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通信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人民生活,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市內交通,歷史文化,綜述介紹,地名由來,人文,非遺,學派,武術,舞蹈,文學,民俗,語言,繪畫,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宗教,飲食,風景名勝,對外交流,領事機構,友好城市,合作交流,著名人物,城市榮譽,榮譽稱號,廣州之最,
歷史沿革
廣州由秦漢起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國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到唐朝時,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稱為“廣州通海夷道”,其航程從廣州起,經南海、印度洋,直駛巴斯拉港,到達東非赤道以南海岸,這是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到唐宋時期,廣州已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並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事務的機構——市舶司;明清時期,廣州更是特殊開放的口岸,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曾是全國惟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鴉片戰爭後,中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被迫開放廣州、上海、寧波、福州、廈門五個通商口岸,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從此結束 。
秦朝,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漢初與唐末,廣州曾經兩次出現過割據的小國,秦末期為
南越國,
趙佗(秦的南海尉)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11年)。唐代末期
劉岩(又名劉龔)據廣州稱帝, 國號
南漢(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廣州作都城(當時稱興王府)。廣州地區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為
南海郡開始,歷代以來它的行政管轄地區,最小的範圍也據有現廣東省的中部與北部,最大的範圍包括現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
任囂城”,廣州為郡治所在地。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範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千米,後趙佗續任南海郡尉。秦朝為了鞏固在嶺南的統治,從
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
嶺南。秦末漢初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並把管轄範圍擴展到
雷州半島與廣西、桂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
漢武帝於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國後,把原
趙佗割據地區劃分為九郡(後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後稱交州,南海郡行政範圍縮小,刺史治所在地曾移至廣信(今肇慶市封開縣,一說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7年交州州治由廣信東遷於番禺,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漢代廣州地區行政範圍面積約10.5萬平方千米。
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範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晉代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千米,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範圍略有變化。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
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千米。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號稱
南漢國,廣州為
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定鹹寧、常康二縣,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
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範圍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
元、
明、
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
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範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千米。
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範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千米。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2010年,舉辦了
廣州亞運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廣州市下轄11個市轄區,市政府駐
越秀區府前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廣州市屬於
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區與龍門縣交界處的
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
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
沖積平原,為
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氣候
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海洋性氣候特徵顯著,海洋和大陸對廣州市氣候都有明顯的影響。廣州市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1.5℃~22.2℃之間,雨水資源豐富,平均年降水量為1800多毫米,年降水日數在150天左右。
水文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河道密度0.75千米/平方千米,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廣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本地水資源較少,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全市水域面積7.44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0.05%,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幹流、
增江、
流溪河、
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和沙灣水道等,北江、東江流經廣州市,匯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資源總量79.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億立方米,地下水14.87億立方米。以本地水資源量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的常住人口計算,每平方千米有106.01萬立方米水資源,人均628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過境客水資源量1860.24億立方米,是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3倍。客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網河區和增城區,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進入廣州市區的客水資源量1591.5億立方米,由東江分流進入東江北幹流的客水資源量為142.03億立方米,增江上游來水量28.28億立方米。南部河網區處於潮汐影響區域,徑流量大,潮流作用強。珠江的虎門、蕉門、洪奇瀝三大口門在廣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漲潮量2710億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億立方米,與三大口門的年徑流量1377億立方米比較,每年潮流可帶來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資源。
土地資源
廣州市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複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區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於受各種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樣的土地類型。
生物資源
廣州市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徵,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大類、41科、82屬、174種和變種,共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就有55個主要品種),是荔枝、龍眼、黃皮、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以優質、多品種著稱,共有15類、127種、370多個品種。花卉包括鮮切花類(鮮切花、鮮切葉、鮮切枝)、盆栽植物類(盆栽類、盆景、花壇植物)、觀賞苗木、食用與藥用花卉、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種苗等七大類。傳統品種和近年引進、開發利用的新品種共3000多個。糧食、經濟作物、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且不乏名優特品種,其中增城絲苗米是廣州市第一個獲得地理標誌的保護品種。
礦產資源
廣州市的地質構造相當複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已發現礦產47種(含亞種),礦產地820處,大中型礦區25處。主要礦產有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鉀、鈉長石、鹽礦、芒硝、霞石正長岩、螢石、大理岩、礦泉水和熱礦水等。區內能源礦產和有色金屬礦產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規模較小,品位不穩定。
人口
截至2021年,廣州市常住人口1881.06萬人,城鎮化率為86.46%。年末戶籍人口1011.53萬人,城鎮化率為80.81%;全年戶籍出生人口11.80萬人,出生率11.82‰;死亡人口5.55萬人,死亡率5.56‰;自然增長人口6.25萬人,自然增長率6.26‰。戶籍遷入人口24.16萬人,遷出人口4.03萬人,機械增長人口20.13萬人。
截至2021年,廣州市有
少數民族人口82.7萬人,分屬55個少數民族。其中,戶籍少數民族人口約11.8萬人,人數較多的主要有壯族、回族、滿族、土家族、瑤族;非戶籍少數民族人口70.9萬人,人數較多的民族主要有壯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瑤族、侗族。廣州市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增長最快、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截至2022年,廣州市常住人口1873.41萬人,城鎮化率為86.48%。年末戶籍人口1034.91萬人,其中,戶籍出生人口10.96萬人,出生率10.71‰;死亡人口5.74萬人,死亡率5.61‰;自然增長人口5.22萬人,自然增長率5.10‰。戶籍遷入人口21.77萬人,遷出人口3.65萬人,機械增長人口18.12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81.16%。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2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839.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8.31億元,增長3.17%;第二產業增加值7909.29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20611.40億元,增長0.97%。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1.10:27.43:71.47。第一、第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5%、28.2%和68.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362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2840美元),增長1.0%。
2024年1月15日,在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大會上,從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獲悉,2023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GDP)預計突破3萬億元,意味著中國“GDP3萬億俱樂部”城市達到5個。
2023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17.78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775.71億元,同比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2262.24億元,同比增長5.3%。
參考資料來源:
2022年,廣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54.73億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分別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67.7%、32.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14.22億元,下降0.2%。其中,教育支出626.94億元,增長6.5%;衛生健康支出357.94億元,增長13.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80.36億元,增長3.2%。
第一產業
2022年,廣州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5.30億元,比上年增長3.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88千公頃,增長2.2%;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49.37千公頃,增長1.9%;花卉種植面積23.48千公頃,增長3.7%;園林水果種植面積70.46千公頃,下降0.4%。
2022年,廣州市糧食產量15.38萬噸,增長2.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11.57萬噸,增長1.9%;花卉產值74.55億元,增長3.8%;園林水果產量81.86萬噸,下降0.1%。
2022年,廣州市肉類總產量9.50萬噸,比上年下降3.0%。其中,豬肉產量5.06萬噸,增長7.8%;禽肉產量4.40萬噸,下降13.6%。全年水產品產量50.01萬噸,下降1.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4.91萬噸,增長11.4%;淡水產品產量35.11萬噸,下降6.1%。
第二產業
2022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0.8%,其中,國有企業下降1.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2.3%,股份制企業增長4.4%,股份合作制企業下降35.4%,集體企業下降46.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4.7%,重工業下降1.2%。
2022年,廣州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1%,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49.5%,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5.5%,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下降7.1%,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長1.0%,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6.9%。
2022年,廣州市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合計比上年增長2.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0.7%。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6.3%,電子產品製造業下降0.3%,石油化工製造業下降4.6%。
2022年,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1.6%。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下降6.6%,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41.5%,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3.6%,先進輕紡製造業下降6.0%,新材料製造業下降3.7%,石油化工業下降5.0%。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下降0.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7.3%。
2022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3%,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16.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9%,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7.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2%。
2022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41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實現利潤總額1448.73億元,下降1.5%。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35.0%;企業虧損面25.7%,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9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9532.19億元,增長2.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65.96億元,下降4.0%。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和個體戶銷售商品分類中,中西藥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5.4%,汽車類零售額增長4.4%,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3.6%,通訊器材類零售額下降4.0%,金銀珠寶類零售額下降4.9%,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8.2%。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2517.62億元,增長13.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4%。
對外經濟
2022年,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1094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商品出口總值6194.79億元,下降1.8%;商品進口總值4753.61億元,增長5.3%。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441.18億元,減少357.28億元。
2022年,廣州市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442個,比上年下降15.0%。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4.13億元,增長5.7%。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80495.07億元,比年初增加5514.05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8640.8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68918.60億元,比年初增加7518.99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7883.23億元。
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共有境內上市公司145家,比上年末增加14家,總市值19831.43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1.7%。各類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籌集資金2475.76億元,比上年下降25.8%,其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IPO)13家,總計籌資人民幣112.01億元。全市共有證券公司4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7.23億元,淨利潤83.06億元,分別下降25.2%和14.7%。證券分支機構352家,股票賬戶數2192.31萬戶,代理股票交易額130788億元,下降11.3%。期貨公司6家,代理期貨交易額72.44萬億元,下降16.8%;營業收入23.46億元,下降10.8%;淨利潤6.33億元,下降23.6%。基金公司2家(不包含註冊地在南沙,但運營地在深圳的富榮基金),共管理公募基金64隻,基金規模589.76億份,基金淨值681.48億元,營業收入4.91億元,淨利潤0.64億元。
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擁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市場主體110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544.89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74.21億元,增長8.5%;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830.02億元,增長3.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40.66億元,增長6.8%。保險賠款及給付支出468.19億元,下降23.7%。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217.86億元,增長5.2%;壽險業務賠付支出126.47億元,增長4.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賠付支出123.85億元,下降56.6%。
服務業
2022年,廣州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3825.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1245.04億元,增長2.4%。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下降7.2%,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2%,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5.3%。
2022年,廣州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773.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利潤總額1290.72億元,比上年下降18.8%。分行業看,衛生和社會工作營業收入增長10.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下降11.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3.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7.8%,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4.1%,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6%。
2022年,廣州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590.69億元,比上年下降5.5%。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65592.03萬噸,增長0.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4332.92萬噸,下降10.0%。港口貨櫃吞吐量2485.76萬國際標準箱,增長1.6%。全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2611.00萬人次,機場貨郵吞吐量188.46萬噸,分別下降35.1%、7.9%。
2022年,廣州市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318.14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897.30億元,增長4.1%;電信業務收入420.84億元,增長6.8%。快遞業務量101.31億件,下降5.1%;快遞業務收入840.43億元,增長2.8%。
2022年,廣州市接待過夜旅遊人數3824.17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1.2%。其中,入境旅遊者154.12萬人次,下降6.5%;境內旅遊者3670.05萬人次,下降11.4%。在入境旅遊人數中,外國人36.30萬人次,增長3.6%;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117.81萬人次,下降9.2%。旅遊業總收入2246.03億元,下降22.2%。旅遊外匯收入10.68億美元,下降0.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廣州市研究生教育招生5.64萬人,在校研究生16.16萬人,畢業生3.84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45.16萬人,在校生148.93萬人,畢業生35.82萬人。技工學校招生8.66萬人,在校生27.09萬人,畢業生6.9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5.53萬人,在校生16.33萬人,畢業生5.64萬人。普通中學招生21.57萬人,在校生60.24萬人,畢業生17.63萬人。普通國小招生21.38萬人,在校生120.44萬人,畢業生16.50萬人。幼稚園在園幼兒65.54萬人。
科學技術
2022年,廣州市專利授權14.69萬件,下降22.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76萬件,增長14.5%。
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事業單位19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5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18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4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1家(含省級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全市有效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2361家(其中120家仍在覆核待國家備案)。國家級大學科技園3個,省級大學科技園8個。廣州院士活動中心服務在穗全職院士人數7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0人,國外、境外機構獲評院士11人。
2022年,廣州市市屬市場監管系統已建成的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11個,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准籌建中的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2個。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直屬法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12個,法定質量計量綜合檢測機構6個,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准籌建中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6個,標準化技術機構1個,特種設備綜合檢驗機構2個。全市獲得資質認定(CMA)實驗室1076家,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組織19311家,獲得強制性產品(3C)認證組織1152家。
2022年,“亞太城市產業可持續性指數”顯示,廣州市產業可持續能力位列亞太地區第13名。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廣州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事業單位)14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分館)215個,公共圖書館(不含分館)14間。博物館和紀念館73個,國家綜合檔案館13個。全市有廣播電台2座,電視台3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00%。
通信事業
廣州市是中國三大通信樞紐、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和網際網路國際出入口之一,國際出口頻寬超2000G,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網際網路出口,國際局電路可直達7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形成通達全球的網路架構。4G用戶約915.8萬戶,規模全國第一。基本實現了光纖鋪設到小區及部分商廈,並建立了寬頻數據、互動式視頻等業務平台。廣州市話程控化、市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均居中國省會城市之首。
2018年5月,中國移動在廣州等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2019年6月,未來網路試驗設施開通運行,同年10月,成為首批
5G商用城市。2021年12月20日,廣州市打造全國首個5G專網+E-BLOCK智慧園區。2021年12月,在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路供給能力、用戶發展狀況和套用創新水平等方面都達標,獲評為“千兆城市”。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5224個,其中,醫院298個,婦幼保健機構12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6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6個,衛生監督機構14個。全市擁有床位11.05萬張,增長3.7%,其中,醫院床位10.05萬張,增長3.4%。全市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9.57萬人,增長4.2%;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87萬人,註冊護士9.12萬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860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12人。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3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0.27萬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45萬人;鎮衛生院31個,鎮衛生院床位0.23萬張,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0.48萬人。
2022年,廣州市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11.05萬例,死亡125人;發病率583.75/10萬,死亡率0.66/10萬。全市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向社會提供診療服務1.42億人次,同比下降1.7%,提供住院服務332.55萬人次,增長1.2%。
體育事業
截至2021年,廣州市有體育場地總計35335個,面積達3898.85萬平方米,農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
2022年,廣州市舉辦國際級、國家級單項比賽7場次。全市破全國紀錄4人次,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4項次,獲得亞洲冠軍2項次,全國冠軍38項次。全年開展各級各類大型全民健身活動賽事61項次,35.26萬人次參加各級各類大型全民健身活動。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52.75億元,同比增長19.9%。
2024年3月20日,廣州將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和殘特奧會開幕式。
名稱 | 時間 | 圖片 |
---|
| | |
| |
| |
| |
| |
| |
人民生活
2022年,廣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2元,增長5.1%。
2022年,廣州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46825元,下降0.7%。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26230元,增長0.5%。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0%。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8.1%。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4.30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1.03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22年,廣州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23.42萬人(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比上年末增長1.9%。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86.09萬人,增長2.5%;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37.33萬人,下降1.6%;年末參加失業保險714.83萬人,下降0.1%,全年領取失業保險待遇人數為23.46萬人,增長12.4%;參加工傷保險732.26萬人,增長0.4%。年末三種保險基金累計結餘 1204.01億元,下降6.1%。社會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為1391.40萬人,下降0.4%,其中,職工社會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為908.67萬人,增長1.6%。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482.73萬人,下降3.9%。醫療保險基金收入733.25億元,增長8.8%;年末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餘1509.56億元,增長7.9%。
2022年,廣州市醫保部門認定並實施醫療救助117.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6.2%。年末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民眾達4.63萬人,其中,城鎮1.84萬人,農村2.79萬人。享受特困救助供養的特困民眾共9641人,其中,城鎮5710人,農村3931人。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6.61萬張,收養人員3萬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3266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99個。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31.26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9.4億元。
截止2023年12月,廣州建有長者飯堂1288個,2023年累計助餐超過910萬人次。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廣州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為
廣三鐵路,於1903年通車運營。
廣九鐵路是廣州第二條鐵路,於1911年全線通車。1936年,
粵漢鐵路全線貫通。1960年,
珠江大橋建成,京廣、廣三、廣九鐵路連成整體。1974年,
廣州站建成啟用。1994年,時速為160公里的
廣深鐵路建成,成為中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2009年,中國第一條高鐵大長幹線京廣高鐵南段的
武廣高鐵開通。
廣州是中國最早探索
城際鐵路自主運營的城市。2020年11月,廣清、廣州東環城際開通運營,是為國內第一次由地方自主運營的城際鐵路,可使用
羊城通、嶺南通、全國交通一卡通、廣州捷運乘車碼等方式乘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未含貨運線路。分段建設且尚未建成的幹線鐵路附註所屬區段。 |
航空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和“空中絲綢之路”重要國際航空樞紐。飛行4F級。已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的第一門戶樞紐。開通國際航線149條,通達亞、非、歐、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共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4月26日,二號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使用需求。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7338.61萬人次,機場貨郵行吞吐量254.85萬噸,分別增長5.2%和2.2%。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
航運
廣州市自秦漢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漢武帝時期,中國船隊從廣州出發,遠航至東南亞和南亞諸國通商貿易,東漢時期航線更遠達波斯灣。唐代,廣州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也是當時世界最長的海路航線“
廣州通海夷道”的起點,中央王朝首先委派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員市舶使到廣州。宋代,在廣州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機構
市舶司。明清時期,廣州更是特殊開放的口岸,一段較長時間曾是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
廣州港是千年
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華南最大綜合性主樞紐港和貨櫃幹線港,是廣州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戰略支撐,是華南地區聯通世界的重要門戶。2021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全球第四,貨櫃吞吐量位居全國第四、全球第五。
市內交通
廣州公車有市區巴士(含夜線)、
廣州BRT、城際巴士、機場專線、大學城專線(廣字頭、大學城字頭)、華南樓巴、旅遊線、高峰專線、科學城專線、商務線、捷運接駁線等路線;其中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增城區五個郊區有自己的公交系統,另蘿崗K01、K02為免費巴士。
廣州市內居民多稱“電車”,於1960年通車運營,是廣東省內唯一一座有
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線路共14條。
廣州捷運1號線於1997年6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使廣州成為中國內地第四座 、廣東省首座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3年12月28日,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里程達到653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成型。廣州捷運共有15條運營線路(1號線-21號線、廣佛線及APM線),線網運營總里程589.4千米,共290座車站。
2023年12月30日,廣州5條自動駕駛便民線將正式進入示範套用,線路包括生物島1線、生物島2線、知識城雍景灣便民線、廣州塔路線、琶洲環線。市民無需預約可直接通過刷羊城通卡等方式支付車費搭乘自動駕駛巴士。此外,還將開放BRT夏園站——BRT文園站(捷運雙崗站)之間的自動駕駛巴士試運行,以及生物島1線、生物島2線的夜班線路自動駕駛巴士試運行,市民乘客可在預約後免費乘坐。
歷史文化
綜述介紹
廣州市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
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秦代以前,居住在廣東地區的是被稱為“
南越”(百越的一種)的少數民族,包括壯、瑤、黎族等。廣州又稱為羊城、穗城。傳說古代有5位仙人,騎五色羊,羊銜谷穗,降臨廣州,把谷穗贈與百姓,祝願這裡“永無饑荒”。如今,越秀公園的五羊雕像已成為廣州的象徵。公元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後,在嶺南地區設南海郡,建立番禺城(今廣州),面積約0.05平方公里,從此開啟了廣州2200多年的建城歷史。
直到唐代(716年),
張九齡鑿通大庾嶺道(
梅關古道)以後,番禺(廣州)成為了嶺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開始了從海外經番禺(廣州)口岸進入中原的唐代海上絲綢之路時代。唐宋時期,
梅關古道是中原及江南百姓因戰亂等原因向廣東珠三角大遷徙中最大的通道,逐漸形成
廣府人和
廣府文化。有文字記載:“入嶺至止南雄,不忘枌榆所自,亦號其地為珠璣巷。如漢之新豐,以致故鄉之思也。廣州舊族多由此遷。”
清代,廣州十三行成為清帝國惟一合法的外貿特區,使廣州成為中西貿易中心,以及中西文化交匯融合的中心。同時也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與周邊地區的富商巨賈與工商業者的定居,使清代廣州的城市人口迎來大幅度的增長。
廣州市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抗英鬥爭、孫中山領導的反對封建統治的“三·二九”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廣州既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民民眾進行革命鬥爭的英雄城市。
地名由來
“廣州”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概念,距今已經有1796年歷史(截至2022年),“廣州”二字在歷史上的地域含義因時而異。西漢年間,長江以南被劃分為三個州:揚州、荊州、交州。交州屬下設立九郡,廣州就屬於交州南海郡。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頒布聖旨稱: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意思是希望地方官員以懷柔政策管理此地。州府所在地因此定名為“廣信”(一說今廣西梧州,一說今廣東封開),“廣州”之“廣”因此得名。
“廣州”這一地名出現在三國年間。226年,孫權考慮到嶺南地區過於遼闊,不易管轄,又因交州刺史士燮勢力太大,遂決定把交州一拆為二,史稱“交廣分治”,“廣州”作為一個地名從此出現,合浦以西為交州,合浦以東為廣州。廣州轄區範圍相當於今廣東、廣西之大部。在隋朝前期,隋文帝設定了廣州總管府。
人文
廣州文化主要是屬於嶺南文化的“
廣府文化”,
客家文化次之。
廣府文化即
廣府民系的文化,是指珠三角
廣州府地區使用粵方言的漢族居民的文化。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建築、藝術、宗教、戲劇、音樂、文學、繪畫、工藝、飲食、園林、風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
非遺
截至2021年,廣州市共有市級非遺代表作118項(人類非遺項目2項、國家級項目21項、省級項目81項),非遺傳承人208名(國家級12名、省級79名),非遺傳承基地47個。
學派
武術
廣州黃埔龍形拳是龍形拳的重要流派。1850年前後,歸善縣(惠州市)梁化圩客家人林合隨來到當地的福建南少林和尚海豐、廣進練習南少林武術。後來他加以改良,遂成開派宗師。是一種以意導形、攻守合一的傳統南派拳術。
舞蹈
廣府龍舞又稱廣府大金龍,屬中國龍舞中的“南龍”,廣府龍舞源自隋唐時期祭拜南海神的習俗,後逐漸演變成新年春節、迎神賽會的助陣表演,成為人們祈求人壽年豐必有的民俗,並逐漸流傳至港澳地區。
文學
東漢,廣州漢
議郎學者
楊孚寫出了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
異物志》,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宋代,珠三角成為嶺南文學中心,廣州的
崔與之、
李昴英是有全國影響的人物,崔與之更是開嶺南
宋詞之始。明代,廣州以
南園前五子、
南園後五子詩社為代表的文人社團盛行。清代,廣州出現了以“
嶺南三大家”和“
嶺南七子”為代表的一批詩人,使嶺南詩壇與中原、江浙詩壇三足鼎立。“
嶺南三大家”的詩作在清代詩壇享有極高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居於重要地位。
民俗
廣州迎春花市在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語言
廣州方言,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方言之一。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和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
廣州方言指
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
粵語。粵語為現代漢語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廣州是粵語區的中心,廣州市區的方言是所有粵語區(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標準語,廣州話在整個粵方言中最具權威,有著粵方言“國語”的地位。廣州方言一方面繼承、保留古漢語的特點,另一方面吸收一些南方非漢語的成分,與國語和其他方言有較大的差異,具有自己特有的語音特點。國語有4個聲調,廣州話的聲調有9個。
廣州本地居民以講廣州話(粵語廣府片)為主,因為廣州是廣府民系的核心地帶,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廣府民系占廣州本地人口近八成。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白雲區等區,天河區、越秀區、番禺區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其中
增城區客家話居民約占全區戶籍人口的40%左右;
花都區客家話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從化區客家話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20%;
白雲區客家話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7%左右等。
繪畫
音樂
戲曲
工藝
“三雕一彩一繡”是廣州市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代表,即
廣州象牙雕刻、
廣州玉雕、
廣州木雕、
廣彩、
廣繡。
廣雕還包括
廣州欖雕、
石雕、
磚雕、
骨雕、
貝雕等。
廣彩是廣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藝品,已有300多年歷史。作為外銷瓷,廣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有“世界官窯”之稱,
歐洲許多國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廣彩瓷品。
廣繡是中國
四大名繡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成為朝廷貢品,到明代中期已揚名海外,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有收藏,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廣繡的優秀作品。
建築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分布於大
珠江三角洲、粵西地區,因其在屋的兩邊牆上築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牆而得名。鑊耳屋象徵著官帽兩耳,具“獨占鰲頭”之意。在明清時期,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鄉紳方能採用,後來只要是發了財的村民,都會建造一所鑊耳屋以顯示其富有與氣派。
2022年7月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廣州市歷史建築名單,根據公布內容,廣州市第一至七批共828處歷史建築。
園林
嶺南園林是主要指狹義的廣府園林。在建築形式上,
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樸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廣州市現存的
清代古典式
嶺南園林有
餘蔭山房,是
嶺南四大園林之一。
宗教
廣州市宗教歷史源遠流長。
佛教、
道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
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屬中國本土宗教外,其餘的均由國外傳入。傳入廣州市時間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蘭教於唐初傳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在明末、清初傳入廣州。廣州宗教文化底蘊深厚。至2014年末,廣州市依法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81個,信教民眾118萬人。在廣州舊中軸線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間重點寺觀教堂。
飲食
廣州市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
食在廣州”的美譽。
廣州菜是
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
風景名勝
2021年,廣州市接待過夜旅遊人數4307.7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其中,入境旅遊者164.77萬人次,下降21.4%;境內旅遊者4142.96萬人次,增長4.3%。在入境旅遊人數中,外國人35.05萬人次,下降25.4%;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129.72萬人次,下降20.3%。旅遊業總收入2885.89億元,增長7.7%。旅遊外匯收入10.77億美元,下降26.2%。
對外交流
領事機構
截至2024年3月21日,各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達到69個,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廣州是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的創始會員。
序列 | 國名 | 設館日期 | 領區 |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16 | | | |
---|
17 | | | |
---|
18 | | | |
---|
19 | | | |
---|
20 | | | |
---|
21 | | | |
---|
22 | | | |
---|
23 | | | |
---|
24 | | | |
---|
25 | | | |
---|
26 | | | |
---|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33 | | | |
---|
34 | | | |
---|
35 | | | |
---|
36 | | | |
---|
37 | | | |
---|
38 | | | |
---|
39 | | | |
---|
40 | | | |
---|
41 | | | |
---|
42 | | | |
---|
43 | | | |
---|
44 | | | |
---|
45 | | | |
---|
46 | | | |
---|
47 | | | |
---|
48 | | | |
---|
49 | | | |
---|
50 | | | |
---|
51 | | | |
---|
52 | | | |
---|
53 | | | |
---|
54 | | | |
---|
55 | | | |
---|
56 | | | |
---|
57 | | | |
---|
58 | | | |
---|
59 | | | |
---|
60 | | | |
---|
61 | | | |
---|
62 | | | |
---|
63 | | | |
---|
64 | | | |
---|
65 | | | |
---|
66 | | | |
---|
67 | | | |
---|
68 | | | |
---|
69 | | | |
---|
友好城市
截至2023年12月,廣州市已與68個國家的105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廣州共有國際友好合作交流城市67個。
著名人物
廣州市歷代名人輩出,代代相傳。秦朝任囂,漢朝趙佗,晉朝葛洪,唐朝慧能,明朝湛若水,清朝學者屈大均、阮元,禁菸領袖林則徐,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思想政治家康有為、梁啓超,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推翻幾千年封建統治的孫中山等。
城市榮譽
榮譽稱號
2018年,廣州市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一位,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居中國第三位,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 | |
| | | |
| | |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型網聯汽車(“雙智”)協同發展首批示範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評估”位列第一檔 | 2022年4月,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
| | | |
| | | |
2022年8月,廣州市(行政執法數據公開制度)被命名為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度“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位列第3 |
“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 | | 《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8位 |
| | | 全國首個地方金融組織批量接入人行徵信系統的試點城市 |
| | | |
廣州之最
全球最大單體航站樓——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全國第一支採取地(市)建團模式組建的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廣東陸軍預備役步兵第一團
全國最長的城市高架路——人民路和六二三路高架路
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個綜合性大型體育設施——廣州天河體育中心
全國第一個牛仔布紡織企業集團——牛仔布紡織企業集團
全國率先實行骨灰撒海——1988年4月,廣州便在全國率先實行骨灰撒向大海的殯葬改革。
全國第一個骨灰植樹還林集中安葬點——1988年,廣州市民政局會同園林局在白雲山畔開闢了“
思園”骨灰樹葬區。
全國第一個針織品企業集團——廣州針織品企業集團
全國最大的縣級體育場館——番禺縣英東體育場館
全國首次舉辦大規模婦女運動會——廣州市首屆婦女運動會
全國第一個採用招標方式成片改造的舊城區——廣州市東風街
全國第一家百萬創匯俱樂部——百萬創匯俱樂部
全國首座“智慧型報刊朗讀亭”——廣州報刊亭
全國容量最大的城市人口基本信息資料庫——廣州市人口基本信息檢索子系統第二版
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成人教育法規——《廣州市職工教育管理條例》
國內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8.5代oled面板生產線
全國勞動模範比率最高的小煤店——紅山煤店
全國赴港演出場次最多的藝術團體——廣州雜技團
全國最大的天然式鳥籠——白雲山鳴春谷鳥籠
全國省會城市中第一個全面實施住房制度改革——《廣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全國第一個市級社會科學基金會——廣州市社會科學基金會
全國第一家非政府民調機構——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全國技術設備最先進的水泥廠——珠江水泥廠
全國第一個亞熱帶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全國首次民辦民評領導幹部活動——“廣州地區十大傑出公僕”評選活動
全國第一條新式遊覽觀光索道——白雲山索道
全國第一家心臟瓣膜生產企業——廣州太平洋生物醫學製品有限公司
全國規模最大的110應急聯動中心——廣州市公安局110電話報警服務台
全國最早與企業界合辦的文學期刊——《廣州文藝》
全國最早的商品住宅小區——東湖新村
全國第一種被列入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中成藥——華佗再造丸
全國首家開發性花卉科研機構——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全國第一家現代化啤酒企業——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
全國第一個加入世界遊樂組織的遊樂園——東方樂園
全國第一家信息交易所——南方市場信息中心信息交易所
世界最高大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
全國第一部地方性經濟契約管理法規——《廣州市經濟契約管理規定》
全國首個在北京召開的城市社會發展戰略討論會——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想討論會
全國第一所由女性創辦的民辦弱智學校——廣州至靈學校
全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主經營管理的白金五星級酒店——花園酒店
全國最早成立女廠長(經理)聯誼會——廣州市女廠長(經理)聯誼會
全國最大的易拉罐生產企業——廣州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全國最大的內陸型出入境口岸——廣九直通車站
全國最早取得外貿經營權的工業品貿易中心——廣州工業品貿易中心
全國最早集中辦理涉外政務的機構——廣州市外經貿事務總匯
全國第一部反映個體經濟的電影——《山葉魚檔》
全國率先使用現代化的通信設備——無線電腦數字顯示傳呼機
全國第一個實行經濟自立的醫藥研究所——廣州市醫藥工業研究所
全國第一支企業與體委合辦的運動隊——廣州白雲足球隊
中國戲曲藝人首次個人演唱會——紅線女粵曲獨唱會
全國首創機器人審批商事登記——廣州市“人工智慧+機器人”(air)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系統
一線城市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方案——《廣州市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實施方案》
全國地方政府第一家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
全國最大機器人展——2017中國(廣州)國際數控工具機展覽會
全國第一個城市消費者組織——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
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億航184自動駕駛載人低空飛行器
全國第一家民辦股份制醫院——廣州益壽醫院
全國發行量最大的醫學科普刊物——《家庭醫生》雜誌
全國最大半潛船——“新光華”號半潛船
全國首創海關證照郵政速遞——《報關單位註冊登記證書》
影響力全球業界第一——第120屆廣交會
亞洲最大耙吸式挖泥船——“浚洋1”
國內首次舉辦大型集體婚禮——首屆廣州國際集體婚禮
國家首個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田——中新廣州知識城
捷運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廣州捷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與運維保障國家工程實驗室”
全國最大內貿車滾裝船——“玉衡先鋒”輪
國內首款伴隨式稅務機器人——“稅小悅”
國內首家會展經濟創業孵化器——多維眾創空間
全國首艘全國產深海潛水器母船——“探索一號”輪
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紙——廣州奧翼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商品質量溯源體系——南沙自貿區
國內最大汽車滾裝碼頭——海嘉汽車碼頭
全國第一個獲國際金獎的園林——芳華園
全國首家自貿區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
珠三角首個大型純電動公車充電站——潭村公車場充電站
華南首家航空俱樂部——展卓航空俱樂部
全國第一座四層雙環互通式立交橋——區莊立交橋
新中國第一部地方年鑑——《廣州經濟年鑑》
全國最大的自升式海上鑽井平台——“華海一號”
全國首例智慧型機器人服務——廣州南站
全國最早的家務勞動服務公司——荔灣區家務勞動服務公司
全國最大的地下商場——南方大廈地下商場
中國首個英國金融培訓中心——英國金融培訓中心
全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五星級賓館——白天鵝賓館
全國第一家報導和研究婚姻家庭問題的綜合性月刊——《家庭》雜誌
華南地區第一家專紡高支紗的棉紡廠——廣州第二棉紡廠
全國最大的園林式花園——雲台花園
國內第一台百萬千瓦級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生產製造
國內客運專線跨度最大的連續剛構橋——西華海特大橋
全國第一個舉辦奧林匹克科學大會——2008年奧林匹克科學大會
全國第一座臨終關懷服務樓——廣州市老人院慈愛大樓
全國第一個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網站——廣州文史網站
全國第一個市級社會科學基金會——廣州市社會科學基金會
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鋼鐵企業——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全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宮署遺蹟——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
全國第一個按航空中樞理念設計、建設和運營的機場——新白雲國際機場
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主題公園——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全國樹種最多的樹木公園——廣東樹木公園
全國大中城市率先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廣州市於1986年開始實施住房保障工作
“非典”創造世界最高治癒率和最低死亡率——廣州市在國內首創“以戶為主”的隔離模式,總結出“四早三合理”的治療經驗
全國首創半潛駁移動乾塢法建過江隧道——侖頭至生物島隧道
世界最長的剪紙——《妙剪百家姓》
在捷運施工中創造多個全國第一——廣州捷運五號線
中國舉辦世界級羽毛球賽事最多的城市——廣州市
全國首個推行免費婚檢的省會城市——2007年4月1日起,廣州市範圍內全面實行自願免費婚前醫學檢查
全國第一條由114直接轉接的心理諮詢熱線——“114—趙廣軍生命熱線”
全國最早研製中藥煉劑和植化藥物的企業——廣州星群製藥廠
中國民航最早的通用航空服務——廣州市租用飛機噴灑滅蚊蠅藥物
全國最早的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廣州市工業產品檢驗所
首次全國游泳運動大會——1952年9月14~16日在廣州市越秀山游泳場舉行
全國最早的眼科中心——中山眼科中心
全國第一家乳膠製品廠——廣州第十一橡膠廠
全國第一個市級綠化委員會——廣州市綠化工作委員會
全國最大的粵菜清真飯店——回民飯店
全國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廣州植物志》
全國最早出口蓄電池的企業——廣州蓄電池廠
全國第一部木偶彩色舞台藝術片——《芙蓉仙子》
全國首創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全國第一家天然香料生產企業——廣州百花香料廠
全國規模最大的造紙廠——廣州造紙廠
新中國最早承建高層建築的施工單位——廣州市住宅建設公司
亞洲規模最大的罐頭廠——廣東罐頭廠
全國第一家聚乙烯生產廠——廣州塑膠廠
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苧麻紡織廠——廣州苧麻紡織廠
全國第一個報刊服務合作社——廣州市報刊服務合作社
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
全國最大的亞熱帶植物園——華南植物園
全國率先實行骨灰撒海和入土植樹殯葬改革——1988年4月,廣州市殯葬管理所在全國率先實行骨灰撒向大海的殯葬改革。1989年,廣州市實行骨灰入土植樹造林的殯葬改革
全國第一台發電機控制屏——廣州南洋電器廠
全國第一個獲國際獎的木偶劇目——《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全國第一家專紡高支紗的棉紡廠——廣州第二棉紡廠
全國最大的園林酒家——泮溪酒家
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元里平英團遺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公社舊址、光孝寺
新中國最早組建的國家遠洋運輸企業——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
新中國開闢第一條遠洋貨運航線的貨船——“和平”輪
新中國第一艘自營遠洋輪船——“光華”輪
全國首創網毽比賽——廣州市體委於1963年舉辦第一屆網毽邀請賽
全國首創玉球鏤空雕刻——南方玉雕工藝廠
全國最早生產電飯煲的企業——廣州電飯煲廠
全國最早生產微晶鋅板的企業——廣州鋅片廠
全國規模最大的華僑住宅區——華僑新村
全國第一家專業照相材料生產企業——廣州攝影化學材料廠
全國規模最大的迎春花市——廣州迎春花市
全國首創多種新型鍋爐——廣州鍋爐廠
高度領先全國的摩天高樓——廣州賓館、白雲賓館、廣東國際大酒店、中信廣場
新中國首航沿海南北航線的輪船——“黎明”輪
中國第一家出口汽車閃光器的企業——廣州汽車電器廠
全國最大的飛彈驅逐艦——廣州造船廠承造
全國最大的立德粉生產企業——廣州立德粉廠
全國第一個國小游泳池——廣州市越秀區淨慧路第二國小簡易游泳池
世界fpso改裝的新紀錄——fpso“薩卡里瑪”輪改裝項目
全國第一台採用中規模積體電路及數字顯示等技術——廣州金星儀器廠
全國最早研製數控工具機工具系統的企業——廣州工具廠
全國第一家生產粉狀聚丙烯醯胺的企業——廣州南中塑膠廠
全國最早實行集中管理預算外資金——1978年1月1日,廣州市對部分預算外資金實行集中專戶統一管理
全國率先實行揚手即停服務——廣州市出租汽車
全國第一家生產錄音錄像帶和雷射唱片的影音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
全國開辦最早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
全國率先放開農副產品價格——1979年起,廣州市在全國率先改革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制度,率先放開、搞活農副產品價格
全國率先授予“榮譽市民”稱號——1979年7月,廣州市革委會在全國率先舉行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活動
全國率先引進外資開發房地產——1979年10月,廣州市東山區引進外資住宅建設指揮部與香港寶江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興建東湖新村住宅區
全國最先試行定船承包經濟責任制的遠洋輪——“玉林”輪、“陸豐”輪
全國第一艘國際旅遊船——“明華”輪
全國第一個世界衛生組織 初級衛生保健合作中心——從化合作中心
全國最早生產出口空調機的工廠——廣州無線電專用設備廠
全國最早生產工藝微型小提琴的企業——廣州長征提琴廠
全國第一份足球專業報紙——《足球》報
全國首次發現和成功分離新型沙門氏菌——1980年4月,廣州市衛生防疫站首次發現和分離成功的新型沙門氏菌
全國最早與境外合作的汽車駕駛員培訓中心——廣州汽車駕駛員培訓中心
中國樂器製造業第一個國際比賽金獎——廣州高級小提琴
全國率先開辦特快專遞業務——廣州市郵政局於1980年在全國率先開辦特快專遞業務
全國第一台液壓邁步式鑿井工作盤——1980年,mvp液壓邁步式鑿井工作盤在廣州第四煤礦通過了驗收鑑定
全國第一家音樂茶座——東方賓館音樂茶座
首個世界性代謝病學會落戶廣州——世界中聯代謝病專業委員會
首家全國性消費金融公司——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全國最高規格的中國象棋賽事——“五羊杯”中國象棋賽
國內首個區域性國家級孵化器服務聯盟——廣州地區國家級孵化器創新創業服務聯盟
全國第一家貨櫃生產廠——廣州造船廠貨櫃分廠
首個國外商家在中國開設的跨境電商體驗店——紐西蘭零售商“三和”在花城匯開設“三和”保健生機館
全國第一個程控電報自動轉報系統——1981年2月22日,廣州市電信局籌建的計算機控制電報自動轉報系統正式投入運營
全國最早試辦的老人之家——廣州嶺海頤老會
全國第一家自選超級商場——廣州友誼商店自選超級商場
引進全國第一條快食麵生產線——1981年,經廣州市政府批准,廣州市白雲米麵製品廠從日本引進了全國第一條快食麵生產線成套設備
全國對外開放口岸最多的城市——廣州市
首創“友愛公益巴士” ——廣州市
全國首次時裝文藝表演 ——羊城針紡織品時裝展覽會
國內首家教育股權眾籌公司——廣東當代首嘉教育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首個專家共識——2024年1月,由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宮頸癌防治專業委員會制定的“HPV疫苗接種安全性中國專家共識”在廣州發布
首台國產商業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2024年1月20日,TH-F120在廣州市黃埔區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