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馬龍蘋果“早熟型”果實圓台、端正,“晚熟型”果實扁圓、不夠端正,果皮顏色鮮紅有光澤,含糖量高、香味濃,果肉細膩、甘甜味厚,質脆無渣、汁多,營養豐富。
營養價值
馬龍蘋果含糖量高肉細膩、甘甜味厚、汁多無渣,硬度適中,清香可口等特點。果實硬度≥4(千克/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總含糖量≥13.0%,鉀≥0.4%、鈣≥35%(毫克/千克)、鐵≥3%(毫克/千克)、鋅≥0.2%(毫克/千克)、總胺基酸量≥0.85%,營養豐富。
產地環境
地質地貌
馬龍蘋果產地自然生態環境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山區。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地勢東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傾斜呈階梯型下降,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499.4米,最低海拔1772米,適宜蘋果種植的海拔為1800-2400米,土壤主要為紅壤和黃棕壤。土壤pH值5.5-7.0,微酸性,疏鬆、透氣、排水良好。
水文情況
馬龍蘋果境內有水域面積5693.3平方公頃,現有水庫塘壩493件,總庫容9992.26立方米,境內的馬龍河、龍洞河、咨卡河、馬蹄河、西河、深溝河、響水河分別流入
長江水系和
珠江水系。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
氣候情況
馬龍蘋果氣候類型屬低緯度高原季風型氣候,冬春乾旱,夏秋濕潤,季節乾濕分明,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較長,但乾冷同期,雨熱同季,乾濕分明,降水集中。年平均氣溫13.6℃,氣溫年差較小,極端最高氣溫31.7℃,極端最低氣溫-7℃,全年總積溫4949℃,年平均日照2148小時,最低年日照1608.9小時,最高年日照2465.8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032毫米,最多年為1356.5毫米,最少年為619.0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無霜期241天。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5月至次年11月為雨季,年風向多西南風,年均風速4.3米/秒。
歷史淵源
馬龍蘋果是馬龍縣當地農民種植面積最大而且栽培歷史最早的品種。
據滇東風物誌記載:1954年,馬龍縣從山東引進旭、金帥、富士、國光等蘋果品種試種,取得成功,從此結束了馬龍“楊梅當水果”的時代。
1973年,馬龍縣隨著蘋果新品種的增加,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馬龍縣被雲南省定為“優質蘋果出口生產基地”。
1995年,馬龍縣農業局從日本、紐西蘭引進皇家嘎啦、藤牧一號等品種,蘋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馬龍縣再次被雲南省定為“早熟蘋果生產基地”。
2000年,馬龍縣加入中國現代蘋果產業體系,從中國國內外引進蘋果品種30餘個。
生產情況
2013年,馬龍縣蘋果種植總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3000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馬龍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馬龍蘋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曲靖市馬龍縣通泉鎮、
王家莊鎮、月望鄉、
馬過河鎮、舊縣鎮、馬鳴鄉、大莊鄉、納章鎮8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3°16′00″-103°45′00″,北緯25°08′00″-25°37′00″。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選擇海拔1800-2400米,坡度在5-15º的山地、丘陵地;土壤類型多為酸性紅壤為主,兼有沙壤,土壤透氣性、排水性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採用長方形栽植,栽植行為南北向。宜選東坡和東南坡建園,栽植行向與梯地走向相同,採用等高栽植。梯地水平走向,有1-2%的比降。
(2)品種選擇:1954年馬龍縣縣委書記謝興方從山東引進旭、金帥、富士、國光等品種,1996年農業局從日本、紐西蘭引進皇家嘎啦、藤牧一號等品種,經過選育馴化,選擇豐產優質且適宜馬龍縣種植的二個品種為主的栽品種,即早熟馬龍蘋果和晚熟馬龍蘋果。
(3)苗木培育
①苗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灌水、排水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周邊環境無污染的地方。
②苗木培育:選擇適應性強,種性純正,優質抗病的結果單株為採種母樹,砧木選用麗江山定子或西府海棠。
③嫁接:採集發育充實的1年生枝條,要求髓心小,芽飽滿,無病蟲害,枝粗0.5-1厘米左右。採集時間從11月底直到芽萌動前,可結合冬季修剪進行。採集的接穗及時貯藏,防止失水,接穗的貯藏用砂藏法。嫁接適宜時期是從砧木發芽到展葉期,時間一般為1-3月初進行。
④苗木質量:良種嫁接苗苗高1米以上,苗粗在嫁接口上10厘米處,直徑0.8厘米以上,並要求根系完好,無病蟲害、無損傷,無失水現象。
(4)建園
①整地:按行株距挖0.8-1米寬的栽植溝穴,挖出的表土與足量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勻回填溝內,待填至低於地面20厘米後,灌水澆透,使土沉實,然後覆上一層表土保墒。
②栽植方式與密度:平地和6°以下的緩坡地為長方形栽植,6-15°的坡地為等高線栽植,株行距3米×4米或2米×4米。
③栽植時間: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前栽植。
④授粉樹配置:1個主栽品種配植1-2個授粉品種,兩者的株數比例為6:1,也可以選擇2個優良品種隔雙行等量相間栽植。
(5)栽植
栽植前園土應進行壕溝改良,分層施入足量的有機肥,回填時定植溝高出地平面20厘米。待肥料腐熟,穴沉降後,方可栽植,栽植時挖適宜的栽植穴,將苗木根系和枝葉適度修剪後植入穴中央,舒展根系,嫁接口對迎風方向,扶正,邊填土邊向上提苗,根部蓋細土,使根系與土壤密接,填土後在樹苗周圍做直徑1米的樹盤,澆足定根水。如是春植,在樹盤上覆蓋地膜,可增溫保墒,提高成活率。栽植深度以根頸部高出地面5厘米為宜。
(6)土肥水管理
①土壤管理:深翻改土分為擴塘深翻和全園深翻,每年秋季果實採收後結合秋施基肥進行。擴塘深翻為在定植溝外挖平行溝,溝寬80厘米,深70厘米左右。全園深翻為將栽植溝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30厘米-40厘米。土壤回填時混以有機肥,表土放在底層,底土放在上層,有條件的地方灌水,使根土密接。在果樹生長季降雨或灌水後,及時中耕鬆土,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中耕深度5厘米-10厘米,以利調溫保墒。
②覆草和埋草:覆草在春季施肥、灌水後進行。覆蓋材料可以用麥桔桿、麥糠、玉米桔桿、乾草等。把覆蓋物覆蓋在樹冠下,厚度10厘米-15厘米,上面壓少量土,連覆3-4年後淺翻1次。也可結合深翻開大溝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③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施用的肥料不對果園環境和果實品質產生不良影響。秋季果實採收後施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混加適量氮素化肥、鈣鎂磷和少量硼砂。施肥量按生產1千克蘋果施1.5千克-2.0千克優質農家肥計算,一般盛果期蘋果園每667平方米施3000千克-5000千克有機肥。施用方法以溝施或撒施為主,施肥部位在樹冠投影範圍內。溝施在樹冠外圍挖條狀溝,溝深50-60厘米;撒施為將肥料均勻地撒於樹冠下,並翻深20厘米。
④追肥:每年3次,第一次在萌芽前後,以氮肥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氮磷鉀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實生長後期,以鉀肥為主。施肥量以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果樹的生長勢來確定。結果樹一般每生產100千克蘋果需追施純氮1.0千克、磷(P2O5)0.5千克、純鉀(K2O)各1.0千克。施肥方法是樹冠下開溝,溝深20-30厘米,追肥後如遇天旱應及時灌水。最後一次追肥在距果實採收期45天以前進行。
⑤灌水與排水:灌水時期應根據墒情而定,通常包括展葉期、春梢迅速生長期、果實迅速膨大期、結凍前等4個時期。灌水後及時鬆土,提倡採用滴灌、微噴灌。當果園出現積水時,要利用溝渠及時排水。
(7)整形修剪
①主要樹型
自由紡錘型:樹高3米左右,冠徑2-3米,主枝12-15個,適宜2米×4米果紡錘型園。
小冠疏層型:樹高3-3.5米左右,冠徑3-4米,主枝5-7個,樹冠扁圓型,適宜3米×4米果園。
②樹體結構:紡錘型的主枝角度80°左右,小冠疏層型的主枝角度70°左右。採取疏剪為主,緩、疏、縮相結合的修剪方法,紡錘型主枝過長的適時縮剪,小冠疏層型樹頭過高的及時落頭。盛果期每公頃100-110萬條,內膛枝葉透光率30%。
(8)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應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時防治。主要防治腐爛病、早期落葉病、輪紋病、白粉病、食心蟲、紅蜘蛛等病蟲害。不得使用國家禁止的農藥。
(9)果實採收
根據果實成熟度、用途和市場需求適時採收。早熟馬龍蘋果7月上旬開始採收,晚熟馬龍蘋果9月中旬開始採收。採摘時輕拿輕放,免碰傷、刺傷。
(10)記錄:馬龍蘋果種植生產企業,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生產管理過程文字記錄,建立生產檔案,做好生產計畫,填寫《蘋果生產記錄表》、《蘋果生產肥料使用登記表》、《蘋果生產農藥使用登記表》等表格,妥善保管,以便查閱。
馬龍蘋果產地環境按照《NY5013-2006 無公害食品 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執行;產品質量達到《NY5011-2006無公害食品 仁果類水果》產品質量標準;生產過程控制按照《NY/T5012-2002 無公害食品 蘋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
(1)分級:馬龍蘋果分為三級,即:一級果、二級果和三級果。
(2)包裝:採用紙箱包裝,共三個包裝,即5千克、10千克、蘋果禮品包裝3種。
(3)標誌: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規範手冊》的印標或貼標規定,並標明產品名稱、品種、等級規格、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數量或淨含量、執行標準代號等。不符合本技術規範的產品,其產品名稱不得使用含有“馬龍蘋果”的名稱。
(4)運輸:運輸工具清潔衛生,無異味。不與有毒、有害物品混運。裝卸時輕拿輕放。待運時,應批次分明,堆碼整齊,環境清潔、通風良好,嚴禁烈日曝曬、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