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思想

軍事思想

關於戰爭與國防基本問題軍事及其相關的高層次系統的問題的理性認識。通常包括戰爭觀、戰爭問題方法論、戰爭指導思想、建軍指導思想等基本內容。不同的時代、階級、國家和人物,有不同的軍事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戰爭的本質和基本規律,研究武裝力量建設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則,反映從總體上研究軍事問題的理論成果。軍事思想來源於軍事實踐,又給軍事實踐以理論指導,並隨著戰爭和軍事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事思想
  • 性質社會意識形態
  • 特點: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 分類:古代軍事思想、近代軍事思想
概念,產生,特點,分類,作用,發展規律,古代思想,發展簡史,

概念

軍事思想是關於戰爭、軍隊和國防的基本問題的理性認識,是人們長期從事軍事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軍事思想來源於人類的軍事實踐,同時又給人類的軍事實踐以理論指導,並在軍事實踐中接受檢驗。
軍事思想研究的對象和內容,通常包括戰爭觀,戰爭與軍事、國防問題的方法論,作戰指導思想和原則,軍隊建設及國防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等。

產生

軍事思想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產生於一定物質生產和戰爭實踐的基礎之上,同時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影響。反映一定階級和集團利益的政治觀念決定軍事思想的階級性質,制約其發展方向。哲學為軍事思想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科學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還有民族、地理環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軍事思想的發展。

特點

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所奉行或推崇的軍事思想,反映各個階級對戰爭的不同認識和立場。軍事思想具有時代性。不同歷史時期的軍事思想各有自己的特徵,這種特徵往往最能反映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軍事思想還具有明顯的繼承性。戰爭的特性之一,是強制人們必須使自己的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相一致才能取勝,所以歷史上所形成的許多軍事原則、概念和範疇,有些因其反映了軍事鬥爭的共同規律而流傳下來為後人所繼續使用,並不斷地得以豐富和發展。
具有強烈的時代性。軍事思想來源與戰爭實踐,不同歷史時期的戰爭有著不同的形態和戰略戰術,有著不同的軍隊組織原則和編制。這種不同時代的特徵往往最能反映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軍事思想所反映的這些特徵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具有明顯的繼承性
具有廣泛的通用性。軍事思想和軍事領域所揭示的一些事物的普遍規律,所形成的原則、概念和範疇,常常被用於政治、經濟、外交及商業競爭和體育比賽方面。
科學內容博大精深

分類

按時代區分,有古代軍事思想、近代軍事思想和現代軍事思想。
按階級性質區分,有奴隸主階級軍事思想、封建地主階級軍事思想、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和無產階級軍事思想等。
按地域和國家區分,有外國軍事思想和中國軍事思想。
按人物區分,有孫子軍事思想、拿破崙軍事思想、克勞塞維茨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等等。

作用

一、為認識軍事問題提供基本觀點。
二、為進行軍事預測提供思想方法。
三、為從事各項軍事實踐活動提供全局性指導。
四、對其他社會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發展規律

(一)軍事思想的發展以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社會關係為前提。
(二)軍事思想的來源與發展依賴于軍事實踐,特別是戰爭實踐。
(三)軍事思想在激烈尖銳的相互對抗競爭中發展。
(四)軍事思想在繼承和借鑑優秀成果中發展。
(五)軍事思想在與哲學思想的相互促進中發展。

古代思想

春秋時代的軍事思想
春秋時期,由於諸侯間的兼併和爭霸戰爭日趨激烈,所以在周代早期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春秋時期的戰略和戰術思想。當然,在《孫子兵法》產生以前,這些戰略和戰術思想還沒有上升到系統化理論的高度。
從戰術思想方面看,當時列國創造出了一系列戰術原則,其中較為突出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避強擊弱。公元前707年,在周、鄭繻葛之戰中,鄭大夫子元分析周軍陣營的形勢說:陳國發生內亂,人民沒有鬥志,首先攻擊陳國軍隊,陳軍必然敗潰。鄭莊公從其計,大敗周軍。公元前704 年,在隨、楚速杞(在今湖北應山縣)之戰中,隨大夫季梁主張首先攻擊楚國的右軍,說:"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主張攻擊楚軍的薄弱環節,隨君不從,結果遭到大敗。公元前519 年,在吳、楚雞父之戰中,吳軍首先選擇的打擊對象,也是其"君幼而狂"和其"大夫齧壯而頑"的胡、沈、陳三軍,然後以此為突破口,大敗楚方的七國聯軍。此類例證還有很多,不再列舉。這些即足以說明,避強擊弱已成為春秋時期列國戰爭中的一條重要戰術原則。
其二,設伏截擊。這個原則又與誘敵設伏不同,誘敵設伏是先用少數主力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內,而設伏截擊是在敵軍的必經之路直接埋伏截擊。公元前627年,秦、晉的餚之戰就是春秋時代設伏截擊的典型戰例。晉襄公率晉與姜戎氏聯軍在伐鄭秦軍歸國必經之路餚山(在今河南省濟寧縣西北)設伏,一舉全殲秦軍。公元前519年,修築翼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的邾軍歸國,途經魯國武城,武城人派兵擋其前,設伏其後,邾軍自大夫徐鉏、丘弱、茅地以下全部被俘。魯國打了一個漂亮的截擊戰。
其三,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春秋時流傳的《軍志》說:"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講的就是在戰役中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的問題。這是春秋繼承前代的一種戰術原則。公元前597年,在晉、楚邲之戰中,楚王乘左廣追擊晉國的挑戰者趙旃,楚令尹孫叔敖擔心楚王陷落在晉軍中,即決定先發制人,命令全軍列陣,突擊前進,"車馳卒奔,乘晉軍",獲得勝利。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魯莊公想搶先擊鼓進兵,魯將曹劌不允許。待齊軍三通戰鼓敲響過後,魯國才敲響戰鼓,大軍隨即衝殺過去,大敗齊軍。曹劌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說的就是一鼓作氣,後發制人。
其四,示形作偽,巧布疑兵。公元前632年,在晉、楚城濮之戰中,晉下軍將欒枝命輜重車拖著柴禾偽裝敗逃。楚左軍以為晉下軍真的敗逃,揮軍追擊,結果遭到晉中軍,上軍的兩面夾擊,落得大敗。公元前555年,晉、齊平陰之戰,晉人命令司馬多派斥侯在平陽南部山澤間的險要所在,即使部隊不到,也要建起旗幟,並布列成陣勢。又命令戰車左實右虛建起大旗在前,大車拖上柴禾隨後馳驅,使塵土飛楊,疑作大軍賓士。齊靈公登上巫山(在平陰縣東北),觀望晉營,誤以為晉軍人多勢眾,遂離開軍隊隻身逃歸,齊軍隨他連夜遁逃。這是晉用疑兵之計驚走齊靈公。
其五、驕兵之計。公元前760年,楚武王伐隨國,大夫斗伯比獻驕兵之計說,我們在漢水東部不得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揚厲軍威,用武力君臨他們,他們恐懼而團結起來對付我們,所以難以離間。漢東諸國,隨國最大,如讓隨國驕傲自大,它一定捨棄小國,小國同隨國離心,是楚國的大利,楚武王採納斗伯比的建議,掩藏精兵,以老弱疲憊的士卒接待隨國使臣。隨國果然產生輕慢之心,兩年後楚國打敗隨國。
公元前658年,晉、虞聯軍伐虢國,滅掉虢國宗廟社稷所在的下陽邑(在今河南平陸縣東北)。但虢公不知畏懼,於當年秋在桑田(今河南省寶靈縣之稠桑鎮)打敗戎人,因而驕傲。輕視晉國又不撫恤自己的人民,所以兩年後被晉國滅之。公元前632 年,晉、楚城濮之戰,晉以"侵曹伐衛"之計,引誘楚軍北上。以後,晉又退避三舍以驕敵。楚軍統帥子玉狂傲地說:"今日必無晉矣。"結果被晉軍殺得大敗。
行之三年,楚不堪疲勞,晉獲"三駕勝楚"之功。鄭國服於晉,二十多年不再離叛。
公元前512年,在吳、楚之戰中,伍子胥獻"為三師以肄之"之計,即將吳軍三軍分作四部,輪番襲楚,"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以疲憊楚軍,待楚軍"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闔廬從其計,"楚於是乎始病",吳則在兩國的鬥爭中占了上風。公元前478年,吳、越笠澤之戰,兩軍隔江對峙,越王勾踐分其軍為左右兩隊,在笠澤江上、下游,夜半鳴鼓渡江,以迷惑吳軍。吳軍獲悉匆忙分兵兩路去阻擊越軍。越中軍趁機渡江,突襲吳營,吳軍大敗。

發展簡史

人類對軍事問題的認識,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戰爭的日益頻繁和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軍事思想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出現,始於奴隸社會。“攻”、“守”、“戰術”、“統率”等軍事概念就產生於奴隸社會時期。此時,人們已開始探討戰爭與物質力量的關係,在一定程式上認識到軍隊的多寡,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對於戰爭勝負具有重要作用。“強勝弱”、“眾勝寡”成為一般的作戰原則。它標誌著這時出現的軍事思想已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性質。但是在奴隸社會時期,在軍事思想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觀念,加之戰爭規模較小,作戰形式單純,這時的軍事思想還比較簡單。
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在戰爭中衰亡。這促使人們認識到,戰爭勝負不僅取決於物質力量的強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戰爭的性質,力量的運用及其強弱轉化,有著密切關係。這一認識是由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軍事著作首先在理論上加以闡明的。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軍事論著,總結了當時軍事鬥爭的經驗,揭示了戰爭中眾寡、強弱、虛實、攻守、勝敗等範疇的對立和轉化關係,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等軍事原則。這說明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中已經飽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大量火器和眾多人力投入戰爭成為現實。在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統治的大革命中,在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的戰爭中,戰爭規模空前擴大,戰爭的本質也暴露得更加充分。以普魯士軍事理論家C.P.G.von克勞塞維茨所著《戰爭論》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軍事理論,運用當時的哲學和歷史學成果,總結了拿破崙戰爭及以前的一些戰爭經驗,闡明了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暴力運用與科學技術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了若干作戰原則。由克勞塞維茨和與其同時代的軍事家若米尼等人所闡發的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基本觀點,代表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他們的著述已成為公認的軍事名著,至今仍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家奉為經典。其中:“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等論點,也為В.И.列寧和毛澤東所肯定。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又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實踐經驗的積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它更加重視先進科學技術在戰爭中的作用,並在現代戰爭的作戰方法、技術運用、組織指揮以及軍隊現代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視的理論和原則。但是,由於其階級的偏見和認識論、方法論的片面性,資產階級軍事思想一般都掩蓋戰爭的階級本質,並且過分強調武器和技術在戰爭制勝因素中的作用,從而貶低了人民民眾的作用。
無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形成 ,無產階級在爭取自身解放的過程中,不斷總結革命戰爭經驗,並且吸取了軍事思想史上的積極成果,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無產階級革命導師K.馬克思、F.恩格斯、列寧、И.В.史達林、毛澤東以及其他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人物,在創立、運用和發展無產階級軍事思想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們套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論證了戰爭的社會歷史根源,指明了暴力對新社會誕生的促進作用和對經濟的依賴性,指出社會生產方式和物質條件對於戰爭的制約作用,明確區分戰爭的政治性質,揭示階級社會戰爭的階級本質,闡發了戰爭的基本規律,並且高度重視人民民眾在戰爭中的作用,強調建設人民軍隊的重要性,提出了無產階級的軍事鬥爭綱領和作戰方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中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包含了一整套關於建設人民軍隊、進行人民戰爭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的理論和原則,並且包含著研究戰爭與指導戰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運用在戰爭實踐中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終於戰勝來自國內外的所有反動武裝力量,建立並且鞏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歷史事實,充分顯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探索新情況和新問題 。任何軍事思想都是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要求軍事思想在繼承歷史上一切優秀遺產的基礎上,不斷地有所創新和發展。但是,軍事思想的發展歷史表明:一般說來,在和平時期軍事思想的發展往往落後於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一場戰爭中曾經贏得勝利的經驗,遠遠不能滿足下一場戰爭的要求。因此,在和平環境中,防止和克服保守傾向,積極探索軍事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努力使軍事思想適應新的歷史條件,才能保證它對未來戰爭發揮正確的理論指導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