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上映日期,票房信息,影片評價,正面評價,負面評價,
劇情簡介
一個17歲的小姑娘,為了家庭的完整,堅定不移地去尋找毒販父親的故事。17歲的女孩芮·多莉踏上了尋找父親的路程。她的父親是一個毒販,為了交齊保釋金,他抵押掉了自己的房子。走出監獄之後,多利的父親就消失了。多莉一定要找到父親,否則自己和家人就要搬到密蘇里歐扎克山脈的樹林裡生活。
對於多莉要出門尋找自己的父親,她的家人和父親的那些好友都保持了緘默。這一路上,多莉要一個人獨自面對謊言、別人逃遁的藉口以及她的親戚為她“準備”的恐懼和閉門羹。最終找到父親,挽救了一家人的生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註:冬日的骨頭演職員表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來源
幕後花絮
- 影片和小說的故事發生第在密蘇里州的歐扎克山脈,丹尼爾·伍德瑞爾本人就生活在這裡。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11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提名 | 全體劇組 |
最佳女主角 | 詹妮弗·勞倫斯 | |||
最佳男配角 | 約翰·哈克斯 | |||
最佳改編劇本 | 安娜·羅塞里尼、黛布拉·格蘭尼克 | |||
2010年 | 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女主角 | 獲獎 | 詹妮弗·勞倫斯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約翰·哈克斯 | ||
最佳改編劇本 | 安娜·羅塞里尼、黛布拉·格蘭尼克 | |||
2011年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詹妮弗·勞倫斯 |
2010年 | 聖丹斯電影節 | 瓦爾度·紹特編劇獎 | 獲獎 | 安妮·羅西里尼、德布拉·格蘭尼克 |
評審團大獎-劇情片 | 全體劇組 | |||
2010年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每日鏡報》讀者評審團獎 | 獲獎 | 德布拉·格蘭尼克 |
國際藝術電影聯盟獎-論壇單元 | 德布拉·格蘭尼克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是根據丹尼爾·伍德瑞爾出版於2006年的小說《冬天的骨頭》改編而成,小說的故事就發生在伍德瑞爾居住的密蘇里州的樹林裡,描述了一個少女為了繼續住在房子裡的生活而踏上了困難重重的尋父之旅。原著小說《冬天的骨頭》的篇幅並不長,但卻花費了伍德瑞爾5年時間寫成。小說沒有過多的言辭上的修飾、也並不華麗,而整本小說也因此顯示出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豐盈之美。小說出版不久,影片的女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就讀到了它,被小說中一個個真實而且鮮活的生命所打動,毫不猶豫地決定要將這部小說拍攝成電影。
音樂選擇
為了讓整部影片更加具有密蘇里州歐扎克山脈地區的本土特色,導演在音樂的選擇上是煞費苦心,除了一些原創的音樂之外,影片中大量使用了歐扎克地區的當地音樂,這些民樂聽起來與眾不同,因為導演格蘭尼克說認為音樂能讓整個影片脫胎換骨,使影片的一般畫面變得豐富和立體,所以採用了這些民樂。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巴西 | 2011年1月28日 | 義大利 | 2011年2月18日 |
法國 | 2011年3月2日 | 中國台灣 | 2011年3月11日 |
中國香港 | 2011年3月23日 | 德國 | 2011年3月31日 |
紐西蘭 | 2011年5月18日 | 丹麥 | 2011年1月6日 |
新加坡 | 2011年2月10日 | 日本 | 2011年10月29日 |
票房信息
影片《冬天的骨頭》在2010年6月中旬在北美開始小規模上映,放映首周僅在北美的4家影院播映,票房收入84797美元,隨後影片擴展至39家影院上映,共收入35萬1317美元(平均每家9008美元)。影片的發行公司將影片分別投放到紐約、洛杉磯與波士頓,以及中部地區的明尼阿波利斯、奧弗蘭帕克、聖路易斯和丹佛等城市上映,截止2011年3月,影片的美國票房收入已達到650萬美元,美國以外的票房達730萬美元。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影片講述了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尋找自由,並不代表是在破壞這個世界。這是一部深沉、委婉、沉靜的影片。電影中那種痛徹心扉的情感是以一種毫不起眼的方式慢慢流入我們的心靈深處。(《紐約時報》評)
影片劇情緊張逼真,讓觀眾如同享受了一場冬天藝術。(《洛杉磯時報》評)
通過孩子的視角去審視家庭關係,在這種深刻而穩重的影片中,這種視角和觀點讓人肅然起敬。(《ELLE》雜誌評)
描寫堅硬的社會、黑暗的社會,表達純真的情感是作家丹尼爾·伍德瑞爾的拿手好戲,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亦很擅長。(《綜藝》雜誌評)
雖然影片和導演的前作《深入骨頭》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格蘭尼克這次又為我們送上了一部堪稱完美的電影。(《好萊塢報導》評)
密蘇里州的歐扎克山脈因影片而出名,德布拉·格蘭尼克(Debra Granik)這位女導演,又為觀眾貢獻了一部堪稱完美的電影。(《好萊塢記者報》評)
這部恐怖片,最大的價值是在鞭策你的生命繼續前進,而不是衰退。《冬天的骨頭》是2010年最激動人心的電影。(《紐約雜誌》評)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已經沒有看到這樣一部傳達一種文化,一個地方景色的電影了。(《費城問詢報》評)
這是觀眾等待已久的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電影作品。(《紐約客》評)
詹妮弗·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華麗轉身,躋身好萊塢一流影星行列。(《丹佛郵報》評)
《冬天的骨頭》不是一部能夠提供愉悅觀看體驗的電影,雖然結局對女主角來說算是達成目標有所交待,但那股冬天的寒凍感幾乎能從電影噴薄到觀眾身上。除了密蘇里州歐扎克山脈地區的低溫,女主角所處的環境也讓人感受不到一絲希望。除了詹妮弗·勞倫斯的樸實表演,《冬天的骨頭》的故事其實也撲朔迷離。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的現實主義描繪手法,讓許多美國觀眾看到一個就在身邊卻又陌生異常的美國社會。(《網易娛樂》評)
在《冬天的骨頭》里最直觀地呈現的,是被中產社會禁止的情境:落後的美國中部,遠山,空谷,密林,因陋就簡的房舍,不成曲調的班卓琴,人們唱著沒有被流傳的古老民謠,他們拘謹、警惕,一開口是帶著奇怪口音的英語。但導演的意圖顯然不是作一番社會地理學的記錄,在《冬天的骨頭》里,風土風俗是布景板,而舞台中央是17歲的芮,在兩難中掙扎:忠於家庭或忠於她內心的道德,向著自由逃離或誠實地面對“我是誰”。(文匯報評)
負面評價
影片主題非常直白了,講述一場希臘悲劇,女孩被黑色命運驅使,為了精神淨化而奮鬥。(《環球郵報》評)
《冬天的骨頭》給了偷窺癖患者,少許的興奮感,這好像就是電影存在的主要理由。(《《紐約郵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