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陸大學

東陸大學

東陸大學於1922年12月8日由時任雲南省省長唐繼堯創辦,時名私立東陸大學,系我國西南邊疆地區第一所綜合性正規私立大學。唐繼堯為名譽校長,董澤為校長。1923年4月20日,東陸大學會澤院奠基並舉行開學典禮。現雲南大學等高校為東陸大學重要繼承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陸大學
  • 外文名:East Continent University
  • 成就:第一所綜合性正規私立大學
  • 名譽校長:唐繼堯
  • 校長:董澤
  • 創辦時間:1922年12月8日
  • 全國排名雲南大學64位;昆明理工大學72位
歷史沿革,學校文化,宗旨,校訓,校長,名人淵源,與唐繼堯,與董澤,與熊慶來,

歷史沿革

1919年,省議員大會審議通過龔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籌辦大學民國時期的東陸大學校門請願書”。時任雲南督軍兼省長的唐繼堯於9月以雲南督軍公署、省長公署之名告知省議會,表示“大學之設,必期於成。”
1922年11月,籌備處投票決定校領導人員,唐繼堯和王九齡當選名譽校長,董澤為校長。
1922年12月8日,私立東陸大學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開學 ,設有預科、本科、附中。
1930年更名為“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1938年升格為“國立東陸大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東陸大學”基礎上建設了新的“雲南大學”。
1927年中華教育基金會董事會在《視察東陸大學報告》中,對其辦學成效有較高評價:“就同類機關如上海南洋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天津南開大學等比較之,該大學所有以往成績與效率居優勝地位,以時間之速,與辦理之認真,至有今日所知之效果,可謂難能可貴矣。”

學校文化

宗旨

發揚東亞文化、研究西歐學術、俾中西真理融會貫通,造就專門人材。

校訓

唐繼堯為東陸大學作校訓四,如下:
東陸大學
自尊:志學而立,健以自強。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萬變,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勿躓。
致知:子與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吾師。
正義:履蹈正誼,罔涉回邪。耿介撥俗,盡掃浮誇。廉隅外礪,詩書內華。不撓不折,凜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知行合一,允矣名言。莊敬日強,同撐大廈,願持此言,質諸天下。
這八字校訓,“自尊”謂心態,“致知”求學,“正義”談道德,“力行”求實踐。其下的四首四言詩,系唐氏之注也。

校長

名譽校長:唐繼堯王九齡

名人淵源

與唐繼堯

“東陸”乃取自唐繼堯“東大陸主人”之號。
先生教育情節:
唐繼堯生逢清末(1883年8月),國家衰敗,帝國主義肆意欺辱。面對殘破的國家,他深深感到祖國的危機,赴日留學時,他毅然放棄了父親指定的工科的選擇,考慮到中國“工業緩不濟急,不如學陸軍,異日庶可為國家效用。”到達日本不久,他就在一顆水晶圖章上刻上了“東大陸主人”的字樣。並於1905年夏所做《偶成》一詩表達了他的宏偉抱負:
莫對青天喚奈何,掃開憂憤且狂歌;
壯心百鍊鋤群醜,安排黃種舊山河;
澄清事業尋常舉,歐亞風雲亦太和。
在《會澤筆記》中,唐氏更是袒露心懷,“甲午、庚子之役,我民族慘遭異族屠戮;日俄戰起,東北父老無辜受其蹂躪,皆我之父兄子弟也,此仇不雪,則我罪不恕,天之生我,寧無意乎?”“不速使中國富強,凌駕歐美,俯視列強,枉為廿世紀之中國男兒,生何如死。”憂國憂民之心,強烈的民族情節,遠大的抱負,使其於1905年秋加入同盟會,立志推翻腐朽的滿清政府,光復振興中華,並進而實現其“東大陸主人”之宏偉理想。
先生辦學原因:
唐繼堯1923年東陸大學開學典禮的致訓詞中陳述了自己創辦大學的原因:
一,國家不幸,大亂迭興,靖護諸役,數次起兵,以‘正義’、‘人道’相號召,即欲以此糾正人心,治國平亂,不料結果均無甚美滿。於是憬然於國家之敗壞,由於無多數優秀人材奮鬥其間,致正義無由伸展,民治無由發達。迨民八年,軍事收束後,乃覺悟培養人才之不可緩。
二,歐戰以還,思潮勃興,至理名言,闡發無遺。各處環境不同,主張亦固之有異,適此者,未必盡適於彼。研究所得雖多,但取材能力殊弱,削足適履,致舊文化無由發揚。擬以固有文化精神,吸收新文化,成一折中適於國情者,非謀建設一最高學府以研究之不可。
三,廢督後實行民治政治,如實業、教育、交通及一切庶政,在需要專門人材,方克有濟。此項專門人才,更非由大學以造成不可。
四,本省無相當之學校以升學,如中學畢業後,多數輟學,欲向省外國外謀升學,又苦於交通經濟之種種障礙。今設此大學,向上頗便,人才易出。
先生辦學理念:
唐繼堯認為大學應該以開放於世界,而不能僅僅局限於滇省、局限於亞洲,應該走向世界,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學術研究之路。他認為“東陸大學者,東亞人之大學,非滇一省之大學。”“東陸大學之成立其所負文化上之使命不限於雲南一省,將進而謀西南諸省文化之均衡與向上,以與中原齊軀,而同歐美爭衡。”在他看來教育的本質在於德育,只有德育搞好了,才能搞好教育,才能作好研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材,“心田不打掃乾淨,雖施以良好教育,亦無益也。”而要做到這一點,不獨在於學生, “教授不獨在學術,更應注重培養學生之精神。” 1923年《東陸校刊》出版,唐繼堯為之序,再次強調辦大學之重要,認為讀大學做學問者,強調要“求實學,戒虛聲”,同時再次表達對教育之宏大昌明之願望,“願斯校發揚踔厲,磨練精神,正學昌明,終始勿隳,使東亞大陸,文學觀摩,遠放異彩。”

與董澤

董澤(1888-1972年),字雨蒼,雲南省雲龍縣人,他曾攻讀日本東京同文書院,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12年,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及教育,1915年回國參加護國起義,擔任護國軍司令部秘書及駐港聯絡總辦,1917年初重赴美國完成學業。1920年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擔任過雲南省教育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及富滇銀行總辦、私立東大校長等職。董澤深受美國教育思想影響,創辦私立東大時,仿效歐美高等教育和培養人才的模式,以及根據云南地方建設發展需要,提出辦學理念,對學校發展建設具有一定影響。
董澤主校8年,稟校訓、行校紀,承先古文明,借歐美科技進步、學術民主,對國民教育的發展頗有建樹。

與熊慶來

全國著名數字家、教育家熊慶來先生自1937年8月任“省立雲南大學”校長,一再呼籲政府當局和社會各界“教育學術為百年大計,應予大力扶植,尤其要重視邊疆的高等教育事業”,主張全國高等教育“應全面考慮.合理布局,均衡發展,不宜畸輕畸重”。在雲南省主席龍雲的支持下,他努力爭取把當時尚屬省立的雲南大學改為國立雲南大學,以國家力量促其發展;1938年7月1日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通過“省立雲南大學”改為“國立雲南大學”,熊慶來任校長,經費定為國幣50萬元。除保留原有文法、理、工、醫、農學院外又添設了鐵道管理系、蠶桑、採礦等專修科,使雲南大學能沿著“從雲南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資源豐富的優勢加以研究,以期尉為西南學術重心”這一辦學方向,不斷發展,不斷提高,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