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友梅(中國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蔣友梅(——),男。出身於地主家庭。1914年,進本村私塾讀書。1923年,考入南昌私立匡廬中學。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友梅
  • 別名:順松、玉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瑞昌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35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瑞昌東部游擊區創始人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6年,畢業回鄉,在瑞昌縣城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同年11月,任國民黨瑞昌縣臨時黨部組織部部長,並負責第五區(烏石街)黨部工作。1927年1月,任共青團瑞昌支部書記,並創辦烏石國小。“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縣城組織召開反蔣大會。不久,轉移至瑞昌赤湖地區堅持革命鬥爭。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當選為中共瑞昌特別支部委員。8月,任中共瑞昌區委、瑞昌臨時縣委委員。9月,任臨時縣委書記。1929年5月,再次赴赤湖地區,恢復高豐游擊區。10月,為營救50餘名被關押的同志,率領游擊隊員進城劫獄,獲得成功。同年冬,在高豐、橫港等地,領導農民開展年關鬥爭。1930年1月,率領游擊隊攻克瑞昌縣城。7月,奉命率隊赴湖北陽新參加改編,旋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贛北工作。1931年,被派赴莫斯科學習,因沿途盤查甚嚴,未能出境,遂轉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1934年10月,參加長征,途中被敵衝散,後輾轉來到廣東地區,不久進入海南島,參加瓊崖紅軍游擊隊。1935年底,作戰犧牲。

人物事跡

蔣友梅(1902-1935),又名順松,曾化名沈澤民,瑞昌縣高豐鄉蔣家村人。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瑞昌東部游擊區的創始人。
1923年,蔣友梅考入匡廬中學,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受到進步思想影響,於1925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畢業回縣,與共產黨員溫仿橋、甘鳳翔在橫港、高豐、范鎮、湓城等地,開展革命活動。1926年11月6日成立中國國民黨瑞昌縣臨時黨部,蔣友梅以團員身份參加組建工作,擔任組織部長,並負責第五區(烏石街)黨部工作。
1927年1月,青年團瑞昌支部成立,蔣友梅任支部書記。這年春天,他與鬍子良在高豐創辦烏石國小。為解決辦學經費,區黨部決定沒收祠堂、廟宇的公產祭款。這一決定,遭到鄧靜山等地主豪紳的極力阻撓。友梅發動當地農民七八百人,在高豐畈召開鬥爭鄧靜山大會,使其服從區黨部決議。這一鬥爭的勝利,激發了高豐人民的鬥志,廣大民眾紛紛起來焚燒田契、廢除地租、開倉分糧。同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六月,國民黨瑞昌縣臨時黨部公開叛變革命,鄧靜山乘機反撲,在縣長姜怡支持下,搜羅流氓打手,搗毀烏石街區黨部,搜捕蔣友梅、鬍子良等。11月,友梅轉移到九(江)、瑞(昌)交界的赤湖地區,由張賢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奉組織派遣,潛入橫港地區,找到了大革命時期的共產黨員溫仿橋、甘鳳翔等,在橫港莫家一帶進行革命活動。
1928年1月,中共瑞昌特支成立,蔣友梅任委員兼管團的工作。8月,中共臨時縣委成立,蔣友梅先後任委員、書記。1929年5月瑞昌縣臨時縣委改為特別支部,蔣友梅任特支書記。這時,高豐地區革命形勢不斷惡化,至8月,已有50名同志被捕,關進瑞昌縣城監崐獄,並有一部分慘遭殺害。為了營救被關押的同志,8月底,蔣友梅與贛北游擊隊負責人鄔敦澤、港瑞赤衛隊負責人汪仲屏商量,決定採用“打報呈”(舊社會發生械鬥,抬著傷亡人員進縣衙打官司)的辦法進城劫獄。10月30日凌晨,一支四十多人的偽裝告狀隊伍,瞞過崗哨,混進西門,直達瑞昌縣衙,發動突然襲擊,縣長塗憲琳慌忙跳牆逃往九江。蔣友梅趁敵混亂之機,帶領十多名隊員砸開監獄鐵門,救出被關押的同志。這一奇妙的鬥爭方式,震動了全省。江西《民國日報》連續幾天刊登這一訊息,不斷發出哀嘆。國民黨政府惱羞成怒,在全省通緝、懸賞捉拿蔣友梅,並縱火焚燒了他家裡的房子,搶走了所有的財產,殺害了他的姑父、姑母及未成年的表弟,揚言:“就是蔣家的石頭也要砍三刀。”在極其艱險的處境下,蔣友梅於同年冬,繼續領導高豐、橫港的農民民眾,開展年關鬥爭,十天沒收了地主豪紳的大量浮財、糧食、衣服,分配給貧苦農民過年。1930年1月,蔣友梅率領游擊隊又一次攻克瑞昌縣城。1930年5月,大批的國民黨正規軍調進贛北,駐防瑞昌的暫編第四旅糾合地方民團數千人,對高豐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圍剿”,蔣友梅率部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被迫轉移赤湖。7月,蔣友梅奉命去上海,向黨中央匯報贛北工作。1931年黨中央派蔣友梅去蘇聯學習,途經香港,因盤查甚嚴,未能出境,遂轉至中央蘇區。1934年在長征中被敵衝散,轉移到廣東省海南島,參加瓊崖游擊隊。1935年年底,在對敵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