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劍父,1879年生,1951年逝世,廣東番禺人。著名畫家,嶺南畫派領袖,
嶺南畫派奠基人,畫派創始人之一。 高劍父字劍父,以字行,高劍父的祖父高瑞彩,父親高保樣均擅醫學、武術,亦能書畫。高劍父共有兄弟六人,他行四,五弟
高奇峰,亦善畫,與他同為嶺南畫派的先驅。高父是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少年喪父,家境蕭條。在族叔的影響下對繪畫產生了極大興趣。他早年曾肄業廣東水陸師學堂及嶺南學堂,後從師居廉,後因病輟學,又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繼而東渡日本留學,通過與日本畫家山本梅崖等人接觸,高劍父大開眼界,在接受外國藝術精髓的同時,他暗下決心要改革傳統中國畫。二度日本東京美術學院研究藝術,在東京與
廖仲愷、
何香凝夫婦結識,同住一處,曾研究過日本及歐洲繪畫。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及水彩畫會。1905年,高劍父在東京加入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奉命回國,組織廣東支會,任會長。參加了著名的黃花崗起義及光復
廣州戰役,辛亥革命以後,高劍父攜兩弟(高奇峰、
高劍僧)再渡赴日,研究繪畫。並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致力於聲討袁世凱和護法運動。民國初年他在孫中山資助下,與弟弟高奇峰在上海創立審美書館,出版《真相畫報》,宣傳革命思想。孫中山去世後,他不滿軍閥官僚統治。國民黨政府及偽政府汪精衛曾多次邀請他進入政府,均遭到拒絕,他公開表示永不做官,專心致力於中國畫的革新和創造,抗戰以前,高劍父在廣州設立“
春睡畫院”,培養了不少美術人才。後歷任
中山大學國畫教授,南京
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廣州解放時,高劍父在澳門養病。1950年冬,準備回國,不幸舊病復發,於1951年6月在澳門去逝,終年72歲。
個人生活
高劍父自幼失去雙親,家境貧寒。少年時曾在族叔的藥店中做學徒。其族叔能醫善畫,使高劍父從小對繪畫產生了興趣。14歲時經人介紹,隨居廉學畫。因聰穎敏悟,進步較快,深受
居廉器重。一年後又入
黃埔水師學堂學習,不久因病輟學,仍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17歲時,轉入澳門
格致書院(今嶺南大學前身),從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素描。不久,返回廣州,在述善國小堂任圖畫教師,又從當時在兩廣優級師範任教的日本畫家山本梅崖處接觸到
日本繪畫。通過與麥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劍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外國藝術的滋養,從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傳統中國畫的志向和決心。以後,他又東渡日本,以求深造。初與
廖仲愷、
何香凝同住一處,以賣畫為生,並先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等日本繪畫組織,研究東、
西方繪畫。後畢業於
東京美術學校。1906年他參加了同盟會,任廣東同盟會會長,積極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並與
陳樹人、
高奇峰等人先後在廣州、上海創辦《時事畫報》、《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宣傳革命主張,倡導美育,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高劍父在廣州首次推出了一個帶有“折衷”傾向的“新國畫”展。其後,他把一些被認為不能入畫的新事物——汽車、飛機、坦克納入表現主題。這種有悖於傳統規範的傾向,理所當然地激惱了捍衛傳統畫純潔性的傳統派畫家,他們把高劍父及其追隨者稱為“不中不西”的“混血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新舊的對立,終於在20年代中後期發展為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新派”(也稱“折衷派”),與以廣州國畫研究會為代表的傳統派畫家之間的公開論戰。這次論戰,考驗了高劍父的革新精神,並進一步加強了他在新的試驗工作中追求藝術的新和諧的信念。於是以高劍父為首的
嶺南畫派,開始以嶄新的面目活躍於畫壇。
人物事跡
廣州同盟會
1909年的廣州河南,鰲洲外街擔竿巷,一家新的裱畫店開張了,店名為“守真閣”,還有一副春聯,其中有字:“糊塗世界”。
同年不久,又是廣州河南,保全社附近,一所名為“美術瓷窯”的瓷窯開張了,就在附近,還掛著“博物商會”的招牌,商會對外宣稱是日本人辦的。
這一切都與革命有關,與高劍父有關。
“守真閣”並不“糊塗”,而是同盟會廣州分會的總機關,而負責人就是高劍父,“糊塗世界”就是高劍父手寫的,不是說裱畫店糊塗,而是暗諷清廷糊塗。1905年,高劍父第二次東渡日本進修美術,在遇到異國藝術的同時,也遇上了革命思想,1906年,高劍父加入同盟會,1908年來廣州,翌年,任同盟會廣州分會主盟人。高劍父奔走廣東、香港、澳門之間,抨擊帝制,宣傳共和,發展會員。大名鼎鼎的陳炯明就是高劍父介紹入會的。
“美術瓷窯”比“守真閣”更神秘。這裡真有一個窯,不過不是用來裝瓷器的,而是用來裝炸彈和武器的。誰來負責這個秘密的機構?還是高劍父。清朝的軍警不是吃素的,有所風聞的他們,也來搜查過一次。然而,由於這些炸彈和武器隱藏得太巧妙了,軍警無所獲而返。
不僅炸彈和武器是安全的,人也是安全的。高劍父所轄的革命機構,無一被破壞,會員無一被捕。故而同盟會的人都稱高劍父為小諸葛。
英勇志士第一擊
清末的革命志士,有一種先秦刺客專諸、
荊軻的風格,他們認為通過刺殺清朝的親王、官吏、將軍,可以重創清廷,推動革命。高劍父也受此風氣影響,他對曾經刺殺廣東水師提督不成的同盟會員
劉思復說:“我們必須成立一個暗殺團,集中力量掃除革命的絆腳石”。於是,1910年,“支那暗殺團”成立。團長劉思復,副團長高劍父。原址設在香港羅便臣道一間寓所內,因地址泄露,又改租摩士咭23號寓所。入團宣誓時,高劍父立於會場中央,舉右手宣誓:“諸位同志,我們成立支那暗殺團,就是為一個目標,剷除清朝韃虜,推動民主革命……”
1911年4月27日,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爆發。高劍父親身參與了這次起義。起義前,參加的同志都以抓生死鬮的方式分配任務,高劍父抽到的是“生鬮”,擔任外圍接濟和軍械運輸的工作。抓的雖然是“生鬮”,高劍父卻做好了必死的準備。起義打響時,高劍父等在廣州南門,接應的同志未到,高劍父便強行進城,被清軍開槍阻擊,高劍父卻不畏懼,攀上屋頂,扔下一枚炸彈。炸彈炸響後,引起清軍舉槍四射,高劍父傷右腳,攀瓦離開現場,喬裝成小販脫身。
這是高劍父為革命扔出的第一枚炸彈。在以後的革命歲月里,他還要親手製造炸彈,為末路清廷再送一程。
英勇第二、三擊
黃花崗起義失敗,高劍父萌發要刺殺
兩廣總督張鳴岐、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為烈士報仇的想法。他與梁倚神、李應生潛入廣州,以東郊龍眼洞婆髻嶺作炸彈實驗場。他們住進當地的昌大公司,以寫生打獵為名,在密林里製造炸彈。炸彈研製成功,由同盟會會員林冠慈擔當主要執行員,陳敬岳輔助。1911年8月13日上午,廣州雙門底,林冠慈將裝在藤茶籮里的炸彈扔向路過的廣東水師李準的坐轎,擊中目標。不幸的是,林冠慈當場犧牲。陳敬岳被捕,不屈而死。遺憾的是,李準逃過一劫,未死。
1911年10月,武昌首義成功,兩廣總督張鳴岐惶惶如驚弓之鳥,特請鐵腕人物鳳山將軍南下鎮壓。暗殺團將目標瞄準了鳳山。高劍父收拾起喪失戰友的悲憤,又投入到製造炸藥的工作。吸取前一回刺殺李準失敗的教訓,此番製造的炸藥配備了能凝固血液的毒藥。為萬無一失,高劍父、梁倚神、李熙斌等人在郊外拿小牛犢和兩隻狗做實驗,均成功。除此,還有萬無一失的行刺路線。高劍父、李熙斌、朱述唐三人選定三處作為埋伏場地:倉前街,在此處開設“成記洋貨店”,安放炸藥;又在雙門底、惠愛中設定第二關、第三關。
時機終於來了。1911年10月25日清晨,距
武昌起義已有半個月的光景,鳳山威風凜凜地來了。在天字碼頭上岸,一路上五步一崗,300旗兵全程護送。如此嚴密的保護,革命黨有機會嗎?清兵們注意到四周,卻沒注意到頭頂,就在倉前街,一家小商店的樓上有塊木板。從街上看,只是一塊木板。從樓上看,卻是一塊裝著炸藥的木板,木板上還繫著一根繩子,連線後屋。
鳳山的隊伍走到小樓下,木板忽然鬆開,一聲巨響,鳳山
灰飛煙滅,二十幾個衛兵灰飛煙滅。不久,清王朝也灰飛煙滅。割開木板繩子,放下炸彈的,是同盟會17歲的少年英雄李沛基,事後他通過商店後門安然脫險。高劍父的第三擊終於成功。
革命繼續發展,共和取代君主。高劍父曾參加
中華革命黨,參加倒袁運動。此後,他便離開政治運動,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高劍父先生,做革命,便是純粹的革命家,做藝術,便是純粹的藝術家。
辛亥革命後,與胞弟高奇峰赴滬創辦審美書館和具有強烈政治色彩的《真相畫報》,並在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的時候,赴日加入了孫中山創立的中華革命黨。在此之後曾多次嘗試籌辦美術瓷廠和中華瓷業公司,親手繪製彩瓷工藝品,顯示了藝術救國的抱負。孫中山逝世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新國畫運動的倡導工作。
所謂“新國畫”,按照高劍父的解釋,是一種“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真美合一”的“現代繪畫”。“它不是個人的、狹義的、封建思想的,是要普遍的、大眾化的……是從古代遞嬗演進而來”,“取古人之長,舍古人之短的,所謂取長舍短,棄其不合時代的、不合理的,是以歷史的遺存與世界現代學術合一之研究,更吸取各國古今繪畫之特長,作為自己的營養。”由於時代的局限,高劍父對西方藝術的了解畢竟只停留於表面的階段,他所從事的融合中西藝術的工作,主要得近代日本畫——特別是京都畫派的啟發;他所接觸的西方藝術,主要是被近代日本畫家所過濾的東方語彙。民國19年(1930),曾擬定了環遊世界考察藝術的計畫,但由於健康和經濟的關係,最終只涉足於南亞地區。
個人成就
1930年,高劍父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及
南洋群島等地考察,並舉辦個人畫展、宣講中國美術。爾後又赴歐美考察美術。其畫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引起歐美畫壇的重視,先後獲得義大利萬國博覽會金獎、巴拿馬及比利時萬國博覽會最優獎,部分作品還被一些國家的博物館收藏。
孫中山逝世後,他對當時的軍閥、官僚統治極為不滿,遂放棄從政,辦春睡畫院,收徒授藝,專心致力於中國畫的革新。
高劍父一生不遺餘力地提倡革新中國畫,反對將傳統繪畫定於一尊;主張折衷,即一方面折衷於傳統文人畫與
院體畫之間,又折衷於中國傳統繪畫與東西方繪畫之間;強調兼容並蓄,取長補短,存菁去蕪。在創作上,他對人物、
山水、花鳥均有很高造詣,其畫筆墨蒼勁奔放、充滿激情。另外,他還長於書法,喜用雞毫筆,風格雄厚奇拙。
《東戰場的烈焰》是畫家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畫家以西洋繪畫中的光影處理和素描關係,融進中國的墨筆來表現祖國河山被日本帝國主義轟炸後的情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是畫家的親眼所見,也是畫家的寫生之作,畫家是以無比悲憤的心情來創作這幅作品的,以喚起民眾的覺醒和抗爭精神。正如右下角
印章所刻:“亂畫哀亂世也。”明顯地表現出畫家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思想。
高劍父晚年主要從事美術教育,除春睡畫院外,還先後創辦過南中美術專科學校、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並擔任中央大學、中山大學教授,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如
方人定、
黎雄才、
盧傳遠、
關山月、
楊善深、
黃獨峰等都出於他的門下。他的融會中西的藝術思想影響了好幾代人。
主要作品
高劍父生平著作尚有《中國現代的繪畫》《印度藝術》《國畫新路向》《蛙聲集》《佛國記》《劍父碎金》、《喜馬拉雅山的研究》《佛教革命論》《聽秋閣畫跋》《春睡藝談》等書。
作品行情
高劍父很早就在國際上有較高聲譽,他的《江關蕭瑟》和《絕代名姝》在
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曾獲最優等獎狀。其《松風水月圖》在中德美術展覽會上,為德國國家博物館購藏。其作品在巴拿馬和義大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時,每次都獲得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評價。高劍父作品最近幾年行情較高,嶺南畫派從地理上接近港台,更能為該地的投資者所喜歡。 1986年高劍父的一幅《彩虹》軸以5.2萬港元售出,價格與
齊白石,
傅抱石作品差不多,但以後價格雖有上漲,但不如他們的上漲幅度大。
1989年9月
高劍父一幅小幅立軸《月月平安圖》賣了5.5萬港元,同時一幅大立軸《埃及風光圖》賣到11萬港元。比起以前的價格。上升幅度將近一倍。1990年香港市場共見到6幅作品出售,低的3萬,高的15萬。高劍父作品行情基本上穩定在10萬港元左右,一般作品不及10萬,個別精品10 多萬,但還不很高。比較起來,高劍父之弟高奇峰作品更受買家看重,1986年剛出場的兩幅價格就驚人地高,立軸《和鳴》賣到19萬港元,大立軸《雙鷺》達到29萬。以後價格更高,《鷹擊長空圖》26萬,《躍獅圖》(長方形鏡片)達到38萬港元,躍居現代畫家價格最高的層次。1988年1月香港由佳士得拍賣的《秋樹蒼鷹》是他中晚期作品,繪畫蒼鷹凌厲有神,水、墨之中尤見功夫,是代表
高奇峰典型畫風的不可多得的精作。以48萬拍出。1990年3月拍賣的一幅《松鶴延年》一舉推進百萬
大關,高達104萬港元。已達珍品之列。1992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又推出《橫塘春曉畫集》12開冊,成交價高達165萬。高奇峰作品市場價格一再看好,大有勢不可擋之勢。高劍父另一位弟弟
高劍僧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也有出售,價格比高劍父要高。 1990年3月出售的一幅《青竹翠鳥》賣到12萬港元。
藝術特點
高劍父活動於
辛亥革命的風雷之中,同樣在繪畫方面貫穿著他的革新思想。他既有深厚的傳統基礎,又從事東、西洋繪畫的研究,開擴了眼界,在藝術上得到不少新的啟示。 高劍父既擅長寫意,也能畫工筆。于山水、人物、
翎毛、花卉以至草蟲禽獸,無所不能。他大膽融合了傳統繪畫多種技法,又借鑑了
日本畫、
西洋畫,重視透視和立體感、設色大膽等表現技法,並注重寫生,從而創立了自己的新風格。
高劍父的山水、氣勢磅礴,筆法有近似
馬遠、
夏圭一體的,橫砍豎劈,乾筆飛白,於秀逸中見剛勁。所作朝陽夕照,風雨晦冥,煙霞雲霧之景,生動地再現了
南國山川的秀麗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筆潑辣,時作沒骨法,除樹石局部略用線條外,天色、水光和雲霧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濤,筆縮雲煙,深淺遠近,詩意盎然。作畫很少用中國畫線條,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來表現形象和質感。
他的
工筆人物、花鳥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所作水墨花鳥,放縱似
徐渭。又以石恪、
梁楷一體“減筆”畫人物,著墨敷彩不多,寥寥數筆,生動傳神。
1914年,高氏兄弟在廣州創辦《真相畫報》,闡述藝術理論,介紹革新派作品,提倡新國畫,並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舉辦畫展。此時,高劍父“折衷中西”的藝術思想可謂生成。
1920年後,高劍父淡出政壇,潛心繪畫。孫中山病逝以後,公開表示永不做官。“他認為,他應該全力推動另一場革命了,那就是藝術革命。”張立雄說。
張立雄介紹,高劍父退出政壇,和弟弟高奇峰在高第街租得一樓,名“懷樓”,後遷文明路安定里。黃興據諸葛亮詩“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給高劍父居處起名“春睡草堂”,並寫橫額相贈。“春睡畫院”遂得名。
1923年高劍父購得朱紫街87號,春睡畫院便固定於此。張立雄介紹,這間房產原屬環翠寺,後為義莊(俗稱“棺材莊”),1930年高劍父以低廉的價格購得,“高劍父是一個有氣概的人,不怕神,不怕鬼,他認為這套房子恰好在城牆外,比較清靜,適合做畫院,後來更是將全家都搬到此處”。
在春睡草堂里,高劍父踐行了自己的藝術主張:“繪畫要代表時代,應隨時代而發展。”他還試圖將中國藝術推向世界,因此赴南亞等地採風、辦展。在印度,高劍父獲得了泰戈爾的認可。
家族成員
高劍父的兩個弟弟
高奇峰和
高劍僧均是著名畫家,高劍僧早逝,高奇峰成就則十分突出。
高奇峰堂號天風樓。生於1889年,出生廣東番禺,卒於1933年。 1906年與兄去日本留學。擅畫花鳥、山水、
走獸等,畫風自然、生動。筆下的雄獅、猛虎、松鷹被孫中山認為是革命精神的代表。與兄高劍父及
陳樹人被稱為“
嶺南三傑”。
人物紀念
高劍父紀念館位於一棟居民樓的一樓。此地原是一間依山而築的大屋,當時為廣州市越秀區象崗山南麓朱紫街87號,正是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聚徒講學之所——
春睡畫院。如今的春睡畫院故址掛的是“高劍父紀念館”的牌子。按原狀復原的“春睡畫院”,被“搬到”了該棟居民樓的15樓天台。搭乘電梯,上得天台,一幢清式建築赫然在目。這便是復原了的“春睡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