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懾(軍事戰略套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威懾是一種軍事戰略,指一個主要大國以迅速和壓倒一切的報復行動有效地威脅其對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懾
  • 外文名:deter; overawe; terrorize with military force
  • 軍事戰略:大國威脅對手的一種方法
  • 類型:一種軍事戰略
概念,分類,實例,套用,

概念

威懾既可以是巨觀的理論,又可以是微觀的戰法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都證明了這一點。2003年3月,美國把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實施的大規模轟炸稱之為“威懾戰略活生生的實例”,認為“威懾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一種重要戰略行動。這種戰略行動雖然野蠻,但卻是一種能迫使敵人屈服的精確戰術。”

分類

威懾可“軟”可“硬”。“軟”威懾主要針對敵人的心理防線和認知體系,使敵產生心理恐慌和認識上的混亂。一旦讓敵人心理崩潰或產生錯覺,突然覺得戰爭之前正確的東西是錯誤的,便可以達到預期的作戰目的。

實例

如何做到這一點?一是通過媒體戰實施心理威懾,詆毀對方領導人,使之在人們心中喪失威信甚至產生厭惡感。二是通過新聞發布會和定向廣播,渲染戰爭中己方的戰果,宣揚戰爭的慘烈和血腥,使對方參戰人員在內心深處產生畏懼戰爭情緒,甚至出現不抵抗與投降的心態。三是對平民百姓的日常必需品和賴以生存的基礎設施進行破壞,增大人民對戰爭的恐懼和厭噁心理,增加反戰壓力,同時拉升人民民眾期盼早日結束戰爭、恢復平靜生活的情緒。試舉兩例。阿富汗戰爭開始後,美國飛機在扔下大量炸彈的同時,還扔下了大量的傳單和食品。扔下的傳單歷數拉登及其“基地”組織的罪狀,並許諾重金酬謝那些提供恐怖分子行蹤的舉報者。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在空襲開始後,隸屬美特種作戰司令部的第四心理戰大隊的近百名人員,火速從美國東部的布雷格堡調赴義大利,有的甚至深入到科索沃“阿族解放軍”控制區對南聯盟實施多層次、全方位的心理戰攻勢。他們派出6架EC-130飛機,在萬米高空利用南聯盟國家電台及電視台所用的中波、調頻波段,用塞爾維亞語播送心理戰信息。上述做法都是試圖通過“軟”威懾達到目的。

套用

擒賊先擒王,斬首行動古已有之。信息化戰爭中的斬首行動則有新特點:斬首行動單獨成為一個戰役階段和獨立的作戰樣式,已經具有戰略價值,並非一般的襲擊作戰;斬首行動從對敵指揮控制系統的癱瘓作戰,轉為對敵方領導人的肉體摧毀;斬首行動已成為實施威懾的重要手段。在威懾策略上,強調重拳猛擊,打敵重心,敲山震虎,以不戰、少戰、精戰而屈人之兵;在威懾效果上,強調時間和空間的共同作用。戰爭實踐表明,對關鍵目標的精確打擊,尤其是對敵對國首腦人物、最高指揮機構和重要基礎設施的打擊,往往能夠發揮巨大的威懾效能。
當代威懾往往強調“軟”與“硬”相互配合,以軟促硬,以硬強軟。“軟”方式很多,但是如果沒有“硬”的火力殺傷作為補充和呼應,威懾效果有限。因此,一般都將強大的心理“軟”威懾和實戰“硬”威懾有機結合,以便使己方以最小代價和最短時間達到戰略戰術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