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廉

居廉

居廉(1828年9月22日-1904年5月5日),廣東省番禺縣隔山鄉(今屬廣州市海珠區)人,字士剛,號古泉、隔山樵子、羅湖散人。居廉是中國近代嶺南地區著名的國畫畫家,善畫花鳥、草蟲及人物,尤以寫生見長。和其從兄居巢並稱“二居”。他初時學宋光寶和孟麗堂,後吸收各家之長,自成一家。筆法工整,設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畫法基礎上,廣泛運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繼承、發展和完善了“居派”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廉
  • 別名:字士剛,號古泉、隔山樵子、羅湖散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番禺縣隔山鄉(今屬廣州市海珠區
  • 出生日期:1828年9月22日
  • 逝世日期:1904年5月5日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繼承、發展和完善了“居派”藝術
  • 代表作品:《十二分春色》
人物簡介,藝術成就,生平,

人物簡介

居廉(1828-1904),近代嶺南地區著名的花鳥畫家,與從兄居巢並稱“二居”。字士剛,號古泉,番禺隔山鄉(今屬廣州海珠區)人,因別號隔山樵子,晚號隔山老人。初從堂兄居梅生學畫,每日以暇,挾丹青,游野次,或登山臨水,追模花鳥草蟲諸生物,務得其神似,又專志習南田老人之沒骨畫法,或取法於沈石田,又刻印曰“宋孟之間”宋為藕堂光寶,孟為麗堂覲乙,不忘師也,清慈禧西太后壽誕,廣西巡撫王之春請其畫百花壽屏以獻,以是名動公卿。
居廉造像居廉造像

藝術成就

居廉所畫仕女翎毛草蟲花卉,設色妍麗,筆致嚴整,莫不精工,繪有百花百果長卷,皆鉅作。大幅山水亦舒捲有氣勢。長揞頭畫,嘗作二十四番花信圖。道光間,臨川李芸甫(秉綬)聘孟麗堂(覲乙)、宋藕塘(光寶)來粵教授作花卉。麗堂以意筆揮灑,上追陳道復,藕塘設色寫生,明麗妍秀。粵畫遂開二派。杜洛川、鄧蔭泉,麗堂派也。張鼎銘、宋子熙,藕塘派也。巢廉兄弟出,初猶學藕塘,後乃自成一家,居氏花卉又開一生面矣。《綠水園讀畫記、寒松閣談藝瑣錄、五百石洞天揮麈、頭齋書畫錄》
居廉
《中國歷代書畫家集》 蘇文 編繪
弟子楊元暉,陳芬李鶴年陳鑒,伍懿莊,張純初容祖椿,梁鶴巢,關蕙農高劍父陳樹人等,皆享名當世。

生平

居廉原籍為江蘇揚州寶應縣,先輩來粵做官,遂落籍番禺。父親名樟華,又名鍵,字少楠,為閩清縣知縣。居廉生於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9月22日,排行第七。自幼從堂兄居巢學畫,十歲左右時隨居巢赴廣西,後又隨居巢成為張敬修的軍師,因軍功獎掖,賞戴花翎。其間臨習過宋光寶華岩金農惲壽平八大山人徐渭等人作品。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隨其赴廣西,在那裡度過8年。鹹豐六年(1856)春返粵,在張氏的“可園”客居10載。到47歲才返番禺,築“嘯月琴館”設帳課徒。
居廉在廣西“環碧園”受教於江蘇籍畫家宋光寶和孟覲乙。宋和孟的畫技均被其融匯吸收。從桂林回來後,東莞張家南方庭園特異的花草魚蟲、翎毛蜂蝶,又成了摹擬寫生刻意創作的對象,並得以盡情發揮,造就成了既有堅實傳統筆墨功夫,又具妙俏自然形象的藝術效能。還在沒骨畫中創造了撞水撞粉的表現新方法,對於同時代偏向以臨仿前人為準則的畫壇習氣,是一種特別活脫、移風易俗的新流源。

居廉作品居廉作品
1855年,張敬修因潯城失守落職,次年返回東莞老家,而“二居”也返回家鄉廣州。之後,居氏兄弟又數次應張敬修及其侄張嘉謨之邀同赴東莞,斷斷續續分別於張敬修的可園和張嘉謨的道生園客居了近十年時間,專心從事藝術創作活動[3]。這段期間居廉醉心寫生,畫藝大進,同治三年(1864年)張敬修在可園病卒後,居廉隨兄居巢返回故里,不久開始築建供自己作畫和授徒的“十香園”(因種了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含笑等十種香花,故名),專心作畫以賣畫為生,並設館授徒,聲名日彰,桃李甚眾。
他悉心培養出一批遍及兩廣的學生,如廣西的楊元暉,福建的陳芬,廣東的高劍父陳樹人等。曾活躍於20世紀的伍懿莊、張純初、容祖春、關蕙農都出自他的門庭。高(劍父)後來成了“五四”以後首倡中國畫革新的先導,被稱為“嶺南畫派”的主要創始人,技法與畫風曾直接受過居廉的傳授和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