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

湖泊

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湖盆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天然窪池。湖泊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按泄水情況可分為外流湖(吞吐湖)和內陸湖;按湖水含鹽度可分為淡水湖(含鹽度小於1g/L)、鹹水湖(含鹽度為1-35g/L)和鹽湖(含鹽度大於35g/L)。湖水的來源是降水、地面徑流、地下水,有的則來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發、滲漏、排泄和開發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泊
分布,演變,水位,分類,湖泊資源,鹼湖,湖盆,中國主要湖泊,現狀介紹,主要湖泊,功能,劃分,湖泊變遷,面臨問題,湖泊萎縮,污染嚴重,生態系統,世界湖泊,南極湖泊,唐璜湖,有機湖,雷鐸湖,維達湖,邦尼湖,托馬斯湖,湖泊之最,

分布

地球上湖泊總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1.8%,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5個。芬蘭的湖泊最多,被稱為“萬湖之國”,擁有大小湖泊6萬多個。世界最大的鹹水湖為伊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亞塞拜然等國邊境的裏海,面積37.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89.6萬億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為美國與加拿大邊境的蘇必利爾湖,面積8.2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11.6萬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群為北美五大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總儲水量22.8萬億立方米。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最深,最大水深1620米。最高的湖為中國西藏自治區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最低的湖為巴勒斯坦、以色列與約旦邊境的死海,湖面高程在海平面以下395米。
青海湖青海湖

演變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內部各種過程的持續作用而不斷演變。入湖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殘骸年復一年在湖內沉積,湖盆逐漸淤淺,變成陸地,或隨著沿岸帶水生植物的發展,逐漸變成沼澤;乾燥氣候條件下的內陸湖由於氣候變異,冰雪融水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補給水量不足以補償蒸發損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縮乾涸,或鹽類物質在湖盆內積聚濃縮,湖水日益鹽化,最終變成乾鹽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乾涸。此外,由於地殼升降運\動,氣候變遷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變化,湖泊會經歷縮小和擴大的反覆過程,不論湖泊的自然演變通過哪種方式,結果終將消亡。
湖泊火口湖湖泊火口湖

水位

按變化規律分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兩種,周期性的年變化主要取決於湖水的補給。降水補給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補給的湖泊,水位變動一般不大。有些湖泊因受湖陸風、海潮、凍結和冰雪消融等影響產生周期性的日變化,非洲維多利亞湖因湖陸風作用,多年平均水位日間高於夜間9.9厘米。非周期性的變化往往是因風力、氣壓、暴雨等造成的。中國太湖在持續強勁的東北風作用下引起的增減水,在同一時段中,能使迎風岸水位上升 1.1米,背風岸水位下降0.75米。此外,由於地殼變動、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發電等人類活動也可使水位發生較大變化。

分類

按其成因可分為以下九類:
構造湖是在地殼內力作用形成的構造盆地上經儲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點是湖形狹長、水深而清澈,如雲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撫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納斯湖等。(再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沿線的馬拉威湖坦噶尼喀湖維多利亞湖)構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鮮明的形態特徵,即湖岸陡峭且沿構造線發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時,還經常出現一串依構造線排列的構造湖群。
湖泊圖片湖泊圖片
火山口湖系火山噴火口休眠以後積水而成,其形狀是圓形或橢圓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測,如長白山天池深達373米,為中國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噴出的岩漿、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與土石流引起的滑坡體等壅塞河床,截斷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積水成湖,如五大連池鏡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鹽類地層經流水的長期溶蝕而形成岩溶窪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經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貴州省威寧縣草海威寧城郊建有觀海樓,登樓眺望,只見湖中碧波萬頃,秀色 迷人;湖心島上翠閣玲瓏,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園之稱。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蝕形成的坑窪和冰磧物堵塞冰川槽谷積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稱瑤池,相傳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蘭瑞典的許多湖泊等。
風成湖:沙漠中低於潛水面的丘間窪地,經其四周沙丘滲流匯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環繞,水面酷似一彎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於河流擺動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為三類:一是由於河流擺動,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瀦水成湖。如鄱陽湖洞庭湖、江漢湖群(雲夢澤一帶)、太湖等。二是由於河流本身被外來泥沙壅塞,水流宣洩不暢,瀦水成湖。如蘇魯邊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灣取直後廢棄的河段形成牛軛湖。如內蒙古的烏梁素海
海成湖:由於泥沙沉積使得部分海灣與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稱作瀉湖,如裏海、杭州西湖、寧波的東錢湖。約在數千年以前,西湖還是一片淺海海灣,以後由於海潮和錢塘江挾帶的泥沙不斷在灣口附近沉積,使灣內海水與海洋完全分離,海水經逐漸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邊。這些湖本來都是海灣,後來在海灣的出海口處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繼而將海灣與海洋分隔,因而成為湖泊。
“潟”這個字少見於現代漢語,是鹵鹹地之意,由於較常見於日語,不少人以為是和製漢字(Sinico-Japanese) ,其實不然。由於很多人不懂得“潟”這個字,所以經常都把它寫錯成為了“瀉湖”。
1、具有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2、保護海岸的功能: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台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3、是天然的養殖場: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4、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
著名的潟湖:七股潟湖、戈佐內海、科勒潟湖
湖水所含鹽度分為六類:
湖水含鹽量是衡量湖泊類型的重要標誌,通常把含鹽量或礦化度達到或超過50g/L的湖水,稱為滷水或者鹽水,有的也叫礦化水。滷水的含鹽量,已經接近或達到飽和狀態,甚至出現了自析鹽類礦物的結晶或者直接形成了鹽類礦物的沉積。所以,把湖水含鹽量50g/L作為劃分鹽湖或滷水湖的下限標準①。依據湖水含鹽量或礦化度的多少,將湖泊劃分為六種類型,各種類型湖泊的劃分原則如下:
淡水湖:湖水礦化度小於或等於1g/L;
微(半)鹹水湖:湖水礦化度大於1g/L,小於35g/L;
鹹水湖:湖水礦化度大於或等於1g/L,小於50g/L;
鹽湖或滷水湖:湖水礦化度等於或大於50g/L;
乾鹽湖:沒有湖表滷水,而有湖表鹽類沉積的湖泊,湖表往往形成堅硬的鹽殼;
砂下湖:湖表面被砂或粘土粉砂覆蓋的鹽湖

湖泊資源

湖水是全球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球上湖泊 (包括淡水湖、鹹水湖和鹽湖)總面積約為2058700平方公里,總水量約 176400立方公里,其中淡水儲量約占52%,約為全球淡水儲量的0.26%。湖水可以不斷更新,不同湖泊的更新期不一,湖水更換期的長短取決於其容積和入湖、出湖年徑流量。中國鄱陽湖水更新一次僅9.6天,太湖水更新一次約299天。湖泊淡水儲量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和蘇必利爾湖等40個世界大湖儲存的淡水量占全球湖泊淡水總量的 4/5。中國的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的淡水總量約為553億立方米。湖泊利於舟楫,是水路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泊盛產魚、蝦、蟹、貝,生產蓮、藕、菱、芡和蘆葦等,是水產和輕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湖泊作為旅遊資源,正日益受到重視。湖泊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會造成湖泊漁業資源衰減,湖泊面積縮小和湖泊周圍土地的沼澤化等不良後果。

鹼湖

湖泊沉積物主要是由碎屑物質(黏土、淤泥和砂粒)、有機物碎屑、化學沉澱或是這些物質的混合物所組成。每一種沉積物的相對數量取決於流域的自然條件、氣候以及湖泊的相對年齡。湖泊中主要的化學沉積物有鈣、鈉、碳酸鎂白雲石石膏、石鹽以及硫酸鹽類。含有高濃度硫酸鈉的湖泊稱為苦湖,含有碳酸鈉的湖泊稱為鹼湖。
湖泊湖泊
由於不同湖盆侵蝕產物的化學性質不同,因此,世界上湖泊的化學成分也是千變萬化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成分卻是相似的。湖泊含鹽量系指湖水中離子總的濃度,通常含鹽量是根據鈉、鉀、鎂、鈣、碳酸鹽、矽酸鹽以及鹵化物的濃度來計算。內陸海有很高的含鹽量。猶他州大鹽湖含鹽量大約為每升20萬毫克。

湖盆

指蓄納湖水的地表窪地湖盆底部的原始地形及平面形態,在頗大程度上取決於湖盆成因。根據湖盆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湖盆概括為以下幾類:由地殼的構造運動(如斷裂和褶皺等)形成的構造湖盆;因冰川的進退消長或冰體斷裂和冰面受熱不勻而形成的冰川湖盆;火山噴發後火口休眠形成的火口湖盆;山崩、滑坡或火山噴發使物質阻塞河谷或谷地形成的堰塞湖盆;水流沖淤或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水成湖盆;由風力吹蝕形成的風成湖盆;此外尚有大隕石撞擊地面形成的隕石湖盆等。
湖泊乾鹽湖湖泊乾鹽湖
研究湖泊的科學是湖沼學,湖沼學家常根據湖盆形成過程來對湖泊和湖盆進行分類。特別大的湖盆是由構造作用即地殼運動形成的,晚中新世廣闊而和緩的地殼運動導致橫跨南亞和東南歐廣大內陸海的分離,殘存的內陸水體有裏海、鹹海以及為數眾多的小湖泊。構造上升可使陸地上天然水系受阻而形成湖盆,南澳大利亞的大盆地、中非的某些湖泊以及美國北部的山普倫湖都是這種作用的產物。此外,斷層也對湖盆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深的兩個湖泊貝加爾湖和坦乾伊喀湖的湖盆就是由地塹的複合體形成的。這兩個湖泊以及其他的地塹湖,特別是在東非裂谷里的那些湖泊和紅海都是近代湖泊中最古老的。火山活動可以形成各種類型的湖盆,主要類型為位於現存的火山口或其殘跡中的火口湖俄勒岡的火口湖就是典型的例子。
湖泊湖泊
湖盆還可由山崩物質堵塞河谷而形成,但這種湖盆可能是暫時性的。冰川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湖泊,北半球的許多湖泊就是這種作用形成的,湖盆為冰蓋退縮過程中的機械磨蝕作用所形成,或由於冰蓋邊界處冰體堰塞而成。冰磧對堰塞湖盆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紐約州芬格湖群(Finger Lakes)就是終磧堰塞而成。河流作用有幾種方式可以形成湖盆,最重要的有瀑布作用,支流沉積物的阻塞,河流三角洲沉積作用,上游沉積物由於潮汐搬運作用而阻塞,河道外形的改變(即牛軛湖天然堤湖)以及地下水的溶蝕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有些沿海地區,沿岸海流可以堆積大量的沉積物阻塞河流。此外,風、運動活動和隕石都可能形成湖盆。
湖泊湖泊

中國主要湖泊

現狀介紹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
湖泊
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高郵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
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
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主要湖泊

  1. 高郵(780平方公里)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也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
  2. 鄱陽湖(4125平方公里)
  3. 洞庭湖(3968平方公里)
  4. 洪澤湖(1960平方公里)
  5. 太 湖(2250平方公里)
  6. 巢 湖(769.5平方公里)
  7. 微山湖(1266平方公里)
  8. 白洋淀(336 平方公里)
  9. 呼倫湖(2339平方公里)
  10. 貝爾湖(609平方公里)
  11. 興凱湖(4380平方公里)
  12. 澱山湖(63平方公里)
  13. 色林錯
  14. 洪 湖(413平方公里)
  15. 扎陵湖(526.1平方公里)
  16. 鄂陵湖(610.70平方公里,鹹水湖)
  17. 岱海(165.00平方公里)
  18. 達布遜湖
  19. 米提江占木錯
  20. 青海湖(4583平方公里,鹹水湖)
  21. 噶順桌爾
  22. 納木錯(1920平方公里,鹹水湖)
  23. 長白山天池(10平方公里)
  24. 撫仙湖
  25. 洱海

功能

湖泊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具有調節河川徑流、發展灌溉、提供工業和飲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溝通航運,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以及開發礦產等多種功能,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湖泊及其流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場所,湖泊本身對全球變化回響敏感,在人與自然這一複雜的巨大系統中,湖泊是地球表層系統各圈層相互作用的聯結點,是陸地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生物圈、大氣圈、岩石圈等關係密切,具有調節區域氣候、記錄區域環境變化、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樣性的特殊功能。
鄱陽湖鄱陽湖

劃分

按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中國湖泊分布劃分為青藏高原湖區、雲貴高原湖區、蒙新與黃土高原湖區、東北平原與山地湖區、東部平原湖區和東南低山丘陵湖區最近研究統計表明,中國1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已經從《中國湖泊志》統計的656個減少到581個,總面積從8525694平方公里縮小到6867158平方公里。在大於10平方公里的581個天然湖泊中,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11個,合計面積225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2.9%;面積在1000~500平方公里的14個,合計面積929148平方公里占13.5%;面積在500~100平方公里的102個,合計面積2155366平方公里,占31.4%;面積在100~50平方公里的95個,合計面積673317平方公里,占9.8%;面積在50~10平方公里的359個,合計面積84951平方公里,占12.4%。若把面積在1~10平方公里的湖泊也統計在內,則全國天然湖泊個數約在3000個左右,因為這一部分湖泊面積小,隨自然條件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變化較大,數據很難準確統計,而貯水量所占份額不大若將湖泊貯水量按淡水湖、鹹水湖和滷水鹽湖3種類型統計,總貯水量為75508736×108立方米;其中淡水湖為23501576×108立方米,占31.1%;鹹水湖為46141296×108立方米,占61.11%,滷水鹽湖為5865864×108立方米,占7.8%。中國湖泊的貯水量是以鹹水湖為主,其次為淡水湖,兩者相差約1倍,滷水鹽湖的貯水量所占比重最小,約相當於鹹水湖的近1/8,淡水湖的近1/4。然而,中國湖泊資源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其中總面積和淡水蓄水量的一半分布在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在西北水資源緊缺的乾旱區湖泊通常是鹹水湖。

湖泊變遷

面臨問題

太湖、巢湖、滇池今夏相繼爆發藍藻危機,湖泊問題再度進入公共視野,如果我們把目光稍微向後追溯幾十年,就不難發現中國的湖泊在眾多壓力脅迫之下一直呈步步退讓的萎縮態勢甚至一些曾經碧波浩蕩的大湖,和它承載的繁榮和文明,幾乎是在“轉瞬間”就灰飛煙滅,比如羅布泊湖泊是個複雜的、生產力較高的生態系統,是自然萬物和人類文明的繁盛之地,但近現代以來,湖泊似乎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欲望,一些漠視湖泊自然法則的超負荷甚至是破壞性的開發使湖泊滿目瘡痍,其結局往往便是“湖毀人亡”的悲劇套用一句老話:“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透過近現代中國湖泊的變遷,我們興許能窺探一些有關湖泊的自然法則。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造成湖泊面積縮小、污染加劇、可利用水量減少、生態與環境日趨惡化、災害頻發、經濟損失劇增,湖泊已經成為區域自然環境變化和人與自然相互作用最為敏感、影響最為深刻、治理難度最大的地理單元。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湖泊在自然和人為活動雙重脅迫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總體趨勢是湖泊在大面積的萎縮乃至消失,貯水量相應驟減,湖泊水質不斷惡化,湖泊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給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
沙塵源曾是湖泊
在中國西部乾旱區,湖泊通常是出山河流的尾閭湖,山地形成產流區,山前綠洲形成耗水區,處於尾閭低洼盆地的湖泊水位變化敏感,反映著湖泊來水量的變化狀況由於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尾閭湖泊近幾十年來普遍萎縮,部分乾涸,導致區域生態嚴重惡化如歷史上著名的羅布泊曾是一個浩瀚大湖,最大時湖泊面積達5200平方公里,1931年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里,1962年航測仍有6600平方公里,1972年的衛片反映已完全乾涸,成為廣袤的乾鹽灘,寸草不生,人跡罕至。
處於新疆北部的艾比湖在20世紀40年代,湖面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貯水量300×108立方米,到1950年湖泊面積尚有1070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80年代面積急劇縮小到500平方公里,貯水量也相應減少到70×108立方米。
內蒙古岱海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水位持續下降,1970~1995年的25年中下降385米,湖泊面積也由160平方公里縮小到109平方公里。內蒙古自治區的居延海是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又一著名湖泊,該湖在歷史上最盛時面積曾達2600平方公里,秦漢時期湖面仍保留有760平方公里,20世紀50年代以前,注入湖泊的河流除6月份有斷流現象出現外,其他季節從不斷流,年平均徑流量達100×108立方米,由於水源尚較充沛,昔日的居延海沿岸素有居延綠洲之稱,是中國著名的駱駝之鄉,1958年,西居延海面積267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534×108立方米;東居延海面積3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070×108立方米1961年秋,因河流斷流無水補給,西居延海乾涸,湖床龜裂成鹽鹼殼東居延海也於1963年乾涸;及至1982年因水源補給偶有改善,湖泊出現返春現象,水域面積恢復達到236平方公里,水深18米;此後,1984年、1988年、1992年和1994年,又相繼數度乾涸,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居延綠洲沙化嚴重,同時,大片乾涸的湖底沉積物成為沙塵暴的物質來源。
銀鏡銀鏡
在西部乾旱區,有水就有綠洲,就有生命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但水資源量是有限的,發源於山區的河流流經山前綠洲,被人類截流灌溉農田、發展工業和提供城市與農村生活用水,而排入下游湖泊的水量逐漸變少,使得尾閭湖泊喪失維持湖泊水量平衡的基本水源量而導致湖泊乾涸,結果是地下水位下降、綠洲消亡、土地沙化、沙塵暴肆虐,人類面臨生存環境的極端惡化這是人們僅注意了局部利益而忽視整體利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只顧人類需求而忽視自然生態需求使然但最終導致人與自然的不協調、人類遭到自然的報復和懲罰如塔里木河中游地區對水資源的過渡截流利用,使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斷流後,地下水位從1959年至1979年間下降了4~6米,胡楊林地的流沙增加了484%,胡楊林因無水澆灌而成片死亡,塔里木河下游的綠色走廊也面臨著消失的威脅,羅布泊和台特馬湖中原生長茂盛的蘆葦也因湖泊的消亡而枯死分析艾比湖急劇萎縮的原因,流域內人口的劇增和大規模的水土資源開發等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統計資料表明,20世紀50年代艾比湖流域有耕地面積13萬公傾,21世紀初的耕地面積已達193萬公傾,是50年代初期的148倍20世紀8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流域內人口增長了97倍,引用水量增加了71倍20世紀60年代之前,流域內有奎屯河、博爾塔拉河、精河、四棵樹河、大河沿子河等大小23條河流注入艾比湖,年入湖水量約150×108立方米60年代之後,由於耕地面積和諸河灌溉引用水量迅增,以及在河流的中上遊興建了7座水庫,以致到了80年代除博爾塔拉河、精河尚有部分來水注入外,其它各河均先後斷流居延海湖泊的乾涸也有類似的原因。
氣候變化風向標
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以它高聳的海拔、巨大的面積、寒冷的氣候以及神秘的科學面紗而著稱於世藍天、白雲、雪山、草地、湖泊構成青藏高原獨特的美麗畫卷在它那豐富的地貌景觀中,星羅棋布的各種類型湖泊像一顆顆燦爛的明珠鑲嵌在那廣袤綠茵茵的草地上,形成最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景觀據統計,青藏高原上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約有1100個,合計總面積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50%湖泊類型多樣:有淡水湖、鹹水湖、鹽湖、乾鹽湖等;成因複雜:有構造湖、堰塞湖、熱融湖、冰川湖等那木錯是高原上最大的構造斷陷成因的微鹹水湖,面積達1961平方公里;面積為610平方公里和526平方公里的鄂陵湖、扎陵湖是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目前所知最深湖泊是納木錯,實測水深100米;最大的冰磧堰塞湖為佩枯錯,面積2844平方公里,最大的河道堰塞湖為羊卓雍錯,面積為638平方公里由於氣候條件和地質地理環境以及演化歷史的差異,湖泊類型大致從南向北由碳酸鹽型、硫酸鹽型到氯化鈉型逐漸變化的帶狀分布特徵。
隨著全球氣候在上世紀的變暖,青藏高原的湖泊發生了顯著變化,因人類活動微弱,基本反映了自然變化過程近幾十年來氣溫的升高在高原氣象台站記錄中有明顯反映: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年平均氣溫升高06~08℃,年均降水減少在50~75毫米同樣,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區,自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年平均氣溫也升高了05~07℃降水減少,氣候變暖又導致蒸發量增加,使湖泊水量出現負平衡,逐漸萎縮甚或乾涸如青藏高原東北部若爾蓋盆地的興錯,為盆地中部丘陵間的斷陷小盆,流域面積29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25米,在20世紀60年代測繪的地形圖上該湖面積為33平方公里,90年代變成面積為2平方公里的沼澤,原來周圍的沼澤變成大片的草原;在可可西里無人區的苟仁錯,海拔4650米,1990年湖泊面積為2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3米以上,1998年則全部乾涸,表層留下一薄層形成結晶鹽的飽和滷水,原來補給該湖的河流已斷流,出露的泉水也乾枯高原上一些大湖也普遍退縮,留下道道湖岸沙礫堤,湖水礦化度增加伴隨著高原湖泊的萎縮,高原草場也明顯乾化和沙化,新形成的高大風成沙丘在高原中部比比皆是。
青藏高原湖泊是豐富的資源儲藏庫:高原湖泊儲存的豐富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為當地經濟和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羊卓雍錯已建成的蓄能電站是世界上最高的電站,高原上的大量鹽湖資源為全國提供了豐富的食鹽等礦產,如西藏的扎布耶茶卡、柴達木盆地的鹽湖等。
青藏高原湖泊是氣候環境變化的記錄檔案庫:湖泊以高解析度沉積物敏感地記錄著區域氣候環境變化歷史,它可進行全球變化的區域對比在藏北海拔4520米的錯鄂湖盆鑽取的近210米深的湖泊沉積岩芯記錄了第四紀280萬年來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在若爾蓋盆地海拔3400米鑽取的300米湖泊沉積岩芯分析結果揭示了近100萬年來的氣候與環境變化過程;西崑侖山甜水海湖盆海拔4840米鑽取的57米湖泊岩芯反映24萬年來氣候與環境變化歷史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有關氣候環境變化過程的湖泊沉積記錄。
青藏高原湖泊是區域氣候的調節器:青藏高原湖泊在區域氣候和水分循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湖面蒸發為山地降水提供了水汽來源,山地冰雪融水又為湖泊生存補給水源,同時大湖面的存在對區域溫度場也產生重要影響。
青藏高原湖泊是維繫區域生態系統和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平衡器:青藏高原湖泊的廣泛存在,為維繫寒區生態系統提供了基礎,湖泊成為生物的良好棲息地和繁衍場所,也是低緯度寒區生物基因天然的保存庫高原嚴酷的環境條件,一旦湖泊消失,就很容易形成荒漠。
在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湖泊也普遍萎縮,湖泊水位下降,湖水鹹化如在高原腹地無人區的可可西里,海拔4650米的苟仁錯1990年湖面積為2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3米以上,到1998年夏該湖已全部乾涸,其入湖河流已斷流,原來出露的泉水也已乾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其水位從1956年到1988年共下降了335米,湖面積減少了3016平方公里,隨著水位下降,湖面萎縮,湖水礦化度也在增加。

湖泊萎縮

東部平原湖區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面積由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17198平方公里,減少到現不足6600平方公里,即2/3以上的湖泊面積消亡洞庭湖因圍墾,湖泊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急劇縮小至2625平方公里;鄱陽湖面積也由1949年的5200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2933平方公里號稱“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在20世紀50年代末計有湖泊1066個,至80年代初剩約309個。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湖泊僅剩181個,大於10平方公里的湖泊僅剩44個華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白洋淀在20世紀90年代也多次乾涸。
中國東部平原和雲貴高原等地區的淡水湖泊都普遍存在著泥沙淤積的問題,其中以長江中游地區湖泊的泥沙淤積問題最為突出如洞庭湖據多年平均入出湖沙量平衡資料計算,湖盆年淤積量09521×108立方米,年淤積速率達37厘米/年僅以1951~1987年的時段計算,37年來湖盆累計平均淤高已達137米,湖盆年淤積量92964×104立方米,全湖平均泥沙淤積速率為328毫米/年,1956~1994年湖盆累計平均淤高0128米,相應損失湖泊容積363×108立方米巢湖湖盆年淤積量5167×104立方米,泥沙沉積速率067毫米/年;洪澤湖湖盆年淤積量23869×104立方米,湖泊沉積速率15毫米/年;南四湖多年平均年淤積量43788×104立方米,湖泊泥沙沉積速率4毫米/年。

污染嚴重

當前中國湖泊水質污染問題十分嚴峻,對中國76個主要湖泊水質和富營養化現狀的調查和評價結果表明:屬Ⅱ類水質的湖泊為5個,占調查湖泊數量的75%,面積為11352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61%;屬Ⅲ類水質的湖泊有16個,占調查湖泊數量的239%,面積為21545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118%;屬Ⅳ類水質的湖泊有18個,占調查湖泊數量的269%,面積為103937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556%;屬Ⅴ類水質的11個,占調查湖泊數量的146%,面積為47681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256%;屬劣Ⅴ類水質的湖泊有17個,占調查湖泊數量的253%,面積為15415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09%。大約有近20%的湖泊水質較好(Ⅱ—Ⅲ類),有80%以上的湖泊受到污染(Ⅳ—劣Ⅴ類)。
對67個主要湖泊富營養化評價結果看出,屬貧營養湖泊數量為零,屬中營養的湖泊為18個,占調查湖泊總數的269%,面積為701311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376%。屬富營養型的湖泊為49個,占調查湖泊數量的731%,面積為1163255平方公里,占調查湖泊總面積的624%。也就是說,從湖泊數量上來看,有近3/4的湖泊已達富營養程度,所占的面積也接近總面積的2/3,表明當前中國湖泊富營養化問題十分突出。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湖泊基本都是淺水湖泊,加上適宜的氣候條件,湖泊生產力高,為了有效開發利用大水面產生經濟效益,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發並逐漸普及套用圍網養殖技術,為解決當時的食物短缺、改變人們的食物結構起到了一定作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飲食消費水平的提高,利用低廉的開敞湖面進行高附加值的水產養殖成為水鄉百姓發家致富之路,加之巨觀管理的失控,湖泊圍網養殖泛濫,面積不斷擴大,許多湖泊的圍網養殖已遠遠超出湖泊本身所能容納的能力,湖泊水生態系統被破壞,人工大量投放餌料又加速了湖泊的富營養化過程。
如洪湖,在20世紀80年代湖泊水質還保持在Ⅱ-Ⅲ類水平,湖泊沉水植物繁茂,湖水清澈見底隨著圍網養殖面積的恣意擴大,大量消耗水生植物,從而造成水生植被的消失,降低了湖泊的自淨能力,損害了湖泊生態系統前置庫的生態服務功能2000年湖泊圍網養殖面積約占湖泊面積的30%左右,之後發展到超過50%,這不但對圍網區的生態結構造成破壞,而且對非圍網區無節制的撈草,已使得全湖的水生植被遭受破壞,湖泊水質已呈現惡化趨勢,湖泊營養水平不斷升高,處於富營養化的邊緣,藍藻水化開始出現當年“洪湖水,浪打浪”的美景。有關部門採取了各種措施,大範圍取消圍網養殖,建立自然保護區,恢復湖泊水生植被,初見成效。
東太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利用衛星影像判讀則可達湖泊總面積的70%以上,“水上人家”在湖面星羅棋布,大量螃蟹養殖破壞水草植被;大量投放餌料污染湖泊水體,西太湖已經嚴重富營養化,藍藻水花大面積暴發給城市供水和工農業生產已造成嚴重威脅此外,江蘇的鬲湖、陽澄湖的圍網養殖遍布全湖,湖泊水質惡化、生態系統嚴重受損而位於蘇北里下河地區面積達28平方公里的大縱湖則因圍養而消失。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大多數湖泊的湖灣區和沿岸的淺水湖區,都生長有數量較多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形成結構較為穩定的水生植被群落,湖體內其他水生動物、底棲生物的種類繁多,生物量亦大,生物資源十分豐富進入水體的營養物質大都被水生植被吸收利用,水草等水生植物被魚類等水生動物作為餌料捕食利用,捕撈的魚產品也將部分營養物帶出湖外湖泊水體中溶解氧十分豐富,水色明亮,水質清澈,呈現出良性循環的相對穩定的生態體系近20年來,由於湖區工業發展和城鎮人口數量增加,大量耗氧物質、營養物質和有毒物質排入湖泊,使水體富營養化,湖水的自淨能力下降,導致湖體內溶解氧不斷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色發暗,原有的水生植被群落因缺氧和得不到光照而成片死亡,水體中其它水生動物、底棲生物的種類也隨之減少,生物量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浮游植物(藻類),它們因吸收豐富的營養物質而大量瘋長,形成以藻類為主體的富營養型的生態體系如昆明滇池水質在20世紀50年代處於貧營養狀態,到80年代則處於富營養化狀態,大型水生植物種數由50年代的44種降至20種,浮游植物屬數由87屬降至45屬,土著魚種數由15種降至4種。

生態系統

湖泊生態系統退化原因
湖泊生態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系,它是盆地和流域及其水體、沉積物、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之間相互作用、遷移、轉化的綜合反映湖泊生態系統的演化,有其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干擾與干預的過程。目前中國的湖泊富營養化過程主要是人類活動的干擾過程所致湖泊富營養化,是指由於營養元素的富集導致湖泊從較低營養狀態變化到較高營養狀態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導致水生植物的生長被抑制;生物多樣性下降;藍、綠藻水華暴發,甚至引起沉水植物的急劇消失和以浮游藻類為主的濁水態的突然出現。也就是說湖泊富營養化是指湖泊由於營養元素的富集導致湖泊生態系統的退化,進而使水質惡化的過程營養元素的富集,包括外源輸入如人類活動和干擾、濕地沉降和內源富集與釋放的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是湖泊富營養化發生的根本要素。它的不同發展階段可用湖泊營養狀態分類指標來描述。湖泊生態系統的退化是湖泊富營養化發展過程的中間環節,是一個複雜的生命演化過程,並且有不同階段的正、負反饋作用;而水質惡化是湖泊富營養化發生的結果,可用地表水質評價標準來定量描述這是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而不是靜止的狀態,但在這個動態連續過程的不同階段又可用定量的狀態指標來表達;同時,湖泊營養物質、生態系統和水質是富營養化過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動態的整體。
富營養化治理與湖泊生態修復
富營養化湖泊的治理和湖泊生態系統修復的實踐,其主要特徵是首先對受污染的湖泊進行高強度的治污,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人力對湖泊流域的污水進行截流並統一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入湖目前看來,過去對富營養化湖泊的治理過程存在一些誤區,首先在認識上對湖泊富營養化治理的複雜性和長期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在行動上表現為急功近利、頭痛治頭腳痛醫腳的傾向,總想在短期內就能使湖泊變清,具體表現為僅考慮湖泊局部環境的治理而忽視流域整體的污水治理、或者僅強調湖泊外源排放而忽視對湖泊內源循環的研究、或者僅抓了對點源污染的治理而忽視了面源污染的作用,其結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湖泊富營養化進行治理,到頭來湖泊富營養化反而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對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過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系統、全面考慮和規劃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過程,在流域全面截污、高強度治污的基礎上,對湖泊生態系統的修復進行人工干預,因勢利導,科學地進行健康湖泊生態系統的修復,為了加速已被破壞的水生態系統的修復,除了依靠水生態系統本身的自適應,自組織,自調節能力來恢復水生態系統原來的規律外,還應大幅度地藉助人工措施為水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服務,加快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
湖泊湖泊

世界湖泊

名稱面積最深處主要分布地區備註
裏海
371000平方公里
1025米
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亞塞拜然
世界最大湖
蘇必利爾湖
82400平方公里
406米
加拿大,美國
世界最大淡水湖
維多利亞湖
69400平方公里
80米
烏干達,坦尚尼亞,肯亞
非洲最大湖
鹹海
51100平方公里
55米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亞洲最大湖
休倫湖
59600平方公里
229米
加拿大,美國
密西根湖
58000平方公里
282米
美國
坦噶尼喀湖
32900平方公里
1470米
坦尚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蒲隆地,尚比亞
貝加爾湖
31500平方公里
1680米
俄羅斯
世界最深淡水湖,淡水蓄水量最多的湖泊
大熊湖
31800平方公里
413米
加拿大
馬拉威湖
30800平方公里
706米
馬拉威,莫三比克,坦尚尼亞
大奴湖
28570平方公里
614米
加拿大
伊利湖
25700平方公里
64米
加拿大,美國
溫尼伯湖
24390平方公里
28米
加拿大
查德湖
22000平方公里【雨季】
12米
查德,奈及利亞,尼日,喀麥隆
安大略湖
19500平方公里
236米
加拿大,美國
巴爾喀什湖
18300平方公里
25.6米
哈薩克斯坦
半鹹半淡的湖泊
馬拉開波湖
14344平方公里
34米
委內瑞拉
南美洲面積最大的湖泊南美最大的
的的喀喀湖
8300平方公里
280米
玻利維亞,秘魯
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
死海
1049平方公里
415米
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
世界上最鹹的湖泊
尼加拉瓜湖
8264平方公里
60米
尼加拉瓜
中美洲最大湖泊

南極湖泊

唐璜湖

唐璜湖聽起來浪漫,其實來之後你會發現,這兒跟浪漫一點都扯不上邊。唐璜湖的礦化度很高,因此無論天氣多寒冷它都不會結凍。唐璜湖要比海水鹹上18倍,倘使你將腳趾頭放到湖面,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們也能浮起來。不過唐璜湖持續走向乾涸。

有機湖

有機湖位於南極洲東部的西福爾丘陵,大約形成於6000年前,因其藻類豐富而得此名。這些藻類會產生惡名遠揚的氣體廢物二甲基硫醚。湖底7.5米處的氣體濃度極高,超過了地球上任一湖泊。

雷鐸湖

雷鐸湖位於查爾斯王子山脈的腳下,湖深362米,是南極大陸上最深的湖泊。雷鐸湖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壯觀的“冰舌”:如一道利劍刺穿冰藍的湖面,寂寂地沉眠在無邊的寒冷中。

維達湖

維達湖上的冰厚達21米,即便是夏天,想在這盡情享受水上運動也有可能,幾千年來一直如此。而在厚厚的冰帽下面,有一條神秘的生態系統正享受著這令人愉悅的隔絕。維達湖要比海水鹹上7倍,假若這兒青魚成群,那么你只需一個廣口瓶,就能滿載而歸。

邦尼湖

邦尼湖是一條活水湖,位於麥克默多乾谷,湖長7000米,寬約900米。它的補給水源是一條名為“血瀑布”的紅色羽狀水柱,銹水如注,源源不斷流入邦尼湖。

托馬斯湖

托馬斯湖也是一座活水湖,坐落在維多利亞地的乾谷,補給水源是南極洲夏天的的冰川融水。儘管這座湖並不顯著,但其周圍遍布各種恐怖詭異的景觀,稱得上地球之最。托馬斯湖是乾谷地區諸多冰川融水湖的代表之一,冰帽下的湖水仍然清澈可見,因此吸引了很多科學家和攝影師前往於此。

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及鹹水湖裏海(面積達371,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面積達82,100平方公里)
最大的人工湖沃爾特水庫(面積達8,502平方公里)
最大的火山湖多巴湖(面積達1,130平方公里)
最深的湖泊及淡水湖:貝加爾湖(水深達1,680米)
最深的鹹水湖:死海(水深達330米)
最高的湖泊及鹹水湖: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
最高的淡水湖:瑪法木錯湖(湖面海拔4,585米)
最低的湖泊:死海(湖面海拔負418米)
最鹹的湖泊:阿薩勒湖(湖面海拔負155米,有浮動)
最長的湖泊:坦乾依喀湖(長度大約660千米)
最古老的湖泊:貝加爾湖(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2,500萬年)
蓄水量最多的湖泊及鹹水湖:裏海(體積達78,200立方公里)
蓄水量最多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體積達23,600立方公里)
蓄水量最多的人工湖:布拉茨克水庫(體積達169立方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