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區

古城區

古城區是雲南省麗江市下轄的市轄區,轄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總面積1255.4平方千米,區政府駐大研鎮福慧路,於2002年12月設立。截止到2006年,古城區轄4個街道、4個鄉、1個鎮。2010年人口15.23萬人,有納西普米等10餘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20030人,占總人口的78.8%。古城區地方生產總值(GDP)2013年達831077萬元,三次產業比例為5.9:40.5:53.6。

古城區是麗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自古以來是漢、藏、白、納西等民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及軍事戰略要地。

境內名勝古蹟隨處可見,自然景觀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燦奪目,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記憶遺產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以及被中外學者稱為“音樂活化石”的納西古樂。 旅遊景點有束河古鎮黑龍潭觀音峽等旅遊景點。

先後榮獲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十個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顧的一百個小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歐洲人最喜愛的旅遊城市、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優秀城市、《旅行者之選》全球最佳目的地、2018年中國品牌城市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城區
  • 外文名稱:Gucheng Area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雲南省麗江市
  • 下轄地區:轄4個街道、4個鄉、1個鎮
  • 政府駐地大研鎮福慧路
  • 電話區號:0888
  • 郵政區碼:6741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部
  • 面積:1255.4平方千米
  • 人口:15.23萬人(2010年)
  • 方言納西語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麗江古城、束河古鎮、黑龍潭
  • 機場:麗江三義機場
  • 火車站麗江站拉市海站
  • 車牌代碼:雲P
  • 行政代碼:530702
  • 區長  蘇武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交通,旅遊,概況,景點,民俗文化,

歷史沿革

據《雲南通志》:“江名麗水,源出吐蕃界,共龍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訛犁為麗。”
縣域在戰國時期秦國邊地,楚莊蹻滇國時屬滇國之地。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至東漢時期屬益州越嶲郡遂久縣。蜀漢建興三年劃歸雲南郡
東晉南北朝時期屬寧州雲南郡西姑復縣。
唐代吐蕃南詔先後在鐵橋城(今塔城鄉)設神川都督府。
大理國前期屬劍川節度,後屬成紀鎮善巨郡,時縣境有三賧(麗江壩)、九賧(巨甸、石鼓等)等幾個行政區。
南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國,在境內設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八年(1271)改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麗江”之名從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設麗江路宣慰司。
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麗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歸附明朝,明朝置麗江府
清順治十七年(1660),仍設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歸流”,解除木氏土司統治權。乾隆三十五年(1770)設麗江縣。
民國二年(1913)廢麗江府,麗江縣屬騰越道。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直屬雲南省。民國三十年(1941),隸屬於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設麗江縣城;民國三十六年(1947)隸屬於雲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先設於維西,民國三十七年遷麗江,與設於鶴慶的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合併。
1961年4月10日,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麗江地區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麗江市。麗江市設立古城區。古城區轄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大研鎮龍山鄉七河鄉大東鄉金山白族鄉金江白族鄉。區人民政府駐大研鎮福慧路。
2003年4月1日,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正式撤銷,分設為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2004年7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龍山鄉更名為金安鄉,金安鄉更名為金安鎮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06年,古城區轄4個街道、4個鄉、1個鎮;共18個社區、35個村。
名稱面積人口(2006年)郵編下轄社區/村政府駐地
11.52平方千米
1.88萬人
674100
轄7個社區:新華街、新義街、七一街、五一街、光義街、北門街、義尚。
辦事處駐長水路。
15.55平方千米
1.44萬人
674100
轄4個社區:義和、八河會、文智、祥雲。
辦事處駐白馬龍潭。
3.06平方千米
4.15萬人
轄3個社區:西安街、象山街、義正。
辦事處駐福慧路。
121.47平方千米
1.01萬人
674100
轄4個社區:黃山、龍泉、中濟、開文。
辦事處駐束河路。
144.5平方千米
0.59萬人
674104
轄7個行政村:龍山、龍興、玉河、三古、增明、義新、光樂(光樂二村)。
鄉政府駐當都。
373平方千米
1.96萬人
674102
轄10個行政村:共和、新民、七河、三義、五峰、忠義、龍潭、羊見、前山、後山。
鄉政府駐中心
220.9平方千米
0.70萬人
674106
轄3個行政村:大東、建新、白水。
鄉政府駐上翻身。
275.8平方千米
2.44萬人
轄10個行政村:金山、新團、東元、漾西、貴峰、良美、文化、岩樂、東江、拉馬古。
鄉政府駐上石屏。
89.2平方千米
0.44萬人
轄5個行政村:產構、羅玄、江邊、金江、普勒。
鄉政府駐產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麗江市古城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全區幅員面積1255.4平方千米。

地貌

古城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段,兼有橫斷山峽谷和滇中高原特徵。全區地形地貌複雜,有山地盆地(俗稱壩子)、河谷三大類型。七河鄉本里課村海拔3200米,為全區最高點;金江鄉金沙江出口處,海拔1219米,為全區最低點。

氣候

古城區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氣溫攝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豐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立體氣候明顯,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氣候冷涼;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壩區氣候溫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區冬季溫暖,夏季炎熱,太陽輻射強。壩區年日照數2500—2700小時,為全省之冠。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09年,古城區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粘土、陶瓷土、無煙煤、水泥原料石灰礦、建築用沙礦、頁礦。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10年,金沙江流經區境5個鄉約80多公里。金安橋水電站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大壩長640米,高160米,總庫容9.13億立方米,年發電量114.17億千瓦時。

土地資源

截止到2010年,古城區國土面積125540公頃,其中,耕地總面積5,308.08公頃,林地90,947.27公頃,園地799.58公頃,牧草地424.22公頃,水域1,544.37公頃,裸岩地2,042.45公頃,未利用地5,959.06公頃。

生物資源

截止到2011年,古城區有林業用地100,859.7公頃,占全區總面積的80.3%,森林覆蓋率為54%,活立木蓄積量為310萬立方米。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珍稀瀕危的保護動物有滇金絲猴、黑熊、狼豺、野豬等11種。珍稀野生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雲南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滇山茶毛紅椿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末,古城區戶籍總人口達152315人,其中:農業人口84985人,非農業人口67330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出生率為9.91‰;死亡率為5.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

民族

2010年,在古城區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120030人,占總人口的78.8%,其中:納西族人口90409人,占總人口59.4%,白族20827人,占總人口的13.7%。
全區共有37種民族,其中:納西族92,442人、漢族32,106人、彝族2,325人、傈僳族1,787人、白族21,607人、普米族896人、傣族316人、苗族1,436人、藏族1,013人、回族512人、壯族331人、蒙古族36人、哈尼族63人、滿族85人、布依族45人、土家族38人、景頗族10人、佤族5人、怒族31人、拉祜族14人、土族29人、瑤族10人、侗族13人、黎族7人、朝鮮族14人、布朗族10人、畲族12人、獨龍族7人、仡佬族4人、阿昌族6人、羌族5人、仫佬族1人、水族15人、基諾族2人、達斡爾族1人、錫伯族2人、德昂族1人。

經濟

概況

古城區地方生產總值(GDP)2013年達831077萬元,增長速度為 1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方生產總值達38799元,比2012年增加4042元,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9078萬元,比2012年增長6.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36184萬元,比2012年增長14.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5%,其中:工業增加值166838萬元,增長11.7%,比2012年下降29.2個百分點;建築業增加值169346萬元,增長18.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45815萬元,增長8.1%,增幅較2012年下降0.4個百分點,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6%。
2013年,古城區GDP三次產業完成情況來看,三次產業比例由2012年的5.9:39.8 :54.3調整為5.9:40.5:53.6。

第一產業

2013年,古城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731萬元,比2012年增長12%,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實際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35356萬元,比2012年增長13.2%;林業產值1448萬元,比2012年下降8.8%;畜牧業產值43001萬元,比2012年增長11.9%;漁業產值2782萬元,比2012年增長12.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44萬元,比2012年增長12.2%。
2013年,古城區糧食播種面積179454畝,比2012年減少2493畝,下降1.4%,糧食總產量達47562噸,比2012年增加299噸,下降0.6%。其中油料產量1537噸,同比2012年下降4.8%。蔬菜產量30544噸,同比2012年增長1.5 %。烤菸產量 2983噸,同比2012年下降1.8%。水果產量64540噸,同比2012年增長7.2%。
2013年,古城區肉類總產量15211噸,同比2012年增長0.3%;牛奶產量60噸,同比2012年下降7.7%;禽蛋產量540噸,同比2012年增長5.3%。全年生豬出欄頭數166792頭,同比2012年增長1.1%,牛出欄頭數9114頭,同比2012年增長0.1%,羊出欄頭數35328隻,同比2012年下降1.3%。
2013年,古城區漁產品產量達1235噸,比2012年增長28.6%。

第二產業

2013年,古城區全社會工業總產值完成346662萬元,比2012年增長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5917萬元,比2012年增長5.3%;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70745萬元,比2012年增長15.0%。完成工業增加值達166838萬元,比2012年增長11.7%,拉動經濟成長2.5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4.8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23.77%,比2012年下降21.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53598萬元,比2012年增長9.0%,拉動經濟成長1.7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5.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232596萬元,比2012年下降4.11%;實現利稅77767萬元,比2012年下降4.29%,利潤總額45947萬元,比2012年下降12.98%。
2013年,古城區擁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 36個,實現其增加值169346萬元,比2012年增長18.0%,拉動經濟成長3.4個百分點,比2012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32.1%,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10.2個百分點。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5.09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13.7%,房屋竣工面積51.62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26.9%。

第三產業

2013年,古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424305萬元,比2012年增長39.6%。房地產開發施工房屋面積73.1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48.3%;竣工房屋面積14.95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3 %;商品房銷售面積(含期房)26.5萬平方米,下降23.6%。商品房銷售額(含期房)18.3億元,下降0.5%,其中:現房銷售額3.8萬元,下降46.5%,期房銷售額14.5萬元,增長28.3%,分別占銷售額的20.8%、79.2%。
2013年,古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7303.4萬元,比2012年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2169.2萬元,增長13.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5134.2萬元,增長19.2%。按經濟成份分,公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7808.4萬元,增長18.8%;非公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69495萬元,增長12.4%,其中:私有經濟實現零售額238029.5萬元,增長14.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85182.5萬元,增長18.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2120.9萬元,下降2.2%。
2013年,古城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208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27%,其中:出口3157萬美元,比2012年下降25.43%,進口51萬美元,同比2012年上升466.67 %。
2013年末,古城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達2626386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381099萬元,增長16.97%,其中,儲蓄存款1136252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183898萬元,增長19.31%;單位存款1428279萬元, 比年初增加179140萬元,增長14.3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達2458374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287960萬元,增長13.27%。其中:短期貸款460818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47121萬元,增長11.39%;中長期貸款1958441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264731萬元,增長15.63%,其中:個人中長期貸款591518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86132萬元,增長17.04%。

社會事業

科技

2013年,古城區內本級財政投入科技三項費1350萬元,共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3項,專利申請89項,專利授權52項,科技培訓1.9萬人次。

教育

2013學年末,古城區各級各類學校94所,在校學生37653人,專任教師2068人。“普九”人口覆蓋率100%。古城區國小52所,招生2670人,在校小學生15202人,比2012年增長14.48%;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91%,比2012年上升0.09個百分點。普通國中4所,招生2868人,在校學生8411人,比2012年增長4.42%,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24%。普通高中2所,在校學生5039人。古城區中等職業教育(職高、普通中專、中等職業)學校2所,招生435人,在校學生1258人。教育進修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幼稚園32所,在園兒童7743人。

文化

2013年,古城區有藝術表演團體54個,文化藝術活動149場次,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7.6萬冊,文物管理所1個,博物館1個,鄉鎮文化站9個;電影放映997場,觀眾14628萬人次。電視覆蓋率為98.6%,廣播覆蓋率為89.9%。

衛生

2013年末,古城區有衛生機構數48個(包含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衛生室),床位397張。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院5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83人,其中: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79人,疾病預防控制與婦幼保健衛生技術人員81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84人,嬰兒死亡率7.44‰,比2012年下降了4.48個千分點。孕產婦死亡率為93.02/十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9%。

體育

2013年末,古城區境內擁有綜合體育場館2個,籃球場318塊,足球場23塊,活動室65間、地擲球、門球、小金屬球場地125塊,老年人排球場8塊,健身路徑32條,網球場9塊,高爾夫球場1塊,場地面積達337110萬平方米。

交通

古城區內有香格里拉大道、民主路、南過境路、象山東西路、鎮東路、福慧路等主幹道形成的交通中心網路;大麗路、麗永路、麗寧路、南過境路是通向周邊地區的重要交通幹道。已開通14條中國國內航線的麗江機場就位於古城區的南大門七河鄉。壩區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衛生路,山區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

旅遊

概況

古城區地處滇、川、藏交通要衝,自古以來就是漢、藏、白、納西等民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及軍事戰略要地,先後榮獲“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十個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顧的一百個小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歐洲人最喜愛的旅遊城市”和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優秀城市”等稱號。

景點

麗江古城
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束河古鎮
束河茶馬古鎮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保護名錄。自玉龍雪山蜿蜒而下的三條主幹水系--青龍河、九鼎河、疏河穿城而過,從古鎮西北處九鼎龍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於村中道旁,使束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清泉之鄉。2005年,束河古鎮榮獲中國最佳人居環境魅力名鎮和全國4A級風景旅遊區稱號。
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的活水源頭,也是古城區的旅遊景點。位於黑龍潭中央的得月樓上,懸掛有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的楹聯:“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黑龍潭曾被列入《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民俗文化

納西東巴文化
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複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餘冊。經書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東巴古籍文獻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麗江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明朝洪武年(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1995年大研古樂會出訪英國引起轟動;1997年2月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最高音樂殿壇的北京音樂廳演出;1998年5月受挪威國王的邀請,在挪威國慶節上隆重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