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引證解釋,基本含義,中國古代軍事,現代軍事學,軍事思想,軍事學術,軍事技術科學,邊緣學科,相關概念,軍事科學,軍事學術,軍事技術,軍事訓練,軍事情報學,軍事演習,軍事偵察,軍事制度,軍事地理學,軍事戰略,國防戰略,國防發展戰略,戰略,戰役協同,戰役部署,戰鬥,戰術,戰略力量,戰爭,紐倫堡審判,戰爭指導規律,全面戰爭,軍事拓展,核時代轉變,軍事排名,大國實力,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相關名言,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軍事
【拼音】jūn shì
【基本解釋】[military affairs] 與軍隊或戰爭有關的事情。
引證解釋 《
史記 ·律書》:“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發跡內史,參其軍事。” 《
東周列國志 》第七回:“
莊公 大犒三軍,臨別與夷仲年、公子翬刑牲而盟:‘三國同患相恤。後有軍事,各出兵車為助。如背此言,神明不宥。’”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軍事上暫時的失利,並不曾使滿洲的同胞對祖國感到失望。”
基本含義 軍事是與戰爭、軍隊、軍人等有關事務的總稱。
軍事學 與甚多
範疇 有關,主要與戰爭有關。此外,軍事學本身包含了各種學問。軍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延續,是一國或者集團用暴力手段達到自己目標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標和目的往往與
利益 有關。戰爭是軍事的集中體現,但不是唯一的體現。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後的美國和蘇聯的
冷戰 ,就是一種
威懾 基礎上的迴避戰爭方式的鬥爭。在人類可以看到的未來,軍事始終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並在科學技術上對人類生活予重大影響:人類很多科技成就往往先產生於軍事領域然後普及到非軍事領域的。 軍事是戰爭及一切直接有關
武裝力量 建設事項的總稱。人類社會發生戰爭的初期,並沒有專門的軍隊組織,也沒有專門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採取耕戰並舉,戰時參戰,平時耕作、畜牧,生產工具與作戰武器並用。
恩格斯 把它比喻為“對人的
狩獵 ”。隨著社會
生產力 的發展,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爭的日趨頻繁,生產工具和戰爭工具分工,逐漸出現了“常備軍”的組織。有了常備軍,進行常備軍的建設、
訓練 ,改進武器技術裝備,提高戰鬥技能,以及探討奪取戰爭勝利的
謀略 和
指揮藝術 ,便成為軍事活動的重要內容。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軍事活動的內容也越加廣泛,主要有:
武裝力量 特別是常備軍的組織、訓練、管理和作戰行動,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戰略戰術的研究與運用,戰爭物資的儲備和供應,
國防設施 的建造,後備力量的動員、組織和建設等。總之,軍事是隨著戰爭的發生、發展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力保障順利遂行戰爭和贏得戰爭而進行的一系列特殊
組織 活動,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軍事 中國古代軍事 地理格局
從
軍事地理 的角度看,中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個不規範的圍棋盤。在這個不規範的圍棋盤上,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是其四邊,中原為其中央腹地。 中國的地域雖然遼闊,但在歷代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卻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體上分布在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上。
古代軍事 這裡所說的起決定性作用,主要是指在歷代戰爭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關係到天下的統一與分裂、關係到一朝一代的興與衰,或者,在中原政權與塞外
遊牧民族 之間的戰爭中關係到中原政權的存與亡。
古人貫講“山川都會”。一般說來,在那些既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戰略要地。
幾列東西向的山河與幾列南北向的山河縱橫交錯,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大體上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其中,第二級階梯東部邊緣地帶的一系列山脈----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經嵩山山脈、
方城 冊,接桐柏山、
大洪山 ,再轉向鄂西、
湘西 山脈而接雲貴高原----為中國的東、西部之間的一個重要
分界線 。南北之間也分出幾個層次,其主要的分界線則為長江、黃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條山、
大別山 也趕到了補充作用。
這幾列縱橫交錯的山河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
地理單元 。這些地理單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間容量,外圍有險要的山脈或者江河為之險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內外,既是這些地域內部流通的運輸線,又將不同的區域聯繫起來,這種聯繫乃是區域之間戰略關係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
山脈和江河的戰略意義各相同。山脈的意義重在阻隔,而貴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流的意義重在流通,而貴在有據點可以扼守。
一般說來,山地的斷層地帶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嶺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於作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關中四塞、
太行八陘 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幾條棧道便是如此。江河主要是作為人力、物力運輸的交通線。以江河作為險阻,還須在那些重要
渡口 或支流與幹流的交匯處建立據點,以確保對這些江河的控制。如黃河的
孟津 和蒲津、
長江 的
瓜洲渡 和採石渡、淮河的潁口、渦口、泗口等處,便都伴隨著重要軍事據點的形成。
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則易於在紛亂的局面中建立根據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積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則便於向外部投遞力量,便於向外擴展,也便於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戰略要地大都擁有這些條件。
現代軍事學 軍事與政治:
有人認為,軍事為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國古代,軍、政是分開的。而比較正式的說法為,軍事是一種政治延續,但坊間常誤稱為軍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戰爭是其延續。由於兩者的關係比較緊密,因此有人誤把軍事視為政治的一部分。
軍事分類:
自從人類有了軍隊,就開始有軍事的產生。並且隨著社會發展,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軍事往往分為戰略以及戰術,前者包括治理軍隊等事,也是比較詳細的總綱,而後邊則與具體的戰爭有關。
軍事理論科學: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在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指導無產階級軍事鬥爭的實踐中得到發展的。
軍事思想 軍隊
軍事家
軍事學術
軍事技術科學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兵
軍事技術與裝備
邊緣學科 國防外交學
軍事周刊
相關概念 軍事科學 研究戰爭的本質和規律,並用於指導戰爭的準備與實施的綜合性科學。又稱軍事學。
軍事學術 軍事技術 military technology:直接運用於軍事領域的技術。是建設武裝力量和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與技術手段。包括各種武器裝備及其研製、使用和維修保養技術,軍事工程,
軍事系統工程 。有時也專指人們操縱、使用武器裝備的技能,如射擊技術、駕駛技術、電子設備操作技術等。軍事技術是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軍事訓練 military training: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通常分為部隊
訓練 、院校訓練和預備役訓練(又稱後備役訓練)。軍事訓練在國家武裝力量建設和戰備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軍隊平時的主要任務,是戰備的重要方面,許多國家都把軍事訓練列為
戰略研究 的一項內容。基本任務是:學習軍事理論、戰略戰術和軍事技術,研究和了解有關國家(集團)的政治經濟狀況、軍事思想、軍隊編制、武器裝備和作戰特點,熟悉作戰地區的地形、水文、氣象及其對作戰行動的影響,演練諸軍種、兵種
合成軍隊 作戰的組織指揮和協同動作,培養軍人堅強的體魄,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目的是提高軍隊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隨時能遂行作戰任務。軍事訓練同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軍事技術以及軍隊的傳統、經驗和作戰任務等有密切的聯繫。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作戰樣式的變化和軍隊體制編制、武器裝備的變革,對軍事訓練不斷提出新要求,賦予新內容,而軍事訓練的實踐又深刻地影響著作戰,促進軍事理論的發展。
軍事訓練
軍事情報學 military intelligence:以軍事情報和軍事情報工作實踐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軍事指揮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軍事情報的本質、特點、原則、方法、內容、範圍及其在國防建設、軍隊作戰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軍事情報工作的建設和管理,產生、發展的歷史和規律等。按套用範圍分為軍事偵察學、軍事情報整理學、軍事氣象情報學和軍事情報自動化理論等分支學科;按作戰使命分為戰略情報學、戰役情報學和戰術情報學等分支學科;按軍種分工分為陸軍情報學、海軍情報學、空軍情報學和
戰略飛彈部隊 情報學等分支學科。研究範圍包括:①敵方的軍事思想、
戰略方針 和作戰意圖。②敵軍的編制、裝備和部署。③敵方重要軍事人物。④敵方的兵要地誌和軍事目標。⑤敵軍的訓練素質和作戰特點。⑥敵方的戰場裝備、戰爭保障等。
軍事演習 military exercise:按照構想的作戰行動而進行的演練。是部隊在學習軍事理論,完成技術、戰術基礎訓練之後,在近似實戰條件下實施的綜合性訓練,是軍事訓練的高級形式。目的在於提高各級指揮員和機關組織指揮現代戰役戰鬥的能力;使部隊熟練掌握各種戰鬥技能,密切諸軍種、兵種之間的協同動作;培養戰鬥作風,增強組織紀律性,適應戰時環境,提高實戰能力;檢驗組織編制、武器裝備和條令教材,探討作戰方法。有的國家還利用軍事演習向敵方炫耀武力,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以軍事演習為名,調動軍隊,集結兵力,掩護戰爭準備或發動戰爭的,也不乏先例。演習的類型主要有:①按作戰行動規模分為戰術演習、戰役演習和戰略演習。②按訓練對象分為首長機關演習和實兵演習。③按演習方式分為室內演習或現地演習,單方演習或對抗演習,實彈演習或非實彈演習,分段演習或綜合演習。④按演習的特定目的分為示範性演習,研究性(試驗性)演習,檢驗性(考核性)演習。
軍事訓練 軍事偵察 military reconnaissance:為獲取
軍事鬥爭 所需敵方或有關戰區的情況而採取的措施。簡稱
偵察 。是實施正確指揮,取得作戰勝利的重要保障。通常由各級指揮員和指揮機關組織實施。主要查明有關國家、集團及戰區的軍事和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地理、氣象等情況。按任務範圍分為
戰略偵察 、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按活動空間分為地面偵察、海上偵察和空中偵察;按活動方式分為武裝偵察、技術偵察和諜報偵察。採取的手段有:觀察、竊聽、搜尋、捕俘、戰鬥偵察、火力偵察、照相、雷達偵察、無線電偵聽、無線電偵收、無線電測向、調查詢問、蒐集檔案資料等。
軍事制度 軍事制度 ,即組織、管理、發展和儲備
軍事力量 的制度。簡稱
軍制 ,主要包括:國家的軍事
領導體制 、武裝力量體制、國防經濟體制、武器裝備發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動員制度、民防制度等,軍隊的組織體制編制、訓練體制、後勤保障體制、
政治工作 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稱謂、標誌的規定等。一般由國家及其軍隊制定,以法律、法令、條令、條例、規則等規範性檔案頒行。軍制是
上層建築 ,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受社會
政治制度 、經濟條件、科技水平和戰爭局勢、戰略方針、武器裝備、軍事理論以及民族、歷史、地理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它反映一定階級的意志,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它的基本作用在於保障軍事建設,以便有效地準備和實施戰爭。軍制隨著國家、軍隊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在
馬克思主義 指導下,隨著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和
社會主義國家 的建立,產生了社會主義軍制。
軍事地理學 military geography:研究軍事與地理關係的學科。探索地理環境對國防建設、軍事行動的影響和在軍事上運用地理條件的規律,為制定戰略方針,研究武裝力量建設,進行戰場準備,指導作戰行動提供依據。它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也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軍事條約 militarytreaties:國家間涉及軍事方面的書面協定。其內容一般包括建立維護締約國戰略利益和安全的軍事聯盟或軍事同盟,提供軍事援助,建立和使用軍事基地,結束
戰爭狀態 或武裝衝突,裁軍和限制軍備以及編纂戰爭法規和慣例等。軍事條約的形式包括:條約、公約、專約、協定、和約、宣言和議定書等。
軍事演習 軍事戰略 指導戰爭全局的
方略 。它包括國家和武裝力量準備戰爭、計畫與進行戰爭和
戰略性戰役 的理論與實踐。軍事戰略理論研究戰爭的規律、特點以及進行戰爭的方法,制定準備和進行戰爭、戰略性戰役的理論原則。軍事戰略實踐是根據敵對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等因素,照顧戰爭全局的各方面、各階級之間的關係,規定軍事力量的準備和運用。它包括武裝力量的建設,
國防工程 設施,軍事裝備和軍需物資的生產和儲備,戰爭動員,基本作戰方向的確定,戰區的劃分,作戰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的制定等。它作為最高軍事
統帥 機關實踐活動的一部分,產生於遠古時期的中國、印度以及古羅馬和
古希臘 等奴隸制國家。軍事戰略的性質和內容是受社會政治制度和
社會經濟制度 制約的。軍事戰略和戰術之間的關係,是全局和局部的關係。隨著敵對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和戰爭發展的進程,軍事戰略包會相應變化。
國防戰略 綜合發展相運用國家總體力量,籌劃和指導國防建設,以實現國家安全目標的方略。其目的是運用綜合國力抗擊外來侵略,確保
國家領土 和主權不受侵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
國防戰略 的正確與否,對整個國防建設乃至戰爭的勝負及國家存亡和民族的興衰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當今和平時期,世界各國都把國防戰略的著眼點放在增長綜合國力上,即不僅著眼於國防實力的建設,而且著眼於
國防潛力 的積蓄以及潛力轉化為實力的機制,不僅考慮到兵力、武器、軍費等直接構成國防實力的“硬體”,而且還考慮體制、法規等關係到能有效發揮國防實力和潛力的“軟體”。
國防發展戰略 籌劃、指導國防力量的建設,以實現國防發展目標的方略。是國防戰略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防發展戰略 的內容主要包括:武裝力員建設、武器裝備發展、後備力量建設、國防經濟建設、
國防科技 建設、國防教育建設等。制定和實施正確的國防發展戰略,都將對國家的安全和發展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作用。進攻是主動進擊敵人的作戰。它是作戰的基本類型之一,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進攻分為戰略進攻、戰役進攻和戰術進攻。對防禦、進攻、退卻之敵都可實施進攻。
戰略防禦 中的反攻、防禦戰役中的反突擊、戰術範圍的反衝擊,均屬進攻行動。進攻可在與敵直接接觸條件下實施,也可在行進間實施。欲求進攻作戰的勝利,必須精心計畫,充分準備,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包圍
迂迴戰術 ,協調一致,實施堅決勇猛的突擊。
戰略 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揮。是依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敵對雙方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地理等因素確定的。戰略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對戰爭的發生、發展及其特點、規律的分析與判斷;戰略方針、任務、方向和作戰形勢的確定;武裝力量的建設和使用;武器裝備稱軍需物資的生產;
戰略資源 的開發、儲備相利用;
國防工程 設施建設;戰略後方建設;戰爭動員,以及照顧戰爭全局各個方面、各個階段之間的關係等等。戰役是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帶全局性的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在戰爭的一個區域或方向,於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和計畫,所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的總和。戰役是介於戰爭與戰鬥之間的作戰行動。它是戰爭的一個局部,是達成戰爭目的的主要的武裝鬥爭手段。它直接服從和受制於戰爭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它直接運用戰鬥,也為戰鬥的成敗所直接影響。其規模大小,決定於雙方參加兵力的數量。現代戰役,通常是諸軍種、兵種共同進行的契約戰役。按作戰性質分,有進攻戰役和防禦戰役。按參戰軍種分,有陸、海、空等軍種的獨立戰役,有
陸海 、陸空、海空和陸海空等幾個軍種的聯合戰役。按作戰空間分,有陸上、海上、空中戰役。按作戰規模分,有大型戰役,如大的戰區或
方面軍 群進行的戰役;中型戰役,如中等戰區或方面軍進行的戰役;小型戰役,如小的戰區或集團軍進行的戰役。在一次大型戰役中,通常包括幾個中、小型戰役。蘇聯軍事理論認為:戰役是近代戰爭中才出現的軍事行動樣式,而戰區戰略性戰役,則是未來戰爭中
戰略行動 的基本樣式。美英等西方國家一般都把集團軍或軍以上部隊的作戰行動,稱為大兵團作戰行動。
軍事演習
戰役決心 :指揮員對戰役目的和行動所做的基本決定,是實施戰役的基礎和制定
戰役計畫 、下達戰役命令、組織
戰役協同 的依據。戰役決心的內容包括戰役企圖,
戰役部署 ,行動方法,重要保障措施,戰役發起時間或完成戰役準備的時限,指揮所開設等。
戰役協同 參加戰役作戰的各軍兵種或各部隊按照統一計畫進行的協調配合。通常以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軍兵種或部隊為主,按照任務、時間、空間組織。
戰役機動 :為達成一定的戰役目的而組織實施的兵力兵器移動。基本樣式包括戰役包圍、戰役迂迴、戰役穿插、戰役退卻等。
戰役部署 亦稱
戰役布勢 ,是對戰役編成內的兵力所做的任務區分、編組和配置。通常根據敵情、地形、任務和戰役類型、樣式等,建立梯隊式部署或集團式部署。
戰鬥 兵團或部隊、分隊在較短時間和較小空間內進行的有組織的作戰行動。分為進攻戰鬥和防禦戰鬥兩大類。可在戰役內進行,也可單獨進行。
戰術 戰術是指導和進行戰鬥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戰術基本原則及戰鬥部署、協同動作、戰鬥指揮、戰鬥行動、戰鬥保障、後勤保障、技術保障。按基本戰鬥類型分,有進攻戰術和防禦戰術;按參加戰鬥的軍種、兵種分,有軍種戰術、兵種戰術和契約戰術;按戰鬥規模分,有兵團戰術、部隊戰術和分隊戰術。戰術反映戰鬥的規律,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從屬於戰略、戰役,又對戰略、戰役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戰術的形成和發展,受軍事技術、士兵成分、組織編制、訓練水平、民族特點、地理條件等影響,其中軍事技術和士兵素質具有決定作用。根據時機、地點、部隊等情況,靈活地運用和變換戰術,對奪取戰鬥勝利有著重要意義。戰術的基本原則有:熟知敵對雙方各方面情況,找出行動規律,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積極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採取各種防護措施,保存自己:每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戰鬥部署要疏散、梯次、立體,並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協調一致的行動,發揮協同戰鬥威力;周密迅速的組織準備,實施全面保障:力爭主動,避免被動;靈活機動,出敵不意:發揚近戰、夜戰、勇敢頑強和連續作戰的作風,奪取戰鬥勝利。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軍隊裝備的發展,將給戰術帶來廣泛深遠影響,使戰術更加複雜多變,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熟練的掌握。
軍事演習 戰略力量 用於全面核戰爭的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之一。美國始建於1961年的戰略力量分為以
洲際彈道飛彈 、戰略航空兵和
原子 飛彈潛艇的部隊、兵團和軍團織成的戰略進攻力量和包括對飛彈核突擊的預警系統、對飛機、飛彈、宇宙空間防禦兵力兵器在內的戰略防禦力量。英國的戰略力量出原子飛彈潛艇和中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兵團組成。法國的戰略力量由
中程彈道飛彈 ,原子飛彈潛艇相中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兵團組成。戰略進攻力量是
武裝力量 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最受重視。戰略防禦力量是創造戰略進攻的條件,也是取得
戰略優勢 的重要一環。在全面核戰爭中,戰略力量與通用兵力協同行動。機動,是指作戰中有組織地轉移兵力或火力的行動。按規模,分為戰略機動、戰役機動和戰術機動;按空間,分為地面機動、海上機動和空中機動;按類型,分為兵力機動和火力機動。鐵路輸送、空中輸送和空中轉場,都是兵力機動的方式。鐵路輸送,是指人員和裝備通過鐵路運輸的方式,機動至指定地域;空中輸送,是指人員和裝備通過飛機運輸的方式,機動至指定地域;空中轉場,是指飛機由甲地飛往乙地的過程。
東京審判
戰爭 war:人類社會集團之間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
歷史現象 , 是用以解決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階級和階級、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矛盾的最高的鬥爭形式。與和平相對應的
社會狀態 或世界、區域局勢。用來解決民族之間、國家之間、政治集團之間以及不同階級和宗教派別之間矛盾的最高鬥爭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現形式。戰爭犯罪warcrimes:在把戰爭當做
主權國家 權利的情況下,戰爭犯罪僅指
交戰國 軍隊違反戰爭法的行為,包括使用有毒或其他被禁止的武器,殺害或虐待戰俘,攻擊、掠劫和屠殺平民等。1928年巴黎《非戰公約》廢棄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手段,從而擴大了戰爭犯罪的範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第6條和《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第5條規定,戰爭犯罪包括3類:危害和平罪;戰爭罪;違犯人道罪。
戰爭 歐洲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還特別規定:原則上被告的官方地位,不問其為國家元首或政府部門之負責官吏,不應視為使彼等免受或減輕懲罰的理由;政府或上級命令,也不應成為免除被告責任的依據。過去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往往逍遙法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協約國 曾提出審判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德國戰犯的要求,但未實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紐倫堡審判 1945年8月8日,英、美、蘇、法4國根據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在倫敦簽署了《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及其附屬檔案《
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隨後,澳大利亞等19個國家加入了這一協定。按照憲章的規定,由英、美、蘇、法各派法官1人組成法庭,各派檢察官1人組成檢察起訴委員會,於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1日在
紐倫堡審判 了德國主要戰犯。東京審判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共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其間共開庭818次, 法庭紀錄4.8萬餘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檔案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規模超過了紐倫堡審判,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審判,也是二次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日本法西斯的種種罪行在審判中一步步被揭露。
東京審判的判決書宣布,確認日本有對中國進行侵略戰爭及對蘇聯、美國、英國與其他盟國進行類似戰爭之罪。認為“九一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日本是
中日戰爭 的侵略者。判決書以最大的篇幅敘述了
日本侵華戰爭 的歷史,在
國際法 的高度上確定了日本侵華的種種罪行。
東京審判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懲罰了日本戰犯,因而受到當時世界輿論的普遍歡迎。當然,由於在審判前後由美國操縱了執行和檢察大權,使審判產生了一些缺陷和偏頗,如日軍細菌部隊細菌戰的罪惡活動未被追究等等。東京審判的重要之處主要不在於確定某些被告人有罪無罪,而是伸張正義、鞭撻戰爭犯罪和呼籲世界和平。
伯力 審判伯力審判即
哈巴羅夫斯克 審判是蘇聯對日本戰犯的嚴正審判,它以追究日本進行細菌戰的鮮明特色載入戰犯審判史冊,判處原
關東軍 司令官山田乙三等12名戰犯以2至25年徒刑,彌補了東京審判的明顯缺陷,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支持和讚揚。
戰爭犯罪當中違反人道罪最典型的有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針對
猶太人 而實施的大規模種族滅絕及侵華日軍在亞洲針對亞洲各國人民的大規模屠殺和各種慘無人道的行為。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軍隊在亞洲犯下了滔天的人道主義罪行,罄竹難書,令人髮指,單在中國就造成了至少3500萬人傷亡,其中大多數都是無辜的平民。在
人類文明 史上,日本侵略軍手段之殘忍、殘酷、滅絕人性實屬罕見,無數的生命痛苦地消失在日本侵略軍的槍口和刀口下。這種行為在人類文明史上找不到先例,是有史以來對人類文明、和平以及世界最瘋狂、最野蠻地荼毒。其代表性實例有“
南京大屠殺 ”,日本侵略軍遍及亞洲各地的細菌部隊。
戰爭指導規律 戰爭指導規律 是符合戰爭客觀規律的指導戰爭的原理、原則。它體現在各種戰略戰術指導原則之中。揭示了戰爭的基本規律,是戰爭的主觀指導和客觀實際相統一的產物。戰爭指導規律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指導規律,反映著戰爭的一般情形、性質,是各類戰爭中普遍適用的共同規律,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特殊指導規律,是根據戰爭的時間、地點和性質等特定條件和規律而制定的,如超出這些特定條件,放到廣泛的範圍,適應性就受限制。戰爭指導規律又有全局和局部之分。全局性的指導規律,屆戰略範疇:局部性的指導規律,屆戰役、戰術領域。全局決定局部,局部隸屬於全局,而局部又反作用於全局。有時局部對全局會發生重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研究和指導戰爭,既要有通觀全局的眼光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也要照顧好各個局部,把注意力放在對全局有決定影響的環節上。研究戰爭指導規律,要深入戰爭的客觀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全面熟悉敵我雙方的情況,精細的分析判斷,從中找出其行動規律,以指導戰爭行動。
軍事演習 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是兩個國家或若干個國家進行全面動員,運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整體力量所進行的戰爭。它不同於局部戰爭和有限戰爭。全面戰爭,戰爭規模大,波及空間廣,持續時間長,對國際形勢產生一定影響或重大影響。全面戰爭可分為:(1)國與國之間運用全部力量,在廣大地區進行的戰爭。如中國的抗日戰爭,實行全民總動員,運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全部力量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全面戰爭。(2)若干國家之間運用全部力量進行的戰爭。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均屆全面戰爭。世界上對全面戰爭有不同解釋。如美軍認為,全面戰爭是大國之間投入全部資源並危及一個主要交戰國生存的武裝衝突。認為全面戰爭、總體戰爭、全面核戰爭、無限戰爭等是同一含意。
軍事演習 軍事拓展 軍事拓展形式上是在
戶外拓展 的基礎上融合軍事項目,實質上是將軍事理念與拓展技術,
軍事思想 與
企業經營管理 相結合的一種獨特的體驗式培訓模式。旨在通過體驗,分享,提升的經驗模式,培養和塑造企業人堅強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打造忠誠,敬業,高效,精銳的企業團隊,全面提升企業的執行力,凝聚力和創造力。軍事拓展訓練是一種挑戰,不僅是體能,更是意識;挑戰的不僅是個人,更是團隊。當今市場環境下,團隊的綜合戰鬥力決定了一個企業生存的“能力”。
時下企業團隊效率的提升靠的不再是技能,如何提升團隊的素質從而提升業績已成為企業經營者的當務之急。有研究表明:許多從事相同工作的人,即便他們擁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從業經驗,在工作效率方面也會存在巨大差異,有時這種差異可高達20倍!差異的答案就在於素質,就是指那些能夠直接影響工作結果的特質,素質的差異直接導致了績效的差異。而個人素質的差異同時也導致了企業團隊的績效成果!團隊訓練營正是針對企業中如何提升人的素質而打造高效團隊的有力工具!
軍事拓展項目:軍隊文化教育、軍人風采展示、歸零心態訓練、佇列訓練、唱軍歌、拉歌競賽、軍體拳、內務管理、生活作息管理、軍事障礙、體能訓練、緊急集合、野外拉練、軍事項目體驗、實彈射擊、閱兵式、分列式、軍訓成果匯報表演、軍人意志力訓練、穿越封鎖線、軍事攀岩、軍人梯、
生死電網 、穿越封鎖線、共同進退、3000米拉練等團隊合作與個人意志
訓練 !
軍事拓展他融入了軍隊的文化,更好的把軍隊文化融入到拓展項目中,達到“磨練意志、完善人格、挑戰自我、熔煉團隊”的目的,使員工更好的了解企業文化,建立員工的歸屬感 ,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 ,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 ,培養積極進取的心態,為企業、團隊融入更好的軍人精神,以促進企業發展、員工進步的目的。
核時代轉變 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微電子技術、定向能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技術群在軍事領域的廣泛套用,使武器裝備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各種武器走向智慧型化和非核化。遇到了強勁的對手。更何況在未來的常規戰爭中,各種戰術
雷射武器 、
電磁武器 、
微波武器 、
隱形武器 、
智慧型武器 都將大顯神威。它們可以替代
戰術核武器 執行防空、反潛和打擊地面目標等多種職能。不僅作戰效能與核武器相當,而且無需冒
政治風險 ,使戰爭走向“非常規化”。因此,以高技術兵器為支撐的戰略,逐步取代以核威懾為主的戰略已經勢在必行了。
軍事排名 美國 :美國擁有絕對軍事優勢,擁有著全球最強大的核武庫,無論是哪個兵種,都有強大的進攻性。是已開發國家也是超級大國。
俄羅斯 :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力量。是開發中國家也是準超級大國。
中國 :兵力全球第一,可動員的人數超過美國總人口,加上發展迅速,實力正在上升。中國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高科技軍隊。擁有強大的陸軍,實力較為強大。是開發中國家也是潛在的超級大國。
英國 :曾經可以和東方大國抗衡的大英帝國,二戰後實力下降,是已開發國家。
法國 :歐洲大國,二戰期間曾被占領,但空海軍依然強,但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和英國。
日本 :實力強大,科技發達,並且擁有一艘(未來會有數艘)和航空母艦一樣的所謂的直升機驅逐艦。是繼中國之後的亞洲第二大強國。
印度 :發展迅猛,是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目前已經達到印度洋第一。
以色列 :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攔截能力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也是一個已開發國家。
土耳其 :土耳其武裝部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
美國軍隊 ,有五個分支超過一百萬的軍警人員的綜合實力。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註:以上國家除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外均屬於已開發國家。 大國實力 美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利堅的武裝力量,一般簡稱美軍,即對美國擁有的武裝部隊的統稱,為現今世界上總體實力最為強大的軍隊。
美國軍隊 由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
美國海岸警衛隊 所構成。美軍現役部隊人數146.093萬人,其中陸軍50萬人,海軍和空軍各35萬人,海軍陸戰隊18萬人。 美國陸軍分為10個戰鬥師和4個獨立旅及裝甲騎兵團;海軍編制為5個艦隊,共12個航母戰鬥群、11個兩棲戒備大隊、59艘攻擊潛艇、117艘戰艦和10個
艦載機聯隊 ;空軍編制為20個美國軍隊飛行聯隊(每個聯隊約74架戰機);海軍陸戰隊編制為3個師和3個勤務支援大隊,裝備3個飛行聯隊(約21箇中隊)。美國在世界與其結盟的眾多國家派駐大量軍隊。美國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數百處軍事基地,海外駐軍約為28.78萬人。美國的海外的軍事基地大致劃分為歐洲、亞太與印度洋、中東與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戰略區。美軍在全球設有六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分別負責全球幾大區域的事務。2009年6月23日,
美國國防部長 下令組建
網路司令部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套用於實戰的國家,但美軍尚未形成統一的網路戰指揮體系。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器庫,是世界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二戰時在日本的
廣島 、長崎)的國家。
歐洲 歐洲一直是世界經濟與科技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也是近代空軍和海軍的發源地,其經濟實力和軍工科技足以與美國和俄羅斯抗衡。
歐盟一體化軍事力量仍處於建設之中,西歐傳統強國遠距離投送能力有限,而且“
北約 ”的通信指揮、
後勤保障 、偵查監視、指揮管理等諸體系的組織與技術保障均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
英法兩國均擁有完善、發達的軍事工業體系,工業基礎和軍事科技實力雄厚,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很強。
英國軍工業規模水平歐盟第一,是傳統的海上強國,水中兵器、燃氣輪機、探測技術、航空發動機技術以及軍用造船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法國能設計製造先進的戰鬥機、裝甲車輛、核動力
航空母艦 、
潛艇 在內的各種先進武器與各種配套的雷達、電子設備、軍事情報裝置和通信系統、探測系統。
英法兩國戰略核力量無論是質量還是規模都無法與美國相比。
俄羅斯 俄羅斯軍隊 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和美國一樣擁有著全球最強大的核武庫。2011年俄羅斯軍費開支為641億俄羅斯對軍隊美元,俄羅斯的武器銷售份額占了全球軍售的24%。 它的武裝力量主要由陸軍、空軍、海軍三大
軍種 和
戰略飛彈 兵、
太空兵 、
空降兵 三個兵種組成。武裝力量中軍人數量為113.4萬人。武裝力量除正規軍外,還包括邊防、內務、安全、政府通訊、民防和鐵道部隊。武裝力量由議會、總統、政府按憲法規定的許可權共同指揮,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的任務是抵抗外來侵略和履行俄羅斯承擔的國際義務;軍隊人數不得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1%;實行義務兵與
契約兵 兩種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別為:艦隊水兵2年,其它士兵一年半,受過高等教育的1年等。俄海軍擁有
太平洋艦隊 、
北方艦隊 、
波羅的海艦隊 、
黑海艦隊 和裏海獨立區艦隊。體制進行了改革,制定了軍事建設中長期計畫,修改
國家戰略 ,力求不再捲入
軍備競賽 ,加大軍備建設上的投入,積極擴大與西方的軍事技術合作。 俄境外駐軍總數近5萬人。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德涅斯特河沿岸俄軍戰役集團軍1000人;駐南高加索俄軍集群5000人,下轄第102軍事基地(駐亞美尼亞久姆利);駐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第201軍事基地7000人;駐烏克蘭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1.3萬軍人和1.6萬文職人員;駐吉爾吉斯斯坦坎特空軍基地140人;駐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海軍物資技術保障站150人;駐非洲國家100人。俄航天兵在哈薩克斯坦雷沙乾、塔吉克斯坦努列克、亞塞拜然加巴拉、白俄羅斯甘采維奇駐有4個雷達站,在白俄羅斯維列伊卡駐有第43通訊站;在
哈薩克斯坦 拜科努爾駐有第5航天發射場,兵力約3000人。
中國 中國在建國初期國家底子薄,“一窮二白”,十年“文革”給軍隊建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干擾,八十年代國家進行
戰略調整 ,二代中央領導提出:“
軍隊要忍耐 ”。軍事建設讓步於國民經濟建設,國家把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到經濟建設上去。
那時中國與西方關係已經開始緩和,國際政治形勢有利,國家抓住時機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西方國家展開交流與合作,有針對性地引進了很多武器裝備和技術,國家少走了很多彎路。軍事和國防工業的發展在困境中艱難發展,大部分國防關鍵項目缺乏資金,或者由於歷史原因不符合新形勢的要求而下馬,陷入癱瘓和半癱瘓狀態,國家盡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軍工重點項目。很多與軍事有關的科研所、設計所、工廠陷入困境,大多數單位開始下海經商,或者轉產,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
蘇聯解體 ,全球風雲突變,
世界格局 發生劇烈變動,國際強權政治集團倚仗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在全球挑起了數次
局部戰爭 ,影響深遠。
海灣戰爭 結束後中國看到了人民解放軍和西方強國軍隊的巨大差距,並認識到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國家開始逐步調整國防發展戰略以應對數次由美國引領的世界新軍事變革。 “台獨”分裂勢力的猖狂挑釁讓國家感到了軍事建設的急迫性,
科索沃戰爭 中美國用飛彈襲擊我國駐
南聯盟 大使館,更讓國家體會到了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危機就在身邊。“我們黨和國家深刻認識到在富國的同時實現強軍的極端重要性。”黨和國家開始全面調整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防戰略,加大了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力度和投入。
由於中國這三十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綜合國力 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資源投入軍隊建設,對外交流渠道相對過去更加寬廣。受益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和全國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的問題已經得到大大緩解。由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形勢慢慢好轉,現實軍事壓力有所降低,軍隊的建設與發展逐漸走上正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經過數次裁軍後(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3年裁軍20萬)形成了規模適度,組織結構合理的局面,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和周邊國際環境複雜,在軍隊機械化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再繼續裁軍反而會削弱國防力量。中國的
國防動員 能力非常強,有很強的國土防禦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有關部門已對外公開宣布:“中國已逐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戰裝備、保障裝備和電子信息裝備協調配套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和獨立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人民解放軍已經度過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中國的
軍工企業 整體實力,技術儲備不足,例如:材料、
電子信息技術 、等。中國在跟蹤、學習世界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有很多創新,擁有比較強的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和
系統整合 及仿製、吸收能力。國家在積極學習西方的同時重視做好技術儲備,重視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努力提高軍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活力。國家鼓勵並創造條件讓
社會資本 進入部分軍工領域,但是
軍事工業 發展有周期長,高風險高投資的特點,社會資本能夠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武器裝備的打擊能力較弱,缺乏高技術條件下大規模
聯合作戰 的經驗,大規模、遠距離的兵力投送能力不強,空中
戰略投送能力 不高。
陸軍在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與世界先進水平沒有代差,但是
陸軍航空兵 力量弱小,各型
直升飛機 裝備數量少。空軍現代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具有全面空戰和有限的對地對海攻防兼備的力量,但是與西方強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新
中國海軍 建設的起點不高,長期以來國家對海軍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海軍在裝備建設、作戰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遠洋作戰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具備在遠海與海上強國進行對抗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
第二炮兵 部隊”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先進的陸基核
彈道飛彈 ,相對於其他核
大國 只有有限的核威懾能力,按照西方的標準,海基核力量正處於穩步發展中。戰略力量是鎮國之寶,沒有“兩彈一星一艇”就沒有中國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中國日益上升的國際地位與相對落後的軍事實力不相稱,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由於國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化,軍隊承擔的任務比過去更加繁重: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抗擊自然災害、反恐維穩、聯合軍演等。面對日趨複雜的
非傳統安全威脅 和多樣化的軍事任務,黨和國家給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處於人力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家公開的規劃:將於2020年實現初步機械化,2050年實現信息化。重點發展海軍和空軍,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在新軍事變革思想的指導下走有中國特色的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的建軍道路,堅持“國家利益發展到哪裡,軍隊的歷史使命就應延伸到哪裡”,努力提高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
解放軍積極對外宣傳:對外增加軍事透明度,進行各種各樣的軍隊開放活動,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誌、網路宣傳軍隊建設情況、軍隊文化等。
解放軍高度重視保密工作,注意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內部的各種腐敗情況日益嚴重,軍隊加強了反腐倡廉建設,制定了反腐敗遠景規劃,完善對各級幹部的審計監督工作。
中國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強國相比,總體軍事實力差距懸殊,並且這個差距仍在繼續拉大。因為中國的綜合國力還需要數十年才能趕上美國,而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水平最集中體現在軍隊裝備水平上,所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仍將保有對中國的絕對軍事優勢,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重而道遠。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相對弱小的情況下仍然應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建軍方針和國防建設原則。中國的長遠建軍目標是實現現代化,捍衛
國家主權 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的
海洋權益 ,“建設一支與國家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中國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奉行防禦性質的
國防政策 ,不當頭,不稱霸;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來之不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
相關名言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武 )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
兵無常勢 ,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武)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孫武)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武)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武)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孫武)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孫武)
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孫武)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孫武)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孫武)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武)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諸葛亮 )
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諸葛亮)
兵者外以除暴,內以禁邪。(管子)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毛澤東)
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毛澤東)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澤東)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毛澤東)
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毛澤東)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毛澤東)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毛澤東)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毛澤東)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毛澤東)
戰爭的目的在於消滅戰爭。(毛澤東)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毛澤東)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毛澤東)
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鬥爭形式。不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戰爭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導戰爭,就不能打
勝仗 。(毛澤東)
消極防禦實際上是假防禦,只有積極防禦才是真防禦,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禦。(毛澤東)
作戰線的不固定,影響到根據地領土的不固定。時大時小時縮時伸是經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發生。這種領土的流動性,完全是來源於戰爭的流動性。(毛澤東)
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毛澤東)
軍事 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毛澤東)
臃腫的機構如果不“消腫”,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鄧小平 )
軍隊裝備真正現代化,只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鄧小平)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朱德)
沒有正確的政治方針,就不能有正確的軍事方針。(朱德)
人民的軍隊,因為和人民一體,對外就能有效地保衛祖國,對內就能保衛人民的民主自由的權利。
大地主 、大資產階級的軍隊,因為與人民分裂,對於保衛祖國就不能不是無能的、動搖的、
失敗主義 的,以至變為叛逆(如當
偽軍 ),對於人民的民主自由,則是摧殘的、壓迫的。(朱德)
事實證明,以徒步追擊現代化裝備的敵人,不能取得大的戰果。(
彭德懷 )
西方侵略者只要在東方的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能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彭德懷)
不管上邊怎樣催,總是要準備好了再打,沒準備好就不打。(林彪)
決不把打贏一場戰役的機會搞砸,這個機會絕對不能放過。(林彪)
部隊勇敢的標準是刺刀見紅。(林彪)
我們打仗,就是要先撿軟的打。你要先打硬的,打不下來,結果那些軟的也變成硬的了。先打軟的,軟的消滅了,結果那些硬的也變成軟的了。(
劉伯承 )
鬥志和鬥法(戰術)是用兵的把柄。(劉伯承)
尋找敵人的弱點,如其沒有弱點,那就要創造敵人的弱點。(劉伯承)
劉伯承 須知沒有平時很好的練兵,戰時就不能很好的用兵,猶之手中沒有積蓄的錢,就無錢可用。(劉伯承)
游擊戰爭不單是戰術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游擊戰爭是發動與組織廣大民眾同敵人進行武裝鬥爭的最好的形式。(
賀龍 )
部隊作戰需要保持有生力量。即使和平了也需要有本錢,因此,不要滋長拚命主義情緒。(
羅榮桓 )
對於弱敵,要把它當強敵來打;對於強敵,要把它當更強的敵人來打。(
徐向前 )
敵情不明,不與作戰。(徐向前)
孤軍
外線作戰 ,任務不定,遲疑徘徊,實為兵家之大忌。(徐向前)
對於一支獨立作戰的軍隊來說,指揮員能否根據作戰任務和戰場情況,機斷專行,靈活制敵,往往能對戰局發生決定性的影響。戰場實際紛紜複雜,千變萬化,許多重大問題,要靠身臨其境的前線指揮員隨機應變,“先斬後奏”,果斷處置。駕馭戰局,指揮戰爭,如果不敢從實際出發,獨立判斷情況,定下決心,而是翹首望天,一切唯上,這叫盲目性、機械性。要想不受戰爭實際的懲罰,是不可能的。(徐向前)
先打擊孤軍突出的敵人,使之不能連結成線,孤立它的點,對工事薄弱的敵人據點,要堅決攻占。(
聶榮臻 )
現代的戰爭,無論是陸軍、海軍或空軍都要求各級指揮員熟悉自己部隊所使用的武器。技術不好,就會影響戰術。(
葉劍英 )
對付外敵侵略,最根本的是實行人民戰爭。(葉劍英)
大兵團 的集中作戰,需要指揮上的高度統一,需要內部的親密團結,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行動一致,動作協同,以我們團結一致的鐵拳去打矛盾百出的敵人,勝利自然是屬於我們的。(粟裕)
由於生產和科學技術的更加發展,由於戰爭的需要,軍隊的編成和武器裝備日益複雜、精良,現代化海空軍和
裝甲兵 的出現,使戰爭由地面擴展到海上和空中,由線式的戰爭發展成為面的和立體的戰爭。(粟裕)
必須鞏固
海防 。只有鞏固海防才能鞏固國防,沒有海防就沒有國防。(粟裕)
正確的戰略意圖,必須通過戰役的勝利來實現。(粟裕)
我不害怕由一隻綿羊所帶領的一群獅子,但我害怕由一隻獅子所帶領的一群綿羊。(
亞歷山大大帝 )
應該記住
西塞羅 的一句話,“最大的災難是內戰”。(
列寧 )
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
克勞塞維茨 )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克勞塞維茨)
純粹的防守同戰爭的概念是完全矛盾的,在戰爭中防守只能相對的。(克勞塞維茨)
一個指揮員決心進行
會戰 ,就要迅速集結部隊,不可有所忽略,有時,僅只一個營的兵力也會成為勝敗的關鍵。(
拿破崙·波拿巴 )
統帥 應該每日自問,如果我的正面或左右出現敵人怎么辦?如果他不知所措,那他就是不稱職的。(
拿破崙 )
進行戰爭的原則也和實施圍攻的原則一樣,火力必須集中在一個點上,而且必須打開一個缺口,一旦敵人的穩定性被破壞,爾後的任務就是把它徹底擊潰。(拿破崙)
所謂軍事指揮藝術,就是當自己的兵力數量實際上居於劣勢時,反而能在戰場上化劣勢為優勢。(拿破崙)
軍事通信 士兵們的優秀往往可以彌補將軍們的錯誤(蒙森)
大多數軍事問題,只有兩個答案。一個是正確的,一個是錯誤的。作為軍人,必須有堅強的性格,才能在複雜的戰爭中判斷出對與錯。(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
優秀的高級指揮官一經選定,一定要加以信賴,並給以最大限度的支持。(
蒙哥馬利 )
如果在戰爭獲勝後得不到任何東西,不要開戰。(隆美爾)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
巴斯卡 )
是的,我們是想早日回家。我們想讓這場戰爭早日結束。最快的辦法,就是幹掉燃起這場戰爭的狗雜種們。(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
迅速而公平地頒發勳章,對鼓舞士氣至關重要。(
巴頓 )
不讓敵人進攻你的辦法就是你去進攻他,不停地向他進攻。(巴頓)
什麼是戰略?戰略就是讓你手下的一個狗娘養的,要他去奪取一個地方。如果他做不到,就把他撤掉!(巴頓)
軍事謀略與呆板,守舊和僵化是不相容的。(洛博夫)
我認為將領是天賦加環境的產物。我所說的環境是指受訓和行使
領導權 的機遇。(
艾森豪 )
有絕妙的計畫,必須不遺餘力地實施,而且今天就做。(麥克阿瑟)
任何戰術都只適用於一定的歷史階段;如果武器改進了,技術有了新的進步,那么軍事組織的形式、
軍隊指揮 的方法也會隨著改變。(
伏龍芝 )
人員、武器、軍事思想——這是一支軍隊的三個基本要素。(
朱可夫 )
假如我知道前進的路上有雷區,我也會讓部隊直接開過去。(朱可夫)
沉著、鎮靜和尊重部屬,是每個首長必須具備的品德。(
羅科索夫斯基 )
一分鐘能決定戰鬥的勝負,一小時能決定會戰的勝負,一天能決定
帝國的命運 。(蘇沃洛夫)
戰術就是在決定點上使用兵力的藝術,其目的就是要使他們在決定時機、決定的地點上,發生決定的作用。(
若米尼 )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極其可貴的。沒有這種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可能滅亡,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勝利信心的民族則是不可戰勝的。(
金日成 )
失敗的一方在他還沒有徹底喪失抵抗工具之前,是不會認輸的。所以,你的目標就是要毀滅那些抵抗工具。(
福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