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影(山區自然現象)

雨影(山區自然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山區或山脈的背風面, 雨量比向風面顯著偏小的區域。如來自印度洋帶有很強溫度的季風,受到喜瑪拉雅山脈的阻擋,濕氣被抬高,因高空氣壓低,濕氣凝結,形成降水;而可能留下的部分氣體掠過山脈後會到達青藏高原上空,但是已經很少含有濕氣,難以形成降水,成為雨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影
  • 外文名:rain shadow
  • 分布:在山區或山脈的背風面
  • 類型:地理現象
形成條件,典型的雨影區,

形成條件

山脈高峻能阻隔季風,形成雨影效應。暖濕空氣到達高峻的山脈時,受地形影響而被抬高(地形抬升)。由於高度增加氣壓降低,使得暖濕空氣濕熱冷卻至絕熱露點溫度,繼而凝結,在向風面形成降水,成為“雨坡”。隨後空氣到達背風面,由於背風面具有焚風效應,此時空氣中水分含量已大量降低,使背風面形成雨影,也稱為“乾坡”。一般地,由於絕熱壓縮,在背風面沉降的空氣也會有所升溫,進而促進背風面水分蒸發,進一步加劇背風面的乾旱效應。
雨影形成示意圖雨影形成示意圖

典型的雨影區

亞洲
青藏高原,一個雨影的例子。青藏高原,一個雨影的例子。
南美洲
  •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非兩極的最乾燥的地區,因為它東部被安第斯山脈阻止了來自亞馬遜水域的濕氣,而西部被來自太平洋的高氣壓和寒冷的洋流阻止了降水。
  • 阿根廷的葡萄酒產區門多薩的種植業完全依賴於安第斯山脈冰川融化的水源來灌溉。然而,附近的智利葡萄酒產區中央山谷卻由於位於安第斯山脈的智利一側,具有海洋性氣候。
  • 庫約地區和東部巴塔哥尼亞位於安第斯山脈的盛行風雨影區。由於山脈高度降低,位於安第斯山麓東部的地區乾旱程度較低;造成了巴塔哥尼亞沙漠在大西洋海岸線形一側十分乾燥,形成了著名的乾旱對角線氣候模式。
  • 哥倫比亞北部的瓜希拉半島處於聖瑪爾塔內華達山脈的雨影區。儘管它地處熱帶緯度,但是非常乾旱,一年中有七到八個月幾乎沒有降雨,種植全靠灌溉。
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
從大範圍來看,整個北美內陸平原都位於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雨影區,因而攜帶潮濕的太平洋水汽的盛行西風不能到達北美。然而,雨影效應最明顯的,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山谷區域,它直接位於山系的背風面。美國西部最明顯的雨影區則是由於內華達山脈造成的。
歐洲
  • 由於西南盛行風,北部英格蘭的北乃恩山脈、威爾斯山區、湖區蘇格蘭高地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雨影區,包含了英國東部絕大部分地區。
  • 塔卡布連山脈造成了其北部“綠色西班牙”和中部高原乾旱氣候的巨大反差。朝北的山坡接受來自比斯開灣大量的降雨,然而南邊的山坡卻處於雨影區。
  • 阿爾卑斯山脈內部的一些山谷也處於周圍山脈造成的雨影區,如法國布里昂松瑞士的策爾內茨特區。
非洲
  • 馬達加斯加的迎風面受到東面的陸上風影響,是潮濕的熱帶;而島的西部和南部處於中央高原的雨影區,只有荊棘林和沙漠。
  • 布里德河谷和卡魯橫亘在褶皺山脈中央,氣候乾旱。
  • 撒哈拉沙漠由於周邊山脈造成的兩股雨影效應而更加乾旱——西北面有阿特拉斯山脈,它位於非洲之角衣索比亞;此外還有衣索比亞高原,這條山脈更大,雨影效果更加顯著。
  • 非洲之角的沙漠地區,如達納基勒沙漠,都受到衣索比亞高原的雨影效應而造成的乾燥而炎熱的空氣影響。
大洋洲
  • 新喀里多尼亞橫跨南回歸線,位於南緯19°~23°之間。島上的氣候是熱帶氣候,降雨來自東面的信風。而格朗德特爾島西部位於位於中部山區的雨影區,平均降水量顯著較低。
  • 紐西蘭南島有著地球上最顯著的雨影氣候區。南阿爾卑斯山攔截了來自塔斯曼海的水分,每年沉降了約6300mm(250英寸)~8900mm(350英寸)雨水,產生大量冰川。而到了南阿爾卑斯山的東部,不到雪峰50km的地區,年降水量則下降至不到760mm(30英寸),有的地區甚至不到380mm(15英寸)。
  • 澳大利亞大分水嶺的東西兩側也是雨影效應的典型代表。大分水嶺東側受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降水多;而西側被大分水嶺阻隔,水汽不易輸送到此地,降水少,西側就為雨影區。另外,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因受東南信風和馬達加斯加暖流影響,在島中山脈以東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西側受雨影效應影響,降水少,為雨影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