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總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是廣東省內首家獨立的非遺展示場館。承擔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展示展演、非遺研究、生產開發”功能,將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非遺展示場館。
2021年9月2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藏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
- 地理位置: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
- 類別:非遺展示場館
- 建築面積:26000 km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總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是廣東省內首家獨立的非遺展示場館。承擔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展示展演、非遺研究、生產開發”功能,將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非遺展示場館。
2021年9月2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藏品。
茂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位於廣東省茂名市幸福路182號。簡介 茂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圖文並茂地布置、陳列了我市國家級非遺項目、省級非遺項目幾十項,內容涵蓋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技藝、醫藥和民俗...
秀參林祠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的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地處廣東西翼。展示館簡介 鬱南縣是古代南江文化的發源地,在這片自然資源富饒、人文底蘊深厚的土地,歷史遺址眾多,民間藝術、民間工藝、民家技藝、...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展於2012年4月28日在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舉辦。由廣東省文化廳指導,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中山市文化館、中山市非...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珠水同舟——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展”廣州塔首層環形展廊正式拉開帷幕。該非遺展將持續到2022年1月4日。
2022年2月,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試運營,免費開放了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汕頭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和汕頭美術館等4個公益性展館。建築布局 綜述 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南濱片區人文中軸線,背靠礐石...
2019年5月13日,新設立的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作為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分館正式開館。建築格局 綜述 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在梅城東山大橋北端前行約百米處,博物館正大門為圓形的兩層牌坊結構,形似客家土樓,上書“中國客家博物館”。...
瑤繡的文化價值受到認可,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瑤繡工坊內設連南瑤族服飾、瑤繡刺繡作品展及瑤繡互動。館藏文物 綜述 截止2012年10月份,中國廣東瑤族博物館通過收購、調撥、捐贈等方式,徵集各類...
後經過專家技術審查、公眾展示、網上投票、評審會評審,最終確定設計方案“珍寶容器”為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建築設計方案。2004年12月12日,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在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的文化藝術廣場奠基,規劃總用地面積4.1萬...
考察團一行在市委宣傳部和文廣新局、文化館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後到羅定學宮、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考察學習,了解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非遺展示館建設情況,以及我市在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考察團...
二樓設定為展示交流中心,主要設定標準化展覽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示廳、書畫培訓和創作室、攝影創作室及多功能會議室等,主要用於舉辦各類藝術交流展示展覽活動。三樓設定小劇場,主要配置舞台、燈光、音響等基礎設施,配備排練區、...
開平市文化館共收集、整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23項,其中 “泮村燈會”被列入國家級名錄,金聲獅鼓製作技藝、廣合腐乳、開平民歌列入廣東省級名錄,司徒浩毛筆、開平賣雞調、馬岡鵝繁育等3項列入江門市級名錄。2019年11月,《國家...
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佛山樑園博物館、佛山市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面松風路先鋒古道93號,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以廣東四名園之一佛山樑園為館舍,是地方性綜合博物館。佛山樑園始...
粵繡(廣繡),廣東省廣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廣繡是廣州及其古屬地南海、番禺、順德等地民間刺繡的統稱。粵繡是流傳於廣州及其古屬地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民間刺繡工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蘇顎《杜陽雜編...
2012年,為保護和傳承廣東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藝術,廣州市政府決定於荔灣老城區建設粵劇藝術博物館。同年3月,廣州市政府牽頭成立了粵劇藝術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荔灣區政府,正式啟動粵劇藝術博物館項目籌建...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覽通過圖片、實物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山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一次全面展示。已經普查挖掘並進行了詳細資訊整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30多項。其中中山鹹水歌、小欖菊花會、沙溪涼茶已經進入了首批國家...
舉辦各種陳列展覽,參與編寫陳列大綱、簡介或圖錄。負責“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覽廳”陳列展覽的維護更新及開放管理工作。館藏研究部 博物館藏品進行科學管理、保護、利用和研究。修復和複製館藏文物以及對其藝術品質、技術工藝質量...
燈彩(東莞千角燈),廣東省東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燈彩(東莞千角燈)是廣東東莞民間工藝的瑰寶,原為東莞趙家所獨有。東莞趙氏為宋帝皇族後裔,相傳元初時趙家開始扎制千角燈,配飾的燈帶共24條。千角燈十年扎制一次,...
麒麟舞(塘廈舞麒麟),流行於東莞市塘廈鎮的傳統舞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塘廈舞麒麟,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主要流傳於塘廈鎮內石潭埔、石馬、清湖頭、石鼓、橫塘、林村、蓮湖等多個村落,是逢年過節當地的傳統節目之一,有...
雲浮還是全國最大的大理石生產基地及集散地,有著“中國石都”之美譽,雲浮石藝已經被列為雲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列為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2004年2月和3月,分別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
、穿上綠色旗袍的“羅太”、奧運風帆金牌選手李麗珊、香港回歸十周年,以及奧運馬術項目為主題的飄色。傳承保護 2022年4月29日,飄色(吉水偶色)被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Ⅹ-1。
2018年9月15日至2018年10月21日,南海博物館臨時展廳舉辦了《千年窯火生生不息——邯鄲市博物館館藏磁州窯瓷器展》。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海博物館獲得“獅舞(廣東醒獅)、...
其中,多項彩燈已成為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未卸妝離場歌隊被拉回 2月19日上午9時30分半,城隍廟門前,50位男表演者勾畫著風格獨特的臉譜,模仿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身穿武士服,緊身短打,配合鑼鼓、螺號的節奏,手執英歌棒(...
2007年6月18日,花環龍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序號30)。在大埔縣委、縣府的高度重視下,縣文化局把民間藝術花環龍當作開展全縣性文化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經常分派縣文藝股,文化館文藝舞蹈輔導...
燈彩(佛山彩燈),廣東省佛山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佛山彩燈俗稱燈色,是佛山市及其周邊地區各種民間節慶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藝美術品。宋代以來,隨著元宵燈會、中秋賞燈等風俗在佛山興起,佛山彩燈應運而生。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