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 IPC(instruction per clock)
實際上是頻率和IPC在真正影響
CPU 性能。準確的CPU性能判斷標準應該是:CPU性能=IPC(CPU每一
時鐘周期 內所執行的指令多少)×頻率(MHz時鐘速度),這個公式最初由
英特爾 提出並被業界廣泛認可。
如果將英特爾用於
企業級伺服器 的主頻為800MHz的
安騰處理器 (英特爾的最高級系列CPU)與用於台式機的主頻為1800MHz的
奔騰4處理器 進行對比,我們就會發現:主頻僅為800MHz的安騰處理器在性能上竟然比主頻高達1800MHz的奔騰4處理器還要強大。
IPC工業個人計算機
IPC即工業個人計算機(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是一種加固的增強型個人計算機,它可以作為一個工業控制器在工業環境中可靠運行。早在80年代初期,美國AD公司就推出了類似IPC的MAC-150
工控機 ,隨後美國IBM公司正式推出工業個人計算機IBM7532。由於IPC的性能可靠、軟體豐富、價格低廉,而在工控機中異軍突起,後來居上,套用日趨廣泛。IPC已被廣泛套用於通訊、工業控制現場、路橋收費、醫療、環保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IPC 技術特點
IPC的技術特點:
1、採用符合“EIA”標準的全鋼化工業機箱,增強了抗電磁干擾能力。
2、採用
匯流排結構 和
模組化設計 技術。CPU及各功能模組皆使用插板式結構,並帶有壓桿軟鎖定,提高了抗衝擊、抗振動能力。
3、機箱內裝有雙風扇,正壓對流排風,並裝有濾塵網用以防塵。
4、配有高度可靠的工業電源,並有過壓、過流保護。
5、電源及鍵盤均帶有電子鎖開關,可防止非法開、關和非法鍵盤輸入。
6、具有自診斷功能。
7、可視需要選配I/O模板。
8、設有“
看門狗 ”
定時器 ,在因故障當機時,無需人的干預而自動復位。
9、開放性好,兼容性好,吸收了PC機的全部功能,可直接運行PC機的各種套用軟體。
11、可採用無源母板(底板),方便系統升級。
IPC的主要結構
1、全鋼機箱
IPC的全鋼機箱是按標準設計的,抗衝擊、抗振動、抗電磁干擾,內部可安裝同PC-bus兼容的無源底板。
2、無源底板
無源底板的插槽由ISA和PCI匯流排的多個插槽組成,ISA或PCI插槽的數量和位置根據需要有一定選擇,該板為四層結構,中間兩層分別為地層和電源層,這種結構方式可以減弱板上邏輯信號的相互干擾和降低電源阻抗。底板可插接各種
板卡 ,包括CPU卡、顯示卡、控制卡、I/O卡等。
3、工業電源
4、CPU卡
IPC的CPU卡有多種,根據尺寸可分為長卡和半長卡,根據處理器可分為386、486、586、PII、PIII主機板,用戶可視自己的需要任意選配。其主要特點是:工作溫度0-60℃;裝有“
看門狗 ”
計時器 ;低功耗,最大時為5V/2.5A。
5、其他配件:
IPC的其他配件基本上都與PC機兼容,主要有CPU、記憶體、顯示卡、硬碟、軟碟機、鍵盤、滑鼠、光碟機、顯示器等。
進程間通信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進程間通信,提供了各種進程間通信的方法。在Linux C編程中有幾種方法
(1) 半雙工Unix管道 (2) FIFOs(命名管道) (3) 訊息佇列 (4) 信號量 (5) 共享記憶體 (6) 網路Socket
FIFOs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資源,它是為了讓
進程間通信 而開放的命名管道,通過提供可信任的用戶名和口令,連線雙方可以建立安全的通道並以此通道進行加密數據的交換,從而實現對遠程計算機的訪問。IPC是NT/2000的一項新功能,它有一個特點,即在同一時間內,兩個IP之間只允許建立一個連線。NT/2000在提供了ipc功能的同時,在初次
安裝系統 時還打開了
默認共享 ,即所有的邏輯共享(c,d,e……)和系統目錄winnt或windows(admin)共享。所有的這些,微軟的初衷都是為了方便管理員的管理,但在有意無意中,導致了系統安全性的降低。
平時我們總能聽到有人在說ipc漏洞,ipc漏洞,其實ipc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漏洞,我想之所以有人這么說,一定是指微軟自己安置的那個‘後門’:
空會話 (Null session)。
網路入侵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網路入侵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IPC,我在這裡特定整理及完善了一下IPC的概念、一些常用命令、在IPC出現在些問題的原因等等,資料大都來自網際網路,由於不知道作者名字,故不能標記內容來處,敬請見諒。
IPC的概念
空會話是在沒有信任的情況下與伺服器建立的會話,對於一個空會話,LSA提供的令牌的SID(空會話的SID)是S-1-5-7,用戶名是:ANONYMOUS LOGON(系統內置的帳號),該訪問令牌包含下面偽裝的組:Everyone和Network。
IPC建立的過程
1)會話請求者(客戶)向會話接收者(伺服器)傳送一個數據包,請求安全隧道的建立;
2)伺服器產生一個隨機的64位數(實現挑戰)傳送回客戶;
3)客戶取得這個由伺服器產生的64位數,用試圖建立會話的帳號的口令打亂它,將結果返回到伺服器(實現回響);
4)伺服器接受回響後傳送給本地安全驗證(LSA),LSA通過使用該用戶正確的口令來核實回響以便確認請求者身份。如果請求者的帳號是伺服器的本地帳號,核實本地發生;如果請求的帳號是一個域的帳號,回響傳送到
域控制器 去核實。當對挑戰的回響核實為正確後,一個訪問令牌產生,然後傳送給客戶。客戶使用這個訪問令牌連線到伺服器上的資源直到建議的會話被終止。
IPC連線條件
★ 跟作業系統相關(NT/2000/XP可以建立
ipc$ 連線,98/ME不能建立ipc$連線);
★
本地主機 必須要啟動Lanmanworkstation服務(功能為提供網路鏈結和通訊);
★ 目標主機必須要啟動Lanmanserver服務(ipc$依賴於此服務,它提供了 RPC 支持、檔案、列印以及
命名管道 共享);
★ 目標主機必須要啟動NetLogon,它支持網路上計算機 pass-through 帳戶登錄身份;
★ 目標主機應該啟動NBT(打開139連線埠);
★ 目標主機
防火牆 配置(如果禁止139和445連線埠也將導致連線失敗);
★ 用戶名或者密碼錯誤;
★ 命令輸入錯誤(特別要注意空格的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中不包含空格時兩邊的雙引號可以省略,密碼為空,直接輸入兩個引號"");
連線錯誤號分析
錯誤號5: 拒絕訪問,許可權不夠;
錯誤號51: 無法找到網路路徑(網路有問題);
錯誤號53: 找不到網路路徑(ip地址錯誤;目標主機未開機;目標主機lanmanserver服務未啟動;目標主機
防火牆 設定過濾連線埠);
錯誤號67: 找不到網路名(
本地主機 中lanmanworkstation服務未啟動或者目標主機刪除了
ipc$ );
錯誤號1219: 提供的憑據與已存在的憑據集衝突(已經建立了一個ipc$,可以刪除再連);
錯誤號1326: 用戶名或密碼錯誤;
錯誤號1792: 試圖登錄,網路登錄服務沒有啟動(目標主機中NetLogon服務未啟動);
錯誤號2242: 該用戶的密碼已經過期。
常用口令
★ 建立
空連線 : net use\\IP\ipc$"" /user:""
★ 建立非空連線: net use\\IP\ipc$"password" /user:"username"
★ 查看遠程
主機 的共享資源(但看不到
默認共享 ) net view\\IP
★ 查看
本地主機 的共享資源(可以看到本地的默認共享) net share
★ 得到遠程主機的用戶名列表 nbtstat -A IP
★ 得到本地主機的用戶列表 net user
★ 查看遠程主機的當前時間 net time\\IP
★ 顯示本地主機當前服務 net start
★ 啟動/關閉本地服務 net start 服務名 /y net stop 服務名 /y
★ 映射遠程共享: net use z:\\IP\sihochina此命令將共享名為sihochina的共享資源映射到z盤
★ 刪除共享映射 net use z: /del /y 刪除映射的z盤net use * /del /y 刪除全部
★ 向遠程
主機 複製檔案 copy \路徑\*.exe\\IP\已分享資料夾名,如: copy sihochina.exe\\IP\c將當前目錄下的sihochina.exe複製到對方c盤內
★ 遠程添加計畫任務 at\\ip時間 程式名,如: at\\192.168.0.111:00 sihochina.exe 11:00在主機192.168.0.1上運行sihochina.exe
本文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在VISTA 旗艦版SP2以及XP SP2的環境下測試的,別的系統沒做測試,不過相信都大同小異,出現的問題也應該差不多,我將列舉我在兩個系統的實驗中所出現的所有問題供大家參考。
另外如果是初學者,對IPC及
DOS命令 毫無概念,請配合上一篇《IPC基礎及IPC-DOS命令》一起閱讀。
進入正題 第一步
按WIN+R彈出一個運行框(別告訴我說WIN鍵都不知道是哪一個,那沒救了!就是打開
開始選單 的那個鍵,上面有一個WINDOWS的標誌的鍵),鍵入CMD,進入DOS中。
第二步
輸入net use \\目標IP\ipc$ "密碼" /user:"用戶名"。輸入完這個之後,將會顯示命令成功完成的提示符。值的注意的是語法的格式問題。在這條語法中一共有四個空格。USE前後各有一個空格,密碼前後各有一個空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用戶名和密碼是入侵
主機 的登錄系統用的用戶名和密碼而非寬頻撥號的那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目標機是
VISTA系統 的話,那么可以很輕鬆的入侵,因為VISTA系統中微軟默認就把SERVER服務給開了,只要知道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進來。而XP中卻是關閉的,如果別人用的是XP系統而你又只是做實驗的話那就放棄吧。或者你還不死心,打個電話給別人叫別人開一下吧!別人問你怎么開怎么辦?如果你也不知道的話,暈,算了,好人做到底了,我告訴你吧,免得你去百度上去找了。打開“控制臺-經典視圖-管理工具-服務”在服務項目中找到SERVER那一項,然後自己想辦法開啟吧!要再不會,那我也沒轍了!
第三步
輸入net view \\目標IP 查看一下目標開放了哪些共享。如果對方已將全部的盤上的資源都共享了的話,那么已經可以說入侵已經接近尾聲了(在XP中默認開啟的共享有:印表機什麼的,而VISTA默認中幾乎把所有的共享都開了)。但是如果對方沒有開啟共享的話那我們就得自己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了。一般我們都是用telnet這項服務進入對方的電腦,然後幫他開啟你想要的那些共享。那么怎么樣進入telnet呢?這又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了。在XP中默認telnet服務是禁用的,也就是說你不可以用這項服務。而VISTA做的更絕,在服務項中都沒有這一項,不過沒關係我們可以自己加。具體方法如下:“控制臺-進入控制臺主頁-打開或關閉WINDOWS功能(左下方)-在裡面找到telnet兩項都添加就行”。碰到這種情況,像我們這種做實驗的類型的應該就要選擇放棄了。如果你再打個電話叫對方把禁用去掉,改成自動的,那么情況又不一樣了(修改方法和剛才開啟SERVER差不多,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只要不是禁用,不管他的服務有沒有開啟我們都有辦法把它變成開啟的。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首先打開“記事本-在裡面輸入@net start telnet"保存為opentelnet.bat放在C糟中吧!這裡是用的一個
批處理 命令來實現的,具體怎么實現的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因為今天的重點不是它。大家按做就行了,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這個命令的效果就是打開停用的telnet服務(注意是停用的而非禁用的)。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檔案複製到目標機的根目錄中去。具體操作為:
第四步
輸入 copy c:\opentelnet.bat \\目標IP\admin$ 這樣我們就把剛才建的那個檔案複製到對方
主機 的根目錄中去了。不過在複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問題,我在向XP中上複製時就出現問題了,而且一直找不到問題出在哪,不過複製失敗的原因具體有以下一些,我從網上找的,COPY過來。
複製檔案的時候提示出錯,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目複製:
複製根本就不存在的已分享檔案,複製前應使用net view\\IP命令查看目標主機的共享情況;
★
ipc$ 共享與默認共享是兩碼事,ipc$共享是一個
命名管道 ,不是具體的資料夾,而默認共享並不是ipc$共享的必要條件;
★ net view\\IP無法顯示默認共享(因為默認共享帶$),我們無法通過這個命令判斷對方是否開啟了默認共享。
3)用戶許可權不夠:
★
空連線 向所有共享(默認共享和普通共享)複製時,大多情況下許可權是不夠的;
★ 向默認共享複製時,要具有管理員許可權;
★ 向普通共享複製時,要具有相應許可權(即目標
主機 預設的訪問許可權);
★ 目標主機通過
防火牆 或安全軟體的設定,禁止外部訪問共享;
4)被防火牆殺死或在區域網路
第五步
運行這個檔案。就這要用到我們的at命令了。方法如下:首先看一下目標機的時間。鍵入net time 目標機IP 知道目標機時間我們就可以給它一個任務讓它在要求的時間運行。假設剛才看到的時間為14:20,那么我們可以鍵入 at opentelnet.bat 14:30 \\目標IP 這行命令將使目標機在14:30的時候準時運行opentelnet.bat這個檔案。
第六步
telnet 目標IP 這就是和對方建立telnet連線,有了這個連線我們可以在別人的計算機上做任何事了,損害他人利益的事禁止做,否則格殺勿論。具體可以做哪些事我也不自己寫了,累啊,複製一下:
★ 在遠程
主機 上建立用戶,激活用戶,修改用戶密碼,加入管理組等操作;
★ 運行/關閉遠程主機的服務;
★ 啟動/殺掉遠程主機的進程。
其中第二個套用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打開主機的IPC$共享(加一個美元符號其實就是打開共享之後不會在對方機器上顯示一個手托盤的符號)
第七步
先退出telnet,輸入exit就可以了。然後鍵入 net use h: \\目標IP\c$ 這個命令的作用是將對方的C糟映射到本地盤的h盤,其中h盤不能是本機原來已有的盤。映射,不懂?好的,不急。我來解釋一下:就是把別人的東西反射到自己的電腦,然後可以對其進行任何操作,就相當於是自己的電腦一樣,至此,恭喜你,入侵成功!
委員會 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IPC
奧運會模式的殘疾人運動會於1960年首次出現在羅馬,參加者僅僅是身體殘疾者,特別是脊椎傷殘者。1976年在加拿大
多倫多 舉辦第5屆殘疾人運動會時,盲人和截肢者也加入進來。人們感到有必要成立一個殘疾人的
國際體育 組織,經過討論,1982年3月11日成立了"國際殘疾人體育協調委員會"(ICC)。該組織最初由
腦癱國際運動與娛樂協會 (CP-ISRA)、
國際盲人體育協會 (IBSA)、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輪椅運動聯合會(ISMGF,後改為ISMWSF)和國際殘疾人體育組織(ISOD)組成,1986年又增加了國際聾人體育委員會(CISS)和國際弱智人體育協會(INAS-FMH)。這是一個鬆散的協定性組織,由加入的6個組織的負責人輪流擔任主席,6個月為一輪換周期。國際殘疾人體育協調委員會得到總部設在荷蘭的國際殘疾人體育基金會(IFSD)的大力支持。鑒於殘疾人體育需要更強有力的國際組織,在國際殘疾人體育基金會的積極支持下,1989年國際殘疾人體育協調委員會的上述6個組織創建了
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 。現有161個會員協會。
國際殘疾人奧委會的任務是組成一個在國際上代表殘疾人運動員的組織,授予
殘疾人奧運會 的舉辦權,並對該運動會進行監督和協助,協助並監督將殘疾人奧運會理事會所承認的項目正式列入其中的世界和地區比賽,協調殘疾人運動員的國際和地區比賽日程,尊重各類殘疾人群體的
運動技術 需要,將殘疾人體育融入
國際體育 運動,同時保持其特點;與國際奧委會和其他國際體育組織交往,支持並鼓勵有助於實現其目標的各種教育與康復計畫和促進活動,反對殘疾人體育中任何出於政治、宗教、經濟、能力、性別或社會原因的歧視,擴大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和提高成績的機會等。
該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每兩年至少召開一次,一個會員協會可派6名代表與會,其表決票數取決於該協會殘疾人組別的多少,最多為6票。6個創始組織各有6票表決權。執委會由官員(主席、兩名副主席、秘書長、司庫、醫務官、技術官員、3名委員)、6名地區代表、1名運動員代表、6個創始組織各1名代表組成。
該組織設有運動技術部、運動科學與醫學部、財務與行銷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發展委員會、法律委員會和地區委員會。現任主席是加拿大人斯特德
沃德 (Robert Steadward)。
協會 IPC 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
IPC釋義
IPC最初為“The Institute of Printed Circuit”的縮寫,即美國“印製電路板協會”,後改名為“The Institute of the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ing Electronic Circuit”(電子電路互連與封裝協會),1999年再次更名為“Association Of Connecting Electronics Industries”即“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由於IPC知名度很高,所以更名後,IPC的標記和縮寫仍然沒有改變。IPC擁有兩千六百多個協會成員,包括世界著名的從事印製電路板設計、製造、組裝、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即
原始設備製造商 )加工、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e service 即
電子製造服務 )外包的大公司,IPC與IEC、ISO、IEEE、JEDC一樣,是美國乃至全球電子製造業最有影響力的組織之一。
關於IPC
IPC在美國
新墨西哥州 的陶斯、維吉尼亞州的
阿靈頓 、加利福尼亞州的加頓格羅夫、
瑞典 的斯德哥爾摩以及中國上海都設有辦事處。
2004年,IPC(愛比西)在中國上海設立了一個外商獨資企業(WOFE)- IPC - 愛比西技術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設立這個分支機構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國內外的電子組裝及印製板企業。
根據定義,外商獨資企業是指外國企業在中國全資投資的企業。既然如此,IPC WOFE作為美國IPC全資投資的分支機構,美國IPC 將保留對中國分支機構的全部控制與操作權。
這個IPC分支機構將為電子製造業提供眾多服務項目以加強雇員的技能,從而提高員工的操作質量;通過許多不同的工具來增加他們的業務以獲取更多的收益。
IPC-愛比西國際科技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為個人提供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它的
整體解決方案 包括許多網路活動,讓客戶與眾多同行和其他行業的專家進行交流和切磋。
IPC標準和規範
長期來,IPC致力於標準規範的制訂,IPC制定了數以千計的標準和規範。一個由會員企業發起的組織,IPC主要提供行業標準、認證培訓、市場調研和政策宣傳,並且通過支持各種各樣的項目來滿足這個全球產值達15000億美元的行業需求。對世界電子電路行業有重大影響。
1958年,IPC出版了一本名叫《怎樣設計印製電路並制訂規範》的規範小冊子。
1960年,IPC第一本有編號的正式標準IPC-d-300《單雙面印製板的尺寸與公差》出版
至1984年修訂為g版。
1964年,IPC-A-600《印製板驗收條件》出版。後來多次修訂,至1999年為f版。
1966年,發布了IPC-ML-950《多層印製板性能規範》及IPC-TC-500《鍍覆孔規範》。
1977年,制訂出IPC-D-320《單雙面印製板成品規範》。
1986年,經過重大修訂後,IPC-ML-950C及IPC-SD-320D同時出版,規範的名稱分別《剛性多層印製板性能規範》及《剛性單面和雙面印製板性能規範》。
1987年,出版IPC-D-319《剛性單面和雙面印製板設計標準》和IPC-D-949《剛性多層印製板設計標準》。1991年,這兩個標準全並成一份新的IPC-D-275《剛性印製板及剛性印製板組裝件設計標準》。
1992年,IPC-NL-950C及IPC-SD-320B兩個規範合併成一份新的IPC-RB-276《剛性印製板的鑑定與性能規範》。
1996年,IPC-D-275改編為IPC-6011《印製板通用性能規範》及IPC-6012A《剛性印製板的鑑定與性能規範》。
1998年,IPC-D-275 改編為IPC-2221《印製板設計通用標準》及IPC-2222《剛性有機印製板設計標準》。
1999年,IPC-6012改版為IPC-6012A。
2006年,IPC/WHMA-A-620改版為IPC/WHMA-A-620A(線纜及線束組件的要求與驗收)
IPC有關剛性印製板及其組裝方面的標準規範變化歷程見“IPC標準一覽表”。
IPC標準的編號方式為IPC加主題詞字母再加兩位或三位數字編號,例如,IPC-D-275,其中D代表design(設計),編號為275;IPC-NL-950,其中nl代表multilayer(多層),編號為950。
自1995年起,IPC標準開始採用新的編號方式,在代號IPC之後取消了主題詞字母,直接以四位數字編號,而數字按標準系列編排。IPC已形成幾個新的標準系列,其中主要有:
IPC-2220 設計系列 IPC-4100 材料系列 IPC-6010 印製板性能系列
IPC-2221 通用標準 IPC-4101 剛性基材 IPC-6011 印製板總規範
IPC-2222 剛性印製板 IPC-4104 HDJ及微導通孔用 IPC-6012 剛性印製板
IPC-2223 撓性印製板 IPC-4110 纖維紙 IPC-6013 撓性印製板
IPC-2224 PC卡 IPC-4130 E玻璃非織布 IPC-6015 MCM-l
IPC-6016 HDI印製板 IPC-6018 微波印製板
圖解零件目錄 圖解零件目錄
IPC,Illustrated Part Catalog,圖解零件目錄。
用於對飛機上的零件進行件號(Part Number,PN)的查找,可以用件號反查相關的圖,也可以通過圖來查相關的件號。
專利分類號 國際專利分類號
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國際專利分類
包括以下幾個類:
A——人類生活必需
B——作業;運輸
C——化學;冶金
D——紡織;造紙
E——固定建築物
F——機械工程;照明;加熱;武器;爆破
G——物理
H——電學
國際ipc分類號的作用和價值?
國際專利分類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簡稱IPC)是一種國際通用的管理和利用專利文獻的工具。
國際專利分類法的作用是:
(1)使各國專利文獻獲得統一的分類工具,以便於對專利文獻進行分類管理、使用、查找;
(2)用以在各種檢索中使用,如作為為確定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創造性(包括對技術先進性和實用價值作出評價)而進行專利文獻檢索時的一種有效檢索工具;
(3)利用IPC分類表編排專利文獻,使用戶可方便地從中獲得技術上和法律上的信息;
(4)作為對所有專利信息用戶進行選擇性報導的基礎;
(5)作為對某一個技術領域進行現有技術水平調研的基礎;
(6)作為進行專利統計工作的基礎,從而對各個技術領域的技術發展狀況作出評價。
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Th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PC)
中國科學院 理化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6月,是以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溫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化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37人,其中有
中國科學院院士 4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59人,副研究員41人,高級工程師32人。理化技術研究所是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
製冷及低溫工程 專業的博士和碩士學位及套用化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並設有化學
博士後流動站 。現有在學博士生和碩士生260餘人。
理化技術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學和工程技術為學科背景,以技術創新與發展為主的研究機構。總體目標是根據國際科技發展的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開展
套用基礎研究 、套用研究、
中試 實驗和產業化的前期工作。突出技術創新的戰略性、關鍵性和集成性,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合作與交流,在努力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同時,加速中試工藝線或示範線建設,加強與行業、地方、企業的合作,探索促進
科技成果轉化 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把理化技術研究所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的研究機構。重點研究領域為光功能材料與器件、低溫工程學新技術、綠色化學合成新技術、能源材料與新技術。全所下設若干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研究組。
冬粉簡稱 蘋果的冬粉對iPod classic 的簡稱
iPod classic
第五代iPod在整個蘋果iPod音頻播放器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產品, iPod classic產品介紹圖(16張)
正是它把iPod帶入到視頻播放的新時代。正如其他iPod播放器一樣,第五代iPod遠離我們也似乎早是注定的事。如果你仍喜歡那款有著超大存儲和視頻播放功能iPod的話,蘋果最新的iPod Classic也許是更好的選擇。也許很多人都習慣稱呼它為第六代iPod吧,iPod Classic在設計上可以說延續了第五代iPod的風格,從本質上來看iPod Classic更像是第五代iPod的進化版,因為兩者實在太多相似之處了。
iPod classic和第五代iPod相比並沒太多新意,但iPod Classic還是給了我們喜歡它的理由。除了增強的續航能力外,更大的存儲空間也成為iPod Classic的一個特色。而全新的用戶界面也使iPod Classic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驚喜。而這些又成為和第五代iPod最為明顯的差別。
儘管iPod Classic不是功能最強的iPod播放器,但它卻是目前最實用的iPod播放器,並且是ipod系列音質最出色的型號,是很多捆綁族的必備品,算是ipod系列的一個特例,音質較突出。249美元和349美元的售價相對於其他iPod播放器來說並不算高昂,但在性能表現上卻有著很好的表現。儘管這樣的價格讓蘋果保持了不錯的利潤率,但並沒有影響到蘋果iPod的品質,如果你不介意界面和蘋果都打了折扣的話,iPod Classic所提供的iPod所有成員里最大容量的存儲就成了它最大的賣點。正如它的命名一樣,iPod Classic也勢必會將iPod的經典延續下去。
刊物 IPC中國投資與養老金
IPC是Investment & Pension of China(中國投資與養老金)的縮寫。
《中國投資與養老金》雜誌(IPC)是《歐洲投資與養老金》(IPE)傳媒集團下《亞洲投資與養老金》雜誌(IPA)在中國的延伸版。IPE是一家在國際養老金和投資領域享有盛名的英文專業雜誌和電子出版商。
IPC有著一支國內外優先養老金及投資專家組成的顧問團,我們擁有一流的采編及撰稿團隊,為養老金與投資行業從業人員提供準確及時的行業動態信息、專家見解和市場分析,同時從IPE和IPA轉載對中國最具參考價值報導,幫助從業人員了解海內外最新動態,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養老金與投資行業的發展。
IPC通過雜誌、電子新聞通訊、網站、IPC論壇(就不同專題為從業人員設計的研討會和專家討論會)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為資產擁有者、金融從業人員、監管機構、投資顧問行業和學界人士服務。同時,為中國和國際養老金業所有相關人士提供一信息交流和觀點分享的平台。
IPC中文網站信息由我們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采編團隊提供,囊括所有關於養老金及投資的新聞報導、IPC雜誌電子版、法律法規、研究報告和數據信息。
攝像機 網路攝像機又叫IP CAMERA(簡稱IPC)由網路編碼模組和
模擬攝像機 組合而成。網路編碼模組將模擬攝像機採集到的模擬
視頻信號 編碼壓縮成
數位訊號 ,從而可以直接接入網路交換及路由設備。網路攝像機內置一個嵌入式晶片,採用嵌入式實時作業系統。網路攝像機是傳統攝像機與
網路視頻 技術相結合的新一代產品。攝像機傳送來的視頻信號數位化後由高效壓縮晶片壓縮,通過網路匯流排傳送到Web
伺服器 。網路上用戶可以直接用瀏覽器觀看Web伺服器上的攝像機圖像,授權用戶還可以控制攝像機
雲台 鏡頭的動作或對系統配置進行操作。網路攝像機能更簡單的實現監控特別是遠程監控、更簡單的施工和維護、更好的支持音頻、更好的支持報警聯動、更靈活的錄像存儲、更豐富的產品選擇、更高清的視頻效果和更完美的監控管理。另外,IPC支持
WIFI 無線接入、3G接入、POE供電(網路供電)和光纖接入。
套用
寬頻信息網路除了提供高速的網路接入外還能取代同軸電纜圖像傳輸線路,將實時圖像監控納入寬頻信息網路套用範圍,這就使得信息網路代替傳統閉路電視成為必然基於PC的多媒體
監控系統 功能較強,但主要進行小範圍監控。當傳輸距離遠或者需要上網時,基於PC的多媒體監控穩定性不夠好、功耗高、需要有人值守、軟體的開放性不好。這些問題為基於網路和
嵌入式技術 的
網路視頻監控 提供了舞台。
網路攝像機將圖像轉換為基於TCP/IP網路標準的數據包,使攝像機所攝的畫面通過RJ-45乙太網接口或WIFI WLAN無線接口直接傳送到網路上,通過網路即可遠端監視畫面。
網路攝像機採用了最先進的攝像技術和網路技術,具有強大的功能。內置的
系統軟體 能實現真正的即插即用,使用戶免去了複雜的網路配置;內置的大容量記憶體存儲警報觸發前的圖像;內置的I/O連線埠和通訊口便於擴充外部周邊設備如:門禁系統,紅外線感應裝置,全方位
雲台 等。提供軟體包(SDK)便於用戶自行快速開發套用軟體。
網路攝像機廣泛套用於教育、商業、醫療、公共事業等各領域。
比較 相對於傳統PC,iPC做了哪些方面改進?傳統PC在成本、安全和綠色環保上都有缺陷,而iPC卻彌補了這些不足。在成本上iPC做到了成本低廉;企業只需要購買推薦的伺服器,並在伺服器上安裝iPC軟體。用戶可以繼續使用企業的舊電腦,通過在電腦上安裝iPC客戶端軟體接入到伺服器上的iPC,即可訪問自己的虛擬PC,而虛擬PC的性能能夠達到物理PC完全一致的用戶體驗,並在長期使用後仍能保持平穩的性能。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iPC產品平均每用戶的購買成本僅為500元人民幣,相當於物理PC購買成本的1/6,為中小型企業節省了iT開支。信息絕對安全可靠;由於普通PC終端的分散化,加之沒有很好的管理手段,客戶端數據安全隱患日益增加;另外,PC機的安全漏洞較多,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修復,一旦被蠕蟲和木馬等惡意軟體加以利用,所帶來的後果非常嚴重,iPC實現了數據的集中管控、統一維護、統一升級病毒庫,從用戶終端安全、接入安全、傳輸安全、虛擬PC
隔離 、鏡像安全、數據安全、架構安全、行為管控、管理審計等方面綜考慮,構建了系統化的iPC安全體系,極大提升了企業的信息安全。在綠色環保上, iPC也取得了長足的見效,傳統PC的耗電量是非常大的,一般來說,台式機的功耗在230W左右,即使它處於空閒狀態時耗電量也至少100W,按照每天使用10個小時,每年240天工作來計算,每台計算機桌面的耗電量在600到800度左右,耗電量非常驚人。採用iPC解決方案以後,每個客戶端的電量消耗在15W左右,算上伺服器的能源消耗,整體算下來的能源消耗只相當於台式機的20%,極大降低了IT系統的能耗,是真正的綠色節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