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歷史,史前時期,荷蘭、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明鄭時期,清朝時期,日本殖民占領時期(日據時代),戰後時期,地理,地形地貌,氣候生態,政治,政治體制,主要政黨,紀年曆法,法定節假日,台灣問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區劃,“院轄市”,市,縣,軍事,經濟,發展情況,發展歷程,高新技術產業,農業,服務業,著名企業,人口,族群結構,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同性婚姻,社會,教育制度,醫療衛生,新聞媒體,國際交流,交通,鐵路,公路,航空,海運,文化,民俗,外來影響,飲食,文學,美術,戲劇,音樂,電影,體育,旅遊,
名稱
“台灣”(漢語拼音:Táiwān,
注音符號:ㄊㄞˊ ㄨㄢ)一名源於居於今台南安平的
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
台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
台”字作為簡稱。
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台灣”一詞。
右圖上方為“台灣”名稱的
傳統字正式書寫,在台灣地區官方“國書”、檔案和教科書等正式場合中使用;下方的書寫多用於民間與媒體。
春秋戰國時期稱台灣為“
島夷”;
秦朝稱“
瀛州”;
三國時期稱“
夷洲”;隋朝至元朝稱“
流求”。
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稱呼很多,如“
雞籠”(指台灣北部)、“
北港”(台灣西部沿海的通稱)、“
大員”、“
台員”、“台窩灣”(指今台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後
鄭經改為“
東寧”。
清朝更名為“台灣”,並設定
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台灣由於物產豐富,又稱“
寶島”。台灣地區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中華台北”、“中國台北”。
歷史
史前時期
台灣同祖國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
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
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
大陸分離。
夏商時期台灣屬於
九州中的
揚州。在《
尚書·禹貢》成書之時,台灣已經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對台灣的官方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公元230年。
三國時期,吳主
孫權“遣將軍
衛溫、
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得
夷洲數千人還。”
夷洲是今日的台灣,這是中國大陸軍隊抵達台灣的官方記錄。三國
東吳丹陽太守
沈瑩的《
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台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台灣的接觸增多。
隋煬帝曾3次派
朱寬、
陳棱等人前往
流求(今台灣)。9至10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
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
南宋將澎湖劃歸
福建路晉江縣(今
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戍守。大陸和台灣的聯繫日漸頻繁。
明朝初期仍設
澎湖巡檢司,直至1387年因實施
海禁而廢除,並把居民遷到
漳州、
泉州一帶。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澎湖巡檢司。
明朝以後大陸與台灣的人民往來不絕。
永樂年間鄭和率船隊曾在台灣停留。17世紀20年代的明朝末葉大陸居民開始大規模移居台灣,給台灣
社會經濟和
文化的發展以極大推動。其時福建人
顏思齊、
鄭芝龍為抗拒官府欺壓,率
閩粵居民遷居台灣,一面從事農耕、
貿易,一面組織
武裝力量抗禦
倭寇和
荷蘭人。1628年
閩南大旱,百姓無以為生,
鄭芝龍組織災民數萬到台灣
墾荒定居,各地逐漸形成許多村落。台灣自此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
荷蘭、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
郭懷一領導了最大規模的一次
武裝起義,雖最終被鎮壓,但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出現危機。九年後他們配合
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台灣。
明鄭時期
4月30日鄭軍在
鹿耳門(今屬
台南)登入,在民眾積極
支援下與荷軍展開多次激戰,最終將
荷蘭東印度公司台灣長官
揆一和殘敵圍困在
熱蘭遮城內。鄭成功在致揆一的“諭降書”中嚴正指出:“然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圍城9個月後,台灣長官
揆一於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簽字投降。至此中國人民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侵占的寶島台灣。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僅4個月即病逝,時年僅39歲。爾後其子
鄭經、孫
鄭克塽前後治理台灣22年,獎勵製糖、製鹽,興辦工商業,發展貿易,開辦學堂,改進原住民的農業生產方式,推動經濟、文化迅速發展。
明鄭末期台灣人口已近趨20萬。
清朝時期
明鄭政權末期與
清政府處於軍事對峙狀態,逐步演變成地方割據政權。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
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從銅山(今屬福建漳州)向澎湖、台灣進發。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
鄭克塽率眾歸順清政府。至此台灣在清政府直接統治之下。
明治維新伊始,
日本確立“開疆拓土”的侵略總方針,
琉球和
台灣成為其
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1874年5月,
日本以
琉球漂流民在台灣被殺為藉口入侵台灣,10月中國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北京專條》,雖然清政府對日本作出妥協,但《北京專條》仍表明中國對整個台灣行使主權。
日本第一次對外侵略擴張,首選的目標即為台灣,給清政府敲響了警鐘,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灣的野心。此後清朝官員提出台灣設省的建議。
1883年
法國挑起
中法戰爭,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侵略目標首指台灣,使得劉銘傳被清政府重新啟用派往台灣。
劉銘傳率部抗擊
法軍,成功
保衛台灣。
中法戰爭後,
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將台灣從福建省析出升格設立
台灣省,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由劉銘傳出任台灣省首任巡撫。1887年台灣建省行政工作完成,下設三府十一縣三廳一
直隸州,
省會設於
彰化縣橋孜圖(今
台中),1894年
省會移至
台北。
日本殖民占領時期(日據時代)
台灣人民不願淪為亡國奴,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浴血奮戰、抵擋到底。1895年5月25日,為了免於被割讓,
丘逢甲等台灣
士紳建立
台灣民主國,推舉原台灣
巡撫唐景崧任
大總統,
清軍將領
劉永福任大將軍,率
黑旗軍和以
徐驤為首領的
義軍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占,堅持了5個月的戰鬥,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因
武器落後和
後援不繼終遭失敗。6月7日,日軍占領台北。6月17日,首任
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在
台北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建立起在台灣的殖民統治。10月21日,日軍占領台南。10月23日,台灣全島淪陷。
面對台灣人民風起雲湧的抗日鬥爭,日本設
台灣總督為殖民台灣最高
長官,實行武官總督專制獨裁的統治體制,在台北設定台灣總督府,為在台最高統治機關,建立嚴密的
警察制度控制台灣社會,並復活保甲制度輔助警察政治。
一戰後全球“
民族自決”思潮高漲,日本調整統治政策,實施“
內地延長主義”,改派文官總督,企圖把台灣人民教化成
日本國民。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後,為徹底動員支持戰爭,重派武官總督鎮台,推行“
皇民化運動”,極力強化
皇民思想教育,強制普及
日語,鼓勵養成日式生活、改
日本姓氏等,企圖從精神層面消滅台灣人民的
民族意識,將台灣人民同化為日本的“忠臣良民”。在日據時代,台灣人民始終飽受日本殖民者的歧視和壓迫。
太平洋戰爭末期,除
徵兵制造成台灣青年大量傷亡外,1944年後,歷經盟軍25次大空襲,台灣農工產值於
二戰結束前降至最低。
殖民初期,日本實行“農業台灣,
工業日本”的
經濟政策,榨取台灣廉價的糧食與原料,推銷日本的工業產品,以甘蔗、稻米為中心的商業性農業飛速發展,但利益多被
日本財閥所壟斷。1930年代,日本侵略
華南、
南洋日亟,台灣成為日本
南進政策的跳板,故推動以軍需產業為重點的工業化,把台灣當作日軍的補給地,台灣進入半工半農的社會。1939年,台灣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產值。
戰後時期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的《
開羅宣言》中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
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
中華民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後又有
蘇聯參加簽署的《
波茨坦公告》中重申“《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
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付出巨大的犧牲,終於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使台灣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結束了台灣人民蒙受日本奴役的屈辱歷史。台灣人民
歡天喜地,慶祝
回歸祖國。
台灣光復後,接管台灣的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失當,官員貪污
腐敗,
軍警橫行,加上糧食恐慌、物價飛漲、失業嚴重,引起台灣人民強烈不滿。1947年2月28日,台灣省
台北市人民為反抗當局的暴政、抗議反動軍警屠殺市民,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2月底3月初,台灣各地漢族、
高山族人民紛起回響,奪取武器,舉行暴動,並攻占
台中、
嘉義等城市。國民政府當局從
大陸調來大批軍警、特務,對起義民眾進行鎮壓。3月14日起義失敗。二二八事件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全國人民民主運動的組成部分,它有力地顯示了台灣人民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全國人民。
國民政府在“
二·二八事件”後將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
台灣省政府。
國民黨在戒嚴體制下鞏固與強化專制統治。1960年蔣中正通過修訂《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獲得連任而成為“
終身總統”。同時國民黨最高權力開始向
蔣經國過渡。在
白色恐怖統治下蔣氏父子對黨政軍嚴格控制,對反對勢力採取嚴厲打擊的高壓政策。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
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了
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同時大陸停止
炮擊金門,實現兩岸的真正停火。
地理
地形地貌
台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千米,含
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
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
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
交通樞紐及重要
戰略要地。
氣候生態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南部的
嘉義、
花蓮等地,將台灣南北劃為兩個
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
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北部受
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
雨季,
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台灣進入梅雨季節。6月到9月為台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
台北都會區是
盆地地形,
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加上
城市熱島效應,夏季最高氣溫常可達35℃及以上,7月平均氣溫可接近30℃。台灣島四面環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時,
冷空氣受
海洋調和,冬季氣溫相對
華南地區稍顯溫暖。冬季
台南以北的
平地氣溫偶爾出現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
氣溫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氣溫可高達18℃左右。
合歡山、
玉山、
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勢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台灣是中國受
颱風影響最多的地區之一,6月至9月是颱風季,每年夏秋兩季平均有三至四個颱風。颱風提供豐沛的
水分,但
降雨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易引發
洪水與
土石流等災害。若缺少
夏季颱風帶來的
雨水,冬季易出現
乾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築
水壩,雨季
蓄水兼
發電,旱季提供
民生用水。
政治
政治體制
當局採行
孫中山提出的“
五權憲法”架構,當局組織分成5個機構運作,分別是行政管理機構、立法機構、司法主管機構、考試機構和監察機構。台灣地區領導人(對岸稱“總統”),對內負責政治上的最高責任,為“國軍”最高統帥,對“
五院”有協調
爭議權,並直接任命最高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對岸稱“行政院院長”),對外代表台灣地區,1996年起實施
直選,
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
1
| | 1950年—1954年
|
2
| | 1954年—1960年
|
3
| | 1960年—1966年
|
4
| | 1966年—1972年
|
5
| | 1972年—1975年
|
(繼任)
| | 1975年—1978年
|
6
| | 1978年—1984年
|
7
| | 1984年—1988年
|
(繼任)
| | 1988年—1990年
|
8
| | 1990年—1996年
|
9
| | 1996年—2000年
|
10
| | 2000年—2004年
|
11
| | 2004年—2008年
|
12
| | 2008年—2012年
|
13
| | 2012年—2016年
|
14
| | 2016年---2020年 |
15 | | 2020年至今 |
注釋:
⑴蔣中正字介石。
主要政黨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
政治傾向 | 泛藍 | 泛綠 |
---|
黨旗 | | |
---|
黨徽 | | |
---|
紀年曆法
台灣各機關、官方文書中均採用“
民國紀年”,以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
公元紀年相差1911年。通用
曆法主要為國際慣用的公曆,民間亦通行
農曆,並以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並行使用。
法定節假日
主詞條:台灣地區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台灣問題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
“
陸委會”是由台灣行政管理機構轄屬的處理海峽兩岸事務的官方
對口機關。
區劃
“院轄市”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簡稱 | 下轄行政區 | 市政府所在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萬) | 改制日期 |
---|
| Taipei City | 北
| 12區
| | 271.7997
| 270.0091
| 1967年7月1日 |
| New Taipei City
| 新北
| 29區
| | 2052.5667
| 396.3970
| 2010年12月25日
|
| Taoyuan City
| 桃 | 13區 | | 1220.9540 | 205.6273 | 2014年12月25日
|
| Taichung City
| 中
| 29區
| | 2214.8968
| 271.6497
| 2010年12月25日
|
| Tainan City
| 南
| 37區
| | 2191.6531
| 188.3844
| 2010年12月25日
|
| Kaohsiung City
| 高 | 38區 | | 2946.2671 | 277.8155 | 1979年7月1日 2010年12月25日
|
市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簡稱 | 下轄區劃 | 政府所在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萬) |
---|
| Keelung City
| 基
| 7區
| | 132.7589
| 37.3340
|
| Hsinchu City
| 竹市
| 3區
| | 104.1526
| 43.1601
|
| Chiayi City
| 嘉市
| 2區
| | 60.0256
| 27.0858
|
縣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簡稱 | 下轄區劃 | 政府所在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萬) |
---|
| Hsinchu County
| 竹縣
| 1市3鎮9鄉
| | 1427.5369
| 53.6954
|
| Miaoli County
| 苗
| 1市6鎮11鄉
| | 1820.3149
| 56.7202
|
| Changhua County
| 彰
| 1市7鎮18鄉
| | 1074.3960
| 129.2226
|
| Nantou County
| 投
| 1市4鎮8鄉
| | 4106.4360
| 51.4836
|
| Yunlin County
| 雲
| 1市5鎮14鄉
| | 1290.8326
| 70.6174
|
| Chiayi County
| 嘉縣
| 2市2鎮14鄉
| | 1820.3149
| 52.5579
|
| Pingtung County
| 屏
| 1市3鎮29鄉
| | 2775.6003
| 84.8804
|
| Yilan County
| 宜
| 1市3鎮8鄉
| | 2143.6251
| 45.8880
|
| Hualien County
| 花
| 1市2鎮10鄉
| | 4628.5714
| 33.3484
|
| Taitung County
| 東
| 1市2鎮13鄉
| | 3515.2526
| 22.4719
|
| Penghu County
| 澎
| 1市5鄉
| | 126.8641
| 10.1636
|
| Kinmen County
| 金
| 3鎮3鄉
| | 151.6560
| 12.6964
|
| Lienchiang County
| 馬
| 4鄉
| | 28.8000
| 1.2528
|
注釋:
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是中國台灣的附屬島嶼,隸屬於
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
⑶由台灣當局實際管轄的
金門縣、
連江縣(統轄範圍僅馬祖列島)地理位置靠近
大陸,隸屬於台灣當局所設的“福建省”。
軍事
台軍(對岸稱“中華民國國軍”)由
陸軍、
海軍、
空軍三大軍種組成,戰時可納入
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2017年6月29日,台當局宣布“第四軍種”的“資通電軍指揮部”組成,但遭批“選舉口號下的產物”。
經濟
發展情況
發展歷程
高新技術產業
農業
主詞條:台灣農業 服務業
台灣文創產業融合
中華傳統文化和台灣本土特色文化,文創產品享譽中外。
著名企業
人口
族群結構
台灣有98%的人口是來自
中國大陸的
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
漢族移入前即已
定居的原住民(大陸統稱
高山族)。
語言文字
宗教信仰
同性婚姻
2019年2月21日,台灣行政管理機構審查通過同性婚姻自由法案草案,規定相同性別的二人也應享有婚姻自由的平等保護。2019年5月17日,台立法機構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俗稱“同性婚姻專法”),賦予同志伴侶得以結婚的法律依據。
社會
教育制度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台灣人均
壽命79.84歲,男性76.72歲、女性83.19歲。
生育率僅為1.065,65歲以上的
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10%以上。
新聞媒體
台灣
官方通訊社是1924年成立於
廣州的中央通訊社(“中央社”),目前總社設於台灣省
台北市。
解嚴前台灣影響最大的兩份
報紙是《
聯合報》與《
中國時報》,1980年代後《自由時報》興起。近年《蘋果日報》快速發展。
國際交流
截至2019年9月20日,只有15個國家與台灣地區保持所謂“
外交關係”,並在其行政中心
台北市設立“
外交代表機構”。許多非“邦交國”以
民間社團名義在台灣地區設立具備
大使館、
領事館功能的準官方代表機構。同時台灣在許多非“邦交國”設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行使
大使館或
領事館部分權責,維持非
官方關係。
2019年9月16日,索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2019年9月20日,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
交通
鐵路
中國台灣鋪設了廣泛的
鐵路網路,全部
鐵路運輸系統長度約1066.6千米。
公路
美術
1950年代,台灣畫壇主流是
大陸來台的
水墨畫家與日據時期
學院出身的
西畫家,繪畫技巧較
傳統。1960年代起,新生代
畫家引入西方
抽象畫等風格,
美術風格走向西化。1970年代,
鄉土意識抬頭後,繪畫題材再趨本土化。解嚴後,台灣
美術界生態多元自由,
風格日益前衛。
戲劇
音樂
電影
主詞條:台灣電影 體育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