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彝族自治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簡稱南澗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大理、臨滄、普洱三州(市)五縣的結合部。初名“濮賧”,唐朝蒙舍詔時,因南澗地處所屬政區南部,夾澗水之間,故名南澗。

南澗縣東接彌渡縣,南毗景東縣,西望鳳慶縣,西南鄰雲縣以瀾滄江為界,北界巍山縣。至2013年,南澗縣轄5鎮3鄉,面積1731.63平方千米;總人口為22.31萬人。

南澗縣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有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碌摩山古寺、石洞古寺、白雲古寺、李文學就義遺址等。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4月3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南澗彝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澗彝族自治縣
  • 外文名稱:Nanjian Yizu Autonomous County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雲南省大理州
  • 下轄地區:無量山鎮、擁翠鄉、碧溪鄉等
  • 政府駐地:南澗鎮
  • 電話區號:0872(+86)
  • 郵政區碼:6757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部,大理州南部
  • 面積:1738.6平方公里
  • 人口:22.62萬人(2016年)
  • 方言:彝族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南澗土林、櫻花谷等
  • 機場:離大理機場100公里
  • 火車站:離祥雲火車站60公里
  • 車牌代碼:雲L
  • 行政代碼:532926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河流水系,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能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交通,公路,水路,名優特產,景區景點,

歷史沿革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南澗屬哀牢國
南澗縣地圖南澗縣地圖
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設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哀牢國境內設定移民點(縣)劃入益州郡,哀牢國被迫放棄部分屬地;今南澗成為自由地。
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今南澗屬永昌郡邪龍縣。
公元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設雲南郡;今南澗屬雲南郡。
公元271年,西晉將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合置寧州;今南澗仍屬雲南郡。
公元420年,東晉滅亡,之後的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雲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後,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雲南高原;今南澗成為哀牢土目自治領地。
公元738年,“蒙舍”(巍山盆地)哀牢人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詔國”;公元765年,南詔國在“蒙谷”(景東盆地)設銀生節度、統轄“蒙谷”及其以南地區,“領有銀生城、開南城、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撲敗、通遺川、河普川、大銀孔等地”;今南澗屬銀生節度撲敗。
公元937年,前南詔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國,沿南詔國舊制在“蒙谷”設銀生節度;公元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南澗先屬銀生節度、後屬威楚府。
公元1253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公元1256年,大蒙古國在前威楚府地設威楚萬戶;今南澗屬威楚萬戶欠舍千戶。
公元1275年,元朝(原大蒙古國)改威楚萬戶為威楚路、改欠舍千戶為鎮南州;今南澗屬鎮南州定邊縣。
公元1287年,元朝裁定邊縣、轄地直屬鎮南州;今南澗屬鎮南州。
公元1316年,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傣族聯盟國家“勐卯弄”(漢譯“麓川國”)占領鎮南州、後又放棄;公元1343年,“勐卯弄”(麓川國)軍隊追擊元朝軍隊至漾濞江一帶,鎮南州歸附“勐卯弄”(麓川國),“為百夷渠帥刀斯郎所據”;今南澗屬“勐卯弄”(麓川國)。
公元1382年,明朝軍隊逐步占領雲南高原,“勐卯弄”(麓川國)勢力向西退讓;公元1384年,明朝在鎮南州舊地設鎮南州、定邊縣,皆直屬楚雄府;今南澗屬楚雄府定邊縣。
公元1388年,明朝與“勐卯弄”(麓川國)在定邊縣發生“定邊戰役”,“勐卯弄”(麓川國)軍隊敗退後,定邊縣為明朝軍屯重地。
公元1659年,清朝沿明朝制度設定邊縣,上屬楚雄府。
公元1729年,定邊縣撤銷,轄地東部劃入楚雄府、中部劃入蒙化府、西部劃入順寧府。
公元1770年,蒙化府改為直隸蒙化廳。
1912年,直隸蒙化廳改為蒙化府;公元1914年,蒙化府改為蒙化縣,下設南澗縣佐、浪滄縣佐。
1932年,蒙化縣南澗縣佐、浪滄縣佐撤銷,改設蒙化縣第四區、第五區、第六區。
1940年,蒙化縣將區改為鄉(鎮)。
1950年,共產黨在蒙化縣成立人民政府,上屬大理專區。公元1954年,蒙化縣改為巍山縣。公元1956年,巍山縣改為巍山彝族自治縣。
1958年,巍山彝族自治縣改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1965年11月27日,南澗彝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隸屬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至2018年底,南澗縣設5鎮3鄉,下轄81個村(居)民委員會、1133個自然村、1614個村(居)民小組。其中:南澗鎮,14個村(居)委會、178個自然村、264個村(居)小組;寶華鎮,10個村委會、151個自然村、258個村民小組;公郎鎮,14個村委會、183個自然村、226個村民小組;小灣東鎮,7個村委會、100個自然村、167個村民小組;擁翠鄉,7個村委會、85個自然村、126個村民小組;樂秋鄉,7個村委會、116個自然村、136個村民小組;碧溪鄉,8個村委會、98個自然村、139個村民小組;無量山鎮,13個村委會、222個自然村、290個村民小組。
南澗彝族自治縣風景南澗彝族自治縣風景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南澗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東經100°06′-100°41′、北緯24°39′-25°10′之間。東與彌渡縣接壤,南與景東彝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與雲縣以瀾滄江為界,西至黑惠江與鳳慶縣隔水相望,北與巍山縣相連。縣域東西橫距59千米,南北縱距55千米,總面積1731.63平方千米。
南澗彝族自治縣

地形地貌

南澗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系縱谷區,在雲嶺余脈的無量山哀牢山結合部。地勢由中南部向東北、西南逐步降低。南澗縣最高點為北部的太極頂山,海拔3061米;最低點為瀾滄江畔的小灣子一帶,海拔994米。地形為高中山地區,除縣城為10平方千米的盆地外,大部分為河谷、山巒和坡地構成的山區或半山區。瀾滄江、把邊江、禮社江由西而行,將縣境分割成北部的南澗河谷地、東南部的石洞寺深谷、西南部的公郎河谷及中部與西部大片山嶺地區四部分。地貌構成主要有侵蝕構造地貌、侵蝕堆積地貌、剝蝕地貌、斷塊山地貌、岩溶地貌等。
南澗彝族自治縣農村南澗彝族自治縣農村

氣候特徵

南澗縣屬中國西部熱帶海陸季風區域,氣候隨海陸季風的進退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從而形成乾濕季節分明,四季氣候不明顯,雨熱同季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受地形和高大山脈走向影響,使光、熱、水等氣象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產生再分配,呈現出“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和區域氣候。東南部為多雨區,西南部為中雨區,東北部為少雨區。春溫高於秋溫,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縣年降水量867.8毫米,比上年增加139.5毫米,較常年平均偏多107.3毫米,屬略多,是自2008年以來最多年。年平均氣溫19.3℃;年極端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1.4℃;年日照時數2098.2小時。

河流水系

南澗縣境內有瀾滄江元江兩大水系,共9條幹流,59條支流。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南澗縣有國土面積173881.88公頃,其中:耕地24473.22公頃、園地6504.41公頃、林地115653.08公頃、草地8498.88公頃、商業服務用地2.95公頃、工礦倉儲用地40.38公頃。土壤資源有棕壤、黃棕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沖積土、水稻土、鹽土8個土類,分為16個亞類、34個土屬、66個土種、10個變種。

生物資源

南澗縣生物資源主要分布於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植物有蝶形花科6種、杜鵑花科33種、山茶科35種、杜英科7種、薔薇科20餘種、衛矛科1種、葡萄科42種、槭樹科10種、桃葉珊瑚科1種、茜草科1種、茜草科1種、忍冬科1種、報春花科20種、苦苣苔科40種、紫葳科4種、金絲桃科9種、黃楊科1種、桑科40種、冬青科15種、禾本科5種、樟科60種、木棉科1種;有哺乳動物123種,隸屬9目30科78屬;有兩棲爬行動物104種;鳥類446種,隸屬15目44科。
南澗彝族自治縣風光南澗彝族自治縣風光

水能資源

南澗縣地表水多年平均降水量有18.2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75億立方米,合計水資源總量9.61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南澗縣總人口22.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51萬人,占總人口的24.36%;農業人口19.26萬人,占總人口的86.97 %;非農業人口2.3萬人,占總人口的13.03%;男11.74萬人,占總人口的51.67%;女10.98萬人,占總人口的48.33%。年內,出生2041人,死亡149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41‰。

民族

截至2016年末,南澗縣境內有漢、彝、苗、白、回、傈僳、布朗7個世居民族,有漢、彝、白、哈尼、壯、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納西、景頗、瑤、藏、布朗、滿、獨龍、基諾、蒙古、布依、阿昌、普米、德昂、土25個民族成分,其中彝族人口11.29萬人,占總人口的49.69%;少數民族人口12.19萬人,占總人口的53.65%。

經濟

綜述

2013年,南澗縣國民生產總值實現375925萬元,同比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153萬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137448萬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6324萬元,增長16.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7.2:36.6:36.2。

第一產業

2013年,南澗縣第一產業總產值達到193625萬元,同比增長15.0%。其中:農業產值75025萬元,增長8.5%;林業產值45364萬元,增長35.6%;牧業產值68038萬元,增長10.0%;漁業產值1966萬元,增長38.4%;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3232萬元,增長10.5%。糧食總產量114476噸,烤菸產量7850噸,茶葉產量4260噸,水果產量3661噸,泡核桃產量11174噸;至2013年末,生豬存欄217571頭,大牲畜存欄119110頭,山綿羊存欄80108隻;水產品產量2000噸;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到35161噸,增長3.5%。
南澗彝族自治縣民族舞蹈南澗彝族自治縣民族舞蹈

第二產業

2013年,南澗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47310萬元,同比增長16.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8254萬元,增長11.1%;規模以下工業產值159056萬元,增長22.3%;實現工業增加值110557萬元,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8774萬元,增長33.2%。其中,建築業投資完成27853萬元,減少12.8%。

第三產業

2013年,南澗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4843萬元,同比增長14.4%。從行業看,批零貿易業完成87528萬元,增長15.5%;餐飲業完成10993萬元,增長7.2%;住宿業完成6322萬元,增長14.0%。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480萬元,增長2.2%。至2013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07620萬元,增長14.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4563萬元,增長16.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21034萬元,增長13.3%。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有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初級中學12所,國小81所,教學點12個。有幼稚園27所,其中公辦1所,民辦26所。
南澗縣學校主要有南澗一中、南澗民中、南澗職中、南澗縣示範國小、麻栗國小、無量山鎮中學等。

文化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年內文藝演出96場。總藏書量39471冊。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9.06%,有線電視入戶率20.0%。

衛生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有衛生機構24個,其中醫院有11個。床位556張。有職工41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2.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人。

體育

2013年,南澗縣在州級及以上比賽中獲獎牌14枚,其中金牌9枚、銀牌4枚、銅牌1枚。舉行運動會6次,參加體育活動人數達到9.7萬人。

交通

公路

截至2012年,南澗縣公路總里程達3165公里,其中國省道225公里、縣道256公里、鄉道626公里、村道1992公里、其他專用道66公里。
南澗縣主要道路有:祥臨公路、老214國道、巍南公路、馬安公路、岔小公路、石牛公路、紅星公路、安龍公路、麻栗公路、中華公路、鳳仙公路、落羊公路等。

水路

漫灣庫區水路48.75公里,與雲縣、鳳慶、景東縣相連;小灣庫區水路55公里,與鳳慶、巍山縣相連。
(以上資料,截至2012年)

名優特產

南澗綠茶
南澗綠茶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茶葉外形色澤墨綠,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黃綠勻嫩。
南澗縣生態茶園南澗縣生態茶園
無量山烏骨雞
無量山烏骨雞屬肉蛋兼用型雞種,主要分布於大理州南澗縣等地,2010年被列入中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
鍋巴油粉
鍋巴油粉也稱為豌豆油粉,南澗縣特色美食。製作方法為:選用豌豆粉製作,要小火慢煎將鍋巴碾平漸薄,煎成略黃再起鍋。

景區景點

永安古橋
永安古橋位於南澗縣樂秋鄉,始建於明末清初。石墩磚拱,長約15米,高5米,寬2.5米,兩側有50公分高的石欄。橋的兩端半坡上各建有橋頭寺一座。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南澗縣北部,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嘉慶年修復。廟宇分前、後、左、右殿,殿內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大殿斗拱飛檐,畫棟雕梁,橫匾壁畫,石雕木刻。
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段)位於南澗縣東南部,在無量山的中上部。保護區東面為川河流域,西面是瀾滄江河谷,呈一狹長帶狀,南北長約33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保護區總面積7583公頃。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為瀾滄江與沅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總面積811.2公頃,頂峰海拔2528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