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馬公市是
台灣地區最早的漢族聚落所在地,明建
媽祖宮,清建澎湖廳置於此。過去在清朝前期舊稱為“
媽宮城”。
光緒年間,日占後設支廳。在清光緒13年(1887年)時修建了城牆和城門。經過百年歲月之後,現僅存大西、
順承門。在1921年被駐守的日軍改稱為“馬公”。1945年光復後改區。1950年改鎮,1982年設縣轄市。
行政區劃
馬公市為台灣省
澎湖縣縣治及該縣唯一
縣轄市(鎮級市),位於
澎湖列島西部。該市下設20個“里”,詳見附圖:
地理環境
馬公市面積33.99 平方千米。
氣候
澎湖列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是台灣省雨量最少、氣候乾燥區域。降雨多集中於5~9月(以6~7月最多),而10~11月最少,冬季和夏季偶有鹹雨。年平均霧日為2~3天。
澎湖列島年平均氣溫23℃;2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6℃,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8℃。
澎湖列島多風,且風速大,11月至翌年4月多為北東風,11~1月風力最強,6~8月多南或西南風,6~9月多颱風。全年大風日數可達138天,風向穩定,年平均風速達 6.1米/秒。
海流與台灣西部沿岸海流大致相同,一年中除東北季風強勁期自東北流向西南,流速微弱外,其餘時間均自西南流向東北,流速0.3 ~3..5節;澎湖水道流速較大;最大浪高可達6~7米。
(備註:馬公市隸屬於澎湖,因此氣候特點參見
澎湖列島)
自然資源
水產資源豐富,多底棲魚類、珊瑚和貝類。
人口
總20,355戶,57,040人(2011年4月)。
經濟狀況
有
商港、
漁港、軍港,有發電、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等小型工廠。
社會事業
政治
外交情況:2007年4月下旬,
瓊海市嘉積鎮人大與台灣
澎湖縣馬公市民代表會在嘉積鎮政府簽訂友好意向書。依意向書,雙方每2年互訪一次,雙方將積極推動兩岸同胞直接往來,促進兩地開展經貿、旅遊、農業、漁業、文化等各項領域的交流合作。
教育
大學: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為離島地區第一所
科技大學。澎科大前身為1991年設立的
高雄海專澎湖分部,初期設水產養殖科,航運管理科。1995年7月1日正式獨立成為
國立澎湖海事管理專科學校,2000年改制為
國立澎湖技術學院,並於2005年改名為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高中、高職: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簡稱馬公高中、省馬中、馬中,創立於1943年4月1日,位於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369號,為一所“國立”高級中學。
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中學:
澎湖縣立馬公國民中學、澎湖縣立文光國民中學、澎湖縣立中正國民中學、澎湖縣立澎南國民中學
國小:
澎湖縣立馬公國民國小、澎湖縣立山水國民國小、澎湖縣立中興國民國小、澎湖縣立五德國民國小、澎湖縣立中山國民國小、澎湖縣立石泉國民國小、澎湖縣立中正國民國小、澎湖縣立東衛國民國小、澎湖縣立文澳國民國小、澎湖縣立虎井國民國小、澎湖縣立文光國民國小、澎湖縣立風櫃國民國小、澎湖縣立興仁國民國小、澎湖縣立蒔里國民國小
交通
位於澎湖縣的馬公港現有9座碼頭,風浪平緩,是澎湖群島對外海運的主要門戶,也是民生物資的主要輸入港口。
縣道201
縣道203
縣道205
有飛機和客輪往來各主要城市和望安、七美等島嶼。
旅遊信息
馬公市在1981年12月25日改制為縣轄市。馬公市為整個澎湖縣和澎湖群島的中心,有
澎湖天后宮、
觀音亭(原建於1696年,但因為戰爭毀損又再重現,被列為三級古蹟,也是當地四大古廟之一)、
中央街以及位於街底的
四眼井和主要的政府機構,亦有數所學校,由於澎湖觀光業發達,因此主要的觀光資源如旅館等,也都集中在馬公市。名勝古蹟有
天后宮(媽祖廟)、
城隍廟、
文石書院和觀音亭等。
四眼井
馬公金龜(龍)頭炮台
澎湖天后宮
桶盤石柱
蒔裏海水浴場
馬公市中心,中正街上店鋪鱗次櫛比,麥當勞是為數不多的高層建築之一,7-11便利店前的一家蔥油餅小攤排了十幾個人的隊伍,仙人掌冰店、風茹草茶小鋪、各種文石、紅珊瑚的特產店,這裡有澎湖的熱鬧。如果要去牛雜湯那家店,要早上6點半之前就要到,而鐘記的燒餅要早上7點後才開賣。
市中心外,馬公在旅行線路上又分為南北兩線,西嶼燈塔、東西台古堡、通梁古榕、二崁古厝……有自然風光,亦有人文歷史。
馬公:食神聚會
馬公市是澎湖最大最繁華的一個島,海港與屋舍密布。海鮮食肆遍布,各式生猛的魚肉蝦蟹應有盡有。一桌十個菜的海鮮餐,價錢在5000台幣左右(折合人民幣一千多元)。風味和潮汕地區很像,吃的就是個鮮味。
馬公市景點:天后宮、四眼井、篤行十村。景點之間相距不遠,大概5-10分鐘車程,可租輛電動機車(機車)遊覽。
島上有星級酒店,也有許多特色民宿,民宿價格在300-5000台幣不等。酒店一般處於繁華路段,交通比較便利,相比之下民宿就會偏僻很多。不過民宿勝在有家的感覺,還會有自己特色的美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