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騰衝紅花油茶又名滇山茶、野山茶、紅花油茶,屬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喬本,是雲南特有的優良木本油料樹種和雲南茶花的原始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珍稀物種。花期12月至翌年4月,花朵大,花色艷麗繁多,花形多樣,偶有自然變異成重瓣,是雲南山茶花的原始種。果實9—10月成熟,有大小年現象。根據《
中國植物紅皮書》記載,其自然分布範圍僅限滇西山地和
滇中高原,尤以騰衝居多,從而造就了騰衝紅花油茶品種的獨特性和唯一性。騰衝紅花油茶栽培面積、產量、品種數量均為中國之最。
騰衝紅花油茶油清冽透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保健價值和藥用價值,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其煙點高達220℃,加溫到150℃仍然穩定,是燒烤、煎炸的理想用油。
營養價值
騰衝紅花油茶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82.5—85.5%,其中含有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67—78%、亞油酸8—14%、α—亞麻酸0.7—1.8%。另外還富含維生素E、谷甾醇、角鯊烯及對人體有益的礦質元素,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
藥用價值
李時珍《
本草綱目》載:“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嗽、去疾垢……”;《
農政全書》中有茶油可療痔瘡、退濕熱的記錄;《
本草綱目拾遺》說,茶油可潤腸、清胃,解毒殺菌;《農息居飲食譜》中有“茶油潤燥、清熱、息風和利頭目”;《
隨息居飲食譜》對茶油更是讚譽有加,“茶油烹調肴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騰衝紅花油茶油易消化,常期食用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腫瘤、提高免疫力、補鈣、降血脂、預防鉀缺乏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黃佳聰、闞歡等研究認為,騰衝紅花油茶油能有效清除人體自由基,改善人體機能。鄧平建等研究結果表明茶油能降低血甘油三脂、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略有上升,這些綜合作用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最有利的。王苹等研究結果表明,茶油可降低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及TXB2/6—Keto—PGF1α比值,並使血小板膜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增高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減少。陳梅芳等實驗結果顯示,茶油具有明顯的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周斌等研究結果顯示,茶油能明顯改善梗阻性黃疸大鼠營養狀況,降低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的水平,增強肝細胞線粒體內琥珀酸脫氫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肝細胞線粒體膜、內質網膜和核膜結構的完整性。無論在形態上或功能上茶油對梗阻性黃疸大鼠的肝臟均有保護作用。張兵、周韞珍研究表明,茶油具有一定的抗機體組織內活性氧的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產地環境
騰衝縣隸屬雲南省
保山市,位於東經98°05′—98°46′,北緯24°38′—25°52′之間,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48.075千米,是西南絲綢古道在國內的終點站,自古商貿發達,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極邊第一城”。
雲南省騰衝縣境內的高黎貢山阻擋了東來的暖濕氣流,形成了雨熱同季的氣候;高溫熔煉過的土壤,富含有機質;熔岩過濾後的清泉,格外冷涼清冽。騰衝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多雨,雨熱同季,乾濕分明,四季如春,森林覆蓋率達70.7%,林木綠化率73.3%。獨特的地理氣候,適宜於紅花油茶的生長。
歷史淵源
騰衝紅花油茶花開於冬春,當北方大地還是白雪皚皚,各種生物還在休眠過冬的時候,騰衝紅花油茶花迎寒盛開。明代文學家
楊慎(1488年—1559年)撰《
滇程記》詩云:“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花開時節,騰衝人邀約親朋,擔壺上山,賞花濁酒,享受風雅,茶花節應運而生,成為了騰衝人民休閒娛樂的盛大節日。
有關騰衝紅花油茶油的記載較少,明代
鄧渼(1550年前後)在《茶花百詠》序中說:“因考唐人以前,此花獨不經題詠,以僻遠故不通中土,遂使奇姿艷質淪落無聞……”。意思是說騰衝遠離中原,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因而沒有人知道騰衝紅花油茶。記載騰衝紅花油茶油的最早文獻見於
王象晉(1561年—1653年)編撰的《二如亭群芳譜》,該書記述“……又有一種能開花結實可榨油者,名曰茶籽樹,有家茶籽、野茶籽二種。家茶者實大如桃,野茶者實小如梅。每實皆有粒核,其油為素食之佳者。”
抗日戰爭期間,騰衝紅花油茶油是騰衝軍民的救命油。當時,日寇實行堅壁清野戰略,藏在山上的騰衝軍民,物資匱乏,生存困難。幸好山上有騰衝紅花油茶,民眾將騰衝紅花油茶籽熬製成油,供山上的軍民食用,用騰衝紅花油茶油給受傷的戰士治療傷口,從而戰勝了敵人的封鎖,協助中國遠征軍收復了騰衝。
2010年,國家油茶科學中心騰衝紅花油茶實驗站成立。
2011年,由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質監局和保山市林業局起草的《騰衝紅花油茶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正式實施,這是中國第一個紅花油茶地方標準。
生產情況
2009年,騰衝縣有油茶林面積約10萬畝,其中掛果面積約7萬餘畝,年產鮮果22000噸,鮮茶籽5280噸,乾茶籽約2640噸,茶油792噸,產值9504萬元。
2012年,騰衝縣油茶栽培面積達到5.2萬公頃,油茶加工企業和作坊達到20多戶,生產出了精煉油、精油、精油食用膠囊、調和油等產品,銷往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4年,騰衝縣紅花油茶種植已達62.1萬畝。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騰衝紅花油茶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騰衝紅花油茶油產地範圍為雲南省騰衝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滇山茶。
二、立地條件
海拔1500米至2600米,坡度≤30°。土壤為疏鬆的棕壤、黃棕壤、黃壤、火山灰土等,有機質含量≥1.0%,土壤pH值5.5至7.0。
三、栽培管理
1.種苗繁育:無性繁殖。
2.栽植:6月至7月,每畝栽植50株至110株。
3.管理:盛果期每年除草鬆土一次。合理修剪,採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方法改造劣株。
4.施肥:每年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00千克。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實自然開裂後採收,7天內完成。
五、果實處理
處理流程:攤曬→脫皮→去雜→乾燥→分級→包裝→入庫。
六、工藝流程
油茶籽→壓榨→鹼煉→脫水→脫色→脫臭→過濾→成品。
七、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清亮透明,具有本品固有的氣味和滋味。
2.理化指標:亞油酸含量8%至14%,亞麻酸含量0.7%至1.8%,角鯊烯含量≥130微克/克,谷甾醇含量≥0.18毫克/克。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騰衝紅花油茶油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雲南省騰衝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騰衝紅花油茶油的檢測機構由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
關於騰衝紅花油茶油的由來,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大陸從山朝雲寺有師徒二人,徒弟是師傅從小帶大的棄嬰。師徒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深厚。隨著師傅的年齡越來越大,逐漸疾病纏身,先是雙腳浮腫,繼而發展到全身,臥床不起。徒弟尋醫問藥,悉心照料,卻不見好轉。一個鄉村郎中告訴徒弟,師傅的病是素食之人老年通病,還沒有過治癒的先例。徒弟不相信師傅的病醫治不好,除了繼續尋醫問藥,照顧師傅飲食起居外,其餘時間都跪在觀音殿,祈求禱告,希望菩薩顯靈,治好師父的病,日復一日,膝蓋都跪爛了。徒弟的誠信感動了觀音菩薩,與徒弟在夢中相見,贈予徒弟一罐油,兩顆種子,告訴徒弟油是紅花油茶油,種子是紅花油茶種子,讓徒弟每日用紅花油茶油給做菜給師傅吃,泡茶給師傅喝。徒弟照做了,半個月過後,奇蹟出現了,師傅身上的浮腫逐漸消退,不到一月,居然痊癒。師徒二人,將兩顆紅花油茶種子種在大陸從山下,結果後採種後擴大種植,首先在寺觀廟宇發展,然後逐漸發展到民間。相傳騰衝雲華、和睦的古油茶林,就是這師徒二人親手種植的,而騰衝所有的古寺周圍,或多或少都有了紅花油茶油茶樹,騰衝紅花油茶油成了騰衝僧侶和民眾的主要食用油。
文化習俗
騰衝紅花油茶有抱子懷胎現象,即在當年果實還未成熟的時候,來年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在收穫的時候,不能用力敲打,只能輕輕的採摘,最大限度的保護好已經分化的花芽,才能保證次年的產量。諺語:“抱子懷胎、不打宜摘、年年籽來”生動形象的說明了騰衝紅花油茶的這一特性。為了確保茶籽充分成熟,避免互相偷盜,鄉間形成了農曆八月十六以後收果的習俗。收回的茶果,在搭好的竹架上攤曬脫殼,檢出種籽曬乾,裝入麻袋貯藏,等待上榨。
民間諺語云:“油榨響,迎新娘”,意思是榨了紅花油茶油,賣到錢,才能娶媳婦。在舊社會,大戶人家壟斷了大部分油茶林,榨油工具只有大戶人家才有,小戶人家收了少量茶籽也只能出錢請大戶人家幫榨或者將茶籽賣給大戶人家。紅花油茶籽長時間存放後出油率和品質都會降低,大家急著將茶籽榨油或出售。貪心的大戶人家乘機抬高榨油價格,壓低茶籽收購價格,窮人家茶籽豐收了,收入仍然不高,自己仍然娶不起新娘,只能是幫富人迎親。
解放後,人民成了油茶林的主人,騰衝紅花油茶油成了山區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在雲華等騰衝紅花油茶油的主產區,民眾可以用油茶籽抵交國家徵收的“公餘糧”。每個生產隊都有了榨油坊,大家可以輪流到油坊榨油。開榨之前,要舉行開榨儀式,就是祭榨神。第一榨油的材料準備好後,在油坊的一邊擺起香案,貢上三牲紙錢,全村的男丁在主祭的帶領下跪拜,主祭禱告完畢後高聲命令“開榨——”,加力的號子聲立即響起,金黃的騰衝紅花油茶油慢慢被擠壓出來,流到油瓮里。農民留夠自用的油,將剩餘的拿到集上出售,換成錢。有了錢,有了糧油,娶親嫁女開始;馬哥頭之間則開始互贈茶油,預祝來年騾馬膘肥體壯,生意興隆。油枯成了大姑娘小媳婦洗手、洗餐具、洗澡的寶貝,茶油成了她們最愛的美容護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