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軍(漢語詞語)

方面軍(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諸兵種合成的戰略戰役軍團。由若干個集團軍及戰鬥、勤務保障部隊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屬於統帥部之下最高一級的作戰建制單位。

基本介紹

方面軍,紅三方面軍,介紹,歷史,

方面軍

通常在戰時組建,擔負一個或數個戰役方向上的作戰任務。可獨立作戰或與其他方面軍協同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軍建立了5個方面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建立過50個方面軍,戰爭期間達到150個。日軍也編有方面軍,作為戰役軍團在一定區域內作戰(例如日本的關東軍),由2個集團軍和若干個獨立部隊組成。德軍建立類似方面軍的集團軍群,每個集團軍群轄2~4個集團軍(又稱軍團)。
在中國,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曾編有方面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組建了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方面軍下轄若干個軍團(或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取消方面軍的番號。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編組若干個野戰軍。野戰軍的編成和任務與方面軍類似。

紅三方面軍

介紹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曾經編成一、二、四方面軍,而沒有編成三方面軍,原因何在?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中央曾計畫將紅軍一、二、三、四軍團依次擴編為方面軍,後來,因為彭德懷同志主動提議三軍團和一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放棄了單獨擴編為紅三方面軍的計畫,遂造成了缺編。然而,據歷史資料記載,紅三方面軍缺編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國工農紅軍由軍發展到方面軍,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沒有統一編制紅軍的計畫。那時,中央認為:“目前中國,只有朱毛及彭德懷的部隊可以稱為紅軍,其餘如賀龍等都不能叫做紅軍”,只能算作游擊隊(《中共六屆二中全會政治問題報告記錄》1929年6月25日)。因此,各地紅軍的編制及番號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軍事部召開會議,決定統一全國紅軍的番號和編制,將幾部較大的紅軍編為一至八軍。這是紅軍史上的第一次統一規劃。4月15日,中央軍委決定將全國紅軍按地城組成軍團,一為“湘鄂贛交界處的三、四、五等軍”;一為“湘鄂邊界的二、六、十等軍”;還有一個是“閩粵桂十一、十二、七等軍”(《中央軍委軍事工作計畫大綱》1930年4月15日)。這是紅軍首次由軍組成軍團的計畫。5月間,全國紅軍代表會議對這個計畫作了一次調整,決定組成4個軍團,即四、三軍為第一軍團,二、六軍為第二軍團,五、八軍為第三軍團,十一、十二軍為第四軍團。6、7月間,紅一、二、三軍團分別成立,只有第四軍團沒有成立。從目前所見的史料看,在這期間,中央及中央軍委並沒有發出成立方面軍的指示。
1930年8月23日,紅軍一、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會師,隨即組成了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在得知這一訊息前後,仍沒有發出組成方面軍的指示。8月29日,中共中央給長江局並轉湖南省委、湘鄂贛前委及後委的信,即關於占領長沙的戰略與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據報載三、四,五、八軍已取得聯絡……對於你們有下列緊急指示,……關於紅軍問題……在現時一、二、三軍團上應成立總司令部組織,中央決定以朱德同志為總司令以統一指揮”,沒有指示其組成紅一方面軍。當時,黨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在報導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時,從未使用紅一方面軍的番號,而是用三、四、五、八等軍的番號。而另一方面,紅軍第一方面軍的成立是自發成立的。毛澤東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給中央的報告中說:紅一、三軍團會師後,為指揮一、三兩個軍團起見,已由一、三兩軍團前委聯席會議決定組織總前委,毛澤東為書記,公開組織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治委員,楊岳彬為總政治部主任。9月20日,彭德懷同志也向中央報告說:“現在我們與一軍團在軍事上組織了紅軍第一方面軍。”可見,紅一方面軍是由一、三軍團前委聯席會議根據第二次攻打長沙的軍事需要,為指揮方便而自行組成的。
以鄂豫境地區的紅軍為基礎組成的紅四方面軍也是自行成立的。在這個地區,我黨曾較早地創建了紅軍部隊。1930年4月,中央軍事部在計畫組建紅軍軍團時,決定該地區的紅一軍“候其發展程度再定”,暫不編為軍團。5月,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決定編紅軍為4個軍團,紅一軍亦不在其列。6月,中央軍委長江辦事處工作計畫中,曾打算把鄂豫皖地區之紅一軍和鄂北之紅九軍合編為紅四軍團,最後也沒有編成。到了9月,黨的六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要求全國紅軍的軍團和方面軍都取消,統編為一至七軍,鄂豫皖地區的紅軍按統一規劃被編為紅四軍。1931年1月,紅四軍正式成立。中央在此間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堅持取消軍團和方面軍的意見。11月25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還發布通令:決定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後,“即取消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總政委的名義及其組織,所有中華蘇維埃全國紅色海陸空軍完全集中統一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指揮統轄之下。”可見紅四方面軍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統一規劃的,與紅一方面軍成立時的情況一樣,紅四方面軍的成立也是因為軍事指揮的需要,當時紅四軍和新成立的紅二十五軍合攻黃安縣城,為便於統一指揮而成立了紅四方面軍。
誠然,中央也曾有過組織方面軍的計畫,但由於種種原因,其計畫沒有實現。1931年12月4日,中央在給蘇區中央分局、省委、及紅軍各軍政治委員的訓令,即“關於敵軍進攻的軍事布置,紅軍行動方向與編制”中指示:“現在紅軍一方面軍應即改組為一、二、六、七、八、十等六軍,贛東北軍應改編為紅軍第五軍,先編一師,湘贛也編足一師。紅軍十六軍仍舊,應將現有三師儘量擴充。東江紅軍成立獨立師。以上各軍在打通後統歸第一方面軍指揮,鄂豫皖第四軍應擴充編成第四、第九兩軍。湘鄂西第三軍應先編足兩師。鄂北紅九軍改成獨立師。在此三部分打通,應成立紅軍第二方面軍,歸鄂豫皖蘇區革命委員會管轄。”按照中央的計畫,當時全國較大的紅軍部隊基本編入了第一、第二方面軍,可是,這個計畫未得以貫徹執行,鄂豫皖地區不等與湘鄂西及鄂北等處打通,就先行成立了紅四方面軍。後來,該地區得知中央這一指示後,也曾打算改稱為紅二方面軍張國燾陳昌浩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此地紅軍“仍命名為紅軍第四方面軍,將來再改稱第二方面軍”(張國燾、陳昌浩《關於豫南、皖西戰況給中央的報告》1932年3月21日)。這個打算卻一直沒有付諸實踐。造成紅三方面軍缺編,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儘管紅一、四方面軍的成立不是中央統一規劃的,但畢竟巳成事實,在那個時候,中央與各地的聯繫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難,各地的情況也是瞬息萬變,發生這種現象並不奇怪,中央在後來的指示中,也承認了這種編制。1933年5月12日,中央軍委在“關於紅軍的組織機構的變更及幹部的任免給各軍的通知”中,提到了一、二、四方面軍,說明中央還另有組織紅二方面軍的打算。6月7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改編紅軍第一方面軍所屬的獨立軍團的通令”,接通令要求,新組建了紅六、七、九軍團,翌年8月以後,又按中央軍委決定,組成了紅軍第八、十軍團。紅一方面軍當時轄第一、三、五、七、八、九、十等軍團,總兵力達14萬人。1932年秋入川的紅四方面軍也發展為5個軍,共8萬人。作為主力紅軍除此兩部外,尚有紅二、六軍團。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遵照中央指示合編為紅二方面軍,而第三方面軍只好缺編。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陝北,1937年8月,這三支主力紅軍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三方面軍也就沒有必要再編了。

歷史

1930年5月,黨中央召開了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會議和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決定將活動於閩西和贛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贛、鄂豫皖等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分別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軍團;還準備在這4個軍團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紅軍,然後再把它們編為4個方面軍。
同年6月,紅4軍、紅12軍和紅3軍在福建汀州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朱德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紅5軍、紅8軍在湖北大冶合編為第3軍團,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隨後,湘鄂贛邊部分地方紅軍組成紅16軍,也編入第3軍團。
7月,由湘鄂邊工農革命軍第4軍改編的紅4軍與紅6軍在湖北公安會師,組成第2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鄂豫皖的紅軍當時則未編成第4軍團。
1930年8月下旬,1、3軍團在湖南瀏陽會師後,在兩個軍團的前委聯席會上,以彭德懷為書記的3軍團前委則提議成立第1方面軍和總前委,3軍團編進1方面軍建制。這就是說,3軍團不再擴編為第3方面軍。彭德懷說:“從戰略方針來看,我贊成3軍團編為第1方面軍的建制,統一指揮,這是革命的需要。”
1、3軍團前委聯席會議通過3軍團前委的這一提議,並一致同意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和第一方面軍總前委書記。這樣,第3方面軍就沒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據地的紅一軍與紅15軍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長竹園會師後,合編為紅4軍。
同年11月,紅4軍與紅25軍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1934年10月,第2軍團和第6軍團在貴州印江的木黃會師,成立了以賀龍、任弼時為首的總指揮部。
1936年7月初,2、6軍團及其總指揮部和第32軍(原為第1方面軍第9軍團)在長征途中奉命組成第2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
1933年秋,中央軍委也曾有過把新成立的7、8、9、10這4個軍團合編為第3方面軍的計畫,但第5次反“圍剿”失敗後,由於這4個軍團一部分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一部分跟第1方面軍參加長征,所以合編計畫未能實現。摘自《黨史博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