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姚安縣
- 外文名稱:YaoAn
- 別名:棟川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下轄地區:棟川鎮、光祿鎮、前場鎮、彌興鎮
- 政府駐地:棟川鎮
- 電話區號:0878
- 郵政區碼:6753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北
- 面積:1803平方公里
- 人口:19.77萬人(2011年)
- 方言:雲南話,楚雄話
- 氣候條件:濕熱
- 著名景點:光祿古鎮、德豐寺;龍華寺;德化銘碑
- 車牌代碼:雲E
- 特產:荷城藕粉、蜂蜜
- GDP:33億(2013年)
- 行政代碼:532325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貌,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發展,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交通,著名人物,旅遊,綜述,景點,
歷史沿革
“姚”來源於“姚州”。“姚州”來源於“武德四年,安撫大使李英以此州內,人多姓姚,改置姚州”。元取亂極思治,長治久安之意,置姚安路軍民總管。
先秦為古滇國地。
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設定益州郡(郡治在今晉寧縣),弄棟縣為所轄二十四縣之一。時弄棟縣轄今楚雄、姚州、大姚、南華、牟定、廣通、元謀等地;弄棟城城址在今光祿鎮舊城村高陀山。
東漢為弄棟縣,屬益州益州郡;三國蜀漢屬益州雲南郡,弄棟縣為郡治。西晉為弄棟縣,屬寧州雲南郡。
東晉至南朝宋為寧州興寧郡,弄棟為郡治。南朝齊、梁為寧州興寧郡。北朝周屬南寧州。
隋開皇十四年(594)設弄棟總管府,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漢雲南郡地(今祥雲一帶)置姚州,下轄姚城(治在今姚安)、瀘南(治在今石羊一帶)、長城(治在今大姚一帶)三縣;並設定姚州都督府,歸劍南節度使所轄。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移姚州都督府於今天的姚安,府治在姚城縣(今姚安縣,府城在今棟川鎮),改“弄棟”之名為“姚州”,此即姚安歷史上姚州之名的開端。德宗興元元年(784),蒙氏於弄棟府置弄棟節度;唐南詔國時為弄棟節度弄棟城。
宋大理國為弄棟府(統矢府)。
元憲宗七年(1257)置統矢千戶,屬大理下萬戶;至元十二年(1275)改置姚州,屬大理路;天曆元年(1328),升姚州為姚安路軍民總管府,府治在今姚安縣光祿鎮高氏宗祠旁,轄姚州、大姚縣,此即“姚安”稱謂之始。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屬雲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軍民府,轄姚州(今姚安)、大姚縣。
清初沿明制,為姚安軍民府姚州;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軍民府屬迤西道(駐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銷姚安軍民府,姚州改屬迤西道楚雄府。
民國2年(1913)3月,由姚安縣析置鹽豐縣,縣治設於白鹽井;同年4月,迤西道改為滇西道,姚州改為姚安縣,屬滇西道;民國3年(1914)6月,改滇西道為騰越道(駐騰衝縣),姚安縣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姚安縣直屬省。民國35年(1946),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姚安縣為公署駐地。
1949年後屬楚雄專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姚安縣屬楚雄專區。1957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定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屬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撤銷永仁、鹽豐、姚安3縣,將原永仁、鹽豐、姚安3縣的行政區域並歸大姚縣(1958年10月15日撤併)。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5次會議決定:設立姚安縣,以合併於大姚縣的原姚安縣行政區域為姚安縣的行政區域(1961年1月分置)。
1997年,姚安縣面積1803平方千米。人口19.5萬。轄3個鎮、9個鄉:棟川鎮、前場鎮、光祿鎮、大龍口鄉、大河口鄉、官屯鄉、龍崗鄉、彌興鄉、仁和鄉、適中鄉、太平鄉、左門鄉。縣政府駐棟川鎮。
2002年,大龍口鄉、彌興鄉、龍崗鄉、仁和鄉撤鄉設鎮(省政府2002年7月18日批准)。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併方案。其中,姚安縣撤銷仁和鎮,將原仁和鎮所轄的仁和、蛉豐、蜻蛉、清河4個村委會劃歸棟川鎮管轄,將原仁和鎮的白石地村委會劃歸太平鄉管轄,將太平鄉新民村委會劃歸前場鎮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太平鄉改設為太平鎮,太平鎮管轄原太平鄉的太平、各苴、老街、陳家4個村委會和原仁和鎮白石地村委會,鎮政府駐原太平鄉政府駐地;撤銷龍崗鎮和大龍口鎮,將原龍崗鎮和大龍口鎮所轄區域併入棟川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棟川鎮管轄原棟川鎮、龍崗鎮、大龍口鎮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仁和鎮的仁和、蛉豐、蜻蛉、清河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龍崗鎮政府駐地。
區劃詳情
2016年1月,同意撤銷楚雄州姚安縣官屯鄉,設立官屯鎮。撤鄉設鎮後,行政區域和隸屬關係不變,鎮政府駐原鄉人民政府駐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姚安居雲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東經100°56'—101°34',北緯23°13'—24°45',總面積1803平方公里。東臨本州牟定縣、南華縣,北接大姚縣,西與省內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隔一泡江相望。北距四川攀枝花220公里,南至南華47公里,即與320國道線相接。距省會昆明269公里,距州府鹿城鎮84公里。邊界線總長275公里。
氣候
姚安氣候屬北亞熱帶冬乾夏濕季風氣候區,其總趨勢為冬春乾旱,夏秋陰雨;冬無嚴寒,夏不酷熱;雨熱同季,作物有利;光照充足,年溫差小,四季暖和。其劣勢是冬春少雨,氣候乾燥,低溫霜凍,影響農業,春季回暖,偶現春寒,雨量偏少,制約增產。據氣象部門測定,姚安年平均降雨量為767.5毫米,一年之內,乾濕二季界限分明,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降雨量占全年9%;5至10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91%,且海拔越高,降雨越多,海拔越低,降雨越少。
地貌
姚安地形地貌為四周崇山峻岭,中間平疇廣川。面積119平方公里的姚安壩子是一個典型的高原盆地,為楚雄彝州最大的壩子,有“滇中糧倉”之美譽,蜻蛉河由南向北從壩子中央流過。
占姚安縣總面積20.7%的姚安壩子,較之鄰縣顯“三高一低”形成谷地,即比南部南華高12米,比東部牟定高102米,比北部大姚高30米,而比西部的祥雲卻低188米。壩區盆地比東、南、北部鄰縣居高,四周都是高山,有2600米以上的高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姚安縣境內水資源豐富,建有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水庫8座,小(二)型水庫50多座,水庫庫容量1.19億立方米,蓄水量1億立方米以上,水利化程度達到78.1%。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經濟發展
概況
2012年,姚安縣實現生產總值24.5億元,比2011年增長12.2%;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3555萬元,比2011年增長33.3%,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52萬元,比2011年增長3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4億元,比2011年增長35.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比2011年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067元,比2011年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76元,比2011年增長17.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1年上漲4%。
第一產業
2012年,姚安縣糧食產量達8443萬公斤,比2011年增長3.1%;全年收購菸葉969.5萬公斤,實現收購總值1.78億元,均價達18.39元,比2011年提高3.31元。2012年新栽桑2000畝,養蠶2萬張,產繭735噸,蠶絲業總產值達1.12億元。2012年種植蔬菜5.8萬畝,實現產值1.26億元,比2011年增長9%。2012年種植核桃11萬畝,改造低質低效核桃林2萬畝。建成標準化畜牧養殖基地3個,2012年實現畜牧業產值4.9億元,比2011年增長8.3%。
優質水稻、小麥、玉米、蠶豆、油菜、烤菸等農作物和豬、牛、羊、禽、魚、蔬菜(蓮藕、大蒜、山藥、百合、魔芋等特色產品)、蠶桑、水果產品產量豐富,質量上乘,素有雲南“魚米之鄉”的盛譽。姚安農業資源豐富,生產水平較高,曾先後被評為全省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級商品豬基地縣、國家級種子加工中心、省級優質蠶桑基地縣、烤菸科技轉化示範縣、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縣和國家級水稻示範縣。
第二產業
2008年,姚安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24394萬元,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比2007年增長21.22%。其中:規模以上(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460萬元,同比增長2.97%;規模以下(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完成產值113934萬元,同比增長23.22%。姚安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0480萬元,增長17.5%。姚安縣全縣公有制與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8:81.2,分別比2007年上升和下降8.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與規模以下工業產值構成比為8.4:91.6;輕重工業產值比為60.1:39.9。
2012年,姚安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2億元,比2011年增長48.7%,完成增加值7751萬元,比2011年增長34.6%。總投資5.1億元的梅家山風力發電項目全面啟動實施。2012年,姚安縣新增規劃用地1.2萬畝。完成了園區328畝建設用地報批,楚雄潤豐塑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第三產業
2012年,姚安縣承辦了雲南省首屆花燈燈迷電視大獎賽楚雄賽區比賽,2012年接待遊客17.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373萬元,比2011年增長21%。
2010年,姚安縣年投入旅遊發展資金369.2萬元,全年接待遊客11.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87萬元,增長11.5%。投資17萬元編制完成了《姚安縣商業網點規劃》,與雲南物流產業集團新源再生產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9000萬元的新建農產品交易市場意向性投資協定,投資2000萬元的小商品市場建設項目協定已簽訂並完成了公司註冊。
社會事業
教育
2008年末姚安縣國民教育系列學校150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國中13所,普通國小135所。高中招生793人,在校學生2623人,專任教師197人;國中招生3353人,在校學生9073人,專任教師566人;國小招生2553人,在校學生16472人,專任教師901人。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3071人,專任教師48人。
2012年,姚安縣共有23493名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享受金額115萬元,發放5699名寄宿學生生活補助509萬元,教育目標管理綜合考核獲楚雄州第二名,投資1.07億元實施了6萬平方米的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
科學技術
2008年列入各級科技計畫項目7項,獲州級科技進步獎1項;有農民專業協會121個,會員18093人;評晉農民專業技術職稱159人,累計達2249人。全年組織科技培訓663期7.81萬人次。發放科普材料1.3萬份;科技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1.7%,比2007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
2012年,姚安縣參保人數128636人,參保率達93.86%,姚安縣23480名60歲以上老人每月領取養老金55元,2011年7至12月兌現養老金775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5.71%。納入城鎮低保4403人,發放低保金1283萬元;納入農村低保12920人,發放低保金1282萬元;投資450萬元建成縣中心敬老院,51名鄉鎮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實現了集中供養,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30%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2888人,新增城鎮就業336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累計完成保險擴面32980人。新建保障性住房306套,改造農村危房500戶。發放各種惠農補貼3600萬元。
交通
2008年,姚安縣公路通車裡程1172公里,其中二級公路38公里。年末全縣擁有各類機動車10235輛,其中:汽車1012輛、農用運輸車114輛、拖拉機1495台、機車7614輛。機動車駕駛員1064人。全年完成客運量68萬人,旅客周轉量4909萬人/公里;貨運量23.5萬噸,貨運周轉量1827萬噸/公里。
著名人物
甘雨:(1823~1895),字潤之,又字慰農,晚年自稱臥雲老人,鹹豐間貢生,官廣西州訓導。工畫山水,有逸致。有孟賢、仲賢、叔賢、季賢四子,甘氏父子同時出名,並且以“一門四舉子,三步兩道台”的盛舉,被鄉人傳為佳話,有補過齋遺集。
甘孟賢:(1853~1914),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舉人,清末學者和詩人,著有《不自是誘齋文集》、《行余吟》一卷等。
甘仲賢:(1855~1908),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舉人,清末學者和詩人,著有《觀象損益齋文集》四卷等。
甘叔賢:(1862~1894),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舉人,雖英年早逝,也著有《字義啟蒙》一卷。
甘季賢:(1864~1905),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舉人,雖然也英年早逝,卻有多達19種的著述,內容涉及經學、理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文學方面有《體認天理齋文集》六卷、《古文經世》四卷等。
趙鶴清:(1865-1954),民國畫家。字松泉,別號瘦仙,雲南姚安光祿鎮人。辛亥革命後,趙鶴清先後擔任過他郎廳(今墨江縣)長官、瀾滄縣縣長、鹽豐縣白鹽井場知事等職。1915年,他創作的美術作品和工藝品就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和金質獎章。趙鶴清文學藝術創作影響最大的是他親自繪畫、編寫的《滇南名勝圖》以及他精心壘建的大觀樓假山“彩雲崖”。
熊汝霖:(1978.1.2—),內地著名創作型男歌手,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音樂系。2006年央視《夢想中國》冠軍,2012年成立個人飛行大道音樂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無敵》《一如既往》《完美結局》等。
紀容舒(1685—1764)直隸獻縣人。紀曉嵐父親。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曾在雲南的姚安做官,稱姚安公
旅遊
綜述
姚安現有省州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5個,主要風景區、旅遊點17個,分布於全縣12個鄉鎮,其中以壩區鄉鎮較為集中,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有2處古蹟勝點。
景點
德豐寺
德豐寺位於縣城棟川鎮德豐路,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永樂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築群,與北京故宮為同時代建築,是雲南省現存明代斗拱建築中最為完整的一座。寺內保存的德化銘碑,刻於宋大理國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為雲南八大名碑之一。該寺現為博物館館址,館內保存珍貴歷史文物600餘件,品種、數量、質量均為全州之冠。
龍華寺
活佛寺位於姚安縣城北10公里的光祿山,是姚安境內建築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建築群,也是歷史積澱最深,文化內涵豐厚的歷史文化瑰寶,是雲南最古老的名剎之一。寺內寺外景觀優美,古木參天,為休閒觀光的理想場所。該寺始建於後唐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
德化銘碑
德化銘碑是雲南省八大名碑之一。該碑一石三刻,陽面鐫《大理國上公高逾城光再建弄棟華府陽派郡興寶寺德化銘並序》;碑側鐫《褒州陽派縣稽肅靈峰明帝記》。碑文敘述了興修興寶寺經過,頌揚高氏動德及祭祀稽肅山神之盛典。兩文書法竣整勁秀,駢散精練,堪稱書文並茂的宋代名碑,是研究高氏世系和大理國官制的重要實文依據。
碑陰為《重修陽派興寶寺續置常住記》,為元宣光六年(公元1376年)撰刻,記述了興寶寺繁盛的規模。德化銘碑的碑額,飾以精美的四臂佛母浮雕,通碑莊重典雅,不失為宋元時期碑刻精品。現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
文峰塔建於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高約三十米,呈六方形,九級空心。由塔基、須彌座、塔身三部分組成,全部由磚塊支砌而成,用十字木架於其內,可供人攀登上下。是該縣現存唯一古塔,現為楚雄州文物保護單位。
李贄橋
李贄橋又名連廠橋,位於官屯鄉漣水河上,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通往迤西的必經之路。為萬曆五年(1577年)知府李贄苦夏之際,洪水暴漲,不利於商旅往來而倡建。
李贄橋全長30米,寬6米,系雙孔磚石結構,每孔跨經8.6米。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3年)邑人李春燦、陳飛雄重建,現為姚安縣文物保護單位。
洋派水庫
洋派水庫距縣城3公里,始建於元初,原稱洋派淜,屬楚雄州最早的水利工程。1954年擴建重修,始稱洋派水庫。現壩高18.5米,堤長236.2米,設計庫容3800萬立方米。兼具蓄水防洪旅遊三重功能。近40年來,在庫區集雨範圍封山育林,增設了許多綜合設施。
彌興水箐森林公園
彌興水箐森林公園位於姚安縣彌興鎮,距縣城27公里,景區範圍面積700公頃,其中原始森林560公頃,人造林140公頃,為姚安縣保護較好的原始林區之一。林區內建有距今200多年歷史的龍泉寺,現屬州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各種珍稀動物近20餘種,各種植物近百種,野生花卉數十種。景區較集中的三潭一壩一池,水清如鏡沒有污染,乘車可直達保護區腹地。
圓鶴山“飛來寺”
圓鶴山“飛來寺”距縣城40公里,位於彌興鎮大苴村境內崇山峻岭之中,背靠群山,三面環水相抱,地勢巍峨雄偉,因山形似白鶴,呈展翅欲飛之勢,故名“圓鶴山”。圓鶴山“飛來寺”建於明代(公元1466年),其寺隨山勢起伏而建,殿宇布局嚴謹壯觀,造型別具,屬古代宮殿式翹角建築,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至今流傳著“塘福一道英武關,不上雞足下鶴山,圓鶴仙境似天府,白鶴展翅眺四方”的民諺,是滇西南除雞足山之外的第二大佛教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