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鼓(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鐵皮鼓(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鐵皮鼓》是由格拉斯的同名小說《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成,由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指導。講述了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醜惡,決心拒絕長大,反抗他的父母、納粹舅舅、情人個人反抗史。

該片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32屆國際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基本介紹

  • 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 編劇:讓-克勞德·卡瑞爾/Jean-Claude Carrière,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 主演:馬里奧·阿多夫,大衛·本奈特
  • 製片人:Anatole Dauman
  • 發行公司: United Artists 
  • 中文名:鐵皮鼓
  • 外文名:Blechtrommel, Die
  • 其它譯名:拒絕長大的男孩,錫鼓
  • 出品時間:1979年
  • 製片地區:法國,波蘭,南斯拉夫,西德
  • 類型:劇情
  • 片長:142 min
  • 上映時間:1979年5月3日(西德)
  • 分級:德國:16級,美國:R級,中國香港:Ⅲ級
  • 對白語言德語/波蘭語/俄語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第32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混音:單聲道
  • 攝像機:Arriflex Cameras
  • 攝製格式:35mm
  • 洗印格式:35mm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介紹,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影片段預告絮,獲獎記錄,發行信息,影片評價,

劇情介紹

十九世紀末的但澤,居住著波蘭人、德國人、卡蘇白人。一天,年輕的農婦安娜·布隆斯基救了一位被德國憲兵追捕的縱火犯約瑟夫·科爾亞切克,九個月後,安娜生下女兒阿格內絲,約瑟夫則在憲兵的追捕下再度逃跑沒了音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格內絲已長大,嫁給了開雜貨鋪的萊茵人馬策拉特,但私下卻與表兄楊·布隆斯基關係曖昧,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奧斯卡來到人世。轉眼三年過去。三歲生日時,奧斯卡得到了一隻鐵皮鼓,但在生日晚會上,奧斯卡目睹了母親與楊的調情,故意摔下地窖傷了脊柱不再長高,卻意外獲得了尖聲驚叫,震碎破璃的特異功能。
1933年奧斯卡已九歲,但澤籠罩在法斯主義的氣氛中,崇拜貝多芬的父親成了納粹小隊長。在納粹的盛大集會上,奧斯卡用四分之三拍的鼓點擾亂了樂隊的演奏,把會場變成了舞場。
阿格內絲依然和楊在旅館幽會,常把奧斯卡托給尤太玩具商馬爾庫斯照看,馬爾庫斯暗戀著阿格內絲卻沒有表白,奧斯卡也明白母親和楊的事,一次他爬上旅館對面的尖塔拚命敲鼓,用尖聽震碎了旅館的玻璃。不久阿格內絲又懷孕了,她心情煩悶拚命吃魚,最終中毒而亡。
1939年9月1日,但澤波蘭郵局被德國軍隊包圍,奧斯卡將楊引入郵局,楊被俘遇害。
不久,家裡來了一位十六歲的女傭瑪麗亞,兩人形同姐弟並有了肌膚之親。可父親卻強姦了瑪麗亞。瑪麗亞懷孕後成了奧斯卡的繼母。奧斯卡不願再呆下去,參加了前線侏儒劇團。在劇團中遇上侏儒女演員古雷娜,二人情投意合恩愛甜蜜。可惜好景不長,古雷娜在撤退時被炸彈炸死。奧斯卡也回到了家鄉。
瑪麗亞生的孩子已三歲,奧斯卡送他一隻鐵皮鼓作為生日禮物。戰爭已近尾聲,蘇軍開進但澤,馬澤拉特剛取下希特勒畫像掛上貝多芬蘇軍就進屋搜查,慌亂中馬策拉特將納粹微章扔掉,奧斯卡故意撿起塞回父親手中。馬策拉特將微章塞入口中,結果卡住喉嚨,雙手亂舞被蘇軍開槍擊斃。
父親的葬禮上,奧斯卡叫了聲“爸爸”連鼓帶人跌入墓穴中。被救起後,他開始長高了。
火車站上,奧斯卡帶著瑪麗亞和孩子爬上了向西方開行的列車,但澤的田野上年邁的外祖母孑然獨行,火車噴著黑煙,消失在地平線上。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Oskar Matzerath大衛·本奈特/David Bennent----
Alfred Matzerath馬里奧·阿多夫/Mario Adorf----
Agnes Matzerath安吉拉·溫科勒/Angela Winkler----
Jan Bronski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Daniel Olbrychski----
Maria Matzerath卡特琳娜·塔巴赫/Katharina Thalbach----
Anna KoljaiczekTina Engelyoung
Anna KoljaiczekBerta Drewsold
Joseph KoljaiczekRoland Teubner----
Uncle VinzenzTadeusz Kunikowski----
Lina GreffAndréa Ferréol----
GreffHeinz Bennent----
Gretchen SchefflerIlse Pagé----
SchefflerWerner Rehm----
Mother TruczinskiKäte Jaenicke----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藝術指導美術設計服裝設計
Anatole Dauman Franz Seitz 埃貝哈特·容克斯多爾夫Eberhard Junkersdorf Hans Prescher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Wolfgang Krake 布蘭科·拉斯蒂格Branko Lustig Richard Malbequi Andrzej Reiter Alexander von Richthofen讓-克勞德·卡瑞爾Jean-Claude Carrière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 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 Franz SeitzIgor Luther莫里斯·雅爾Maurice JarreSuzanne BaronPiotr Dudzinski Zeljko SenecicNicos PerakisInge Heer Dagmar Niefind Yoshio Yabara 
資料來自:

角色演員介紹

  • 鐵皮鼓(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奧斯卡Oskar Matzerath
    奧斯卡是一個德國鄉村男孩。他覺得成人的世界裡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身體停留在三歲的高度。
  • 鐵皮鼓(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Jan Bronski
    奧斯卡的父親,同時和奧斯卡都占有了外祖母帶了一個女僕瑪利亞的身體,並且生了一個孩子。希特勒上台後,他加入了納粹黨。1945年,蘇軍攻占了但澤,被殺。
  • 鐵皮鼓(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Agnes Matzerath
    奧斯卡母親,私底下和奧斯卡舅舅幽會,一天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沒完沒了的吃起了魚,結果由於過量而死。
資料來自:

影片段預告絮

  • 1997年6月,在一個信奉正統派基督教組織的敦促和僅僅看了影片的部分片段之後,俄克拉荷馬州州法院的一名法官公開宣布這部電影的內容涉及到了未成年色情描寫(根據俄克拉荷馬州的反淫穢法),認定該部電影是違法的。在沒有得到法院傳令和授權的情況下,俄克拉荷馬市的警察局沒收了所有在圖書館和出租店裡的這部電影。他們甚至逼迫錄像店老闆供出經常出租這部電影的顧客的住址,直接闖入民宅,也沒收了他們的錄像帶。當地律師揚言任何人收藏任何一張這部電影都將被逮捕。在數周內地方法院檢察官被迫通過此項聲明,截止同年12月絕大部分錄像帶都被沒收。直到1998年10月,在通過了一些相關法律訴訟案之後,美國聯邦法院認為對電影帶的沒收是違反憲法的,並且指出電影並沒有觸犯俄克拉荷馬州的法律。在2001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最後裁決,該部電影終於又可以在俄克拉荷馬州租賃。
  • 因為片中有對未成年人的性的描寫,同樣在加拿大的部分地區禁止上映。
  • 波蘭-英國籍女演員貝阿特·伯茲尼雅克初登熒幕,在這部電影裡成為一名臨時演員,正是由於電影拍攝的地點正好在她家門口。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者獲獎/提名
1980
第52屆
最佳外語片
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獲獎
坎城國際電影節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者獲獎/提名
1979
第32屆
金棕櫚獎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獲獎
日本電影學院獎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者獲獎/提名
1982
第5屆
最佳外語片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獲獎
法國凱撒獎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者獲獎/提名
1980
第5屆
最佳外國電影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提名
德國電影獎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者獲獎/提名
1979
第29屆
傑出故事片獎
鐵皮鼓
獲獎
最佳男主角
馬里奧·阿多夫/Mario Adorf
提名
最佳女主角
安吉拉·溫科勒/Angela Winkler
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卡特琳娜·塔巴赫/Katharina Thalbach
提名
最佳導演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提名
資料來源: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時間
西德West Germany
1979年5月3日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01年4月27日
法國France
1979年9月19日
丹麥Denmark
1979年9月28日
瑞典Sweden
1979年10月31日
芬蘭Finland
1979年11月2日
美國USA
1980年4月11日
英國UK
1995年1月20日
美國USA
1996年8月2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1998年8月27日
新加坡Singapore
1999年11月28日
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鐵皮鼓》以史詩般的恢弘格局展現了德國戰時小市民的眾生相,是一部以小見大的影片。雖然說影片中充滿了“惡趣味”的描寫,但是這些“下三路”的片段並沒有讓人難過和不適,而是帶上了一層荒誕的反諷效果。儘管評論界對原著小說褒貶不一,但是對這部電影,評論還是一致稱讚的。影片被認為是一部擊中納粹德國要害的政治電影,是“當代德國電影的突破”,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納粹主義電影之一。(時光網)
《鐵皮鼓》不是一部情節電影,它具有強烈的批判和反思傾向。影片利用荒誕而非理性的手法,使觀眾感受導演對命運所作的深層次思考,從中感悟出生活的某種哲理。
《鐵皮鼓》的人物表演極端誇張,整部影片充滿了類似的場景。這種荒誕、誇張的表演和情節讓影片顯得極端豐富。(作家向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