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米線是雲南的特色小吃,小鍋米線則是昆明人最喜歡的米線烹飪方法。
主要特點是,米線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鍋煮沸,裡面加入的都是鮮肉,給米線增添鮮和香。
米線是經過用大米發酵,磨漿,澄濾,
蒸粉,壓制,漂洗等工序製作而成的。雲南的小鍋米線和
過橋米線最具地方特色。
小鍋米線的製作:錚亮的銅鍋用水洗過之後,放在大火上,加入高湯,先放韭菜煮一下,再放入酸漿米線(酸漿米線比干漿米線更加入味);把肥瘦均勻的碎肉放進鍋邊用勺搗開,再加入放鹽巴、鹹醬油、味素、水醃菜等,最後在加入鮮嫩的豌豆尖,澆上麻辣紅油,就可以上桌了。
做法
主料
輔料
雞腿2個
豬肉1塊
娃娃菜1把
生菜1把
酸黃瓜1根
酸菜1大勺
蒜苔1把
豬大骨頭1大塊
調料
食鹽1小勺
醬油1小勺
雞精1小勺
蔥1根
花椒1小把
豆瓣醬1勺
植物油1湯勺
鮮花椒1小把
芝麻油1小勺
香菜1根
1.豬大骨一份洗淨備用;準備泡椒黃瓜和酸菜備用
2.將洗淨的豬大骨放入鍋內,加入足量的水;加蓋煮2個小時以上,取大骨湯備用
3.雞腿剁小塊;炒鍋放火上,放入適量食用油,下入花椒和青花椒炒出香味
4.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放入雞丁翻炒
5.翻炒雞丁入味後,加入醬油和生薑汁;加入適量的水
6.加鍋蓋後燜煮;至湯汁濃肉爛入味後,關火,加入適量雞精調味備用
7.豬肉剁碎末備用;香菜和蒜苔切碎備用
8.酸黃瓜切片備用;取小鍋,放入肉末、酸黃瓜和酸菜
9.加入煮好的大骨湯;煮開湯後,放入生菜、娃娃菜燙熟
10.另取一鍋加入清水燒開;放入提前泡好的米線煮軟即可
11.將煮好的米線放入煮湯的砂鍋內;加入雞肉醬湯汁調拌均勻
12.放入切碎的蒜薹和香菜;最後澆上雞肉醬,即可成就一鍋美味米線
材料:
米線、肉餡、酸醃菜、豆芽、豌豆苗(這裡用的是通菜嫩葉)、韭菜、香菜、香蔥、大蒜、生薑、排骨湯
做法:
1、韭菜擇洗乾淨,切成3cm長的段;豌豆尖洗淨切成3cm長的段;酸醃菜洗淨切成1cm長的小段、生薑、大蒜、香蔥、香菜切碎備用。
2、小鍋置於灶上,加入排骨高湯,大火煮滾,放入豬肉餡、姜蒜末,用筷子將肉末撥散開,然後依次調入白鬍椒粉、鹽、老抽。
3、然後再依次放入水醃菜末、米線,待沸後下韭菜段,豌豆尖,豆芽,等湯再開.起鍋前淋入辣椒油.倒入湯碗中點綴上蔥花和香菜就好了.
營養價值
最先把
玉溪小鍋米線傳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營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困,母親到昆明織布為生,改嫁一個四川賣餃擔擔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餃擔擔的謀生手藝傳給他。繼父死後,翟永安便沿街挑賣餃擔擔。20世紀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鍋煮品的製作方法用上,傳到昆明,並不斷加以改進。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經營。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鍋煮品店,以翟永安為最突出。
“看不見的戰線,打不盡的毛線,吃不完的米線。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謠。
看不見的戰線,是一部八十年代從朝鮮進口的電影。八十年代初,人們的文化生活還比較單調,因此,如此的“進口大片”就被反反覆覆看了“N”遍。打不盡的毛線是指,昆明八十年代的生活場景的寫真之一。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眾多昆明女同胞,不管春夏秋冬,不分晝夜地織毛衣,籍此消磨實在是太悠閒的時光或是為
親人、
戀人、熟人展示自己心靈手巧,或是積累些
街坊婆姨們的談資。這首民謠表現了雲南人對米線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