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是雲南省麗江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截止到2014年,玉龍縣轄16個鄉(鎮),97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913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6198.76平方千米。

2012年,玉龍縣總人口為219348人,其中少數民族188484人。少數民族中,納西族123187人,占玉龍縣總人口的56.16%。2013年,玉龍縣生產總值(GDP)完成426182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2.7:39.0:38.3。

玉龍縣有玉龍雪山虎跳峽長江第一灣拉市海寶山石頭城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還有滇金絲猴中華秋沙鴨南方紅豆杉滇山茶等野生動植物資源。

2018年9月29日,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雲南·麗江
  • 下轄地區:九河白族鄉、黎明傈僳族鄉
  • 電話區號:0888
  • 郵政區碼:6741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麗江市西北部
  • 面積:6198.76平方公里
  • 人口:219348人(2012年)
  • 著名景點:冰川公園,寶山石頭城
  • 機場麗江三義機場
  • 火車站拉市海站
  • 車牌代碼:雲P
  • 行政代碼:53072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教育,醫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民生活,歷史文化,文化概況,民風民俗,著名人物,旅遊景點,概況,主要景點,歷史遺蹟,名優特產,

歷史沿革

縣域在戰國時期秦國邊地,楚莊蹻建滇國時屬滇國之地。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至東漢時期屬益州越嶲郡遂久縣。
蜀漢建興三年劃歸雲南郡東晉南北朝時期屬寧州雲南郡西姑復縣。
唐代吐蕃南詔先後在鐵橋城(今塔城鄉)設神川都督府。
大理國前期屬劍川節度,後屬成紀鎮善巨郡,時縣境有三賧(麗江壩)、九賧(巨甸、石鼓等)等幾個行政區。
南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國,在境內設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八年(1271)改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麗江”之名從此始用。
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設麗江路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麗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歸附明朝,明朝置麗江府
清順治十七年(1660),仍設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歸流”,解除木氏土司統治權。乾隆三十五年(1770)設麗江縣。
民國二年(1913)廢麗江府,麗江縣屬騰越道。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直屬雲南省
民國三十年(1941),隸屬於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設麗江縣城;民國三十六年(1947)隸屬於雲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先設於維西,民國三十七年遷麗江,與設於鶴慶的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合併。
1949年7月1日屬滇西北人民行政專員公署麗江政務委員會。
1949年10月1日屬滇西北人民行政專員公署麗江縣。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風光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風光
1950年屬麗江專區麗江縣。
1961年4月10日,設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屬麗江專區(1971年改為麗江地區)。
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2003年4月1日,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正式撤銷,分設為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傳承和延續。
2005年8月4日,雲南省政府批准撤銷仁和傈僳族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石鼓鎮,石鼓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金莊鄉,其行政區域併入黎明傈僳族鄉,鄉政府駐原金莊鄉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0年,玉龍縣轄3個鎮,13個鄉,具體下轄有黃山鎮石鼓鎮巨甸鎮石頭白族鄉黎明傈僳族鄉九河白族鄉白沙鄉拉市鄉太安鄉龍蟠鄉魯甸鄉塔城鄉大具鄉寶山鄉奉科鄉鳴音鄉,全縣有5個社區,97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99°23′~100°32′,北緯26°34′~27°46′之間,東與古城區寧蒗彝族自治縣相鄰,南與劍川縣相連,西與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接壤,北隔金沙江香格里拉縣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毗鄰。總面積6198.76平方千米。山區、半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6.53%。

地形地貌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縣境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銜接地段,兼具橫斷山峽谷和滇西高原兩單元的地貌特徵,有山地、岔地(壩子)、河谷三類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為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點為鳴音鄉洪門村委會江邊四村,海拔1 370米。縣城海拔2 400米。

氣候

氣候屬低緯度高原南亞季風氣候,境內海拔高差大,從1300米的金沙江邊到5596米的玉龍雪山,高差4296米,可分為高寒、低溫、中涼和中溫四種氣候類型。農業中立體氣候、立體資源、立體農業的特點較為明顯。大部分地區年內溫度升降變化幅度小,而晝夜溫差較大,乾濕季分明,四季不明顯,有溫涼之更迭,無寒暑之巨變。年平均溫度12.6℃,≥10℃的年積濕200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0.6毫米,5-10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7-8月特別集中,年無霜期200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止到2011年,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2 900多種、花卉植物200多種、藥材2000多種,動物7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滇金絲猴中華秋沙鴨紅豆杉滇山茶等珍稀品種。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1年,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礦藏有金礦銅礦鐵礦鉛鋅礦矽礦等30餘種。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11年,玉龍縣境內江河縱橫,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金沙江流經玉龍縣364公里,在金沙江中遊河段麗江市境內規劃“一庫八級”的大型水電站,玉龍縣涉及一庫(龍盤水庫)五個梯級電站(龍盤、兩家人、阿海、梨園、金安橋),總裝機容量1520萬千瓦。2011年阿海電站、梨園電站開始建設。河流分屬於金沙江水系和瀾滄江水系,河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1萬千瓦,其中可開發河流水能資源9.14萬千瓦。截止到2011年已開發水能資源2.112萬千瓦,僅占玉龍縣可開發水能資源的19.4%。

人口民族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有納西族漢族白族藏族苗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回族壯族等十種世居民族。納西族是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主體民族。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
2012年,玉龍縣總人口為219348人,其中少數民族188 484人。少數民族中,納西族123 187人,占玉龍縣總人口的56.16%,玉龍縣均有分布;傈僳族26 276人,占玉龍縣總人口的11.98%,主要分布在黎明、石鼓、石頭、巨甸、魯甸、塔城、龍蟠、鳴音、奉科、寶山等鄉鎮;白族21 043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59%,主要分布在九河鄉和石頭鄉。
2017年,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戶籍人口222530人,全年增加人口1320人。其中鄉村人口188583人,城鎮人口33947人。全年出生人口3321人,人口出生率1.5%,死亡人口2245人,死亡率為1.0%,自然增長人口107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85‰。
表1:人口主要構成情況(戶籍人口,單位:人)
指標
年末數
比重
指標
年末數
比重
總人口
222530
100
18-59歲
146777
66.0
城鎮人口
33947
15.3
60歲及以上
36318
16.3
鄉村人口
188583
84.7
少數民族
191305
86.0
男性
112955
50.8
納西族
123799
55.6
女性
109575
49.2
傈僳族
26798
12.0
0-17歲
39435
17.7
白族
21382
9.6

經濟

概況

2017年,玉龍縣生產總值(GDP)完成58608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3%。區縣分設十五年增速分別為12.2%、15.1%、11.7%、13.1%、14.0%、13.5%、14.0%、15.0%、16.0%、16.0%、17.2%、10%、11%、7%和9.3%,年均增長達到13%,2013-2017年年均增速達到10.8%。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加強。分產業情況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15146萬元,增長6.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55085萬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15857萬元,增長9.0%。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三次產業結構由20.3:42.2:37.5調整為19.7:43.5:36.8,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1:51.4:35.5,分別拉動經濟成長1.22、4.78和3.30個百分點。按年末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6416元,比上年增加2174元,增長9%。非公有制經濟創造增加值28408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48.5%,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2017年,全縣各項稅收收入完成84940萬元,同比增收1457萬元,增長1.8%,其中國稅收入完成48151萬元,同比增收8379萬元,增長21.1%,其中,增值稅完成43695萬元,同比增收9595萬元,增長28.1%;地稅收入完成32789萬元,比上年減收7364萬元,下降18.3%。
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91734萬元,同比減收15399萬元,下降14.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5847萬元,比上年減收18531萬元,下降24.9%,其中,增值稅完成12983萬元,增長36.6%,營業稅完成104萬元,同比下降96.8%;菸葉稅完成7739萬元,同比下降1.3%,企業所得稅完成886萬元,同比增長18.1%。財政總支出完成289257萬元,同比增支23767萬元,同比增長9%;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278732萬元,同比增支22008萬元,增長8.6%,財政八項支出完成186137萬元,同比增支37338,增長25.1%。
表2:財政收支情況表(單位:萬元、%)
指標
絕對數
增長(%)
指標
絕對數
增長(%)
地方財政收入
91734
-14.4
地方財政支出
289257
9.0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55847
-24.9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
278732
8.6
增值稅收入
12983
36.6
農林水事務支出
49005
-29.4
營業稅收入
104
-96.8
教育支出
47683
21.1
企業所得稅收入
886
-18.1
醫療衛生支出
25983
6.6
個人所得稅收入
622
34.6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
26691
22.2
菸葉稅收入
7739
-1.3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33449
14.3
2017年,全社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在建項目141個,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32個,房地產項目9個。全年完成投資731923萬元,比上年增長21.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按投資性質劃分,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0822萬元,同比增長49.9%,商品房銷售面積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1101萬元,同比增長19.8%。新增固定資產137479萬元,增長2.1%。投資結構進一步調整,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3737萬元,同比增長65.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99722萬元,增長112.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08464萬元,增長12.7%。

第一產業

2017年,全縣農業和農村全面發展。繼續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特色優勢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取得了糧食豐收、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好成績。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05897畝,比上年減少427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52701畝,比上年減少586畝。糧食種植面積502952畝,比上年減少3159畝,其中稻穀面積17833畝,小麥面積93699畝,玉米面積170821畝,油料種植面積45505畝,烤菸面積92000畝。
全年糧食產量120536噸,比上年增加467噸,增產0.39%,其中夏糧產量42994噸,增產0.32%,秋糧產量77542噸,增產0.43%;油料產量5489噸,增產3.08%;烤菸產量14746噸,減產6.49%。
全年肉類總產量58523噸,比上年增產0.93%,其中豬肉產量51927噸,增產1.26%,牛肉產量3905噸,減產7.75%,羊肉產量1788噸,增產9.63%,牛奶產量4071噸,減產50.5%,禽蛋產量2205噸,增長4.16%。
表3: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噸、頭)
產品名稱
絕對數
增長(%)
產品名稱
絕對數
增長(%)
糧食產量
120536
0.39
肉類產量
28523
0.93
藥材產量
21057
7.28
豬出欄
700340
-0.1
蔬菜
28546
0.1
豬存欄
470620
0.59
蘋果
105302
0.21
羊出欄
143701
0.01
核桃
38500
1.23
羊存欄
253255
2.01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1770萬元,增長6.1%,其中,農業產值完成89921萬元,增長4.3%,林業產值完成12476萬元,增長9.0%,牧業產值完成104646萬元,增長4.8%,漁業產值完成6623萬元,增長10.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18104萬元,增長6.2%。

第二產業

2017年,全縣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實現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5703.5萬元(包含阿海、梨園電廠反饋產值),同比增長6.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21723.5萬元,同比增長6.0%,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33980萬元,增長8.9%。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28776萬元,增長10.4%,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為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2185萬元,增長10.7%,工業經濟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26.1%,拉動GDP增長2.43個百分點。
2017年,全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26451萬元,增長18.9%(現價),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為21.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5.3%,拉動GDP增長2.35個百分點。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8379萬元,同比下降7.9%。

第三產業

2017年,全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7053萬元,增長12.3%。分地域看,城鎮實現86164.8萬元,增長12.7%,農村實現40888.2萬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實現17173.6萬元,同比增長6%,商品零售實現109879.4萬元,同比增長13.4%。
全年共有招商引資項目55個,其中新建項目36個、續建項目19個;全部項目全年共完成投資369300萬元,同比增長1.6%。
2017年全縣服務業重點企業總計15家,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家;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家;物業管理業1家;租賃和商業服務業1家;居民服務業1家;文化體育和娛樂業5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5306萬元,同比下降3.3%;營業利潤56237萬元,同比下降0.6%。其中交通運輸業營業收入40552萬元,同比下降3.9%;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2726萬元,同比增長14.0%;物業管理業營業收入859萬元,同比增長19.5%;公共設施管理業營業收入14035萬元,同比下降0.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1710萬元,同比增長22.4%;文化業營業收入38766萬元,同比下降0.1%;體育業營業收入2681萬元,同比增長137.5%;娛樂業營業收入3023萬元,同比下降10.7%。
旅遊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的提高,使我縣旅遊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全年接待海內外人數132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其中接待國內人數1235.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7%,接待海外人數8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1.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6.7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2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旅遊外匯收入2183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1.3%。
年末,玉龍縣農村信用合作社人民幣各項存貸款餘額持續增長,存款為524233萬元,比年初增加51240萬元,增長10.8%;各項貸款餘額為394508萬元,比年初增加48488萬元,增長14.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374976萬元,比年初增加48330萬元,同比增長14.8%。

社會事業

文化

2017年末,玉龍縣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出場次130餘場,組織文藝活動246次,鄉鎮文化站1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量11萬冊,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實現村村通3.7萬戶。

教育

2017年末,玉龍縣共有學校160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0所,國小10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另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特殊學校1所,幼稚園42所。基礎教育在校學生27439人,其中國小11618人,國中5420人,普通高中3326人,職高922人,在園幼兒5989人,特殊學校160人。全縣共有公辦教職工2827人(不含中職教育),專任教師2523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1148人;國中專任教師602人;高中專任教師411人;幼稚園專任教師256人;職高專任教師55人;市特殊學校專任教師16人。

醫療

2017年末,玉龍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縣級醫院1個、衛生院16個、婦幼保健院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1個、縣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865張,其中縣級醫院500張,縣級婦幼保健和計畫生育服務機構30張,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35張.每千人擁有病床數3.91張。衛生技術人員743人。鄉村衛生室97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08人,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人員3.36人。

勞動就業

2017年末,玉龍縣全社會從業人員177430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43476人,其中城鎮單位從業人員20238人,城鎮個體、私營從業人員23238人,農村從業人員133954人。

社會保障

2017年末,玉龍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8373人,比上年末增加1099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4783人,比上年增加947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02077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3022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14398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37262人,參保率為98.8%;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0278人。為585名創業者提供了小額擔保貸款和貸免扶補創業貸款5812萬元,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8%。

人民生活

2017年,全縣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142147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35258萬元,比上年增長8%;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8170元,比上年增加14459元,增長23%。
全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1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工資性收入1423元,經營性收入8105元,財產性收入394元,轉移性收入259元。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18元,同比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16977元,經營性收入3378元,財產性收入3178元,轉移性收入2085元。

歷史文化

文化概況

2002年區縣分設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基本上繼承了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歷史文脈。截止到2011年玉龍縣境內有11項國家、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麗江縣有34項各級文保單位),東巴文化博物館收藏有1萬餘件文物資料,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2件,圖書館收藏有近6萬冊圖書資料。
玉龍縣境是古代吐蕃文化白文化、彝文化、納西文化漢文化的交匯帶,形成了以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納西古樂等為代表的古代民族歷史文化。

民風民俗

節日上,玉龍縣有漢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農曆二月八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日“三朵節”,正月十五棒棒會騾馬會(三月會與七月會),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的火把節
喪葬習俗上,納西族古老習俗為火葬,但大部分地區自清代改土歸流後,改為土葬,部分地區(主要是一些山區的納西族)則一直保‘持著火葬習俗。
玉龍縣民族民間歌舞有民歌、兒歌、小調、谷氣、 口弦調、打跳、窩熱熱、餵默達、阿里里等。

著名人物

明至清初,玉龍縣有被稱為“明代六公”的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等六人。
清朝時期,玉龍縣名人有周之松李洋桑映斗牛燾馬子云楊竹廬木正源、妙明和尚、楊品碩李玉湛、張文湛、王源、楊慶遠、和庚吉等。
現代時期,玉龍縣有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方國瑜、學者范義田、作家李寒谷、畫家周霖、納西族第一位女作家詩人趙銀棠、國學大師、書法家周善甫等。
當代時期,玉龍縣有學者志士書法家李群傑、百部長篇小說作者王丕震、音樂民族學家宣科、無臂書法奇人和志剛等。

旅遊景點

概況

玉龍縣旅遊資源豐富,有玉龍雪山虎跳峽長江第一灣老君山新主天然植物園、黎明赤壁紅石林風光、省級自然保護區拉市海、玉峰寺福國寺文峰寺等景點。

主要景點

  • 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境內,麗江市區北面15公里外,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雲南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玉龍雪山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3公里,面積960Km2,高山雪域風景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
  • 白沙壁畫
白沙壁畫位於麗江古城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鎮,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古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白沙壁畫是明代納西族社會大開放的產物,它的繪製從明初到清初,先後延續了300多年。明末清初,是麗江壁畫繁榮鼎盛時期,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位於麗江大研古鎮西北部,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更是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
  • 長江第一灣
長江第一灣位於麗江市區西面石鼓鎮,路程53公里,海撥1900米 。地處溫帶河谷地區,氣候溫和,特產豐富。順石鼓西行,可達被譽為“滇西北眾山之祖”的老君山,是進入“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南大門,東至虎跳峽景區45公里,南至老君山九十九龍潭景區40公里,北至黎明丹霞地貌風景區40公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 氂牛坪
氂牛坪位於麗江玉龍雪山景區北端,是玉龍雪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麗鳴公路,南臨黑水河,西依玉龍雪山東麓,北達雪花村上部,面積16.6平方公里,景區內生活著彝族藏族村落。村民以牧業為生,民風古補。
氂牛坪景點主要分為:氂牛雪原、氂牛雪谷、黑水幽谷、黑水瀑布冰橋、雪花湖、瑤池、氂牛溪、錦繡草甸、爛漫山花、麗江鐵杉林、大果紅杉林、黃背櫟林、雪花村落、藏家民風等諸多景點。
  • 甘海子
甘海子,距大研鎮約25公里,海拔在3000米以上。甘海子主要活動有滑雪、滑沙、滑草、滑翔、賽車、賽馬、牽引降落等運動。
  • 老君山景區
老君山景區位於麗江西部,北緯26度38分至27度15分,東經99度70分至100度0分之間,景區總面積為715平方公里,由九十九龍潭片區、金絲廠片區、黎明丹霞地貌片區、利增滇金絲猴保護區、白崖寺片區和新主天然植物園及金沙江遊覽線“六片一線”組成。景區相傳因太上老君在此架爐煉丹而得名,金沙江環其左,瀾滄江繞其右,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君山主峰太上峰海拔4247.2米,南部次主峰太乙峰海拔4212.8米,山脈主脊線海拔4000米左右。
  • 玉水寨
玉水寨納西族祭祀自然神“署”的聖地之一。玉水寨位於麗江白沙,面向麗江壩,背靠雄偉的玉龍大雪山,是國家首批AA旅遊景區。玉水寨是納西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玉水寨是麗江當代唯一的東巴文化傳習與展示基地。東巴們在這裡每年舉行數次盛大的祭“署古”(自然神)儀式,祭風儀式以及祭天儀式。
  • 玉湖村
玉湖村位於玉龍雪山南麓,距麗江市區18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373戶,1438人。平均海拔2730米,幅員面積36.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74畝,人均耕地3.04畝。玉湖村旅遊資源富集,有摩崖石刻玉柱擎天、美籍奧地利學者洛克舊居、巨堅寺遺址、千年古樹群、深潭瀑布、高山螞蝗壩、仙跡崖、杜鵑山、木天王牧場等景區景點。

歷史遺蹟

麗江石棺墓葬群遺址:在玉龍縣境內的大具鄉、石鼓鎮至巨甸鄉一帶的格子、紅岩、麗江壩長水馬鞍山山麓皆發現了大量石棺墓。它們形成滇川藏地區石棺葬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重要的跨地區歷史文化旅遊價值。
塔城唐代“鐵橋遺址”:相傳隋朝時,南征雲南土著首領的將領史萬歲在塔城塔扎村建了橫跨金沙江的鐵索橋,史稱“萬里長江第一橋”。公元7世紀,吐蕃將其勢力延伸到西南,在塔城建立了“神川都督府”和“鐵橋節度使”,歷史人文景觀價值很高。
麗江巨津周(今巨甸)有字瓦遺址:1980年在該帶出土了磚瓦、柱磉等古建築材料,與大理出土的南詔有字磚瓦屬同一歷史產物。這些出土文物對研究歷史上南詔和麗江之間的關係有重要意義,是今後開展科考旅遊的景點。
革囊渡江之奉科金沙江渡口:位於玉龍縣奉科鄉,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大軍在此“革囊渡江”,過麗江南征大理國。納西族土司與其結下了深厚友誼。

名優特產

山珍雪茶
源自玉龍雪山的山珍雪茶是一種地衣類地茶科植物。雪茶潔白如雪,加工後狀似茶葉,它只生長在高海拔的雪山上,因而被稱為雪茶。雪茶氣味清香,可以單獨泡飲,也可以與各種茶葉或菊花、甘草等物一同泡製。生長於玉龍雪山海拔4000-4200米雪線附近陰濕岩石和苔地上,為麗江傳統地道野生藥材。對咽喉腫痛口腔潰瘍有明顯療效,減肥降脂降血壓,是天然保健飲料。
多利九補
多利九補是納西語,是曬班幹了的海棠果的意思,是麗江用海棠果曬制而成的一種風味食品。海棠果,果實近球形,稍大於葡萄;三月開花,八月成熟;果皮呈黃色。加工時需將果實一剖為二。在納西民間藥方中,多利九補是治療泌尿疾病的主藥之一。
蟲草
蟲草生長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僅每年5---7月融雪後的晴朗天氣。蟲草寄生於雪山特有的蝙蝠昆蟲的子座肉,形成幼蟲的乾燥複合體。功效:補血補氣,養肺益腎,溫中化疾。療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能明目安神。
野生天麻
野生天麻生於玉龍雪山海拔100-2500米的高山叢林中。性甘味平,有平肝潛陽,熄風止疼,祛風通絡之功效。治療眩暈眼黑,頭風頭痛,神經衰弱、失眠、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口眼歪斜、小兒癲癇、驚厥症。5-10g煎服,或研粉入丸、散、亦可取適量與雞蛋及動物腦髓調勻蒸食,或與豬蹄及雞肉同燉作藥膳食用,亦可泡酒服用。
高原野生羊肚菌
羊肚菌春末至秋初生長於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是著名的世界性美味食用珍品。菌質脆嫩,鮮美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被譽為“食用菌皇后”。歷史上麗江納西土司把羊肚菌作為向皇帝朝貢的珍品。食用方法為將肉末拌好放入菌體中蒸食、或與雞、鴨燉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