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江水牛

檳榔江水牛

檳榔江水牛(Bos bubalus)是我國發現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據史料記載檳榔江水牛在騰衝縣飼養和使用已有200餘年的歷史。檳榔江水牛是牛科,水牛亞科,屬亞洲水牛種,河流型水牛亞種中的一個地方類群。檳榔江水牛長期以來為農戶自繁自養,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種,正加大力度開發其乳用性能。檳榔江水牛主產於騰衝檳榔江上游,主要分布於猴橋、中和、荷花、明光、滇灘等鄉鎮,全縣各鄉有零星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檳榔江水牛
  • 拉丁學名:Bos bubal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牛科
  • 亞科:水牛亞科
品種來源,產區分布,生物特性,體形外貌,生產性能,

品種來源

檳榔江水牛(Bos bubalus)是我國發現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據史料記載檳榔江水牛在騰衝縣飼養和使用已有200餘年的歷史。檳榔江水牛是牛科,水牛亞科,屬亞洲水牛種,河流型水牛亞種中的一個地方類群。檳榔江水牛長期以來為農戶自繁自養,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種,正加大力度開發其乳用性能。

產區分布

檳榔江水牛主產於騰衝檳榔江上游,主要分布於猴橋、中和、荷花、明光、滇灘等鄉鎮,全縣各鄉有零星分布。

生物特性

檳榔江水牛適應性較強,主要生活在海拔較低的低熱河谷地帶,但在海拔500~2000m的地區也能正常生長繁殖。檳榔江水牛採食能力強,耐粗飼,各種青草、樹葉、農作物秸稈等均為該牛採食的飼料。性情溫馴,易管理,稍有神經質。一年四季均以放牧為主,晚上或重役情況下適當補飼青乾草、包穀及農作物秸稈。檳榔江水牛抗病力強,只要飼養管理得當,一般不會發生疾病。常見易感多發病主要有牛出敗、氣腫疽、肝片吸蟲、前後盤吸蟲、蛔蟲以及一些胃腸道疾病和代謝病。

體形外貌

檳榔江水牛被毛稀短,皮薄油亮,皮膚黝黑;被毛以黑色為主,大腿內側、腹下毛色淡化,未成年個體部分毛尖呈現棕褐色。大約20%的個體有“白襪子”現象,即四肢下部以及耳毛,唇周毛白色。有少量個體白額、白尾帚,無暈毛、沙毛和白胸月現象。頭長窄,額凸,額部無長毛;鼻平直,鼻鏡眼瞼黑色;耳殼薄,耳端尖,平伸;角基扁,角形螺旋形、小圓形、大圓環以及前彎角均有,黑色,螺旋形居多,約50%。無肩峰、頸垂和臍垂,胸垂大小與營養狀況呈正相關;母牛乳靜脈明顯,盆狀乳房,主要為黑褐色,白襪子個體乳房粉紅色;尾至後管,部分到飛節,尾帚毛密中度;蹄質堅實、黑色。頸細,長短適中,水平頸,鹿頸形;頭頸、頸肩背、背腰、腰尻結合良好,背腰平直,胸寬適中,良腹,斜尻;四肢發育正常,肢勢良好;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母牛後軀發達,側視楔形,整體結構中度。通過對正常飼養條件下的60頭成年水牛(其中:公牛10頭,母牛50頭)和部分不同年齡階段的水牛分別進行體尺體重測量,成年公牛體高138.15±5.35、體斜長146.55±8.94、胸圍192.4±8.52、管圍21.2±1.0、體重475.58±55.48,成年母牛體高131.77±3.31、體斜長139.16±7.99、胸圍194.22±9.66、管圍20.44±0.85、體重430.18±57.15。

生產性能

檳榔江水牛母牛初情期30月齡,一般36月齡初配。發情多集中在8~11月,發情周期平均21d,發情持續期2~4d,妊娠期平均310d,生命周期20年,一般利用年限15年。公牛初情期24月齡,有爬跨反射,30月齡性成熟,適配年齡42月齡。該品種目前都採用本交,未進行人工授精,公母本交配種比例1:30。種公牛一般利用年限10年,生命周期約20年。據水牛良繁場提供的31頭母牛測定資料,檳榔江水牛平均泌乳天數269天,平均一個泌乳期產奶量達2452㎏,最高產奶量3685㎏。另通過民間調查產奶母牛60餘頭,一個產奶周期產奶量約1800kg。2006年由雲南農大重點實驗室對31頭檳榔江水牛乳樣進行測定,其中乳脂肪6.73±0.47%,蛋白質4.05±0.14%,乳糖4.99±0.06%,無脂全固體9.99±0.19%,全乳固體16.73±0.56%。對測定牛群中的5頭成年牛(其中公牛2頭,母牛3頭)進行屠宰測定,屠宰率、淨肉率、眼肌面積和骨肉比,公牛分別為44.51%、33.37%、35.8 cm和1:2.99,母牛分別為41.16%、30.42%、29.5cm和1:2.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