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過“米索扎”的第一天拂曉,家家做糰子(湯圓),舂粑粑,“空通、空通”的舂碓聲,響徹全寨。大家吃了糰子和粑粑,就開始殺豬、殺雞、殺鴨.
中午,當紅彤彤的太陽把金色的光彩撒滿布孔寨時,小伙子們砍來六根竹子,在寨頭的平坦場地,用四根梁栽成等邊形,用兩根竹子成×形搭在上面做橫樑,正中用繩索吊下來,最下方加一個座墊,便成了“鞦韆”。隨後,舉行隆重的盪“鞦韆”儀式。儀式的主持人叫 “莫叭”,他由民眾推選。當“莫叭”的條件很高:要年紀在五十歲以上、兒孫滿堂、勤勞儉僕的老農才夠條件。如若家中有非正常死亡者或鰥寡孤獨、好逸惡勞的人都不能當選。
儀式開始,“莫叭”端著一碗糯米做的三白三黑的糰子(黑的是用黑芝麻裹的),口裡念著“里那施米黑衣巴”等祝詞,將黑糰子丟在草地上,表示辭舊迎新;又念一番“里普述十喝色七拉的”等祝詞,盼望新年來臨。隨後,全寨火槍齊鳴,芒鼓競響,“莫叭”雙手將 “鞦韆”繩向上推三下,男女老少,人人都要去盪,據說盪了“鞦韆”能消災除難,長命百歲,如此好處,誰肯不為?節日的最後一天, “莫叭”將開始時說的話,再念一遍,把“鞦韆”繩向下推三下,用刀把“鞦韆”繩割斷,以示勝利結束。接著,全寨的少年兒童敲鑼打鼓,從這裡奔向各家去慶賀.
晚上,草坪上燃起篝火,大家抬出桌子,擺上酒、肉、水果……老人席地而坐“阿拉楚”(扭鼓舞),於是跳的跳、唱的唱、看的看,通家達旦,徹夜不眠。
布孔人
布孔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居住在哀牢山脈中段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壩溜、那哈、龍壩、丫邑、龍潭等公社。此外,在與之相鄰的紅河、綠春、江城等縣境內,也有不少的布孔人。布孔人具有勤勞、勇敢、樸實、豪爽的性格。在他們的生活中,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民族習俗,有著許多世代相傳的音樂、舞蹈和神奇優美的傳說。這些,在他們每年一次的最大節日“米索扎”(即過大年)中,都有最突出的表現。每當古歷冬月第一個屬龍的日子到來的時候,布孔人的“米索扎”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