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對外交流,設施建設,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識,文化傳統,學校領導,校董事會,黨政領導,歷屆領導,知名校友,院士,政界,學界,商界,其他,
歷史沿革
1919年,雲南省議員大會審議通過
龔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籌辦大學請願書”。時任雲南督軍兼省長的
唐繼堯於9月以雲南督軍公署、省長公署之名告知省議會,表示“大學之設,必期於成。”
1922年11月,籌備處投票決定校領導人員,
唐繼堯和
王九齡當選名譽校長,董澤為校長。
1923年4月20日,正式開學 ,設有預科、本科、附中。
1932年,雲南省立師範學院併入,設有文學院(政治經濟、法律系),工學院(土木、礦冶系),教育學院。
1934年9月,改稱省立雲南大學。
1937年,
熊慶來受聘出任雲南大學校長,設有文理學院(文學院、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工學院、理科學系)和醫學專修科。
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成為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
綜合性大學之一。
1946年,被英國《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列為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 ,設有5個學院、18個系、3個專修科、3個研究室。
1951~1958年,全國院系調整,學校僅設文理兩科,共6個系。
1958年8月,學校由教育部下放雲南省政府管理。
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被教育部列為88所
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81年11月26日,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11月,正式成為國家“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61所大學之一。
1998年8月27日, “雲大科技”股票上市,雲南大學成為全國高校中第八家擁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
2001年6月,雲南大學“211工程”、“九五”建設順利通過驗收。
2001年8月,復旦大學與雲南大學簽訂對口支援共建協定。
2001年12月,首批獲準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4年3月11日,教育部與雲南省共建的雲南大學,學校成為
省部共建大學。
2006年,學校接受教育部專家組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共19項二級指標全部評定為A,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學校。
2016年,被列入國家“
一省一校”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2018年,入選教育部14所“部省合建”大學之一。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8年12月,牽頭成立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秘書處常設雲南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據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個27個學院、23個研究機構、1個公共課教學部,1個附屬醫院,設有研究生院。
| | |
| | |
| | |
| | |
| |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 |
| | |
| | |
| 雲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
| 雲南大學文學院 | |
| | |
| | |
| | 雲南大學現代分析測試中心 |
雲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 | | 雲南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 |
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 | | |
雲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 | 雲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 雲南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實驗室 |
雲南大學能源研究院 | 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 | 雲南大學深時陸地生態研究所 |
雲南大學東陸書院 | | |
雲南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 | | |
學科建設
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雲南大學評估成績進入全國前60名,30個學科進入榜單,有A+檔學科1個、A-檔學科1個、B+檔學科2個、B檔學科7個、B-檔學科5個、C+檔學科6個、C檔學科3個、C-檔學科5個,全國前30%的學科11個、前50%的學科達22個;雲南大學民族學學科並列全國第1、生態學學科並列全國第6、政治學學科並列全國第8、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並列全國第8、生物學學科並列全國第17、中國史學科並列全國第17、理論經濟學學科並列全國第19。
2018年7月26日,教育部第一輪全國高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雲南大學評估成績位列全國第55名,3個學科進入榜單,有B檔學科1個(全國前25%~35%)、B-檔學科1個(全國前35%~45%)、C+檔學科1個(全國前45%~55%)。
學科名稱 | 民族學 | 生態學 | 政治學 | 生物學 | 中國史 | 理論經濟學 |
---|
全國排名 | 1 | 6 | 8 | 17 | 17 | 19 |
評估結果 | 學科數量 | 學科名稱 |
---|
A+ | 1 | |
A- | 1 | |
B+ | 2 | 生物學、政治學 |
B | 7 | 理論經濟學、化學、中國史、統計學、數學、工商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B- | 5 | 法學、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
C+ | 6 | 社會學、世界史、物理學、系統科學、公共管理、信息與通信工程 |
C | 3 | 哲學、套用經濟學、教育學 |
C- | 5 | 地理學、新聞傳播學、外國語言文學、藝術學理論、美術學 |
評估結果 | 全國排名 | 學科數量 | 學科名稱 |
---|
B | 全國前25%~35% | 1 | (1251) 工商管理 |
B- | 全國前35%~45% | 1 | (0351) 法律 |
C+ | 全國前45%~55% | 1 | (1252) 公共管理 |
進入榜單學科總數 | 3 | 學科成績全國排名 | 55 |
據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本科專業94個,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2個省級重點學科。有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14個博士後流動站,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民族學、生態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民族學、生態學、專門史、微生物學。
●省級重點學科
生態學、民族學、中國民族史、機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國經濟史、工商管理、植物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基礎數學、材料物理與化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關係、民族法學、有機化學、思想政治教育、遺傳學、旅遊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微生物學、化學、專門史、理論經濟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文藝學、公共管理、理論物理、氣象學、系統分析與集成、生物學、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管理、物理化學、民族文化學、政治學、金融學。
●省院省校重點學科
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管理、物理化學、民族文化學、政治學、金融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生物學、民族學、歷史學、數學、理論經濟學和工商管理、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生態學、統計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民族學、生物學、理論經濟學、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國史、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地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大氣科學、公共管理、社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哲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地球物理學,系統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軟體工程,藝術學理論,美術學,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藥學、天文學、地質學、網路空間安全。
師資力量
據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雲南大學現有教職員工2956人,具有正高職稱436人,具有副高職稱832人。目前,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1083人,碩士984人。學校現有院士7人(含特聘、雙聘、外籍),國家“千人計畫”創新項目入選者3人,國家“千人計畫”青年項目入選者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4人,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人,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4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14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5人,“雲嶺學者”13人,“雲嶺教學名師”4人,“第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進計畫入選者13人,雲南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畫入選者14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人才114人,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省“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對象31人,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20人,雲南省教學名師25人,雲南省高等學校名師工作室20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1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省級創新團隊12個,雲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7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15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Gehan Amaratunga(英國)
●歐洲科學院院士、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
Francois Maria L. Peeters(比利時)
●國家級教學團隊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基礎平台課程研究型教學團隊、巨觀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化學實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
基礎化學實驗課程及教學平台建設團隊、旅遊管理特色專業教學團隊、CDIO軟體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新聞傳播專業教學團隊。
●教育部創新團隊
天然產物及類天然產物合成創新團隊。
●雲南省創新團隊
微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創新團隊,放線菌資源與利用省創新團隊,生物活性分子設計、合成與發現省創新團隊,國際河流研究省創新團隊,天體物理和宇宙線省創新團隊,體外診斷技術及套用研究省創新團隊、高原山地退化環境與生態修復省創新團隊、人類複雜疾病基因研究省創新團隊。
●雲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統計物理與複雜系統科技創新團隊、非線性分析和最佳化科技創新團隊。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西部發展與社會轉型研究團隊、雲南省民族政治與邊疆治理研究團隊、雲南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田野調查與民族志研究團隊、民族文化產業研究團隊、雲南農村綜合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團隊、中國西南民族的由來與發展研究團隊、雲南對外開放與周邊安全研究團隊、當代緬甸與滇緬關係研究團隊、能源安全研究團隊、雲南旅遊產業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團隊、雲南城鎮化與多民族地區社會轉型研究團隊。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5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特色專業12個,國家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3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項目3項,國家級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以及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國家級特色專業
環境科學、
化學、公共事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生態學、新聞學、網路工程、旅遊管理。
●省級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經濟學、數理基礎科學、信息安全、英語、民族學、金融學、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學、製藥工程。
●國家精品課程
公共事業管理概論、普通生態學、人文科學概論、民族政治學、動物生物學、微型半微型有機化學實驗、旅遊經濟學、人類生態學、生態旅遊、軟體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
中國民族史、植物生物學、微型半微型有機化學實驗、資料庫技術與套用、普通生態學、動物生物學、人文科學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民族政治學、軟體工程、旅遊學概論、遺傳學、有機化學、信號與系統、數學分析、旅遊經濟學、中國儒學導論、食品化學、套用電視學、人類生態學、動力氣象學、生態旅遊、計算機網路原理、公共組織財務管理、
大學體育、語言學概論、傳播學引論、細胞生物學、管理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概論、科技檔案管理學、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概論。
離散數學、管理溝通、材料化學、網路協定工程。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光纖通信原理及套用、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 、基於Java的XML技術運用。
●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高級J2EE套用開發。
●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
軟體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軟體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地球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公共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數字城市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CDIO的國際化、工程化軟體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自然資源化學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服務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經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社會工作專業為基礎的社會福利與公共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族民間造型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複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學成果
學校學生在第十二屆“挑戰杯”競賽中獲多項獎勵獲3項全國二等獎、2項全國三等獎,在雲南省大學生職業生涯導航設計大賽中獲金獎,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結構競賽中最終獲得二等獎,在首屆中國MPAcc案例大賽中獲得西南賽區冠軍,在2014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對外交流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雲南大學先後與
美、
英、
俄、
日、
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層次的交流關係,派出了200餘人赴國(境)外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成功舉辦十餘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2011年,舉辦了首屆“回儒文明對話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舉辦了緬甸農業發展與中緬農業合作研討會和中美陸生熱泉生命合作研究雙邊研討會。2014年,舉辦了“昆明英國周”當代文學學術研討會。
2019年,雲南大學與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合作舉辦環境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設施建設
學校已建成或正在建設一批項目有科學館、附中教學樓、校醫院、伍馬瑤人類學博物館、體育館、MBA培訓大樓、軟體學院等。學校呈貢校區一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
雲南大學圖書館由呈貢校區圖書館和東陸校區圖書館兩部分組成,總面積75375平方米,其中呈貢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58000平方米,東陸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17375平方米。截至2014年12月,學校總藏書量3008610冊(其中圖書館藏書2766592冊;資料室藏書242018冊),170170冊古籍線裝書及2000餘種民國時期報刊為珍藏。另有電子圖書841130冊,中外文資料庫100餘個。
校園網採用扁平化的二層架構模式,強核心、弱接入,核心層提供集中的業務控制和管理,接入層提供用戶接入和VLAN隔離等基本功能。主幹網為三個核心路由器組成的10GE環形主幹,樓棟匯聚通過10GE或1GE雙鏈路上聯核心層,實現鏈路冗餘。各學院及單位的教學實驗等特殊套用的區域網路通過MPLS VPN跨主幹、跨校區實現互聯。
社會評價
2009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雲南大學排名在亞洲第151位,在中國大陸大學中並列第23位。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87位,在大陸地區列第55位。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雲南大學數學學科位居全球前200名。
2013年6月11日,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論文2013亞洲最佳大學排行榜中,雲南大學排名第185位,再次進入亞洲200強。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4個省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5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項目3項,國家級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以及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1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國家科學決策諮詢研究中心,1個“中非智庫10+10合作夥伴計畫”中非結對學術機構,1個省級研究中心,7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類別 | 名稱 |
---|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 | |
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 | 光電子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 | |
微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實驗室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個) | 教育部微生物資源開放研究重點實驗室 |
雲南省工業微生物發酵工程重點實驗室 |
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
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
雲南省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 |
雲南省天然產物轉化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
雲南省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
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 | |
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 | |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 | 雲南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 |
周邊地區安全與區域合作研究基地 |
雲南民族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 |
滇學研究基地 |
科研成果
據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主持國家“973計畫”項目2項、“863計畫”項目4項、國家水專項重大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10項。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多項國家級大獎。有10篇論文發表於世界著名學術刊物《Nature》、《Science》。學校主辦有《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文、理科版等學術刊物,其中,《思想戰線》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的十一種期刊之一。
2012年至2016年6月,
雲南大學總計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3項,其中2012年28項、2013年20項、2014年28項、2015年32項、2016年35項。
學術資源
雲南大學圖書館由校本部圖書館和呈貢校區圖書館兩部分組成,總面積75375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圖書館建築面積17375平方米,呈貢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58000平方米。截止2014年12月,學校總藏書量為3008610冊(其中圖書館藏書2766592冊;資料室藏書242018冊),生均圖書總量和生均年進新書均達到和超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標準。藏書以生物生態學、歷史學、民族學及地方民族文獻為收藏重點和收藏特色,170170冊古籍線裝書及2000餘種民國時期報刊為珍藏。另有電子圖書841130冊,中文資料庫35個,外文資料庫54個。
學校主辦有《
思想戰線》、《
雲南大學學報》文、理科版等學術刊物,其中,《思想戰線》首批入選教育部高校社會科學十一種名刊。
《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雲南省教育廳主管、雲南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於1938年創刊。在創刊號上,刊載有世界著名數學家陳省身、中國物理學家趙忠堯和知名教授、化學家趙雁來等的論文。本刊現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反映雲南大學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單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主要發表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套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新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簡報、學術動態等。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雲南大學主辦的期刊,曾用刊名《雲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刊被《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錄,
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曾榮獲全國社科學報百強; 民族地區"十佳"學報、第四屆雲南省"優秀期刊獎"等榮譽。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由
中國期刊網、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
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台灣思博網(CEPS)等全文收錄,曾榮獲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內容質量獎、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內容編輯質量獎等榮譽。
《思想戰線》
《思想戰線》於1975年創刊,由雲南大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雙月期刊。入選《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全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獎、“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以及“全國百強學報”、“全國雙十佳學報”等獎項,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的11種期刊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列為重要上架期刊。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雲南大學校徽如右圖所示: 釋義:雲南大學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環形帶書以“雲南大學”的中英文字樣和建校時間,雲大中文標準字型為毛體,內圓正中是“ 會澤院”線描圖案,該圖像標誌下方是“1923”字樣,代表學校最初創建年份。 會澤院線描圖案——因會澤院乃雲大標誌性建築,幾與雲大同齡(東陸大學開學之日即會澤院奠基之時),故最可象徵雲大。會澤院線描圖案中之梯級,長條為“十”,短條為“一”,以九長條為“九十”,五短條為“五”,點明“九五”之數。整個圖案為海藍色,寄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 |
資料來源: |
學校的校旗:海水藍的長方形旗幟,長寬比例為3:2,中央印有白色校名(毛體),左上角配有校標。
文化傳統
自尊、致知、正義、力行
自尊:志學而立,健以自強。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萬變,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躓。致知:子與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師。
正義:履蹈正誼,罔涉回邪。耿介撥俗,盡掃浮誇。廉隅外礪,詩書內華。不折不撓,凜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知行合一,允矣名言。莊敬曰強,同撐大廈,願持此言,質諸天下。
這八字校訓,“自尊”謂心態,“致知”求學,“正義”談道德,“力行”求實踐。
《雲南大學校歌》 作詞: 熊慶來作曲: 趙元任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淼淼,萬山為襟。 卓哉吾校,其與同高深。 北極低懸赤道近, 節候宜物復宜人。 四時讀書好, 探研境界更無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 |
資料來源:備註:1938年,雲南大學改為國立,熊慶來為此寫下了校歌。 |
會澤百家,至公天下。
會澤百家意指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百家爭鳴、融合創新;
至公天下,意在以天下為公,求“公在天下”。
學校領導
校董事會
姓名 | 職務 |
---|
| 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伍馬瑤 | 副董事長 |
| 副董事長 |
| 執行副董事長 |
| 執行副董事長 |
黨政領導
姓名 | 職務 |
---|
| 名譽校長 |
| 黨委書記 |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 副校長 |
李晨陽 | 副校長 |
| 副校長、黨委常委 |
| 副校長、黨委常委 |
| 副校長、黨委常委 |
| 副校長、黨委常委 |
| 副校長 |
歷屆領導
姓 名 | 職 務 | 任職時間 |
---|
楊叔修 | 校支部書記 | 1952.4~1952.10 |
| 校支部書記 | 1952.10~1953.3 |
| 校支部書記 | 1953.3~1953.5 |
| 總支書記 | 1953.5~1955.6 |
| 黨委書記 | 1956.3~1960.1 |
| 黨委第一書記 | 1960.1~1962.10 |
| 黨委書記 | 1962.10~1964.12 |
| 黨委書記 | 1964.12~1977 |
| 黨委書記 | 1978.1~1979.9 |
| 黨委書記 | 1980.11~1982.6 |
| 黨委書記 | 1983.10~1987.2 |
| 黨委書記 | 1987.2~1990.3 |
| 黨委書記 | 1990.3~1996.6 |
| 黨委書記 | 1996.6~2004.9 |
| 黨委書記 | 2004.9~2007.12 |
| 黨委書記 | 2007.12至今 |
楊林 | 黨委書記 | ~2019.4 |
林文勛 | 黨委書記 | 2019.4~ |
姓名 | 任職時間 |
---|
| 1922年~1930年 |
| 1930年~1932年 |
| 1932年~1937年 |
| 1937年~1949年 |
| 1950年1月~1951年10月 |
| 1951年10月~1957年5月 |
| 1957年5月~1960年 |
| 1960年~1964年12月 |
| 1964年12月~1977年 |
| 1978年1月~1979年9月 |
| 1980年11月~1983年10月 |
| 1983年10月~1992年7月 |
| 1992年7月~1996年7月 |
| 1996年7月~2001年2月 |
| 2001年2月~2007年12月 |
| 2007年12月~2013年1月 |
| 2013年4月~2019年4月 |
知名校友
院士
政界
學界
商界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