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是台灣中西部山脈。在玉山山脈以西,近南北走向。北起鼻頭角,南到高雄附近,全長280公里(174哩)。大部分為新第三紀砂岩、頁岩組成,為年輕褶皺山地。山嶺高度1,000~2,000公尺(3,280~6,560尺),最高峰阿里山(又名塔山)海拔2,484公尺(7,570尺)。為著名風景區,有鐵路可抵阿里山麓,近年因登山公路完成,交通更為便捷,森林茂密,為台灣重要林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里山山脈
  • 外文名:The mountain range
  • 位置:台灣中西部山脈
  • 全長:280公里
  • 山嶺高度:1,000~2,000公尺
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地質構造,人文傳說,居住民族,景點,

自然資源

盛產紅檜、台灣扁柏、台灣杉、台灣鐵杉和台灣五葉松等良材,號稱“阿里山五木”,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樹齡在3,000年以上的紅檜樹被譽為“神木”。其他著名景觀有日出、雲海及高山植物園等。還產馳名中外的樟腦、樟油、栓皮等。山地兩側有斷裂帶,形成埔里、魚池、日月潭等盆地。日月潭為台灣著名遊覽地。

地理位置

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兩山隔著楠梓先溪為界,阿里山北起南投集集的濁水溪南岸,南抵高雄燕巢的雞冠山,棱脈走向呈北北東--南南西向,長約250公里,平均高度2000公尺。由於大斷層通過阿里山山脈的東側,造成了東坡陡、西坡緩的地勢;也因地底分布許多斷層和褶曲等地質構造線,造成這裡的山地和丘陵區廣大(如斗六丘陵、嘉義丘陵、新化丘陵等),以及可能發生大地震的潛在地質災害。

地質構造

阿里山山脈的岩層大多是由地質年代較年輕的砂岩、頁岩和砂頁岩互層所組成;而位於東方與阿里山山脈平行的玉山山脈,其組成的岩層地質年代卻較老。所以,有些學者依據這兩條平行山脈在組成岩層地質年代上連續的特性,和兩條山脈之間有多條大斷層的地質證據,認為阿里山山脈原本位於玉山山脈之上。後來受東方板塊的擠壓,造成原本相連的兩條山脈發生斷裂。上方較年輕的岩層斷裂後,往西滑動,形成了今日的阿里山山脈,下方較老的岩層則成了玉山山脈。

人文傳說

傳說中的阿里山
相傳,250多年前,達邦有一位酋長叫阿巴里,英勇善獵,隻身翻山越嶺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後來常常帶族人來此打獵,收穫頗豐,人們十分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日據時代,曾定名為“高阿里山國立公園”。1963年,為保護天然資源,林務局將阿里山、玉山一帶39600餘公頃的公有林地,編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並逐年編列預算整建及維護。1995年台灣當局核定“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計畫”,1999年名稱改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大阿里山山脈,乃東北亞最高峰玉山之支系,為曾文溪、八掌溪、清水溪三大河流發源地。本站著重在海拔600-2000米之暖溫帶林,即二萬坪以下之廣大山麓區。據說昔日在達邦有一名男子名叫“阿巴里”,此人極為剽悍勇敢以打獵為業;又稱狩獵地區首領名叫“阿里”,遂將此打獵區稱為阿里山。
天長地久橋
在觸口附近有兩座古樸的吊橋,上為天長橋,下為地久橋,當地流傳著若是有情人攜手共渡二橋,便能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石鼓盤
豐山村最早被稱為“奇冷岸社”,豐山的地形因四周高山林立,形成一盆地,狀似碗盤低而平坦,然而在這塊平坦的地面上雜草叢生、巨石遍地,放眼望去儘是個個大石頭,因地形似盤,地面上都是大石聳立其中,故開墾先民俗稱“石鼓盤”。嚼嚼斯
嚼嚼斯(tsotsos)有很多樟樹,里佳村打算成立自然公園。下面有一個瀑布,以前的頭目在此處聽天歌(mayasivi的歌),有神下來教他,很多的故事在此地發生,大鰻魚的故事也在此。
石桌的典故
石桌地方因有一塊奇石,四四方方狀如方桌,上面烙印一個明顯的腳印,傳說是古代仙人到此留下來的遺蹟,尚有傳說是每當颱風及地震發生來臨前,此石便會發出巨響來警告居民,並且靈驗神奇,即以此命名‘石桌’。
巃頭的典故
石桌巃頭休閒農場林區內,有一酷似龍形之奇樹及魔樹,形成一處特殊的自然景觀,亦為“巃頭”一名之由來。
湯鞦韆競技活動
每逢農曆閏年的3月6日,嘉義市光路里的信徒為了慶祝玄天上帝聖誕,除了演戲酬神外,並舉行此項全省獨一無二湯鞦韆競技活動,至今已經延續有百餘年。每次比賽皆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觀眾參觀,場面熱烈。
鞦韆板架離地面約一丈高,參賽須先有上單槓的本事。然後地面上 的助手便會持竹竿協助推動鞦韆,借勢來回起湯,愈湯愈高。看的人驚心膽跳,湯的人須有充分的膽量和沈著的勇氣,值得藝高膽大的人,前往一試。
梅仔坑典故
嘉義梅山舊名“糜仔坑”,系因古時商旅客必經之地,曾有人在豬灶溪畔築屋賣粥,閩南人稱粥為糜,故稱此地為糜仔坑,還有一傳說為豬灶溪兩岸遍生老梅樹,而稱“梅仔坑”。
半天岩紫雲寺
紫雲寺創建於清代,開山祖師為覺豐禪師,先經草創後才有募款興建廟宇,而後歷經第二次大戰,至民國39年才依原貌重建完成,符合原建築之風貌足稱佛教清修弘法之勝地,於該寺前庭可眺望八掌溪及仁義潭景觀,紫雲寺已正式列入三級古蹟之行列。

居住民族

達故布亞努族人
茶山是達故布亞努語(珈雅瑪)經日語音譯而來相傳茶山原住民是已消失的“達故布亞努”族人散布在梯田上 的石器,切割整齊的石棺都是證明,十年前被闢為茶園之處,是會 所的遺址。鄒族是由兩大社及好幾個小社形成的社會結構,重要的祭典 ma ya si vi 只能在二個大社的ku ba 舉行,茶山是小社,沒有ku ba。部落的入口除設有瞭望台,還有小於ku ba 的 hu' fu' (涼亭),獵獲的山豬放於hu' fu',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大家一起來分享,它是部落聚會歡樂的場所。

景點

阿里山從八八水災後重生,除了新景點,當地食材製作的美食也是一大賣點,像是山櫻花製成的的蜜餞、外型樸實的柴頭餅、五顏六色的日出餅。遊客表示,“我覺得這邊的餐比較豐富,而且可能這邊氣候很舒服吧,所以覺得吃起來很舒服。” 森林火車恢復通車後,許多遊客搶著站上“小笠原山觀日眺望台”,因為只要站上這裡,台灣三大山脈便盡收眼底。導覽員說,“同時可見三座山脈,中央山脈在最後一個,再來是玉山山脈,目前這個位置是阿里山山脈。”
遊客欣賞美景、品嘗美食,阿里山的下午茶十分愜意,餐廳業者卯足全力,旅館業者也祭出多種優惠,只盼望森林小火車的復駛帶來人潮也帶來錢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