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創始年份:1975年
- 創始人:查理·卓別林和人魯斯·巴切勒
- 協會成員:53人
基本介紹,歷屆回顧,獲獎名單,1975年第01屆,1976年第02屆,1977年第03屆,1978年第04屆,1979年第05屆,1980年第06屆,1981年第07屆,1982年第08屆,1983年第09屆,1984年第10屆,1985年第11屆,1986年第12屆,1987年第13屆,1988年第14屆,1989年第15屆,1990年第16屆,1991年第17屆,1992年第18屆,1993年第19屆,1994年第20屆,1995年第21屆,1996年第22屆,1997年第23屆,1998年第24屆,1999年第25屆,2000年第26屆,2001年第27屆,2002年第28屆,2008年第34屆,2009年第35屆,2010年第36屆,2011年第37屆,2012年第38屆,2013年第39屆,2014年第40屆,2015年第41屆,2016年第42屆,2017年第43屆,2018年第44屆,華語電影獲獎,
基本介紹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誌、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歷屆回顧
歷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回顧 |
---|
| | 第3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4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5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7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9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0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2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3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4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5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7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19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0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2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3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4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5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7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29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30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第3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
| | | |
| | | |
| | | |
獲獎名單
1975年第01屆
最佳外語片:《現在我的愛》
1976年第02屆
1977年第03屆
最佳影片:《星球大戰 1 :新希望》
1978年第04屆
1979年第05屆
最佳影片:《克萊姆夫婦》
1980年第06屆
1981年第07屆
1982年第08屆
最佳外語片:《衝鋒飛車隊 2》
1983年第09屆
1984年第10屆
最佳外語片:《第四個男人》
1985年第11屆
1986年第12屆
1987年第13屆
最佳外語片:《孩子們,再見》
1988年第14屆
1989年第15屆
1990年第16屆
1991年第17屆
1992年第18屆
1993年第19屆
1994年第20屆
1995年第21屆
1996年第22屆
1997年第23屆
1998年第24屆
1999年第25屆
2000年第26屆
2001年第27屆
2002年第28屆
2008年第34屆
第二名:艾迪·瑪爾森《無憂無慮》
第二名:《貧民富翁》
最佳藝術指導:《解構紐約》
第二名:《蝙蝠俠6:暗夜騎士》
最佳配樂:《貧民富翁》
“道格拉斯·愛德華”獨立/實驗電影獎:《鑄就光芒》、《
RR》
2009年第35屆
最佳紀錄片: 《安吉尼斯海灘》、《
小海灣》(並列)
2010年第36屆
第二名:《母親》(韓國)
最佳作曲(並列):
亞歷山大·德斯普拉《捉刀手》、特倫特·雷澤納/阿提喀斯·羅斯《社交網站》
事業成就獎:Paul Mazursky
2011年第37屆
第二名:珍妮特·麥蒂爾《阿爾伯特·諾比茲》
最佳紀錄片:《被夢遺忘的洞穴》
2012年第38屆
最佳攝影:《007之大破天幕殺機》
(第二名:《大師》)
最佳藝術設計:《大師》
2013年第39屆
2014年第40屆
最佳男主角:湯姆·哈迪《洛克》
麥可·基頓《鳥人》
朱麗安·摩爾《依然愛麗絲》
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爆裂鼓手》
愛德華·諾頓《鳥人》
最佳女配角:阿伽塔·庫雷斯扎《艾達》
雷妮·羅素《夜行者》
最佳外語片:《艾達》
《冬眠》
《鳥人》
最佳紀錄片:《第四公民》
《生活本身》
最佳攝影:《鳥人》
最佳卡通片:《輝夜姬物語》
2015年第41屆
最佳影片:《聚焦》
第二名:《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
第二名:格扎·羅格《索爾之子》
第二名:克麗斯汀·斯圖爾特《錫爾斯瑪利亞》
最佳男配角:麥可·沙南《我想有個家》
第二名:馬克·雷蘭斯《間諜之橋》
最佳劇本:《聚焦》
第二名:《失常》
最佳攝影:《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
最佳剪輯:《大空頭》
第二名:《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
最佳外語片:《索爾之子》
第二名:《聾啞部落》
最佳卡通片:《失常》
第二名:《頭腦特工隊》
最佳紀錄片:《艾米》
第二名:《沉默之像》
最佳原創音樂:《失常》、《卡蘿爾》
第二名:《八惡人》
最佳藝術指導:《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
終身成就獎:安妮·科特斯(電影剪輯師)
2016年第42屆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第二名:達米恩·凱澤爾《愛樂之城》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卡通片
最佳劇本
最佳紀錄片
最佳外語片
最佳剪輯
最佳美術設計
最佳電影音樂
最佳攝影
2017年第43屆
第二:Tatiana S。 Riegel《我,托尼婭》
第二:Paul D。 Austerberry《
水之形》
最佳配樂:Jonny Greenwood《
霓裳魅影》
道格拉斯·愛德華茲獎(頒給實驗性電影):李·安妮·施密特《Purge This Land》
2018年第44屆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第二名:本·福斯特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第二名:伊莉莎白·德比茨基《寡婦特工》
最佳劇本:
第二名:德博拉·戴維斯、托尼·麥克納馬拉《寵兒》
最佳外語片:
《燃燒》,《小偷家族》(並列)
最佳紀錄片:
最佳卡通片: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
約書亞·奧特曼、劉冰《滑板少年》
第二名:阿方索·卡隆、亞當·高夫《羅馬》
最佳音樂/配樂:
第二名:賈斯汀·赫維茲《登月第一人》
最佳藝術指導:
漢娜·貝希勒《黑豹》
第二名:菲歐娜·克羅比《寵兒》
華語電影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