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縣

祥雲縣

祥雲縣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它位於雲南省中部偏西,東與大姚姚安南華三縣交界,南和彌渡縣相連,西與大理市接壤,北和賓川縣毗鄰。祥雲是雲南開發較早、經濟發展較好的縣份之一,曾經長期為滇西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雲南省名源自歷史上設於祥雲的雲南縣,故此祥雲有“彩雲之鄉”及“雲南之源”的譽稱。

祥雲縣是滇西交通咽喉,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經之地,是大理州的東大門,距昆明僅282公里,至大理機場48公里。祥雲縣國土面積2425平方公里,轄8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2012年末祥雲縣人口為47.42萬人。

2018年9月29日,祥雲縣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祥雲縣
  • 外文名稱:Xiangyun County
  • 別名:雲南驛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雲南省大理州
  • 下轄地區:8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祥城鎮
  • 電話區號:0872
  • 郵政區碼:6721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中部偏西
  • 面積:2498平方千米
  • 人口:47.98萬(2016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水目山、雲南驛、清華洞等
  • 火車站祥雲站、祥雲西站
  • 車牌代碼:雲L
  • 行政代碼:5329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地貌,水文,自然資源,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衛生,文化,交通,旅遊,祥雲古城,洱海衛城景區,水目山景區,青海湖,當地特產,長壽果,葉包鹵腐,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1962年,在清華洞發現新石器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錛陶器、炭屑。這些文物足以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歷史。
祥雲縣地圖祥雲縣地圖
1964年,祥雲大波那發現戰國銅棺墓。出土了100餘件青銅器。有青銅六畜、銅質房模型、銅鋤、銅錛、銅打緯刀等。銅質房模型、六畜及生產工具的出現,證明了戰國時期這裡的先民就是定居的農耕民族。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發動巴、的軍隊擊滅了滇東北的勞浸、靡莫,滇王投降。漢武帝在今大理地區設定益州郡。下設葉榆(大理)、雲南(祥雲)等28縣。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因此該地取名為雲南縣。縣城駐地設在今雲南驛鎮。
東漢永平十二年(69)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今保山),雲南縣歸屬永昌郡。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寧越嶲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郡治設今雲南驛,與縣同治。郡轄雲南(今祥雲彌渡)、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棟(今大姚南部及姚安)、姑復(今華坪)、遂久(今永勝、麗江)、邪龍(今巍山、漾濞、南澗)、葉榆(今大理、劍川、洱源、鶴慶)7縣,隸屬庲降都督府地。
晉初改庲降都地置寧州,雲南郡屬寧州。西晉泰始六年(270),雲南郡領縣增加雲平、永寧兩縣,一共9縣。
祥城夜色祥城夜色
永嘉五年(310)分雲南郡之葉榆縣設東河陽郡。建始年間又分雲南郡之蜻蛉,弄棟2縣歸興寧郡,至此雲南郡領雲南、東姑復、西姑復(遂久縣)、雲平、邪龍5縣。
鹹和八年(333)蜀李雄占據寧州,立建寧國,雲南郡屬建寧國。
建元元年(343),李氏置漢州,雲南郡屬漢州,東晉後期長期紛亂,西南爨氏乘機霸占南中(西南地區),自襲寧州刺史,歷晉末,南、北朝至隋初,襲西晉舊制,雲南郡屬爨西地。
開皇初爨氏降,三年(583)隋廢郡,設南寧都督府,雲南縣隸之。十七年(597)爨氏叛,隋文帝任命史萬歲為行軍總管前去征剿。史萬歲率部經蜻蛉川(今雲南大姚)、弄棟(今雲南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二地均在今雲南下關東南),進入南寧州地區。爨翫依險固守,均被史萬歲擊破。
隋軍行數百里,經過諸葛亮紀功碑,見其背刻銘文:“萬歲以後,超過我的就過此界。”史萬歲令左右將碑倒置,繼續向西挺進,渡西洱河(今雲南洱海),入渠濫川(位於雲南下關東北),轉戰千餘里,破西南羌族30餘部,俘二萬餘人,諸羌大懼,爨翫被迫再度請降。獻明珠寶物,表示願聽約束,並刻石勒銘,讚頌隋朝聖德。史萬歲遣使飛騎上奏,請將爨翫入朝,隋文帝準其所奏。平定爨氏地,縣境未設治,時張樂進求居其地,稱“雲南國詔西二河侯”。唐初置5州領15縣,唐武德四年(621)置西宗州,州治設雲南驛,領宗居(雲南驛)、河西(今普棚)、石塔(縣址不詳)3縣,隸屬南寧總管府。貞觀六年(632)置南寧總管府,更置戎州都督府,西宗州隸之。十一年(637)西宗州去“西”字,稱“宗州”。麟德元年(664)分戎州地置姚州都督府,西宗州屬姚州。武德四年(621)置髳州,領濮水(米甸)、歧星(楚場)、銅山(喬甸)、蜻蛉(大姚)4縣,先後屬南寧總管府,戎州、姚州都督府。武德七年(624)置雲南州,州治設今舊站村西。貞觀三年(629)改匡州,領勃弄(彌渡)、匡川、永平3縣。先後屬南寧州、戎州、姚州。永徽年間置鏡州,州治設今高官鋪,領夷郎、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並6縣,屬戎州。
雲南驛雲南驛
麟德元年(664)置波州,州治設今縣城南外,領縣不清,屬姚州都督府。
天寶九年(750),南詔盡占姚州都督府地,廢唐設定,築雲南城於雲南驛。貞元年間南詔國設雲南節度於雲南城。轄今州西北部與大理東部地區。
元和元年(806)廢雲南節度,以其東北部置弄棟節度,西部(今縣境)置雲南(今下川壩)、品甸(今城川壩)兩賧。兩賧建置經南詔、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五國,歷唐、南北兩朝至宋亡共449年時間。
洱海衛城-祥城鐘鼓樓(明代)洱海衛城-祥城鐘鼓樓(明代)
元憲宗六年(1256),縣境內立品甸千戶所,屬大理下萬戶府。至元十三年(1276)品甸千戶所改為雲南州,隸屬大理路。同時設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於米甸楚場地,屬大理路。明代朱元璋統治中原後,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便派軍隊平定雲南。洪武十五年沐英、蘭玉率師攻克大理,至品甸(祥雲)土官等率眾歸附。改品甸賧為洱海衛,雲南縣城從現雲南驛遷至到現祥雲城。縣衛合一,並建洱海衛城(今祥雲城)。
明洪武十五年(1382)降雲南州為雲南縣,隸大理府之趙州(今鳳儀)。改元置十二關防送千戶所為十二長官司,隸大理府。弘治二年(1489)設你甸(今米甸)、楚場、安南坡(今下莊安南關)3巡檢司,直屬大理府,同時於雲南驛設土驛丞。
崇禎八年(1635)析縣轄楚場裡於米甸設德昌縣
順治十六年(1659)裁德昌縣。
康熙五年(1666)裁你甸、楚場、安南坡3巡檢司和雲南驛土丞。
1913年,全國統一裁府、州,省內置道,雲南縣歸騰越道,也稱迤西道。1918年,因縣名與省同,故改稱祥雲縣。
1929年廢道,縣直屬省。
1932年,全省設12個政務視察區,祥雲屬第四區。
1934年,省政務視察區增加為16個,祥雲改屬第十二區。
1935年視察區減為7個,祥雲又改屬第四。
1938年視察區又恢復為16個,祥雲改屬第十一區。同年,政務視察區演變為行政督察區,全省設13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祥雲屬第八區。1950年祥雲縣屬楚雄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屬大理專員公署。
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雲縣屬大理州至今。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3年祥雲縣面積2498平方千米。轄8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4個居委會、131個行政村。
名稱面積人口所轄居委會和村委會政府駐地
313平方千米
11.00萬人
城南、城東、城西、華嚴、陽光、秀溪、臥龍、平壩、褚家、黃家、王家山、灰窯、箐中、茨坪、紅土坡、周家、新邑、中右所、高牧、禾蕎、羅家、於官、美長、程官、芮家、下、七百、七合、禾大、馬軍、新、象鼻、存德、毛粟坡
府前街
64平方千米
3.50萬人
沙龍、花園、石壁、板橋、謝官、白岩、青海
沙龍街
219平方千米
10.00萬人
前所、左所、小橋、舊站、果城、龍洞、北棚、雲南驛、高官、水口、康倉、妙村、徐情、許家、汪情、棕棚、天馬、九約、蛟起、百長、乾海、石婆、大海、桂花、蘆子、大坡、芹菜
前所街
226平方千米
5.50萬人
下莊、劉營、張泗、江場、魚進、趙營、老張、沐滂、大倉、金旦、水盆、紙房。
下莊街
325平方千米
2.80萬人
折苴么、黑苴、西山、普淜、楊花沖、力必甸、大井、子乍么、子乍苴、易康、楊家屋、石門、格子、雲里廠
普棚
90平方千米
3.80萬人
青坡、松梅、劉廠、大波那、小波那、王家莊、江尾、東甸
大波那街
306平方千米
4.90萬人
大營、檢村、新興苴、新興底、舊邑、茨芭、上赤、大棚、下蓮、新澤、黃聯、溫水
禾甸街
413平方千米
2.80萬人
三家、米甸、克昌、岔溝、大松坪、自羌朗、香么所、黃草哨、楚場、插朗哨
米甸街
153平方千米
1.40萬人
彌長、鹿鳴、羅溪、龍水、桑木、雄里坡、大凹柰
鹿鳴街
316平方千米
1.00萬人
大古者、乾海、新朗、妙姑、新民、餘食朗、外居苴、小莊子
妙姑街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祥雲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縣城祥城鎮東距省會昆明市331公里,西距州府大理市71公里。縣境東與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姚安南華三縣交界,南與彌渡縣相連,西與大理市接壤,北與賓川縣毗鄰。南北最大跨距74.5公里,東西最大跨距62.5公里。

氣候

祥雲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屬北亞熱帶偏北高原季風氣候區,有5個明顯的氣候特點,一是四季變化不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常年平均氣溫14.7℃,1月平均氣溫8.1℃,7月平均氣溫19.7℃;二是冬春恆溫,夏秋多雨,乾濕季分明;三是年降雨量少,年均降雨量810.8毫米,境內西部、北部、東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大於800毫米,東部、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小於700毫米;四是年日照時數長,日照時數為2030.2~2623.9小時,居全省第四位;五是海拔懸殊,氣候垂直分布明顯,水平分布複雜。
祥雲縣祥雲縣

地貌

祥雲縣地處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交界地界,地質構造複雜。中山、河谷、盆地相間排列,地形錯落有致,滇西四大平壩之一的雲南驛壩即位於縣境中部。東北部米甸境內的五頂山海拔3241米,為祥雲縣最高點;南部鹿鳴高峰嶺大河邊海拔1433米,為祥雲縣最低點。
祥雲下川壩(盆地)祥雲下川壩(盆地)
縣境山脈均屬橫斷山系雲嶺余脈,從西部和北部進入縣境,總體呈南北走向,較為破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略成三級階梯狀下降。最高峰為北端的五頂山,海拔3241米;最低點是南端的高峰嶺大河邊,海拔1433米。縣境內共有4個大的山間盆地,1個寬谷地帶和8個山間谷地。

水文

祥雲境內河流分屬長江上游金沙江和元江-紅河兩大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流域的魚泡江及其支流楚場河、格子河,元江流域的鹿窩河。在縣境西部有兩座半封閉性的天然淡水湖:青海湖和蓮花海。
祥雲地處瀾滄江、金沙江分水嶺,紅河的東流源頭之上。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支流32條,箐溝131條。以水系劃分,金沙江流域有河流18條,箐溝105條。元江——紅河流域有河流14條,箐溝26條。
祥雲青海湖祥雲青海湖
境內湖泊主要有青海湖、蓮花湖,青海湖位於祥城鎮東南,因湖水清澈得名,湖長3公里,寬1.5公里,水深3米,湖區控制流域96.8平方公里。蓮花湖位於禾甸鎮西北,因湖內盛開蓮花得名,湖長3.5公里,寬1.2公里,水深4米,湖區控制流域20平方公里。境內有大小泉水17股出露,溫泉兩處,其中溫水溫泉水溫44℃,天馬溫泉水溫51℃。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截止到2013年祥雲縣森林覆蓋面積廣,有天然林木142種,野生動物37種。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3年祥雲地處瀾滄江怒江和金沙江三江沉礦地帶,礦產資源、水電資源豐富,境內煤炭儲量1.4億噸,是滇西貧煤區的富煤縣。金屬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鉬、鋁、鋅、鋇等,其中已探明黃金儲量為5.4噸,碳酸鋇極為豐富;非金屬礦產有石炭石、粘土、高嶺土、石英砂、煤炭等。

水資源

截止到2013年水資源總量4.64億立方米,水能資源20469千瓦。

人口民族

2012年末祥雲縣戶籍總人口47.42萬人,比上年增加了0.26萬人,增長0.55%。在總人口中,按性別來分:男性23.94萬人,占總人口的50.49%,女性23.48萬人,占總人口的49.51%。按民族來分:漢族38.65萬人,占總人口的81.51%,少數民族8.77萬人,占總人口的18.49%。
2012年祥雲縣居住有漢、白、彝、苗、回、傈僳等6個世居民族,共有19種民族成分,其中漢族占82.97%,彝族占7.16%,白族占9.3%,苗族占0.15%,回族占0.11%,傈僳族占0.24%。

經濟

概況

2010年,祥雲縣生產總值完成63.3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9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8戶,培植壯大了礦冶、煤炭、建材、化工、農副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
2011年祥雲縣生產總值完成7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20%,三次產業的比例為26:54:20,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財政總收入實現7.33億元,增長2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4.11億元,增長23.06%。地方一般預算支出達14.80億元,增長30.09%。
2012年祥雲縣實現生產總值93.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6.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4.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0.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8.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2%。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6:54:20。祥雲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52.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8.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6.6%,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祥雲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0272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5.6%。
2018年,通過省、州審核,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48.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0%。絕對額位居全州第2位,增速位居全州第4位。增速高於全國(6.6%)的3.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8.9%)的1.1個百分點,高於全州(9.3%)的0.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1年祥雲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75081萬元,比上年增長20.01%。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0.70億元,增長12.2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57元,增長27.78%。糧食安全得到保障,總產達19.28萬噸,增長31.96%。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01個,中央財政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完成年度任務。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5號、8號項目全面完工,改造中低產田地8.74萬畝。2011年種植烤菸10萬畝,收購菸葉32.30萬擔,菸農售煙收入達2.93億元。新植蠶桑5283畝,改造低產桑園3121畝,桑園面積達7.77萬畝,民眾銷售鮮繭收入達1.39億元。新植核桃8萬畝,產值達1.82億元。紅梨種植面積達8000畝,產量2000噸。新建生豬、禽蛋、肉牛和奶牛標準化、規模化示範養殖場24個,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5戶,禽蛋產量居全省第二位,畜牧業產值達14.53億元。轉移輸出勞動力7800人,實現勞務收入4.56億元。
2012年,祥雲縣實際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管護254.11萬畝,占計畫的124.6%,聘用天保護林員435名,完成公益林管護0.9萬畝,占計畫的100%。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人工造林1.60萬畝、封山育林3.90萬畝和鞏固退耕還林荒山造林1萬畝、後續產業建設10.52萬畝,退耕地補植補造0.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24%。
祥雲縣
2012年祥雲縣年末生豬存欄330049頭,比上年增長17.78%。肥豬出欄498903頭,比上年增長23.25%。年末大牲畜存欄79060頭,比上年增長6.75%。山綿羊存欄67209隻,比上年增長2.81%。肉類總產量達55326噸,比上年增長25.80%。

第二產業

2011年工業總產值實現113.29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增長26.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達89.92億元,增長29.22%。工業稅收實現3.18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43.35%。對外貿易取得新成效,實現進出口總額1.08億美元。完成財富工業園區山地綜合利用專項規劃編制,深入推進工業上山,園區成為全省“保護耕地、集約用地”的示範點。編制了農產品加工出口等“三大基地”規劃,建成14.70公里的工業大道,完成公共服務中心一期工程和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園區承載力不斷提高,被確定為雲南省新型工業化(鉛鋅)產業示範基地。中天公司年產1萬噸精銻二期、飛龍公司年處理30萬噸浸出渣無害化處理等7個續建項目建成投產,懷寶公司年產100萬噸新型乾法旋窯水泥熟料生產線、黃金公司難處理多金屬礦綜合回收技改等7個新建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儲備工業項目20個。
2012年,祥雲縣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440568萬元,比上年增長27.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1089894萬元,比上年增長20.36%,占祥雲縣工業總產值的75.66%。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350674萬元,比上年增長54.63%。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45.99億元,同比增長21.4%;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9.99億元,同比增長24.0%。

第三產業

2012年,祥雲縣交通運輸保障能力不斷加強,客、貨運輸量增長迅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祥雲縣郵政業務總量達1154萬元,比上年增長10.33%。電信業務總量達16121萬元,比上年增長18.13%。固定電話用戶數達6.61萬戶,比上年下降6.64%。行動電話用戶數達29.66萬戶,比上年增長15.18%。網際網路用戶數達2.12萬戶,比上年增長23.98%。
2012年,祥雲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33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94億元,同比增長20.47%;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39億元,同比增長20.19%。公有經濟增幅高於非公有經濟。祥雲縣公有經濟實現零售額7.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63%;非公有制經濟實現零售額18.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45%。
2012年,祥雲縣財政總收入完成9353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89500萬元的104.51%,比上年同期收入73266萬元增收20270萬元,增長27.6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407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50168萬元的107.79%,比上年同期收入41091萬元增收12985萬元,增長31.60%。財政支出保障有力,增長較快。祥雲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507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120.92%,比上年同期增長45.30%。
2012年祥雲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802012萬元,比年初增加142193萬元,增長21.55%;祥雲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38232萬元,比年初增加88291萬元,增長25.23%。
2012年祥雲縣各種保險保費收入1151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38%,各項賠款支出5147萬元,比上年增長41.80%。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祥雲縣共組織實施國家、省、州、縣科技計畫項目93項,其中省、州科技項目18項,縣級科技項目75項,其中:工業項目8項,農業項目47項,社會發展及其他項目20項。

教育

祥雲縣祥雲縣
2012年,祥雲縣國小在職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7.35%;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47%;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7.93%。國小在校生39303人,國中在校生2190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013人,職業高中在校生1786人,幼稚園(學前班)在園兒童1467人。祥雲縣4-6歲兒童入園率為85.11%,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74%,國中毛入學率為102.07%。

衛生

2012年末,祥雲縣共有衛生機構201個,其中:醫院9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1625張,衛生技術人員1438人。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62人;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9人;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技術人員87人。鄉鎮衛生院10個,實有床位286張,衛生技術人員194人。

文化

祥雲縣有劇場劇院1個,體育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5.81萬冊。祥雲縣廣播人口覆蓋率達10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8.6%。
祥雲縣全民健身中心祥雲縣全民健身中心
祥雲縣共放映影片1331場次,觀眾達18.64萬人次,涉及10個鄉鎮132個行政村,鄉鎮電影放映覆蓋率達100%。

交通

祥雲是滇西交通的咽喉,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經之地,是大理州的東大門,距昆明僅282公里,至大理機場30分鐘車程。境內"昆瑞高速公路"、"廣大鐵路"、320國道、祥臨公路等8條重要公路、鐵路在縣城形成交匯點和擬建的泛亞鐵路在祥雲接口以及即將建設的祥雲國際機場。祥雲縣已初步形成滇西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重地,成為西南地區連線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橋樑。
祥雲縣

旅遊

祥雲古城

縣城舊城——洱海衛城,始建於漢唐,完備於元明,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古雲南城”。這裡有著中原文化的建築構思,四街八巷的建築構局,仿佛一枚方印,城中心矗立著雄偉的五層鐘鼓樓即為“印把子”。古城還是紅軍長征過祥雲的主要戰鬥、駐留地,整體凸顯紅軍長征過祥雲革命史跡、再現”明清古城“魅力、充分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紅色祥雲旅遊、古城古建築旅遊和商貿旅遊景點。被譽為”昔日洱海衛,今朝不夜城“。

洱海衛城景區

洱海衛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明軍指揮賴鎮、都督馮城及千百戶等官督建,當時取名為洱海衛城。因明軍在祥雲(當時的雲南縣)境內設定洱海衛,因而取此名。後因雲南縣城從現在的雲南驛遷至洱海衛,縣衛合署一起。1918年雲南縣改名為祥雲縣後,洱海衛城也隨之改為祥雲城。
整座衛城為正方形,周長四里三分,城牆為上磚下石,高二丈三尺,城外為護城河,河寬四丈,深二丈,河邊植物有楊柳樹。民國初年雲南縣縣長路承熙在《雲南縣竹枝詞》詠古城一詞:“古匡城下柳如煙,疏密成行斷復連。”正是描繪了古城護城河垂柳成蔭的美景,四城門洞頂建有樓堞,樓堞為兩層檐式歇山頂木建築。城門洞上有吊橋,東城門之為鎮陽門,南門稱之為鎮海門,西門稱之為清平門,北門稱之為仁和門。四周城牆上有垛口一千五百三十個。

水目山景區

坐落於楚大高等級公路、廣大鐵路旁,距祥雲縣城20公里,是滇西地區開創較早的佛教聖地。主峰海拔2627米。
水目塔林水目塔林
水目山開創於南詔龍興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開山祖師普濟慶光禪師“錫杖湧泉”而得名,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皇家禪林、雲南禪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傳播中心。經歷代開發,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現保存有水目寺、普賢寺、寶華寺等佛教禪院,有中國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國罕見的“寺抱塔”奇觀和久負盛名的寶華寺“戒堂”。水目山是研究雲南佛教文化和南詔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祥雲縣佛教文化旅遊精品景區和休閒度假勝地。

青海湖

青海湖位於中國雲南省祥雲縣沙龍鎮境內,地處城川壩東南部,西北距縣城祥城鎮7公里。元代稱“青海”,清代稱“青龍湖”,因湖水清澈得名。湖面海拔1966米,面積4平方公里。1960年經人工整修為小型水庫,庫容700萬立方米,可提灌四周田地7500畝。青海湖控制徑流面積128平方公里,是城川壩的最低凹處,城川壩來水均匯入該湖,湖水經中河流入東南部的雲南驛壩。20世紀60、70年代以來,由於無節制地圍湖築堤、開墾湖灘耕地,致使湖面積縮小到目前的1.73平方公里,庫容340萬立方米。2010年啟動了青海湖水庫擴建,擴建後,水面面積將擴大到4.03平方公里,總庫容擴大到1873萬立方米。

當地特產

長壽果

美國山核桃(碧根果)又叫長壽果,屬胡桃科的山核桃屬,又名薄殼山核桃或長山核桃,原產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墨西哥北部,現已成為世界性的乾果類樹種之一,鹿鳴鄉於2003年開始引進種植,因氣候適宜山核桃生長,成為無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綠色食品,不但殼薄易剝,核仁肥大,味甜而香,核桃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並有補腦強身,降低血脂之功效,適合腦力勞動工作者。截止到2013年目前山核桃已成為鹿鳴鄉特產。

葉包鹵腐

葉包鹵腐被稱為祥雲印象之一,源於古雲南城悠久傳統的名產,是雲南驛“茶馬古道”上招待嘉賓、饋贈親友的佳品。

著名人物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雲南祥雲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加入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是陝北地區共產黨組織的創建者和重要領導人之一。1928年夏赴蘇聯莫斯科,6、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28年成立中共雲南省委,被選為省委書記。他是雲南農民武裝起義主要領導者組織者。因叛徒出賣被捕,1930年12月31日於昆明英勇就義。
王復生,名濡廷,字涵萬,乳名正澥,化名甄海、振海等。1896年9月27日生,雲南省祥雲縣人。在李大釗的指導下,王復生與鄧中夏等19人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後王復生在齊齊哈爾被日軍殘酷殺害,犧牲時40歲。
王孝達,號昧泉,乳名壽生,1901年(清光緒27年)出生於祥雲縣城內北街一個封建大家庭。1924年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共黨員。潮梅地委改組,王孝達任團地委委員,宣傳部長。1927年4月在汕頭被捕,9月5日犧牲。
白以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研究員,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會員主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