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大豆是中國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並馴化於中國,中國栽培大豆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出土納豆碳化實物,距今已有2300年以上。大豆是世界古老主流種植作物排名在前的,原產地為中國,主產地為北方地區,東北地區優質程度為第一位,主要是微量元素各類含量最豐富。
《五帝本紀》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
司馬遷在《史記*卷二十七》中寫道:“鋪至下鋪,為菽”,由此可見軒轅黃帝時已種菽。”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於槐。出於沮石之峪中。九十日華。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於卯。”
朱紹侯主編的《中國古代史》中談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時指出:“主要的農作物,如黍、稷、粟、麥(大麥)、來(小麥)、秕、稻、菽(大豆)等都見於《卜辭》。”
卜慕華指出:“以我國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時代有了甲骨文,當然記載得非常有限。在農作物方面,辨別出有黍、稷、豆、麥、稻、桑等,是當時人民主要依以為生的作物。”
製備方法
東北地區民間的納豆(醬豆,但嚴格地講不屬於豇豆),其製做方法有幾種,在東北各地,水稻種植比大豆栽培稍早一步開始,所以稻草對於納豆的製作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過去,用稻草包製作納豆。因為稻草里有很多的納豆菌,如果能保持易繁殖的溫度和濕度, 納豆菌就會移向煮好的大豆,特有的黏度和味道也就誕生了。這種方法除了納豆菌以外,還含有其他雜菌,不僅衛生不過關,而且質量也不好。1921年半澤博士培養分離出了純納豆菌,使納豆菌商品化了。1995年尺村將產生納豆黏液物質的菌作為獨立的納豆菌。納豆菌不同於枯草桿菌,主要是依據生產過程中對生物素是否必須來劃分,納豆菌有生物素專一需求,但枯草桿菌不需要。
醫用功效
納豆芽孢桿菌是枯草芽孢桿菌的一個亞種,是一類好氧型、內生抗逆胞子的桿狀細菌,自身沒有致病性,只具有單層細胞外膜,能產生多種抗菌素和酶,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和極強的抗逆能力。在極端的條件下,還可以誘導產生抗逆性很強的內源胞子。
孢子型納豆菌是具有耐酸、耐熱特性的有益菌,在胃酸下四小時存活率為100%,同時具有強力的病原菌抑制能力,是各種益菌當中,對環境耐受力最好可以直達小腸的菌種之一,口服後可改變人體腸道菌叢生態,幫助消化道機能正常化,以使排便順暢,維持體內生理環保。
產酸,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動物細胞免疫反應。並能生成多種蛋白酶(特別是鹼性蛋白酶)、糖化酶、脂肪酶、澱粉酶,降解植物性飼料種某些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從而提高飼料的轉化率。
組成成分
納豆菌產自納豆,納豆是日本人把煮熟的大豆用稻草包起來、在40℃的溫度下發酵而成的一種食品。
納豆發酵過程中,會由納豆菌產生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名為納豆激酶(nattokinase簡稱NK),它是一種枯草桿菌蛋白激酶,納豆中的納豆激酶是直接分解血栓的纖維蛋白酶。具有強大的溶栓作用,比尿激酶的能力還要強,每克濕納豆溶栓效果相當於尿激酶1600FU ,在胃腸中不失活。納豆激酶對血栓的作用時間長,與尿激酶3分鐘~5 分鐘作用時間相比,納豆激酶作用長達8小時,而且安全、無副作用。常吃納豆還會將毛細血管中的血栓溶解掉,有效改善微循環障礙。
納豆激酶的發現
1980年的一天,從事溶解血栓藥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腦血管專家須見洋行博士,他突然想起納豆不是纖維蛋白發酵的嗎?而血栓最頑固的部分就是纖維蛋白,於是,下午兩點半時,須見洋行博士把納豆中提取的物質加入到人工血栓中。
原本準備第二天看結果的,但5點半的時候,一次偶然的察看,奇蹟發生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實驗溶解2厘米需要近兩天的時間,也就是說納豆發酵物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於是,就將納豆的這種強力溶栓物命名為納豆激酶Nattokinase,簡稱NK,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溶血栓藥物研究史上有名的“下午兩點半”實驗。
納豆激酶的單位
納豆激酶在國際上的標準單位為“FU”,是指每粒納豆激酶產品的納豆激酶含量;“FU/g”是指每克納豆原料中的納豆激酶含量,兩者存在區別。
納豆酶進入人體後,通過三重渠道構建酒精防護屏障:進入人體肝臟系統,分解肝臟解酒壓力,協助解酒;進入人體血管系統,在腦血管區域形成重點防護屏障,抵制酒精對大腦的抑制效應;進入人體消化道系統,迅速形成保護屏障,加速消化道酸性分泌,促進解酒。服用納豆能迅速解決酒後不良反應如頭痛、嘔吐、反胃、口乾舌苦、煩惡、胸悶氣短、短暫失憶、視力下降、聽力減弱等,並能預防隔日醉。
食用用途
利用納豆菌可以製造納豆。因納豆菌是嗜氧菌,接觸空氣是很重要的。納豆菌在通過吞噬大豆蛋白來繁殖的時候,產生出的無數酵素
納豆激酶和維生素K,具有神奇的藥效,可以治療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和溶解血栓的作用,而且還能產生出胺基酸的美味。具體製作如下:
納豆的家庭製作、保存和食用
納豆中的納豆激酶等活性物質最佳有效期為7天,溫度、水分變化均能使其失去活性,使納豆保健食品變成豆豉美味食品,毫無作用,而在日本為發揮納豆的最佳功效,都是家庭製作或者上飯店品嘗新鮮納豆。市場上銷售的納豆食品因為長途運輸、溫度變化、保存期過長失去大部分功效或者價格過高,所以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模仿日本進行家庭製作,這樣既能滿足普通人的需求,又能達到鮮納豆的新鮮度,發揮納豆的最佳功效。尋求菌種請點擊
納豆菌種。
器皿材料
①大豆500g②納豆菌5g③高壓鍋④不鏽鋼盆⑤泡沫飯盒等淺容器⑥泡沫箱子⑦2立升長方形塑膠瓶子或暖水袋⑧溫度計
泡豆蒸豆
將大豆充分洗淨後,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後,倒掉水放進高壓鍋內蒸到大豆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約45分鐘。如沒有高壓鍋,煮水時一次不要放得太多。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
接種豆菌
將納豆菌用50ml熱水(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納豆菌)溶解後,均勻地加入到熱大豆中(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納豆菌),迅速攪拌均勻,分裝在7個泡沫飯盒裡,厚度大約2cm,上面苫上紗布或者在飯盒與飯盒蓋之間架上一雙筷子,使其充分接觸空氣。因納豆菌是嗜氧菌,接觸空氣是很重要的。但發酵好以後,要蓋好蓋,用膠帶封住口,避免接觸空氣利於長期保存。
在恆溫下發酵14-36小時
在乾淨的大泡沫箱內放入幾瓶裝滿50℃熱水的長方形塑膠瓶子,把已接種上納豆菌的泡沫飯盒擺在瓶子上,箱內理想溫度是42℃。如箱內溫度降到38℃時,瓶內重新換入50℃的熱水。如此反覆更換瓶內熱水,發酵14-36小時,大豆表面產生了白膜,有粘絲出現後,大豆就變成了納豆。如沒有泡沫箱子,也可使用大紙盒,四周包上棉被和電褥子,或者箱內插入一隻45℃的電燈泡等方法來保持箱內恆溫。注意多接觸空氣。
後熟發酵
在38-42℃的恆溫下發酵14-36小時,然後放在冰櫃內低溫熟成數小時後,做好的納豆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會更好。因此建議納豆做好後,先放入冰櫃內低溫熟成數小時以後再食用或長期保存。
製作關鍵
①注意保持38-42℃的恆溫。②納豆菌要接種到熱熱的大豆中(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納豆菌)。
豆菌保存
納豆菌菌種因處於孢子狀態特別穩定,只要放在陰涼乾燥處就能長期保存。但開封后一定要放在冰櫃內低溫保存。
注意事項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劑新香豆素時,納豆中
維生素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藥效,所以不要食用納豆。
食用方法
納豆雖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因它特有的臭味及粘絲,使一部分人對它敬而遠之。那么怎樣吃,臭味消失粘絲減少呢?對於討厭納豆臭味的人,可以用一些香味大的食品如:圓蔥、大蔥、蝦皮、小魚等來中和納豆的臭味,同時還能提高抗酸化能力。討厭納豆粘絲的人,可以把納豆加水稀釋1-2倍後,再加入醬油等調料一起吃。還可以把納豆切碎後,加入到涼湯中一起喝。納豆的最佳科學組合:1、納豆+圓蔥2、納豆+大白蘿蔔末3、納豆+朝鮮辣白菜4、納豆+生蛋黃5、納豆+海帶6、納豆+芝麻+蜂蜜
1、晚餐吃納豆效果最好。通過實驗,專家認為:食用納豆1小時至12小時之間納豆激酶發揮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據統計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種血栓病,發病時間多為清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
2、儘可能不加熱吃。納豆激酶不耐熱,加熱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
3、必須堅持每天吃。納豆激酶進入體內後,其活性維持12小時。所以儘可能每天吃30-100g最理想。
4、保質期稍過也能吃。納豆的保質期為一周,它在冰櫃內低溫保存過程中,還在進行著緩慢的低溫熟成發酵,納豆激酶和維生素K2也在不斷增加。但保質期過後雖然也能吃,只是納豆菌為了生存不斷分解蛋白質,其結果臭味逐漸增加。
生產方法
如果工廠化生產納豆,根據產量選擇合適的自動化清洗、浸泡、蒸煮、恆溫發酵、低溫乾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