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州郡
- 類別:古代地名
- 國家:中國
- 範圍:今天的雲南省
- 郡治所在地:今昆明市晉寧區
益州郡,是中國古代地名,範圍在如今的雲南省。這裡以前是“南蠻”古王國滇國的領地,漢武帝時設立益州郡,,屬益州刺史部,郡治在滇池縣(今昆明市晉寧區)。...
益州,中國古地名,漢武帝設定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範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
州和郡,均為古代行政區。州基本沿襲九州之分,郡始於秦,完善於漢,數量變化較大。...... 益州郡治滇池(今雲南橙江晉城)。領16縣:滇池、俞元、勝休、建伶、連...
永昌郡,古代行政區。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緬甸克欽邦東部、撣邦東部的土地,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
牂柯郡(牂,音臧),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西漢後期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
建寧郡,是中國古代地名,又稱益州郡,範圍在今天的雲南省。...... 建寧郡,是中國古代地名,又稱益州郡,範圍在今天的雲南省。這裡以前是“南蠻”古王國滇國的領地,...
據(萬曆)《雲南通志》記載,最早在大理地區倡導儒學並興辦學校的漢族官吏是益州郡太守王追,他於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在大理首建儒學並興辦學校。1 ...
益州刺史部始立,治雒縣,置蜀郡、犍為郡、越巂郡、牂柯郡、漢中郡、廣漢郡、梓潼郡、巴郡、益州郡、武都郡等郡,下轄146縣。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
越巂郡(巂,讀音為suǐ,一說讀音為xī),又作越嶲郡、越雋郡,古代中國的郡級行政區劃之一,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開邛都國而置,治所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東南...
所謂郡是指郡縣,國是指封國,而郡國制則為西漢初實行的一種政治制度。郡和封國同是漢初地方高級的行政區劃,郡直屬於中央,封國則由分封諸王統治。由是二者並行...
東漢制度,郡、王國、屬國同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王國承西漢之制,為皇子封地,由相治理,相之地位同郡太守。諸侯王不治民,唯衣食稅租而已。屬國初置於西漢武帝...
興古郡,古郡名。 三國蜀建興三年(225)析牂柯郡西南部、益州郡南部置,屬庲降都督。治所在宛溫縣(今雲南硯山縣西北四十六里維摩)。轄境約當今雲南東南部通海、...
元封二年(前109)﹐滇﹑昆明舉國降漢﹐設益州郡﹐天漢三年(前98)廢沈黎郡﹐地節三年(前67)廢文山郡﹐西南合為五邊郡。漢武帝時為加強內地與西南邊郡的聯繫...
東漢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行政區劃制度。東漢郡縣多因襲西漢舊制,邊郡沒有大的增減,唯郡的治所和轄區稍異於西漢,但邊郡領縣則較西漢驟減一百多,系在光武時廢去...
越雋郡,又稱越嶲郡、越巂郡。建興元年(223)治安上縣,延熙二年還治邛都,領縣十一:...... 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平定西南割越雋郡南、益州郡西、永昌郡東部數...
李顒,男,字德卬,東漢墊江人,任益州太守。...... 益州太守李顒與刺史龐芝發板楯兵擊破之。益州郡諸夷反漢,益州郡太守李顒用陳林以夷制夷之計,得刺史寵芝的支...
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澂江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員。初仕郡為督郵,後投靠劉備,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遷州別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