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同治三年(1864年),英國鐵路工程師士蒂文生爵士首先提出興建一條連線中港兩捷運路的構思,但當時並未獲得清政府和香港內的主要商家支持。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英國政府為在中國擴展勢力,再次提出興建廣州至九龍鐵路,並計畫創辦由怡和洋行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組成的中英銀公司。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經清政府批准,中英銀公司獲特許權, 興建廣州至香港鐵路。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廣九鐵路英段動工建設。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專項借款協定,借150萬英鎊給清政府興建廣九鐵路華段。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廣九鐵路華段動工建設。
清宣統二年(1910年),廣九鐵路英段竣工通車。
清宣統三年(1911年),廣九鐵路華段竣工通車。
民國10年(1921年),廣九鐵路沙頭角支線通車。
民國17年(1928年),廣九鐵路沙頭角支線停用。
民國26年(1937年),廣九鐵路與粵漢鐵路接軌。
民國27年至民國34年(1938年至1945年),廣九鐵路在抗日戰爭期間被多次切斷。
民國28年(1939年),侵華日軍在廣九鐵路增建黃埔支線。
民國29年,侵華日軍拆除廣九鐵路東山至石牌線路,改線沙河至石牌,在於廣北聯絡線接軌處設天河站。
民國36年(1947年),廣九鐵路永村至廣北聯絡線雲麓之間增建雲永聯絡線。
民國38年(1949年),廣九鐵路在解放戰爭期間被國民府軍隊余漢謀部破壞。
1949年,廣九鐵路華段改名廣深鐵路。
1950年,廣九鐵路的和合石支線開通。
1978年,廣九鐵路英段啟動雙線兼電氣化改造。
1983年,廣九鐵路英段完成改造工程。
1984年,廣九鐵路大沙頭至天河段被拆除。
1996年,廣九鐵路英段轉變為東鐵線。
2007年,廣深鐵路分離出一對客專線路和一對普速線路,其中普速線路重新納入廣九鐵路。
2014年12月1日,廣九鐵路全線實現4G網路信號全覆蓋。
2017年1月17日,廣九鐵路紀念園建成開放;同年12月25日,根據中國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廣九鐵路為粵省複合型交通要道。截至2017年,廣九鐵路廣州至常平段與廣梅汕鐵路共線,常平至深圳段與京九鐵路共線,香港段納入東鐵線。
線路站點
設計參數
技術標準 |
設計速度 | 160千米/小時(廣深段)、120千米/小時(香港段) |
軌道類型 | 有砟軌道、有縫鋼軌 |
軌道標準 | 間距1435毫米、軌重60千克/米 |
最小曲徑 | 2200米、400米(困難地段) |
最大坡度 | 仙村以北6‰,仙村以南8‰ |
閉塞類型 | 自動閉塞 |
電力供應 |
動力方式 | 接觸網供電:50赫茲、25千伏 |
參考資料 |
沿線車站
車站名稱 | 車站等級 | 里程(千米) | 車站地址 | 隸屬單位 |
廣州站 | 特等站 | 0 |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流花街道環市西路159號 | |
廣州東站 | 一等站 | 8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街道東站路1號 |
石牌站 | 三等站 | 14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道 |
吉山站 | 三等站 | 20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東圃鎮吉山村 |
下元站 | 三等站 | 27 |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元安街130號 |
南崗站 | 四等站 | 32 |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 |
新塘站 | 四等站 | 40 |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 |
仙村站 | 四等站 | 51 |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 |
石灘站 | 四等站 | 60 |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 |
石龍站 | 三等站 | 68 |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廣源路與崇煥東路交叉口處 |
東莞站 | 二等站 | 71 |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環湖路 |
茶山站 | 四等站 | 75 | 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東嶽路200號 |
常平站 | 二等站 | 90 | 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口岸大道13號 |
樟木頭站 | 三等站 | 103 |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南城廣場路2號 |
塘頭廈站 | 四等站 | 114 |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東深公路塘廈大道南西側 |
平湖站 | 四等站 | 127 |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上大街119 |
深圳東站 | 三等站 | 139 |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吉華路94號 |
筍崗站 | 三等站 | 144 |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筍崗街道筍崗村 |
深圳站 | 一等站 | 147 |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街道建設路1003號 |
紅磡站 | 不適用 | 183 | 香港特別行政區九龍油尖旺區紅磡灣暢運道8號 | |
|
參考資料: |
線路走向
● 廣州段
廣九鐵路廣州段西起廣州市越秀區廣州站,沿廣園快速路北側向東行依次經過天河區、黃埔區,至增城區新塘鎮與穗莞深城際鐵路交叉,東至仙村鎮後南行;向南至石灘鎮後跨越東江北支流入東莞。
●東莞段 廣九鐵路東莞段在石龍鎮北接廣州段線路,向南跨東江南幹流後依次經過茶山鎮、東莞生態園濕地、橫瀝鎮、常平鎮,在
常平鐵路樞紐中與
京九鐵路和
廣梅汕鐵路交匯;向南縱穿樟木頭鎮區,至塘廈鎮入深圳。
● 深圳段
廣九鐵路深圳段北起龍崗區平湖站接東莞,向南跨越
平南鐵路、
平鹽鐵路和
廈深鐵路,經過深圳東站南下至羅湖區羅湖口岸北側的深圳站,並在南端經羅湖橋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東鐵線相接。
● 香港段
廣九鐵路香港段北起北區羅湖站銜接深圳,向南依次經過新界北區、大埔區、沙田區、九龍深水埗區,南至油尖旺區,止於紅磡站(九龍站)。
運營情況
運營歷程
● 清末時期
1910年10月1日,廣九鐵路英段從香港尖沙咀的臨時車站始發首班列車。
1911年10月5日,廣九鐵路華段開行從廣州大沙頭站至九龍總站首班列車,全程歷時約5小時。
● 民國時期
1936年10月14日,“大埔淑女”號列車僅用不到2小時15分鐘從九龍總站運行至廣州大沙頭站。
1938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廣九鐵路運營中斷。
1945年8月15日,廣九鐵路隨戰爭結束重新運營。
● 建國以後
1949年10月14日,廣九鐵路因中國內戰停止開行
廣九直通車,線路以羅湖為界分華段與英段獨立運營。
1954年12月,廣九鐵路恢復開行跨境郵運列車。
1973年12月,廣九鐵路恢復開行跨境貨物列車。
1979年4月4日,廣九鐵路恢復開行廣九直通車。
1984年,廣九鐵路華段(
廣深鐵路)啟動改造,隨中國內捷運路網完善大量開行跨線中長途列車。
1996年,廣九鐵路英段改造成為東鐵線,隸屬於香港捷運公司,但廣九直通車可跨境行駛。
截至2018年,廣九直通車每日開行數量已達12對,全程歷時約1小時55分鐘。
客運流量
截至2014年4月15日,廣九鐵路廣九直通車累計運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
2017年,廣九鐵路廣九直通車全年累計運送跨境旅客達360多萬人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廣九鐵路在當時是一項困難工程,途經東江流域和深港一帶地區的丘陵山脈,華段建橋7座,英段建橋38座、隧道6座。
重點工程
● 石龍鐵路橋
廣九鐵路石龍鐵路橋是廣深段線路控制性工程,分南北橋段,由中國工程師詹天佑指導設計。石龍南橋採用鋼石木混凝土混合結構,橋設5孔,第1至4孔為70米下承椼梁,第5孔為20米上承鋼板梁,橋樑全長274.8米;大橋因承載等級不足,於2007年停用,其功能被石龍南特大橋取代。2013年5月,石龍南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筆架山隧道
廣九鐵路筆架山隧道是香港段線路控制性工程,全長2.4千米,為當時亞洲最長隧道;工程耗時3年,施工期間犧牲50多名工人。
文化特色
2019年4月12日,廣九鐵路工程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石龍南橋、羅湖橋;舊大埔墟車站、舊尖沙咀站鐘樓;筆架山隧道;廣九鐵路辦事處;廣九鐵路紀念園:蒸汽車頭一輛(建設6501 號)、車廂、詹天佑像;香港鐵道博物館藏品:站內線路及道岔、臂扳信號機、窄軌蒸汽火車頭、51 號柴油電動機車(亞歷山大爵士號)、六節車廂、手動及機動工程車各一輛、工具、歷史照片等。
溝通廣州、香港交通的重要通道,舊尖沙咀站曾是英國在遠東地區的鐵路總站;石龍南橋是廣東現存最早的鐵路橋;筆架山隧道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隧道工程;舊大埔墟火車站是當時廣九鐵路香港段唯一中國式金字頂傳統建築風格的車站;柴油電動機車是香港引進的第一輛柴油機車。
歷史意義
廣九鐵路見證了百年中國歷史,被譽為粵港“親情線”。(《南方日報》 評)
廣九鐵路架設了香港與中國內地人員往來的便捷通道,實現了人便其行、貨暢其流,成為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經濟互動、密切交往的橋樑和紐帶。(中國新聞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