占雲南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6.94%。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2.43%,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哈尼族占10.44%,主要分布於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等地。白族占10.26%,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傣族占8.05%,苗族占8.02%,壯族占7.7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8.68萬人,增長1.87%;漢族人口增加95.57萬人,增長3.12%。苗族、回族、白族、傈僳族、傣族人口增加較多,分別增加5.06萬人、3.93萬人、3.88萬人、3.67萬人、3.66萬人。
語言
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雲南省的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
西南官話),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分別屬於
漢藏語系和
南亞語系,語言使用主要有: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四種類型。雲南省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
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其中,母語型民族主要聚居在邊疆地區,雖有部分人通漢語,但其民族的共同交際語為本民族的母語,基本只使用本民族語言。如怒江的傈僳族,迪慶的藏族,德宏的傣族等。雙語型在雲南各少數民族中較為普遍,一種是居住在內地平壩地區或各民族交錯聚居、雜居的地區,除了使用本民族語言外,已有一部分人兼通漢語,如白族、納西族、壯族等;另一種情況是居住在邊疆地區的人口較少的一些民族,他們除了使用本民族語言外,還有一部分人兼通本地區另一個少數民族的語言,如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的拉祜族等。多語型民族一般人口較少,與鄰近的民族聯繫密切,他們除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外,還兼通鄰近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的語言。如德宏的德昂族,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還兼通景頗語、傣語等。母語轉用型民族本民族語言已消失,而通用漢語。回族、滿族歷史上已通用漢語。雲南水族的本民族語言也基本消失。
宗教信仰
雲南省境內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少數民族傳統宗教,各宗教之間關係和諧,發展平穩有序。截止2020年12月底,雲南省經批准開發的宗教活動場所6590處,宗教教職人員1.08萬人,愛國宗教團體326個,信教公民有470多萬人,約占全省總人口的10%。除此之外,雲南省還設有中國巴利語系高級佛學院、雲南藏語系佛學院、雲南佛學院西雙版納分院、雲南佛學院等5所宗教院校。
雲南省是中國唯一同時具有漢傳大乘佛教(漢語系)、藏傳金剛乘佛教(藏語系)和南傳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共同發展的省份。三大類佛教文化深深融入到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並對雲南各地的民間藝術、語言、建築、歷算、醫藥、婚喪嫁娶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南傳上座部佛教大約於公元7世紀傳入雲南傣族地區,13世紀以後逐漸興盛和發展起來,為傣、布朗、阿昌、德昂等民族民眾普遍信仰,主要分布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臨滄、普洱等州(市),其在國內唯雲南省獨有。重大節日法會有浴佛節、塔擺、夏安居等。漢傳佛教約於公元7世紀末傳入當時的南詔國,除在漢族民眾中有廣泛影響外,還有白族、部分納西族民眾信仰,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楚雄等地區。重大節日法會有彌勒會、文殊會、如來會等。藏傳佛教於公元8世紀初傳入雲南迪慶高原,公元11世紀各教派次第形成,並開始了在雲南傳播發展的新時期,為藏、普米族和部分納西族民眾信仰,主要分布於迪慶藏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重要節日法會有傳昭大法會、格都節、增值節等。
伊斯蘭教在雲南省的傳播與發展,主要與元明時期大量穆斯林隨軍入滇和屯田戍邊有關。清代是雲南伊斯蘭教形成和成熟時期,也是雲南伊斯蘭教地方化形成和發展時期,其特點是伊斯蘭教教義和儒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雲南伊斯蘭教體系。雲南伊斯蘭教教派主要有格底目、哲赫林耶、伊赫瓦尼三個教派,其中,格底目教派是雲南伊斯蘭教最大的教派,遍及全省各地,約占全省信教民眾的90%以上。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有:聖紀節、開齋節、古爾邦節等。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中葉的巴基斯坦地區,於1877年傳入雲南省。基督教在雲南的傳播和發展,與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化分勢力範圍同步,其分布與傳播路線密切相關,集中於滇西和緬甸接壤的少數民族地區、滇中和滇東北金沙江中下游以及昆明、大理等經濟文化發達城鎮。基督教的重要節日有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聖靈降臨節等。
天主教於明末清初傳入雲南,信眾極少,散落於昆明、大理、鹽津、巧家等地區,因缺乏神職人員,未有實際活動。1696年,羅馬教廷首次將雲南設立為一個獨立教區。1948年,昆明成為中國20個“總主教區”之一,下轄昆明、大理兩個主教區和昭通監牧區,此格局一直延續2015年。
經濟
綜述
雲南省是特色農業強省,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形成以糧食為主體,鮮花、咖啡、中藥材、茶葉、天然橡膠等為輔的農業生產格局。其次,雲南省的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能源、有色產業是雲南的傳統支柱產業,綠色鋁、矽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是雲南工業的“新三樣”。最後,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雲南省形成以文旅康養為主,現代物流、數字經濟為輔的第三產業。
截至2023年,雲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021.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06.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256.3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58.1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14.0∶34.2∶51.8。2023年,雲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
第一產業
雲南高原特色農業與東北大農業、江浙集約農業和京津滬都市農業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四種模式之一,雲南省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省,打造特色現代農業,形成以糧食為主體,以鮮花、咖啡、中藥材、茶葉、天然橡膠、牛羊、生豬等為輔的農業生產格局。其中,糧食豐收是雲南省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量均實現增長;食用菌是雲南優勢農業產業,野生食用菌適生面積、產量、產值均居中國第1位。其次,雲南省是中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和“西菜東調”優質基地和西南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在中國蔬菜保供中地位凸顯。鮮花享譽世界,是全球最大的鮮切花產區,花卉產已經成為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產業;咖啡濃香四溢,面積和產量均占中國的98%以上,咖啡產區分布於10個州市33個縣,其中邊境縣23個,占全省邊境縣的92%;中藥材道地優質,種植品種類型超過145種,種植區域覆蓋全省16個州市,各縣市區均有不同品種、不同規模種植。其中以三七、天麻、滇重樓為主的十大雲藥品種種植區域相對集中。
2023年,雲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34.50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蔬菜產量2960.83萬噸,水果產量1380.88萬噸,茶葉產量55.68萬噸,鮮切花產量189.73億枝,中藥材產量87.80萬噸,堅果產量255.91萬噸,豬牛羊禽肉總產量534.78萬噸。2023年,雲南糧食種植面積6364.83萬畝,產量達1974萬噸,平均畝產310.14公斤;夏糧播種面積4243.2千公頃,總產量1974.0萬噸,單位面積產量4652.1公斤/公頃。
第二產業
雲南省的第二產業以工業為主,能源、有色產業是雲南的傳統支柱產業,能源產業成為雲南省第一大支柱產業,綠色鋁、矽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是雲南工業的“新三樣”,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旅遊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現代物流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新材料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食品與消費品製造業為雲南省八大重點產業,雲南省10個重點產業中,產值規模過千億產業達到8個。綠色能源、有色金屬、菸草、生物醫藥4個產業產值在3000億元以上,裝備製造、先進制造2個產業產值在2000-3000億元之間,綠色鋁、矽光伏2個產業產值在1000-2000億元之間。其中,新能源電池、矽光伏、綠色鋁等雲南工業“新三樣”快速增長,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達54.1%。新能源電池產業迅猛發展,2023年在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不利條件下,全省新能源電池產業仍實現產值333億元,比2022年增加14億元;矽光伏產業高速發展,2023年矽光伏產業增加值高於全省規上工業31.5個百分點,完成產值1094億元;依託能源資源優勢,雲南省主動承接鋁產業產能轉移,已建成電解鋁產能居中國前列,2023年綠色鋁產業實現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
2023年,雲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7202.83億元,比上年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十種有色金屬產量764.24萬噸,比上年增長2.6%。其中電解鋁產量438.74萬噸,單晶矽產量37469.58萬千克,化肥產量250.64萬噸,原鹽產量168.05萬噸,捲菸產量712.59萬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274.66億元,實現利潤1501.91億元。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064.62億元,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890.88億元,利潤總額268.18億元,上繳稅金172.84億元。
第三產業
雲南省形成以文旅康養為主,現代物流、數字經濟為輔的第三產業。在文旅康養方面,康養旅遊是實現雲南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產業,也是帶動雲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潛力產業。由於雲南省是全球少有的全季舒適性氣候資源地區,是避寒避暑的絕佳之地,其森林覆蓋率、綜合空氣環境質量、高原生物康養資源、溫泉康養理療資源均居中國前列。截至2023年,全省共接待遊客10.4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44萬億元。在現代物流方面,7個國家物流樞紐的核心組織作用不斷強化,昆明、玉溪、紅河(蒙自)、大理成功列入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快遞服務進村基本實現全覆蓋,物流業總收入達8520億元,貨物運輸總量達15.3億噸;中老鐵路貨運量1781.7萬噸,中越跨境貨運量23.6萬噸,中緬印度洋新通道累計運輸貨櫃2.3萬個;國家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147家,其中5A級11家、4A級40家。在數字經濟方面,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4.72平方千米,分為兩片區一小鎮,確定了以數字經濟產業為主,大健康產業為輔的產業格局。截至2024年7月,全省共開展各類培訓活動72場,覆蓋大學生2萬餘人,培訓企業技術人員2165人次,培養數位化人才3388人,累計服務企業1355餘家,在孵企業572家。
2023年,雲南省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187.6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增長2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60.6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67.75億美元,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602.56億元,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60.30億元,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累計融資428.02億元,完成郵政行業寄遞業務總量15.95億件。
經濟功能區
截止2023年,雲南省共有89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個,綜合保稅區2個,邊境經濟合作區6個,跨境經濟合作區1個,7個省級工業園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個。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始建於1992年,2000年2月13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經開區處於昆明老城區、呈貢新區、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三角區域中心,國批面積11.8平方千米,實際管轄面積156.6平方千米,下轄阿拉、洛羊兩個街道辦事處。
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昆明高新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雲南省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2年4月被科學技術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試點園區。昆明高新區由西區(五華黑林鋪片區)(5平方公里)和東區(呈貢馬金鋪片區)86.88平方公里兩個片區組成。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24年4月,雲南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6552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1011.56萬人,專任教師60.89萬人。其中,幼稚園共有13804所,比上年減少115所,下降0.83%,普惠性幼稚園12766所,占全省幼稚園的92.48%;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共9.16萬人,專任教師中專科以上學歷比例92.15%。普通國小共有9913所,國小教學點2766個;國小階段教育專任教師23.21萬人,生師比16.65:1;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96%,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比例74.36%。國中共有1708所,國中階段教育專任教師13.88萬人,生師比13.59:1;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93%,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比例94.14%。特殊教育學校共有86所,特殊教育專任教師0.26萬人。普通高中共有650所,普通高中教育專任教師7.73萬人,生師比13.75:1;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45%。中等職業學校共有293所,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1.89萬人,生師比20.75:1;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比例95.66%,“雙師型”專任教師占專業(技能)課程專任教師比例51.73%。高等學校共有89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32所(含獨立學院2所),高職(專科)學校56所,成人高等學校1所,另有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機構2所。除此之外,雲南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6334所,占全省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比例23.86%。
2023年雲南省高等教育招生48.26萬人,比上年下降3.2%,在校生149.43萬人,畢業生42.47萬人。其中:研究生招生2.63萬人,在校研究生7.71萬人,畢業研究生2.01萬人。普通本、專科共招生37.18萬人,在校生113.71萬人,畢業生32.2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共招生8.45萬人,在校生28.01萬人,畢業生8.21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招生19.57萬人,在校生53.87萬人,畢業生23.75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7.22萬人,在校生106.32萬人,畢業生33.61萬人。國中招生62.60萬人,在校生188.66萬人,畢業生59.89萬人。普通國小招生70.18萬人,在校生386.46萬人,畢業生62.98萬人。學前教育在園(班)幼兒168.02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9%,國小畢業生升學率99.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7.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2.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3.2%。
醫療
截至2023年末,雲南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8765個,其中,醫院1409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449個,民營醫院960個;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35.9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2.52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67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9個,衛生技術人員0.84萬人;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5個,衛生技術人員890人;婦幼保健院(所、站)147個,衛生技術人員2.12萬人。鄉鎮衛生院1361個,床位6.3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31萬人。全年總診療人次31762.11萬人次,出院人數1158.15萬人。
媒體
2023年,雲南省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68%和99.70%。中、短波轉播發射台48座,廣播電視播出機構137家。雲南省的威信媒體有雲南廣播電視台、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雲南發布等。
原雲南人民廣播電台創建於1950年3月4日,原雲南電視台於1969年10月1日建成開播。2012年8月29日,兩台合併。雲南廣播電視台現有8個廣播頻率、8個電視頻道、“七彩雲端”客戶端、雲視網等多個新媒體平台資源。2022年,雲南廣播電視台共有110多件作品分別獲得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公益廣告黃河獎、雲南新聞獎、雲南廣播電視獎等多個獎項。其中,《新南方絲綢之路(中緬篇)》榮獲第12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以《雲南日報》為龍頭,包括《春城晚報》《雲南經濟日報》《雲南法制報》《滇中新區報》《文摘周刊》《雲南加油報》《民族時報》《雲南旅遊文化時報》《雲南老年報》等多家威信報紙,以及2016年4月劃轉集團主辦的4份外宣刊物即泰國文《湄公河》、寮國文《占芭》、緬甸文《吉祥》、高棉文《高棉》,共10報8刊,連同雲南網、雲南日報網、春城壹網、雲橋網等多個網站,已形成報刊種類齊全、專業分工合理的全省最大的媒體集群,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和傳播力均居雲南報業首位。其中,雲南日報是中共雲南省委機關報,創刊於1950年3月4日,是雲南省發行量最大的黨報,也是雲南省最威信、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大報。雲南網是雲南省唯一重點新聞網站。
科技
2024年上半年,雲南省專利開放許可聲明數量達387件,達成開放許可8件。2023年,雲南省共有國家批准組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技術研究中心123個、省重點實驗室138個。已建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個。全年獲專利授權32718件;認定登記技術契約14179項,成交額269.36億元。此外,雲南省主持或參與完成的4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9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授予10名外國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類別 | 院所 | 參考連結 |
---|
|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
| | |
| 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複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共伴生有色金屬資源加壓濕法冶金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雲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
| 雲南省真空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農業生物多樣性套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 雲南省熱帶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野生特色觀賞植物創新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輔助生殖和優生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功效性護膚品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天麻綠色種植與加工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澳洲堅果農業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蔗糖產業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細胞質量檢測技術及轉化套用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薯類生物育種與良種繁育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金屬粉體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水利水電智慧型建造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低品位礦綠色智慧型化採選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磷酸鹽系電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鋅資源綠色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有機矽綠色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 |
|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雲南省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03個,文化館149個,公共圖書館151個,博物館186個。在第十屆“雲南文化精品工程”活動中,共評選出47個獲獎作品,其中,戲劇8部,電影6部,電視劇(片)8部,歌曲10首,廣播劇2部,圖書5部,舞蹈作品5個,曲藝作品3個。全省開展民眾文化活動近3萬場,線上線下惠及民眾2億人次,全民閱讀活動1500多項。2023年10月舉辦的雲南文化產業博覽會,共吸引了1300餘家企業參展,簽約金額達70餘億元。
類別 | 名稱 | 參考連結 |
---|
| | |
|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雲南省昆明市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昆明動物博物館、 玉溪博物館、曲靖市博物館、保山市博物館 | |
|
| |
| 雲南省圖書館、昆明市圖書館、昆明市五華區圖書館、昆明市官渡區圖書館、昆明市西山區圖書館、昆明少年兒童圖書館(昆明市盤龍區圖書館)、安寧市圖書館、曲靖市圖書館、曲靖市麒麟區圖書館、陸良縣圖書館、富源縣圖書館、師宗縣圖書館、宣威市圖書館、玉溪市圖書館、玉溪市紅塔區圖書館、易門縣圖書館、麗江市圖書館等 |
| 昆明市呈貢區圖書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圖書館、保山市隆陽區圖書館、大理市大理圖書館、瀘水市圖書館、嵩明縣圖書館、會澤縣圖書館、羅平縣圖書館、通海縣圖書館、綏江縣圖書館、寧蒗彝族自治縣圖書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圖書館、建水縣圖書館等 |
| 昆明市東川區圖書館、昆明市晉寧區圖書館、富民縣圖書館、宜良縣圖書館、曲靖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曲靖市馬龍區圖書館、曲靖市霑益區圖書館、玉溪市江川區圖書館、澄江市圖書館、昆明市東川區圖書館、昆明市晉寧區圖書館、宜良縣圖書館、曲靖市馬龍區圖書館、曲靖市霑益區圖書館、玉溪市江川區圖書館、澄江市圖書館 |
|
|
| |
| 雲南省文化館、昆明市文化館、昆明市五華區文化館、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文化館、昆明市官渡區文化館、昆明市西山區文化館、昆明市東川區文化館、騰衝市文化館、雲南省綏江縣文化館、麗江市文化館、麗江市古城區文化館等 |
|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文化館、昆明市晉寧區文化館、宜良縣文化館、曲靖市霑益區文化館、會澤縣文化館、保山市隆陽區文化館、水富市文化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文化館、大理市大理文化館、香格里拉市文化館 |
| 曲靖市馬龍區文化館、玉溪市江川區文化館、賓川縣文化館、南澗彝族自治縣文化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文化館、瑞麗市文化館、芒市文化館(芒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箇舊市文化館 |
|
|
類別 | 名稱 |
---|
| |
| |
| |
|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雲南漾濞核桃作物複合系統、雲南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雲南劍川稻麥複種系統、雲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
體育
截至2023年末,雲南省體育場地共有151986個,體育場地面積1.27億平方米,雲南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72平方米。其中,田徑場地6710個,場地面積2487.93萬平方米;游泳場地913個,場地面積80.70萬平方米;足球場地5063個,場地面積1500.62萬平方米;籃球場地73645個,場地面積4239.51萬平方米;排球場地3551個,場地面積117.52萬平方米;桌球場地20242個,場地面積146.42萬平方米;羽毛球場地5903個,場地面積133.99萬平方米;冰雪運動場地12個,場地面積55.11萬平方米。此外,雲南省還有全民健身路徑20405個,場地面積103.98萬平方米;健身房3291個,場地面積166.85萬平方米;健身步道3724個,長度1.13萬千米,場地面積3131.56萬平方米。2023年雲南省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金、銀、銅牌38枚;在全國比賽中獲金、銀、銅牌450枚。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40.74億元。
2022年8月8日~20日在玉溪市舉行的雲南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本次運動會由雲南省體育局、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總工會主辦,玉溪市人民政府承辦。2023年8月3~4日,在昆明新亞洲體育城星耀體育中心舉辦2023中國·昆明世界拉丁舞公開賽、CCAC美育中國青少年文體節總決賽(西南區)。2024年6月,2024年“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培訓班在昭通市綏江縣舉辦。
社會保障
2023年,雲南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83.59萬人。其中,參保職工680.98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02.61萬人,女性參保人數426.32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491.08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1235.3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695.25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1930.96萬人,參保兒童964.8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75.69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174.2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06.57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237.66萬人。
2023年,雲南省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和設施5970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5856個。社會服務床位14.6萬張,其中養老床位13.9萬張。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602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735個,社區服務站14782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4.35億元。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8.19萬戶、城鎮棚戶區7.08萬套,完成城市燃氣、供排水管網新建改造6757千米。
環保
2023年,雲南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保持良好。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保持良好,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2.58;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為21.8微克/立方米,臭氧百分位數年均值為128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97.5%,排名居中國前列。全省降水pH在4.62~8.82之間,總體平均值6.49,酸雨頻率平均為0.3%。
雲南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向好。508個國考、省考斷面/點位中,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斷面/點位464個,占91.3%;水質重度污染(劣於Ⅴ類)的斷面/點位9個,占1.8%。其中納入國家考核的202個地表水國控斷面/點位中,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斷面/點位190個,占94.1%,為歷史最好;水質重度污染(劣於Ⅴ類)斷面/點位2個,占1.0%,為歷史最少。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94.6%,其中286個達到Ⅰ~Ⅱ類標準,水質優;無斷面水質劣於Ⅴ類標準;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斷面水質全部優良;湖泊、水庫水質優良率為83.3%,九大高原湖泊水質保持穩定;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8%,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0%。
雲南省16個州(市)共設定624個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晝間等效聲級值為64.3分貝,夜間等效聲級值為47.4分貝。共設定2270個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點,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值為51.5分貝,夜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值為43.7分貝。共設定129個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點,各類功能區總達標率94.9%,晝間達標率96.8%,夜間達標率92.7%。布設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位343個,監測結果表明,2023年雲南省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均處於歷年監測結果正常漲落範圍內。
雲南省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559.5萬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13.4%,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7.96%,提高1個百分點。全省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40.3%,提高1.2個百分點。完成人工造林120.34萬畝,封山育林135.93萬畝,退化林修復162.53萬畝,森林撫育96.97萬畝。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人工造林34.14萬畝,封山育林130.13萬畝;退化林修復63.69萬畝。截至2024年4月,新增33個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
交通
綜述
雲南省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視窗和門戶,地處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部,其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網路初步完善,形成通往東南亞、南亞、東亞國家便捷的國際大通道。西通沿滇緬(昆畹)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鐵路西進,有多個出境口岸,可分別到達緬甸密支那、八莫、臘戍等地;中通由瀾滄江—湄公河航運、昆明至打洛公路、昆明至曼谷公路和西雙版納機場構成,通往緬甸、寮國、泰國並延伸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通滇越鐵路、昆河公路及紅河水運通往越南河內、海防及其南部各地。
公路
2023年,雲南省新增滄源、永德、西盟、孟連4個縣通高速公路,“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總里程從2018年的5200千米提高到2023年的10466千米,居中國第2位。臨翔至雙江、昭通至金陽等多條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通高速縣(市、區)達124個,建制村通客車率、硬化路比例、通郵比例均達100%;建成普通國省道綠美公路4243千米;新改建農村公路14759千米,建成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7008千米,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38座。公路貨物運輸總量13.75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538.58億噸千米;旅客運輸總量1.31億人,旅客運輸周轉量133.50億人千米。
截至到2024年6月,雲南省公路網由國家高速公路、省級高速公路、普通國道、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組成,規劃總規模約38.3萬千米;規劃高速公路約2.1萬千米,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約7940千米,省級高速公路約1.34萬千米(含遠期展望線約615千米);普通國道約1.9萬千米;普通省道約2.3萬千米;農村公路約32萬千米。
鐵路
雲南省境內的
滇越鐵路,是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是全國唯一一個準米軌並存的省份,被稱為“百年鐵路活化石”的國際鐵路。此外,該省鐵路樞紐有1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昆明市),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大理市、曲靖市)。境內鐵路(不含昭通市)由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
2023年,雲南省“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不斷延伸,總里程從2018年的3900千米提高到2023年的5222千米,14個州(市)通鐵路(其中9個州市通高鐵)。鐵路運營里程同比增長0.90%,營業線路主要車站同比增長4.65%。鐵路貨物運輸總量1.50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478.90億噸千米;旅客運輸總量1.10億人,旅客運輸周轉量280.09億人千米。
航空
雲南航空業始於1922年,是全國發展航空最早的地區之一。抗戰時期,雲南省是中國主要空軍基地之一,最多時機場一度達到52座,巫家壩機場是繼北京南苑機場之後,中國第二座機場。
2023年,雲南省共運營民用運輸機場15個,機場數量排名中國第4位,形成了以昆明機場為樞紐,麗江、西雙版納、芒市機場為重要節點,其他支線機場為支撐的機場網路體系。省內現有8個通用機場,分別為4個A1類通用機場(彌勒東風、鳳慶中和、蘭坪豐華、隴川廣宋)、4個B類直升機機場(玉溪江城、麗江白沙、保山長嶺崗、大理州人民醫院高架直升機場)。全省民航貨物運輸總量4.5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13億噸千米;民航旅客運輸總量0.11億人,旅客運輸周轉量159.20億人千米。
截至2023年底,雲南省航空開通客貨運航線629條,同比增加18.46%;國際客貨運通航點恢復至33個,其中,鳳慶通用機場建成投用,省內新開通麗江至河內國際客運航線、昆明至仰光國際全貨機航線。雲南有昆明、麗江、西雙版納、芒市、迪慶5個口岸機場,面向南亞東南亞空中運輸通道布局逐步形成,昆明國際航空樞紐作用穩步提升,客貨航線累計達466條,國內外通航城市達185個,全省開通至南亞東南亞客貨運航線最多時達75條、通航城市43個,居中國第一。截至2024年1月,雲南省內各機場累計完成航班起降3.2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438萬人次。
水運
雲南省水路交通北進長江、南下珠江,溝通兩洋(印度洋、太平洋)、連線三亞(東亞、東南亞、南亞),地跨六大水系,河流總長14200多千米,可開發利用的航道里程近9000千米。2023年,雲南省“兩齣省三出境”水路網持續拓展,內河航道里程達5188千米。瀾滄江、金沙江及百色水利樞紐項目穩步推進,關累港復航以來進出境貨物累計超過12萬噸。航運貨物運輸總量0.07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8.14億噸千米;旅客運輸總量0.06億人,旅客運輸周轉量1.00億人千米。
金沙江—長江水路運輸通道是雲南省的出省通道,輻射了滇東北、滇北乃至全省範圍;瀾滄江—湄公河是國際通道,其下游流經寮國、緬甸、泰國等國,服務雲南對外開放戰略;右江—珠江航運幹線銜接中國西部陸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越紅河國際航運通道是中越兩國經貿、文化交流的紐帶。
雲南省航道劃分為兩個層次:對外水運通道、庫湖區及一般航道。其中:對外水運通道由金沙江、瀾滄江、右江和紅河等四條航道組成。庫湖區航道主要為水上旅遊客運服務,由天然湖泊和庫區兩部分組成:天然湖泊航道以洱海、滇池、瀘沽湖、普者黑湖等湖區航道為主;庫區航道主要是由水利水電開發形成的、不能和下游航道有效貫通的庫區組成,以金沙江中下游、瀾滄江上游等各大河流的現狀或規划水電梯級形成的庫區等航道為主,其中金沙江庫區航道、瀾滄江庫區航道為六級航道。一般航道是對外水運通道之外的其他航道,包括南盤江、藤條江、南臘河、牛欄河等航道,其中,南盤江航道為六級航道。
雲南省將港口劃分為重要港口、庫湖區港口及一般港口。其中,重要港口為雲南省最高層次的港口,是出國、出省運輸的重要口岸,有東川港、水富港、景洪港、思茅港、富寧港等。庫湖區港口以碼頭、停靠點等設施的規劃為主;一般港口是指重要港口之外的其它港口,主要有綏江港、南盤江碼頭設施等。
東川港是雲南省中部區域各種運輸方式匯聚的綜合樞紐港,其成為雲南重要的現代物流樞紐港。水富港是長江幹線上游第一港,是金沙江流域700多千米庫區物資翻壩轉運的最後一站,也是內昆鐵路和銀昆高速南下入滇的第一站,更是雲南省唯一能夠實現3000噸級以上船舶江海直達的港口。富寧港是珠江上游第一港,是雲南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開放地區的重要門戶和便捷出海通道。景洪港於1993年7月被批准為國家一類口岸,是瀾滄江國際運輸大通道上的重要港口之一,在滇南乃至雲南省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雲南省主要有東川港客運碼頭、秀山碼頭、昌寧縣安瀾碼頭、昌寧縣黑馬碼頭、昌寧縣德思里碼頭等。2024年7月,昆明市境內金沙江上唯一港口的東川港如期完成建設任務,港口具備初步靠泊條件,東川港客運碼頭成功試運行。
雲南省主要渡口有蒙姑渡口、龍王廟渡口、金沙江皎平渡口、黃草坪渡口、攀枝花渡口、銅船碼頭、樓壩渡口等。2023年,航運貨物運輸總量0.07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8.14億噸千米;旅客運輸總量0.06億人,旅客運輸周轉量1.00億人千米。
公共運輸
2023年,雲南省民用汽車保有量957.23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04萬輛),其中個人汽車保有量887.01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422.94萬輛,其中個人轎車保有量402.56萬輛。公交運營線路為2486條,同比減少1.58%,新能源公車數同比增長1.31%,軌道客運量增長64.32%。
昆明軌道交通(Kunming Rail Transit)是服務於雲南省昆明市及其周邊區域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系統包括昆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興建及運營的昆明捷運系統,昆明市域鐵路有限公司籌建的市域鐵路系統。
截至2022年11月,昆明捷運線網已開通運營6條線路,運營長度165.85千米,運營車站103座(含換乘站10座),運送乘客13.10億乘次,歷史最高日客運量為2021年10月1日94.53萬乘次。到2035年,昆明市軌道交通遠期線網由15條線路組成,其中普線12條,快線3條。
文化
綜述
雲南省歷史文化保護形成“兩核、四廊、一網、多片、多斑塊”的空間格局。即滇中、滇西歷史文化核心聚集區為核心引領,長徵文化廊道、滇越鐵路近代文化廊道、滇緬公路抗戰文化廊道、滇銅京運文化廊道為串聯,茶馬古道為網路,多個沿邊民族文化片區及歷史聚落斑塊為聯動的空間格局,共同彰顯雲南邊疆特色文化。截至2024年4月,全省有已列級保護的歷史文化名城16座,歷史文化街區36片,歷史文化名鎮28個,歷史文化名村5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41個),中國傳統村落777個,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59處,歷史建築2510處。此外,飲食有漢族的“過橋米線、汽鍋雞”等;節慶有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藏曆年等。
飲食有漢族的“過橋米線、汽鍋雞”等;節慶有傣族的“潑水節等。
飲食
雲南菜,又稱
滇菜,是中國菜體系中民族特色最為突出的一個地方性菜系。滇菜具有雲南25個少數民族烹飪文化的獨特個性,又有漢民族烹飪文化的顯著特徵,是雲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與漢民族飲食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雲南菜由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構成,其中,滇東北地區,因接近內地,交通較為便利,與中原交往較多,與四川接壤,其烹調、口味與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區,因與西藏毗鄰以及與緬甸、寮國接壤,少數民族較多,其烹調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響,各少數民族菜點是主體。滇南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是雲南菜點的本體。
雲南菜的特點是選料廣,風味多,以烹製山珍、水鮮見長。其口味特點是鮮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偏酸辣微麻,講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爛,嫩而不生,點綴得當,造型逼真。因25個少數民族的烹調方法與漢族的烹飪技藝相結合,使得滇菜的工藝技法豐富多彩,既有漢族的蒸、炸、熘、鹵、氽、燉,又融合了少數民族的烤、舂、焐、醃、石烹、隔器鹽焗等烹食方法,具有濃郁的古風遺韻。
地區 | 主要名單 |
---|
昆明 | |
---|
楚雄 | |
---|
大理 | |
---|
麗江 | |
---|
迪慶 | |
---|
西雙版納 | |
---|
保山 | |
---|
德宏 | |
---|
昭通 | |
---|
曲靖 | |
---|
文山 | |
---|
紅河 | |
---|
玉溪 | |
---|
普洱 | |
---|
臨滄 | |
---|
怒江 | |
---|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其起源於滇南蒙自,那裡可以稱之為過橋米線之鄉。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素等;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等;輔料有韭菜、芫荽、蔥絲等;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
鮮花餅是以雲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餅,是具有雲南特色的雲南經典點心代表,也是中國四大月餅流派滇式月餅的經典代表之一。其製作緣起300多年前的清代,由上等玫瑰花製得,因其特色風味深得乾隆皇帝喜愛。近代滇式鮮花餅就是1945年昆明冠生園生產的鮮花餅為起源,當年在昆明的西壩昆明冠生園還專門開闢一塊地種植食用鮮花用來加工鮮花餅和玫瑰糖。
習俗
雲南省的習俗承載著各民族的歷史變遷、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是各民族古風遺俗的綜合體現及民族個性的表達。
雲南省民族眾多,形成了歲時年節的多樣性,各民族大大小小的節日有近400個,可分為7大類。其中:年節是民族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個民族根據本民族的天文曆法,大多有辭舊迎新的年節,如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藏曆年、哈尼族(僾尼人)的嘎湯帕節等。祭祀節日是雲南民族節日中最古樸的節日,可分為自然崇拜的節日,如彝族的密枝節、普米族的轉山會等;祖先崇拜的節日,如佤族的拉木鼓節、瑤族的盤王節等;英雄崇拜的節日,如傈僳族的刀桿節、怒族的仙女節等。農事節日因各民族不同的農耕文化從而形成,可分為除害驅蟲的節日,如彝族、白族、納西族等的火把節;祈求豐收的節日,如哈尼族的苦扎扎節(六月年)、壯族的開秧門和關秧門等;慶賀豐收的節日,如壯族、拉祜族、阿昌族等的嘗新節等。娛樂性節日可分為歌舞娛樂節日,如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白族的石寶山歌會等;社交性娛樂節日,如傈僳族的澡堂會,彝族的賽裝節等;綜合性娛樂節日,如苗族的踩花山,壯族的三月三,藏族的賽馬會等。商貿節日是指因各民族傳統的集市自然形成的具有節日氣氛的商貿集市活動,如大理白族的三月街、葛根會,麗江納西族的騾馬會、棒棒會等。宗教節日源於各民族民間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祭祀,如回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傣族的關門節等。雲南省各民族都有許多自己傳統的民族節日,但無統一的法定節日。
雲南省的傳統儀式有掃塵、殺年豬、插花、米花糖、鋪松毛、貼春聯、早洗腳、逛文廟。其中,掃塵即打掃衛生,是雲南省各地人家節前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在大理,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所有的“掃塵”工作都要除夕前完成,以整潔乾淨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殺年豬是過年不可少的,在曲靖殺年豬是需要看日子的,選一個和家裡人生肖屬相不同的日子。鋪松毛是楚雄的主要年俗之一,象徵新的一年清潔平安。
雲南省少數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體現,艷麗又獨特的服飾成為民族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名稱 | 分布地區 | 服飾特點 |
---|
| | 彝族尚黑,服飾一般以黑色或青色為基調,襯以紅、黃等色,挑花刺繡是彝族服飾的特點 |
| | 服飾以白為美,姑娘喜穿白色或淺彩色上衣,長發獨辮,頭頂繡花頭帕,男子多包白布頭帕,著白色對襟上衣,束腰帶,外罩黑藍色坎肩,下穿寬鬆褲,裹有裝飾了邊紋的裹腿 |
| 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等地 | 哈尼服飾以奇著稱,其中以愛伲支系最為突出,婦女喜穿露臍短胸甲、百褶超短裙,外套繡花外衣,胸甲飾滿銀泡,頭飾繁複,綴滿銀泡、紅纓、牙骨和花草貝殼 |
| | 壯族服飾五花八門,婦女多穿青布蠟染衣裙,男子服裝多為上穿對襟短衫,下著長褲,系腰帶,腰帶一般用長兩米多的家織土布製作 |
| | 西雙版納傣族大多穿無領緊身短衣和長筒裙;滇西北的傣族是大袖短衣和火草布筒裙,腰帶扎出魚鰭的感覺;滇南的黑傣穿大袖半臂衣 |
| | 苗族服飾,種類多、形式美、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男子身著織錦多層領上衣,披繡有幾何紋樣的黃金色半臂式披肩,頭戴雉尾冠 |
| | 回族男子戴的白色圓帽,叫“號帽”,又稱“頂帽”,多用白布製作,或用白線鉤成;回族女性的遮面護髮頭巾,又稱作“古古”。用絲、綢、紗、絨等精細面料製成 |
|
|
藝術
雲南省建築蔚然大觀,類型眾多,多民族的融合、多元的地域風情、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其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雲南省的民族建築有哈尼族寨、藏族村、傣族村寨、普米村寨、白族村寨等等,其中,哈尼族建村築房多依山就勢、向陽而居,哈尼房屋由土基牆、竹木架、茅草頂構成,經久耐用,冬暖夏涼。藏族聚居區多為山高谷深,主要以坡頂板屋系和平頂邛樓系民居為主。傣族村寨散落在茂密的竹林深處,樓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籬圍住,堂內用木板隔成兩半,內為臥室,外為客廳,屋裡家具多以竹製者居多。普米村寨以典型的板屋系“垛木”雙層民居樣式為主,按民間方式合院圍城。瑤族依深山密林而居,其房舍因地制宜,多以吊腳樓形式為主,用木板代替陶瓦覆蓋房頂,稱為“木瓦房”。
雲南省的文學以傳統的文學史劃分方法,可簡單地劃分為雲南古代文學、雲南現代文學和雲南當代文學;若以文學創作的語言來劃分,則又可劃分為雲南漢語言文學和雲南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其中,雲南古代文學萌芽於漢,漸興於唐,五代時已成卷,元時始成集,現知最早的雲南文人別集是元朝段福的《征行集》和王升的《王彥高文集》。雲南少數民族文學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學向前發展的共同體,最早出版的專著有《白族文學史》《傣族文學史》《彝族文學史》(楚雄彝族)《納西族文學史》等。
雲南省的音樂資源豐富,特色鮮明。26個民族的民歌中有敘事歌、山歌、小調、情歌、兒歌、勞動歌、舞蹈歌、風俗歌等種類,總數在2萬首以上。各民族在長期交往交融中形成了頗具共性又特色鮮明的音樂類型,例如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傈僳族民歌、姚安壩子腔、彌渡民歌洞經音樂、獨龍族民歌等。新中國成立後,雲南民族音樂大放異彩,例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阿波毛主席》等,其中,《阿詩瑪》根據云南民歌改編創作的歌曲傳遍中國及海外。
雲南省有近200種特有民族樂器,如葫蘆絲、巴烏、小三弦吐良、俄比、月琴、達比亞、弓笛等民族樂器,其在中國樂壇上有較大影響。雲南省的民族樂器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大致可以分為吹奏樂器、拉弦樂器、彈(擊)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四類。其中,吹奏樂器是雲南民族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繁多,形式各異,葫蘆絲是雲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吹奏樂器。拉弦樂器可分為胡琴類、槽腔類兩種,胡琴類代表性樂器有佤族獨弦胡、壯族馬骨胡、洞經葫蘆胡等;槽腔類僅見傈僳族的羊腿提琴,與南亞印度等國的一種古老拉弦樂器極為相似。彈(擊)弦樂器在雲南有著廣泛的套用,勒就是彈(擊)弦樂器的代表之一。打擊樂器是歷史最悠久、品種最豐富、使用範圍最廣的樂器,在雲南的民族樂器中,打擊樂器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別,主要分為鼓類、鑼類、鈸鑔類、鐘鈴類、板梆類等,有敲擊、拍擊、互擊、落擊、搖擊等不同演奏方法。
雲南省的傳統舞蹈精彩紛呈,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舞蹈。例如板凳龍舞、確比舞、棕扇舞、花鼓舞、苗族蘆笙舞、四筒鼓舞、東巴舞、彝族煙盒舞、傣族象腳鼓舞等。其中,傣族孔雀舞是中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彝族打歌是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的傳統舞蹈,彝族打歌多在晚上進行,開始時先在舞場中央點燃篝火,人們以火為圓心,自然圍成一圈或數圈,踏地為節,舞蹈歌唱。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象腳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廣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民族舞蹈,以象腳鼓作道具和伴舞樂器,以傣族武術性舞蹈的傳統套路為基礎,具有傣族男性舞蹈的典型特徵。
雲南省擁有豐富多彩的戲劇文化,比如滇劇、雲南花燈戲、昆明曲劇、關索戲、傣劇、白劇及雲南壯劇等。其中,舞蹈是雲南花燈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徵是“崴”,民間又有“無崴不成燈”的說法,雲南花燈戲是雲南文化發展變遷中重要的文化藝術瑰寶。滇劇是雲南省傳統地方戲劇劇種,流行於雲南全省及貴州、四川的部分地區,以昆明官話為標準語言,表演藝術與京劇十分相似。昆明曲劇發源於昆明,是雲南昆明市獨有的漢族戲曲戲種,也是昆明現存唯一的本土劇種。大理白劇是在白族傳統戲劇“吹吹腔”和傳統曲藝“大本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族劇種,唱詞多採用白族“山花體”格式,以白語或漢語演唱,道白則使用“漢語白音”。
雲南省傳統的手工藝有對織、染、繡的呈現,例如摩梭織布、白族扎染、撒尼刺繡;有對銅、銀、陶的塑造,例如烏銅走銀、鶴慶銀器、建水紫陶。其中,白族扎染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染色工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始創於雲南石屏的烏銅走銀技藝與景泰藍比肩齊名並稱為“天下銅藝雙絕“,是雲南特有的手工工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地區象徵
山茶花是雲南省的省花,也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雲南,山茶屬植物多達238種,幾乎涵蓋了整個家族百分之八十的成員。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野生山茶花就已在中國雲南綻放,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被移至庭院種植觀賞。雲南山茶花又名滇山茶,它的花期特別長,花形特別碩大,花色以紅色為主調。
特產
截至2022年5月,雲南省有地理標誌458件,其中地理標誌保護產品65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07件,保山小粒咖啡、普洱茶、羅平小黃姜、普洱咖啡4個地理標誌產品入選第一批中歐“100+100”地理標誌互認互保名錄;臨滄堅果、宣威火腿、文山三七、勐海茶、朱苦拉咖啡、撒壩火腿6個產品入選第二批中歐“175+175”地理標誌互認互保候選名錄。
地區 | 主要名單 |
---|
昆明 | |
---|
曲靖 | |
---|
玉溪 | |
---|
保山 | |
---|
昭通 | |
---|
麗江 | |
---|
普洱 | |
---|
臨滄 | |
---|
楚雄 | |
---|
紅河 | |
---|
文山 | |
---|
西雙版納 | |
---|
大理 | |
---|
德宏 | |
---|
怒江 | |
---|
迪慶 | |
---|
雲南普洱茶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加工工藝製成。普洱茶的種植遍布雲南省全境,尤其是位於瀾滄江中下游地區的普洱市茶區、西雙版納茶區、臨滄茶區和保山茶區。2008年5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普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年7月20日,普洱茶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蒙自石榴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特產,是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其大約有70多個品種,分為觀賞和食用兩大類,果實中含有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有機酸、糖類、磷、鉀等礦物質。蒙自甜石榴在果農的長期栽培實踐中,培育出甜綠子、甜沙子、甜白花等3個優質品種。其中,以甜綠子為最優。綠子石榴和沙子石榴同是農曆七八月間成熟。白花石榴的成熟期稍晚一些,大約農曆八九月間成熟。
文物古蹟
雲南省是探索生命演化和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區,曾發現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元謀人化石地、晉寧石寨山滇王墓、江川李家山青銅時代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
截至2020年4月,雲南省有不可移動文物總計14704項(其中一般性不可移動文物9679項),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總計5064項,居中國第十位,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0項,居中國第12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2項,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97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464項。
石鐘山石窟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城西南25千米處的沙溪鎮,分布於石鐘寺、沙登箐和獅子關三個區域,共有17個窟,其中石鐘寺區8個窟、獅子關區3個窟、沙登箐區5個窟,造像139軀,岩畫1處,碑碣5通,造像題記40則。石鐘山石窟開鑿於南詔、大理國時期(唐宋時期),是中國漢、白、藏、彝等民族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見證,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譽。1961年石鐘山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陸軍講武堂位於昆明市五華區華山街道辦事處洪化橋社區翠湖西路22號,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軍事院校,與創辦於1906年的北洋講武堂(天津)和創辦於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並稱三大講武堂。1988年雲南陸軍講武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現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昆明地區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基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雲南省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世界自然遺產3項,世界記憶遺產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5項、代表性傳承人125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42項、代表性傳承人1419人,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15項、代表性傳承人3568人,縣(市、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766項、代表性傳承人12563人,2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4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企業列入國家“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有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4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85個、省級非遺保護傳承基地28個。
傣族孔雀舞是雲南省瑞麗市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流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傣族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是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雲南非遺項目,貝葉經是傣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史學、民族學研究價值,被稱為“刻在樹葉上的傣族文化”,是中國所獨有,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瑰寶之一。貝葉經是指刻寫在經過處理的熱帶植物貝葉棕上的佛經,經過多道傳統特殊工藝處理後,能防蟲、防水、防變形,用貝葉抄寫的經書,能夠千百年流傳下來。貝葉經製作技藝是雲南西雙版納地方傳統技藝,2008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文化名城
截至2023年,雲南省有8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6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昆明市是由居住在此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轉變而來,是雲南省省會,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中部,三面環山,南瀕滇池,因地處低緯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氣候,享有“春城”的美譽。昆明積澱厚重,內涵豐富,文化多元,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765年南詔屬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南明永曆政權在此建都。昆明的主要有景點有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園藝博覽園、滇池、民族村、安寧溫泉、陽宗海、轎子雪山等。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位於雲南省西部,是陸路連線滇西八地和通往東南亞的交通要衝,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大理古城背靠蒼山面對洱海,城內保存較為完整的白族風格為主的民居建築群,街道呈棋盤式分布,石板路面,青瓦坡頂。古城附近的主要景區有崇聖寺三塔、蒼山洱海、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風情島、洋人街、蝴蝶泉公園等。
麗江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處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麗江古城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另一是平遙)古城之一。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並具納西族獨特風采。古城未受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布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經絡設定有曲、幽、窄、達的風格。古城內著名景點有四方街、黑龍潭、雪山書院等,附近景點還有玉龍雪山、瀘沽湖、金沙江虎跳峽等。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截至2023年,雲南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8個,歷史文化名村52個,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41個;中國傳統村落777個。
黑井古鎮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龍之鄉”——祿豐,是一個久封於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其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市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黑井鎮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曾經因鹽而興,故素有“千年鹽都”之美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楚雄州旅遊勝地。
魯史古鎮,舊稱阿魯司,位於鳳慶縣城東北部、地處唐宋時期形成的茶馬古道上,被譽為“茶馬古道第一鎮”。魯史境內的茶馬古驛道橫貫南北,南下可至思茅、西雙版納,直達東南亞國家;北上可至麗江、西藏,直達印度等國家。古鎮有“三街七巷一廣場”,三街寓意“天、地、人”三才,七巷寓意“七星朝北斗”,有駱家巷、十字巷、董家巷、黃家巷等七條巷子,四方街廣場坐落於古鎮中軸點,史稱衙門前,坐南向北,南起文昌宮,東靠明萬曆年設立的司訊院址大門。
永平縣曲硐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博南鎮,地處大理、保山、怒江三州交界的交通要塞,不僅是永平的南大門、大理的西大門、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中緬陸路大通道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沿江發展主軸的重要節點,是雲南較大、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
中國傳統村落
截至2023年3月,雲南省有中國傳統村落總數777個,位列中國第一。
翁基布朗族古寨,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境內的景邁山地區,芒景村翁基、翁窪、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與芒洪5個布朗村寨形成象形分布格局,翁基位於這頭“大象”的頭部。是傳統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村落,被譽為“千年布朗古寨”,是茶祖歷史文化旅遊項目點之一,2012年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城子古村,位於雲南瀘西縣境內永寧鄉,城子村因古老的彝族土掌房民居而著稱,是彝漢文化結合的精髓所在。因為獨特的土掌房在建造風格上,保持了傳統的彝族民居特點,還汲取了滇中地區漢人傳統四合院的建築風格。表面看似粗糙,經不起雨水的侵蝕,其實是非常結實耐用。城子古村背靠飛鳳山,面向中大河,萬壩良田鋪陳村前,從村口望去,依山就勢的城子村宛若一頂王冠,而山頂上的城子大寺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山、水、田、樹與土築民居共同構成了城子村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觀。
風景名勝
綜述
雲南省以獨特的高原風光,熱帶、亞熱帶的邊疆風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聞名于海內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已經建成一批以高山峽谷、現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熱、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蹟、傳統園林及少數民族風情等為特色的旅遊景區。全省有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562個,其中,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有石林、大理、西雙版納、三江併流、昆明滇池、麗江玉龍雪山、騰衝地熱火山、瑞麗江—大盈江、宜良九鄉、建水等12處,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有陸良彩色沙林、祿勸轎子雪山等53處。
重要景點
所在州市 | 等級 | 景區名稱 |
---|
| | |
| |
| 昆明尋甸星河溫泉旅遊小鎮景區、昆明宜良岩泉景區、石林萬家歡藍莓莊園、中國兵器房車溫泉度假中心、昆明市黑龍潭公園、斗南花市景區、昆明玉龍灣景區 |
| | 陸良彩色沙林景區、羅平九龍瀑布群風景區、霑益縣珠江源旅遊景區、師宗鳳凰谷生命文化主題公園、曲靖會澤大海草山景區、曲靖師宗菌子山景區、曲靖羅平多依河景區、羅平縣魯布革三峽景區、麒麟區麒麟水鄉景區、麒麟區克依黑景區、富源縣多樂原景區 |
| 馬龍區馬過河景區、會澤縣雨碌大地縫景區、師宗縣五龍水生態小鎮、會澤縣古城景區、羅平縣相石階景區、馬龍區沈家山景區、宣威市東山景區、曲靖218歡樂世界 |
| | |
| 西雙版納傣族園景區、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景區、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景區、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景洪曼聽公園景區、西雙版納望天樹景區、西雙版納勐泐文化旅遊區、西雙版納大益莊園景區、告莊西雙景景區、西雙版納勐景來景區、西雙版納融創樂園景區、西雙版納勐遠仙境景區 |
| |
| | 通海縣秀山歷史文化公園景區、玉溪映月潭休閒文化中心、玉溪匯龍生態園、澂江縣祿充景區、玉溪新平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易門龍泉公園生態旅遊景區、澄江帽天山寒武紀世界自然遺產旅遊區 |
| 江川古滇國文化園景區、澄江市月亮灣濕地公園景區、新平大沐浴花腰傣生態民族文化旅遊村景區、玉溪明星漁洞景區、玉溪明星碧雲公園景區、玉溪仙湖古鎮·仙湖灣景區、龍馬山景區、玉溪市博物館、撫仙湖星空國際度假社區、撫仙湖廣龍旅遊小鎮、易門花果山歡樂谷景區、斯貝佳滇式食品藝術生活場景區、新平縣哀牢山石門峽景區、元江縣紅河谷熱海景區、華寧碗窯村景區、玉溪青花街景區、雲南琴淮莊園 |
| | 昭通水富西部大峽谷景區、昭通市扎西會議紀念地景區、彝族六祖分支景區 |
| 昭通鹽津豆沙關景區、昭通市博物館景區、昭陽龍氏家祠景區、綏江金沙江水上樂園景區、水富卲女坪旅遊度假小鎮景區、花鄉酒谷景區、大關黃連河景區、昭通市漁洞名櫻莊園景區、昭璞綠道景區、大龍洞景區、永宏水上娛樂城景區、大關山海洞景區、鎮雄小山峽景區、彝良小草壩景區 |
| | |
| 大理南詔風情島景區、大理賓川雞足山景區、大理銀都水鄉新華白族旅遊村景區、劍川石寶山·沙溪古鎮景、大理古城景區、大理祥雲水目山文化旅遊區、大理巍山古城—巍寶山旅遊區、大理漾濞石門關景區、大理蝴蝶泉景區、大理洱源地熱國旅遊景區、大理州博物館景區、雙廊藝術小鎮文化旅遊區、劍川千獅山(滿賢林)景區 |
|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景區、大理洱源西湖景區、大理張家花園景區、大理羅荃半島旅遊區、大理上關花公園景區、巍山縣東蓮花景區、大理南澗無量山櫻花谷景區、永平縣曲硐文化旅遊區、永平縣寶台山旅遊區、大理雲龍縣諾鄧景區、大理劍川木雕小鎮景區、大理海洋世界景區、彌渡小河淌水密祉景區 |
| | |
| 麗江玉水寨景區、麗江束河古鎮景區、麗江黑龍潭景區、麗江瀘沽湖摩梭文化旅遊區、麗江觀音峽景區、麗江東巴谷景區、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黎明景區 |
| 麗江白沙壁畫景區、麗江東巴萬神園景區、麗江市華坪縣鯉魚河景區、麗江永勝縣毛家灣景區、玉龍縣東巴王國景區 |
| | |
| 迪慶梅里雪山景區、迪慶虎跳峽景區、迪慶香格里拉松贊林景區、香格里拉藍月山谷旅遊區、迪慶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景區 |
| 迪慶霞給藏族文化旅遊生態村景區、塔城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景區、香巴拉時輪壇城文化博覽中心景區、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 |
| | |
| 騰衝和順古鎮景區、施甸善洲林場景區、騰衝杜鵑王古木文化博覽園景區、龍陵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景、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景區、昌寧右甸河田園生態旅遊區、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景區、騰衝北海濕地景區、騰衝原鄉棲花嶺景區、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景區、騰衝固東鎮江東銀杏村景區、騰衝清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
| 隆陽區潞江壩服務區景區、騰衝高山烏龍茶景區、騰衝雲峰山景區、昌寧雞飛溫泉景區、騰衝瑪御谷溫泉小鎮景區、龍陵勐糯大寨景區、施甸姚關野鴨湖濕地旅遊景區、施甸蘭都石瓢景區、龍陵龍江清塘梯田景區、龍陵邦臘掌景區、龍陵龍山湖景區、赧滸白龍潭景區、隆陽新寨萬畝咖啡園、施甸怒江大峽谷媧女神泉谷景區、騰衝龍川江漂流景區、騰衝清河茶文化研學景區、騰衝猴橋社區黑泥塘國門新村景區、騰衝馬站和睦茶花村景區、昌寧漭水黃家寨古茶公園旅遊景區、昌寧瀾滄江高峽平湖旅遊景區、比頓咖啡文化園景區、馬鹿塘景區、光麗研學旅遊景區、東籬風語景區、品斛堂森林藏酒景區、東坡森林公園景區、昌寧紅景區、三道橋景區、卡斯龍潭公園景區、騰衝豐繪鴕鳥苑景區、騰衝鑫和園景區、騰衝荷花溫泉景區、騰衝櫻花谷景區、騰衝新岐古鎮景區、騰衝滇灘棋盤石景區、龍陵品斛堂石斛科創園景區、隆陽區生態觀光農業園景區、隆陽區香柏場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景區、董官村景區、花緣里玫瑰主題村景區、華僑城歡樂新天地景區、荷花壩派景區、滇灘水城景區、歸雲莊景區、中和樊家營景區、中營·梅花村景區、四角田菌園景區、勐統貢茶莊園景區、田園龍潭景區、世外鄉村·高黎貢勐赫小鎮景區、青東公園景區、運啟黃龍玉博物館景區 |
| | 祿豐世界恐龍谷景區、楚雄彝人古鎮景區、元謀土林景區、武定縣獅子山風景名勝區、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景區、楚雄紫溪山景區、楚雄姚安縣光祿古鎮景區、楚雄大姚石羊古鎮景區、楚雄州元謀人世界公園景區 |
| 祿豐黑井古鎮景區、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景區、楚雄元謀人博物館景區、楚雄永仁方山景區、牟定彝和園景區、大姚曇華山景區、雙柏查姆湖景區、楚雄州紫溪彝村景區、楚雄州摩爾夢工廠工業旅遊觀光園景區、大姚西河印象景區、元謀浪鋪土林景區、元謀鳳凰湖公園景區、祿豐金山古鎮景區、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楚雄彝海公園、祿豐土官烏龍潭、永仁外普拉、大姚倉西紅色文化公園 |
| | 瀘西阿廬古洞景區、建水縣燕子洞風景區、建水文廟景區、紅河建水團山古村景區、紅河建水朱家花園景區、紅河元陽哈尼梯田景區、紅河彌勒湖泉生態園景區、紅河彌勒可邑旅遊小鎮景區、建水學政考棚景區、開遠鳳凰生態公園景區、石屏異龍湖濕地公園景區、彌勒東風韻景區、彌勒錦屏山景區、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景區、紅河撒瑪壩萬畝梯田景區、蒙自市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景區、中共雲南一大會址查尼皮景區 |
| 紅河州博物館景區、紅河開遠南洞—鳳凰谷旅遊區、開遠市知花小鎮景區、彌勒紅河水鄉景區、屏邊滴水苗城景區、建水古城小火車景區、建水蟻工坊景區、石屏龍韻養生谷景區、石屏古城景區、紅河馬幫古城景區、建水紫陶街景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景區 |
| | |
| 文山州廣南世外桃源壩美景區、文山州英雄老山聖地景區、文山州西疇國家石漠公園景區 |
| 丘北縣普者黑玫瑰莊園、丘北縣雲上水鄉·近水鎮、丘北縣納龍湖景區、西洋江大峽谷景區、廣南縣句町歡樂世界、廣南縣玄天幻境、廣南縣千年壯寨馬碧、廣南縣拖派旅遊景區、廣南縣普遷康養旅遊景區、廣南縣西洋雙湖旅遊區、廣南縣三臘瀑布景區、富寧縣鳥王山茶園風景區、富寧縣馱娘江景區、富寧縣花王嶺創意農業產業園、富寧縣架街生態旅遊區、富寧縣那耶梯田生態旅遊區、富寧縣坡芽歌書文化村、富寧縣黃金谷農業科技生態園、富寧縣雲南神火鋁工業旅遊景區、麻栗坡縣清涼洞旅遊區、麻栗坡縣老山作戰紀念館、麻栗坡縣山作戰支前烈士紀念館、麻栗坡縣仙鄉石斛生態園、硯山縣中澳生態園景區、硯山縣清水灣生態康養旅遊區、硯山縣諸葛山生態風景區、硯山縣夢幻大世、馬關縣馬灑東西南北旅遊村、馬關縣阿峨新寨民族版畫旅遊村、馬關縣小馬固新寨傣文化旅遊村、馬關縣老董寨兜陽文化旅遊村、馬關縣羅家坪紅色文化旅遊景區、文山州博物館、文山市天士力現代中藥產業園、文山市雲南白藥數字三七產業園、西疇湯谷景區、西疇香坪山景區、西疇縣東升公社景區、西疇縣金鐘山景區、硯山縣龍壩崗生態休閒旅遊區、硯山縣苗鄉三七科技園景區、馬關縣鞍碼湖七彩音樂風鈴景區、丘北縣普者黑水陌青田景區、丘北縣普者黑花仙谷花海景區、丘北縣蚌勒上寨景區、廣南縣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區、廣南縣中國抹茶農墾莊園景區、廣南縣八寶龍華秘境生態旅遊度假村景區、廣南古城“句町王城”景區、廣南縣八寶水鄉田園綜合體景區 |
| | 普洱國家公園景區、普洱西盟勐梭龍潭景區、普洱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景區、普洱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景區、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普洱市中華普洱茶博覽苑景區、那柯里茶馬驛站景區 |
| 普洱景東文廟景區、普洱景東杜鵑湖景區、普洱孟連宣撫司署景區、景谷勐臥總佛寺景區、瀾滄拉祜風情園景區、景邁山茶林文化景區、普洱老達保景區、西盟木依吉神谷景區、鎮沅無量濕地公園、普洱民族團結園、江城縣勐桑洛小鎮、磨黑古鎮、墨江文廟景區、墨江雙胞文化園景區、龍竹棚老寨景區 |
| | 梁河南甸宣撫司署景區、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園景區、莫里熱帶雨林景區、芒市孔雀谷景區、芒市仙佛洞景區、瑞麗一寨兩國景區 |
| 盈江縣雲南盈江濕地公園景區、勐煥銀塔景區、隴川龍安土磚文化風景區、隴川森林公園、芒市後谷咖啡小鎮景區 |
| | |
| 瀘水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瀘水片馬抗英▪駝峰航線紀念館、福貢老姆登▪知子羅景區、蘭坪羅古箐景區、瀘水小沙壩服務區、貢山霧裡怒族原生態聚落、貢山貢當神山景區、貢山茶臘景區 |
| | 臨滄滄源葫蘆小鎮景區、滄源司崗里崖畫谷景區、雙江榮康達烏龍茶莊園景區 |
| 和成·臨滄生態文化創新產業園景區、耿馬孟定芒團景區、南美拉祜生態旅遊度假區、玉龍湖旅遊景區、臨翔區秘境谷森林小鎮景區、鳳慶魯史古鎮景區、戎氏永德茶文化莊園景區、鳳慶滇紅第一村景區、雙江自治縣景亢傣族風情村景區、鳳慶頭道水酒谷景區、博尚土陶花海休閒體驗旅遊景區、刺樹丫口景區、孟定班幸獨樹成林風景區、班洪葫蘆王地景區、公弄布朗古茶園景區、來冷紅景區 |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境內大理古城北,旅遊區分為兩大部分,前區以三塔為中心,景點主要包括三塔、南詔建極大鐘和雨銅觀音殿,後區則是崇聖寺。崇聖寺三塔,由大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組成,呈“三足鼎立”,是中國現存座塔最高者之一,是集蒼洱風光、文物古蹟、佛教文化、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千米,古城已有800多年的繁榮歷史。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等景點。古城布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經絡設定有著曲、幽、窄、達的風格。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布局。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布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97年12月,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紅河哈尼梯田位於紅河南岸哀牢山余脈,遍布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100多萬畝。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規模宏大。從山腳至山巔,級數最多的可達3700多級,最大垂直落差2000多米。梯田隱於山林,鑲嵌於大自然之中,“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1300多年來,世代哈尼族人終其一生與梯田相系。他們的生活方式、節日慶典、人生禮儀、歌舞文學、璀璨服飾等,均以梯田為核心。2010年,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3年6月22日,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東南部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保護區面積350平方千米,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長湖、月湖、大疊水、仙女湖——望城山、蓑衣山——文筆山七大片區構成,以2.7億年的石灰岩演化成造型生動多樣的劍狀、柱狀、塔狀、蘑菇狀等岩石地貌,還有溶丘、窪地、漏斗、暗河、溶洞、斷崖瀑布、溶蝕湖、溶岩天生橋等構成了高原喀斯特地貌全景圖,是世界喀斯特地貌,擁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形態獨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譽為“喀斯特地貌博物館”。景區先後獲得“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
對外交流
截至2022年,雲南省與36國締結國際友好城市103個,其中,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友城總數達49個,與寮國、緬甸、越南23個邊境村寨結好。
著名人物
榮譽稱號
2024年11月,獲得“國際友好城市傑出貢獻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