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中國台灣導演)

楊德昌(中國台灣導演)

楊德昌(Edward Yang,1947-2007),電影導演及編劇,台灣新電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籍貫廣東梅縣,1歲時移居台灣。1986年發行的作品《恐怖分子》獲第2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等多個海內外大獎。1991年獨立發行的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第28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2001年作品《一一》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7年獲得台灣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強烈的社會意識,被稱作“台灣社會的手術刀”,在世界影壇享有盛譽。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少年時代,赴美求學,回台從影,獨立時代,個人生活,主要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1949年2月,年僅1歲的楊德昌隨父母遷至台灣。國小時候的楊德昌功課並不大太好,和老師關係冷淡。在60年代的台灣,楊德昌度過了他略顯孤寂的少年時代,直到高中才有所轉變(可參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受哥哥的影響,楊德昌酷愛漫畫,經常在牆壁上塗鴉亂畫。他接觸的漫畫從本省漫畫家到手冢冶蟲的日本漫畫系列,並嘗試自己編畫,中學時他自編自畫的漫畫故事已經在班上傳閱。可以說,楊德昌深受手冢冶蟲漫畫作品中對於人性光輝的信念,以及悲劇結局中對人性肯定的影響。
楊德昌自畫像楊德昌自畫像
1965年,楊德昌考上了位於台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後來成為傑出校友的他就讀於控制工程系並於1969年畢業。
小時候的楊德昌也隨父親去看電影,對於電影的興趣屬於逐漸濃厚增強,從小時候看的《血戰勇士堡》,到中學時喜歡大衛·里恩的 《阿拉伯的勞倫斯》和《湯姆·瓊斯》,直到後來喜歡上並且看了很多遍後才終於明白的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

赴美求學

大學時候的楊德昌已經深受西方思潮和風尚的影響,迫切想要出去台灣以外的地方闖蕩,於是還沒畢業時的楊德昌即主動希望出國體驗外面的世界。 1970年楊德昌赴美,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他於1974年前往南加州大學學習電影課程。畢業後,楊德昌後來以電腦工程師身份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從事計算機軟體設計,並在那裡工作了7年。

回台從影

1981年春天楊德昌回台,在余為彥執導的《1905年的冬天》中擔當編劇、製片助理和演員。而從《1905年的冬天》里,亦可隱隱窺見楊德昌在編劇上強烈的社會觸角和人物在特定社會背境中的興趣。
楊德昌楊德昌
1982年由台灣中央電影公司陶德辰策劃,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四人合作拍攝了四段式影片《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1982)。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階段的故事來表現人際關係與男女關係的演變、人的成長和台灣30年來社會形態的變遷,由此突破了台灣70年代以來政治宣傳片和瓊瑤愛情劇占據電影市場的局面,開創關注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充滿情趣的實驗電影時代。《光陰的故事》因此被稱作台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以新人身份參與拍攝的楊德昌憑藉第二段《指望》一鳴驚人,自此楊德昌也走上了台灣新電影的舞台。
1983年的作品《海灘的一天》,獲得美國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推薦金牌獎、第二十八屆亞太電影展最佳攝影獎。楊德昌兼任導演和編劇,通過兩個女人(分別由張艾嘉胡茵夢飾演)的一場對話,交代出30年來整個台灣社會的面貌,在歐洲片的外觀中流露出中國式的感情,用精密細緻的手法具體概括了當時台灣中產階級的整個人際關係面貌,對愛情、婚姻、親情、事業等各方面都做了相當深刻的探討,複雜的結構方法和開放式的結局都是台灣電影前所未有的創舉,也奠定了楊德昌日後作品的基調。
1985年,由楊德昌執導、侯孝賢蔡琴擔任男女主角的《青梅竹馬》,作為台灣新電影代表作之一的影片表現了楊德昌對台北社會生活、都市文化的個人觀察,作品獲得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可以說楊德昌對於台北的現代主義式關注,始自《青梅竹馬》,之後關注台北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也成了楊德昌作品的一個明顯特徵,自此楊德昌的視線就完全集中在時下的台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除外)。
1986年的作品《恐怖分子》獲第2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年11月6日,在台北第二區濟南路69號屋(屋主正是楊德昌本人),楊德昌、侯孝賢陳國富賴聲川吳念真焦雄屏等54名台灣青年電影人簽訂了“台灣電影宣言”。

獨立時代

1989年,楊德昌成立“楊德昌電影”獨立製片公司,開始獨立電影創作工作。
1991年,其獨立製片公司出品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楊德昌集十年大成的經典之作,長達4個小時。楊德昌用自己穩健的影像描繪了20世紀60年代燈光昏黃的台北夜市,影片結構嚴謹、細節生動,有著龐雜但是清晰的人物關係、繁蕪但不凌亂的敘事編排。《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第二十八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並獲最佳導演提名。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1992年楊德昌又憑藉該片獲得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當年,他還曾為亞洲合作電影台灣編《夜來香》當製片人。
1994年,楊德昌編導的《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獲第三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為1994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電影《一一》被法國媒體形容為“把生命的詩篇透過電影傳頌吟唱”。 該影片獲得當年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殊榮。
2000年之後,楊德昌把精力投入到了卡通片《追風》的籌備上面,武俠動畫《追風》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千年前的開封,以成龍為人物原型。
2007年,楊德昌於美國因病逝世。

個人生活

在早年的感情生活里,楊德昌常被女生認為不實際,活在電影裡,活在幻想世界裡。楊德昌與著名女歌手蔡琴的婚姻廣為人知,不僅僅因為二人的知名度,還在於這是一段“無性婚姻”。他們一度合拍電視廣告,為洗衣粉代言,配合默契並且看似幸福,然而這段以浪漫甜蜜開始的幸福並沒有能持續多久。相較之下,之後楊德昌和彭鎧立的婚姻就非常低調,大概也有飽受外人指責非議的緣故——無論如何蔡琴的支持者都不會少於楊德昌。
楊德昌和蔡琴楊德昌和蔡琴
蔡琴
1984年,在拍攝《青梅竹馬》時楊德昌結識了蔡琴。當時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侯孝賢,而女主角正是蔡琴。1985年5月5日,情投意合的二人走進了婚姻殿堂。在之後的將近十年間,也就是1985年到1995年,人們很容易在楊德昌作品裡發現蔡琴的影子,從《恐怖分子》結尾的歌聲到《獨立時代》的美工。 1995年8月5日,蔡琴和楊德昌結束了10年的婚姻,後來爆出二人無性婚姻的事實,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楊德昌對這段婚姻的結論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而蔡琴則答:“我不覺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彭鎧立
楊德昌與彭鎧立楊德昌與彭鎧立
1995年,楊德昌和蔡琴攤牌,鋼琴家彭鎧立走進了人們視線。一次關於巴赫的話題讓楊彭兩人產生了情感火花,同喜歡古典音樂的二人很快走到了一起。2000年,楊德昌和彭鎧立的兒子出生,作為古典音樂迷的彭鎧立在電影《一一》中,也給丈夫在電影音樂方面提供了不少幫助,譬如影片中的鋼琴曲目多數出自她手,而類似角色似乎正是之前蔡琴所默默承擔的。2001年,楊德昌和彭鎧立把事業開拓進了網路領域,經營動畫的鎧甲娛樂網站於10月24日成立。 2005年,楊德昌攜彭鎧立出現在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

主要作品

年代名稱備註
1981
1905年的冬天
編劇 & 演員
1982
光陰的故事》第二段,導演 & 編劇
1983
導演 & 編劇
1985
青梅竹馬
導演 & 編劇
1986
導演
1991
導演 & 編劇
1994
導演 & 編劇
1996
導演 & 編劇
2000
導演 & 編劇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0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一一獲獎
2000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一一提名
1994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獨立時代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6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弗雷德·堡爾獎-榮譽提及麻將獲獎
1996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麻將提名
東京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1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特別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獎
1991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影評人費比西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獎
1991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07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年度電影人獎獲獎
2007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獲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7第4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恐怖份子獲獎
1985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青梅竹馬獲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2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一一提名
台灣電影金馬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7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獲獎
1994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原創劇本獎獨立時代獲獎
1994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獨立時代提名
1994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獨立時代提名
1994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獨立時代提名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獎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獎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提名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提名
1986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恐怖份子獲獎
1986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原創劇本獎恐怖份子提名
1983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海灘的一天提名
1983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海灘的一天提名
1983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海灘的一天提名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2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一一獲獎
2002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一一獲獎
2001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一一獲獎
歐洲電影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0第13屆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一一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1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一一提名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6第9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麻將獲獎
1992第5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獎
亞太影展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1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作品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獎
1986第32屆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恐怖分子獲獎
其他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1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一一獲獎
2000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一一獲獎
2000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一一獲獎
1986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恐怖分子獲獎
1986義大利貝沙洛電影節恐怖分子獲獎
1986英國國家編劇獎恐怖分子獲獎
1982休斯敦國際電影節評審團推薦金牌獎指望獲獎

人物評價

楊德昌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這早已被公認。他是世界級的人物,他的藝術成就讓所有人都驕傲(焦雄屏評)。2007年楊德昌的去世仿佛又似一記警鐘,敲在所有還關心台灣電影的人心上。
楊德昌楊德昌
楊德昌擅長將西方電影理論與中國傳統電影美學相結合,他的作品注重人性層面的理性剖析,富有思辨色彩又不失哲理的鋒芒,題材偏重於人際關係以及社會家庭生活的描述。敘事採用散點結構與開放式結尾,突破東方人大團圓結局的傳統審美心理,卻又不追求新潮電影式的技巧奇特,展現紀實、雋永、樸素的藝術風格。
他的電影永遠富有話題性與爭議性,具有華語電影少見的鋒利和尖銳。而力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更是華語電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史詩作品。那是華語電影的一次不小的革命,他不僅以寫實的風格賜予了電影以批判的力量,更以其深邃的人性力量,打動了世人。“牯嶺街”故事蔓延到了內地,一樣在青少年階層中產生不消的影響。至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仍舊被作為影迷追溯的議題,是華語電影一個時代的特別佐證,甚至被認為是“照亮我們黑暗青春的永不熄滅的明燈”(陸川評)。
他曾是揭開台灣台灣新浪潮序幕的旗手,以影像的力量捕捉“時代”與“人和城市”在精神核心上相互碰撞而迷失的氣息;他是一個高明的“畫家”,用實質化的手法去摹繪隱藏在面具與隔膜下的靈魂的焦慮與糾葛;他被譽為東方的安東尼奧尼和特呂弗,意識流和現實主義的解構手法嫻熟,冷酷、精準,不露聲色,批判的聲音卻充滿悲憫,透露出濃厚的人文情懷。他站在角落,充一個冷眼的觀察者,人性的衝突,顛破,疼痛,在他的鏡頭裡緩緩流淌,連一條街,一個城,都具有意外的生命。(騰訊娛樂評
他是楊德昌,一位已然逝去,卻從不曾遠行的電影大師。
楊德昌,是一個真正的文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