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southwest monsoon),盛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一帶的夏季風,以印度夏季風最為典型。來源於印度洋上的東南信風,穿越赤道後,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轉向西南方向,路經熱帶海洋,攜帶大量水汽,為印度半島和東南亞一帶降水的主要來源。經印度半島、孟加拉灣向東,可影響到中國華南一帶;當西南季風發展強盛時,也可深入到長江流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季風
  • 外文名:Southwest monsoon
  • 起因:主要由信風帶的季節移動而引起
  • 風向:西南
  • 季節:夏季
  • 地點:南亞和東南亞一帶
  • 特點:屬於熱帶季風
釋義,形成和特點,形成,特點,影響範圍,

釋義

西南季風(southwest monsoon),盛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一帶的夏季風,以印度夏季風最為典型。來源於印度洋上的東南信風,穿越赤道後,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轉向西南方向,路經熱帶海洋,攜帶大量水汽,為印度半島和東南亞一帶降水的主要來源。經印度半島、孟加拉灣向東,可影響到中國華南一帶;當西南季風發展強盛時,也可深入到長江流域。

形成和特點

形成

亞洲南部的季風,主要是由信風帶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以印度季風為例,冬季信風帶南移,赤道低壓移到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高壓南部的東北風就成為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信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陸熱力因子的作用,低壓中心出現在印度半島。而此時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亞是一個低溫高壓區,氣壓梯度由南向北,南來氣流跨越赤道後,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
在季風的影響下,南亞也是冬乾夏濕,但是它和東亞季風有一個明顯差別,即南亞夏季風比冬季風強。這是因為冬季亞洲南部遠離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中心,並有西藏高原的阻擋,再加上印度半島面積較小,緯度較低,海陸之間的氣壓梯度較弱,因此冬季風不強。相反,夏季印度半島氣溫特別高,是熱低壓中心所在,它與南半球副高之間的氣壓梯度大,因此南亞的夏季風強於冬季風。

特點

(1)西南季風變化的特徵周期以41ka和23 ka周期為主;
(2)西南季風水汽輸送一緯向為主;
(3)主要盛行風向為西南風,有著明顯的雨季乾季相互交錯的特徵;
(4)西南季風屬於熱帶季風,西南季風的主體區域地處0。~30。N之間,具有全年溫度較高的特點,是一支夏季風勢力強大的季風系統,與中高緯環流及其相關聯的冷空氣活動關係較小。

影響範圍

長期以來,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區普遍被認為是以紅河大斷裂為界,分為來自西太平洋北部灣的東南暖濕氣流形成的東南季風氣候區,以及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形成的西南季風氣候區,或者直接以昆明準靜止峰的多年平均位置為界,以西為西南季風區,亦為印度熱帶季風區,以東為東南季風區但在近期的研究中,這一分界線將重新被確認: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交匯區位於西至97.50E、東至142.50E的東亞地區。夏季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交匯區中,太平洋淨水汽貢獻率向西向北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印度洋淨水汽貢獻率的空間分異規律較太平洋的複雜,但大致向東向北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其中,位於雲南省,極具代表性的、以縱向山系和大河為主體特徵的縱向嶺谷區的水汽就主要來源於印度洋。研究發現,6月、7月雲南區域內印度洋淨水汽貢獻率遠大於太平洋水汽,雲南區域主要仍受西南季風的影響。8月時,雲南區域內太平洋淨水汽貢獻率逐步超過印度洋水汽,東南季風的影響逐漸加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