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武侯台

南澗武侯台

南澗武侯台,在南澗縣南澗縣城西山腳村背後的山上,位於214國道和祥臨公路的交叉處,鄰近縣城,可觀看南澗縣城全景,是古定邊縣的八景之一。這裡海拔 1400米,風景秀麗,地勢險中有緩,奇峰林立,怪石遍布,有的象群牛飽臥,有的似獅虎待發,這些怪石據傳是諸葛武候布的石頭戰陣,這裡洞穴、土林、物像比比皆是,令人賞心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澗武侯台
  • 出土地點:在(定邊,今南澗)縣西五里劉升村後
  • 館藏地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縣城西山腳村背後的山上
  • 所屬年代:康熙年間
武侯台簡介,武侯台詳細介紹,

武侯台簡介

據康熙《楚雄府志》載:“武侯台,在(定邊,今南澗)縣西五里劉升村後。傳諸葛武侯南征,屯兵於此”。武侯台故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縣城西山腳村背後的山上,位於214國道和祥臨公路的交叉處,鄰近縣城,可觀看南澗縣城全景,是古定邊縣的八景之一。這裡海拔1400米,風景秀麗,地勢險中有緩,奇峰林立,怪石遍布,有的象群牛飽臥,有的似獅虎待發,這些怪石據傳是諸葛武候布的石頭戰陣,這裡洞穴、土林、物像比比皆是,令人賞心悅目。
武侯台不僅自然風光秀麗,而且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武侯台所在地的營盤山,總面積1000多畝,山腰有昔日的茶馬古道,古道由西山腳村中心上山,經狐狸村、小水井、紅李樹丫口、神舟渡,到達臨滄。由西山腳村背後的茶馬古道大路上到半山腰,離武侯台三四百米處,有一堵石壁,被當地人稱為“水洞石”,石壁上有一洞穴,洞穴中溪水常流。相傳漢代諸葛亮遠征雲南時,紮營於營盤山上,軍士無水飲用,令一將到附近找水,將軍提劍上山,途中見一怪石,就揮劍刺去,劍入石中,拔出劍時泉水即隨劍流出,因此而解決了將士的飲用水源。這股清泉到民國年間仍然流淌。後來南澗街有人上山祭墳,想擴大水源而掘開洞口,洞口掘開後,泉水反倒乾枯了。這堵“水洞石”也於1986年被採石者炸毀。如今,山上只能依稀看到當年諸葛亮排兵布陣後留下的四五百米長的跑馬道了。

武侯台詳細介紹

武侯台不僅自然風光秀麗,而且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武侯台所在地的營盤山,總面積1000多畝,山腰有昔日的茶馬古道,古道由西山腳村中心上山,經狐狸村、小水井、擁翠的紅李樹丫口、公郎的神舟渡,到達臨滄。由西山腳村背後的茶馬古道大路上到半山腰,離武侯台三四百米處,有一堵石壁,被當地人稱為“水洞石”,石壁上有一洞穴,洞穴中溪水常流。相傳漢代諸葛亮遠征雲南時,紮營於營盤山上,軍士無水飲用,令一將到附近找水,將軍提劍上山,途中見一怪石,就揮劍刺去,劍入石中,拔出劍時泉水即隨劍流出,因此而解決了將士的飲用水源。這股清泉到民國年間仍然流淌。後來南澗街有人上山祭墳,想擴大水源而掘開洞口,洞口掘開後,泉水反倒乾枯了。這堵“水洞石”也於1986年被採石者炸毀。如今,山上只能依稀看到當年諸葛亮排兵布陣後留下的四五百米長的跑馬道了。
諸葛武侯在南澗的傳說和遺蹟較多,比如,武侯台附近的大團山、小團山、山神梁子、茶馬古道等地點,都有不少有關諸葛亮的神話和傳說。公郎鎮境內的石箭也與諸葛武侯有關,據康熙《蒙化府志》記載:“相傳諸葛武侯標此(石箭)鎮地”,“右有方塔,謂之箭筒”。石箭出土1.5米,上有“此神物穿地穴”字樣。
無量山地名的由來,也與諸葛亮有著密切聯繫。《景東縣誌》載:“據傳三國時期,孔明帶兵南征順寧(鳳慶),路過經山(無量山),誤入重巒疊嶂之間,但見雲團繚繞,大霧瀰漫,千軍徘徊於蠶叢鳥道間,輾轉難出。眼看軍糧耗盡,飢腸轆轆,只好采野生果充飢,可山越高、野果越少,正當大家犯愁之際,一個軍率喜出望外地發現山崖上生長著一叢叢紅綠相間的灌木林,樹上掛著一串串雞眼大小的果實,味道酸甜可口,正是這種野果救了孔明的飢餓之軍,後人把這樹稱‘救軍糧’,所以無量山亦是‘無糧山’的諧音。”後來,孟獲弟弟孟優,聽說諸葛亮大軍困於經山之中,深感:“諸葛丞相仁德遠被,屢擒獲不殺,古未有過,今又率兵至此,吾該歸順矣。”於是派出馱牛騾馬“運蕎菽至”。大軍得到孟優的接濟,走出經山,受到孟優的盛情款待。諸葛亮向孟優贈送金銀綿緞,圖騰繪畫、茶苗茶籽、傳授茶樹種植要領。
武侯台,是南澗人民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也是大理,乃至雲南都不多見的文化旅遊資源,我們應當讓這顆塵封的明珠更加耀眼,更加璀璨奪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