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茶

雲龍茶

雲龍茶,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雲龍茶”的種植歷史悠久,據云龍縣誌記載,“民國八年(1919年)縣令段韜由順寧(今鳳慶)購運茶籽100斤,發交實業員長及三區實業員分別試驗。雲龍茶湯色和葉底黃綠明亮,芽葉嫩勻完整,其形狀為螺形和條形,螺形茶緊結重實,捲曲成螺顯亮,光滑勻整,色澤綠潤,條形茶緊實勻整,灰綠上霜。

2016年3月3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雲龍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龍茶
  • 產地名稱: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
  • 品質特點:濃醇鮮爽,熟板栗香濃郁,耐沖泡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384號
  • 批准日期:2016年3月31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性,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雲龍茶湯色和葉底黃綠明亮,芽葉嫩勻完整,其形狀為螺形和條形,螺形茶緊結重實,捲曲成螺顯亮,光滑勻整,色澤綠潤;條形茶緊實勻整,灰綠上霜。
雲龍茶
雲龍茶

內在品質特性

雲龍茶滋味濃醇鮮爽,熟板栗香濃郁,耐沖泡。其中:茶多酚≥25.0%,咖啡鹼≥2.0%,水浸出物≥44.0%,游離胺基酸≥4.0%,茶氨酸≥1.9%。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雲龍茶種植區最高海撥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適宜種植的海拔為1800~2600米, 土壤類型以黃棕壤為主。pH值4.5~6之間的瀾滄江河谷高海拔群山之南坡(陰坡),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排水良好。
雲龍茶
雲龍茶

水文情況

雲龍茶種植區主要河流有7條:怒江、瀾滄江、沘江、關坪河、空講河、檢槽河、澡塘河,屬怒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湖泊有天池。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適合種植雲龍茶。

氣候情況

雲龍茶種植區屬大陸性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點明顯,乾雨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涼同期,雨水主要集中在6~9月,初夏和冬春多乾旱。年平均降雨量為780.3毫米,年最高氣溫35.6℃,年最低氣溫-4.2℃,年平均氣溫為16.2℃,無霜期為258天,平均年日照2077.3小時。
雲龍茶
雲龍茶

歷史淵源

雲龍縣的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據云龍縣誌記載:“民國八年(1919年)縣令段韜由順寧(今鳳慶)購運茶籽100斤,發交實業員長及三區實業員分別試驗。縣城(在今寶豐)試驗場久未發芽,舊州、湯澗則已栽活二三百棵,有發達之希望。”(該地區已發現600多棵百年古茶樹)。
雲龍茶
雲龍茶
1987年,雲龍縣在寶豐、舊州等地區進行茶樹規模化栽培,並依託“當地適宜種植茶葉的氣候環境,規範管理、精心加工,使雲龍綠茶和天池碧綠茶脫穎而出,打造了雲龍優質綠茶兩張名片。

生產情況

2015年,雲龍茶產地南北長109千米,東西寬91.8千米,種植面積4000公頃,年產量3000噸。

產品榮譽

2016年3月3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雲龍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雲龍縣所轄諾鄧鎮、功果橋鎮、漕澗鎮、白石鎮、寶豐鄉、苗尾鄉、檢槽鄉、長新鄉、關坪鄉、團結鄉、民建鄉共11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
雲龍茶
雲龍茶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6-01-1870。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一般選擇在海拔1800~2600米之間,土壤類型以黃棕壤為主, pH值在4.5~6之間,年平均氣溫16.2℃,無霜期258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不低於2077.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80.3毫米的瀾滄江河谷高海拔群山之南坡(陰坡),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排水良好。
2、品種選擇:雲龍茶選用雲南大葉種茶群體種,從中選育的無性系茶樹良種,主要是雲抗系列和佛香系列的無性系茶樹良種。
3、種植規程:
3.1、園地選擇:一般選擇坡度在100~25°的山坡或丘陵地進行建園,並沿等高線橫向按“大彎隨勢、小彎取直”的原則開墾。先測出種植行的基線,沿此基線開出第一條種植溝。種植溝一般深40~50厘米,溝口寬80厘米、溝底寬60厘米,埂寬60厘米,墒面120~150厘米。開溝時掌握以等高水平為主,應儘量減少斷行或插行,先把表土與底肥回溝,再破碎土塊,平整茶溝。
3.2、種植規格:一般採用單行雙株或單行單株條栽方式,大葉種株距40~50厘米,中小葉種叢距26~33厘米;行距170~200厘米,視茶園坡度而定。
3.3、茶苗移植:一般選擇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土黃”期間進行移植,苗木定植以帶土隨起隨栽為好,宜在陰天或雨後晴天傍晚進行。先在平整後的種植溝上打塘,有條件的宜開溝種植。深、寬度比苗木根系深寬9~10厘米左右,每塘施入15克(三錢)左右的複合肥或50克(一兩)左右的磷肥作為底肥並覆土2~3公分,然後一手拿2株茶苗,使根系自由舒展於塘(溝)中。每株茶苗的根頸部與地面相平或略低於地面;扶正茶苗,一手將鬆土填入塘中,填至一半時,用手將茶苗輕輕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再將土壓實,切忌上緊下松。為減少茶苗水分蒸發,種植後宜及時覆蓋地膜並將茶苗地上部離地10~15公分處剪去。
3.4、初期管理:(1)查苗補苗:為保證單位面積內有一定的基本苗數,新植茶園要及時查苗補苗,是爭取豐產的基本因素。(2)覆蓋防霜:可用稻草、雜草、塑膠薄膜等覆蓋茶樹蓬面,覆蓋時既要注意覆蓋物不被大風吹走,又要防止過厚造成枝葉捂乾,以蓋而不嚴為準。開春後務必適時掀開覆蓋物。
3.5、適時定剪:幼年茶樹一般要進行3~4次定型修剪:第一次於苗高30公分左右,主莖粗0.4公分以上,剪主枝,剪留高度15-20公分,在移栽茶苗時進行;第二次於苗高50~55公分時,剪留30~35公分,剪次主梢,進行第一、二次定剪時須注意留外側腋芽;第三次於苗高70公分以上,剪留50~55公分,用籬剪剪平。經三次定剪後茶樹高度均在50公分以上,即打頂輕采,次年春季進行一次輕修剪,在原第三次定剪基礎上提高10~15公分,剪平樹冠面,並可正式開採。
3.6、增施有機肥:幼年期茶樹要適當補充養分才能促進其正常生長,並抑制早花現象。基肥在10~11月份結合茶園冬耕時施用。在3~9月份分三次施用根外追肥。
3.7、病蟲害防治:基地茶園的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體的綜合治理措施。
4、採摘:投產茶園茶葉採摘一般分為春、夏、秋三季,春茶在4月至5月採收,夏茶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採收,秋茶在8月下旬到9月底採收,茶葉採摘應根據茶葉生長情況和加工要求的鮮葉標準適時、及時採摘。
5、加工工藝:雲龍茶的加工在傳統的綠茶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了雲龍茶特有的加工方法。

專用標誌使用

嚴格遵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使用制度。在保護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簽定標誌使用協定,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